支塘镇志·支塘卷

支塘镇志·支塘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记述支塘镇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反映其特征、特点和特色。 二、本志贯古通今,上限因事而宜,尽量上溯,下限迄于2002年。

内容时限: -2002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图片
编委会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民国前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
-- 第二章 镇村简介
---- 第一节 集镇
---- 第二节 行政村
---- 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域地貌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河流
-- 第二章 物产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寒潮洪涝
---- 第二节 干旱
---- 第三节 风灾冰雹雪灾
---- 第四节 地震
第三编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规划
---- 第一节 镇域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区规划
---- 第三节 总体布局
---- 第四节 近期建设
-- 第二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桥梁道路
---- 第二节 市政设施
---- 第三节 公共建筑
---- 第四节 居民住宅
-- 第三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农民住房
---- 第二节 农村道路
---- 第三节 农民集中居住区
-- 第四章 水电供应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电
-- 第五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个体建筑业
---- 第二节 集体建筑业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六章 绿化与环境保护
---- 第一节 集镇绿化
---- 第二节 农村绿化
---- 第三节 污染与治理
--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集体建房用地
---- 第二节 个人建房用地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四编 农 业
-- 第一章 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改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布局
---- 第四节 作物品种及改良
---- 第五节 栽培技术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作物保护
---- 第八节 农具农机
---- 第九节 科学种田
---- 第十节 主要农作物产量
-- 第三章 水利和农田建设
---- 第一节 河道工程
---- 第二节 圩闸建设
---- 第三节 农田工程
-- 第四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养殖业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其他副业
-- 第五章 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公司
---- 第二节 水利站、农机站
---- 第三节 多管办、多种经营服务公司
---- 第四节 畜牧兽医站
---- 第五节 农业服务中心
第五编 工 业
-- 第一章 私营工业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和作坊
----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私营企业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私营企业
---- 第四节 私营工业改造
-- 第二章 国营、大集体企业
---- 第一节 国营企业
---- 第二节 大集体企业
-- 第三章 镇办企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重点企业简介
---- 第三节 小型镇办企业
-- 第四章 村办企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重点企业简介
---- 第三节 小型村办企业
-- 第五章 街道、学校、福利企业
---- 第一节 街道企业
---- 第二节 校办企业
---- 第三节 福利企业
-- 第六章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一节 镇办转制企业
---- 第二节 村办转制企业
-- 第七章 家庭工业和民营企业
---- 第一节 家庭工业
---- 第二节 民营企业
-- 第八章 中外合资、港台合资、外资企业
---- 第一节 中外合资企业
---- 第二节 香港、台湾合资企业
---- 第三节 外商独资企业
-- 第九章 主要工业产品
---- 第一节 传统手工业产品
---- 第二节 工业新产品
-- 第十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手工业联社
---- 第二节 工业办公室
---- 第三节 工业公司
---- 第四节 工贸办公室
第六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水路
---- 第二节 陆路
---- 第三节 运输单位
---- 第四节 交通管理所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第七编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合作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主要商品购销
---- 第一节 棉花收购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第三节 其他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五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三章 常熟食品城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市场营销
---- 第三节 商户选介
---- 第四节 市场服务
---- 第五节 市场管理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集贸市场
第八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第九编 党派 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
---- 第四节 党员教育与党校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其他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 自由党
---- 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共青团
----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 第六节 其他协会
第十编 政 权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构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政协工作小组
---- 第五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 第四节 敬老院
---- 第五节 殡葬改革
---- 第六节 下放插队支边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三章 劳动保障
---- 第一节 劳动人事
---- 第二节 职业介绍
---- 第三节 社会养老保险
---- 第四节 劳动保障所
-- 第四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人口与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人口普查
---- 第六节 消防管理
----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五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律服务所
---- 第五节 人民法庭
第十一编 军 事
-- 第一章 兵防
---- 第一节 境内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兵事兵灾
---- 第一节 溃兵滋扰
---- 第二节 日军暴行
---- 第三节 抗日战事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征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预备役制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整组
---- 第四节 民兵突击队、应急分队
第十二编 人民革命斗争
-- 第一章 早期革命斗争
---- 第一节 抗击金兵、倭寇
---- 第二节 抗租斗争
---- 第三节 反封建斗争
---- 第四节 反对卖国条约
---- 第五节 声援“五四”运动
-- 第二章 抗日战争
---- 第一节 秘密发展党员
---- 第二节 建立联络站
---- 第三节 设立征税点
---- 第四节 加入抗日队伍
---- 第五节 扩充武工队
---- 第六节 与日军斗争
-- 第三章 解放战争
---- 第一节 地下斗争
---- 第二节 奔赴苏北战场
---- 第三节 抗租、反抽丁
---- 第四节 坚持斗争迎接解放
第十三编 文 化
-- 第一章 文化机构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 第二节 文化站
---- 第三节 广播电视站
-- 第二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图书馆(室)
---- 第二节 影剧院
---- 第三节 其他文化娱乐场所
-- 第三章 文化团队
---- 第一节 文工团
---- 第二节 文艺宣传队
---- 第三节 文学社团
---- 第四节 枫塘民乐队
---- 第五节 木兰拳(舞)队
---- 第六节 枫塘、双桥舞龙队
-- 第四章 民间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游艺
---- 第二节 民歌、民谣
---- 第三节 民间故事
---- 第四节 民间音乐班社
---- 第五节 民间收藏
-- 第五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戏曲、音乐、舞蹈
---- 第二节 书画、摄影
---- 第三节 历代名人咏支塘
---- 第四节 里人著述(已知部分)
-- 第六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墓志铭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碑刻
---- 第四节 园林名胜
---- 第五节 古桥、古井
---- 第六节 古树名木
---- 第七节 古建筑
---- 第八节 出土文物
---- 第九节 古遗址
第十四编 教 育
-- 第一章 旧式教育
---- 第一节 正修书院
---- 第二节 私塾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中心幼儿园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学校选介
-- 第四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商业补习学校
---- 第二节 常熟县立师范学校
---- 第三节 王淦昌中学
---- 第四节 窑镇初级中学
---- 第五节 农业中学
---- 第六节 中专班及职业高中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文化补习与专业培训
---- 第三节 成人教育中心校
---- 第四节 其他类型成人教育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业务培训
---- 第三节 教职工管理
---- 第四节 待遇
第十五编 体育 科技 档案
-- 第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老年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特色体育
---- 第五节 农民运动会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协会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基层档案工作
---- 第三节 档案室选介
第十六编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旧时行医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二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联合诊所
---- 第二节 中心卫生院
---- 第三节 卫生室
-- 第三章 疾病防治
---- 第一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医疗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合作医疗
---- 第三节 企业劳保医疗
-- 第六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环境卫生
---- 第三节 饮食卫生
第十七编 社会 风俗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支出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三章 民风 民俗
---- 第一节 岁时节 日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民间旧俗
---- 第四节 俚语方言
---- 第五节 新风尚
-- 第四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第十八编 人物 荣誉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古代人物
----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三章 人物表录
----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党政军干部
---- 第三节 高级科技人员
---- 第四节 专家、学者
---- 第五节 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
-- 第四章 荣誉
---- 第一节 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先进个人
志余
-- 一、考辨
-- 二、传说
-- 三、掌故
-- 四、杂记
-- 五、旧闻辑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