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在陕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100万年前至200万年,渭南就生活着古人类,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皇五帝在此都有活动。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目录
封面
渭南市志
渭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渭南市志》编辑
《渭南市志》(第三卷)编辑
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
《渭南市》(第三卷)审定单位
题词
--
邓小平同志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的题词
图片
--
1922年8月,受中共武汉组织和董必武的派遣,王尚德回到赤水,宣传共产主义,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1926年,中共帮助各县国民党先后建立了县党部或筹备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
图片附图
--
5月1日崇凝区苏维埃成立大会的旧址——崇凝大戏台。
--
图片附图
--
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驻地——华县堡子底村三教堂
--
工农革命军总司令部驻地——华县高塘小学
--
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
--
这是司令部内当时用砖在地面上贴的条幅“同志们,踏着先烈们的鲜血赶快前进啊!!!”
--
陕东赤卫队驻地——渭南塔山
--
华阴市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
1937年9月,驻富平县庄里镇的八路军一二〇师召开抗日誓师大会
--
1937年9月15日,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持望远镜者)、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左二)、副主任邓小平(左三)
--
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
--
1948年8月西北野战军发起澄合战役,图为炮兵向敌射击
--
1948年10月,荔北战役中西北野战军机关炮手向敌机射击
--
1948年11月,西北野战军搭便桥渡洛河向永丰进发
--
1949年1月,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白水仓颉庙东戏楼给官兵做报告。
--
渭南人民群众踊跃支前
--
1988年5月6日,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渭南举行纪念渭华起义六十周年大会。
--
高克林同志在大会上讲话
--
王汝昭同志在大会上讲话
--
刘力贞同志在大会上讲话
--
张勃兴、牟玲生同志代表省委敬献花圈
--
张济伦同志代表中共渭南地委敬献花圈
--
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
--
1995年5月,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渭南地区改为渭南市。图为庆祝大会会场。
--
1995年撤销渭南地区,设立渭南市,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为市人民政府揭牌。
--
1995年5月9日~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1995年5月15日~19日,渭南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1998年6月26月~30日,中国共产党渭南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2000年5月9日~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渭南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2000年5月14日~19日,渭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1990年9月,渭南行署专员郝景帆(右二)会见日本绿色地球保护基金会神足胜浩先生(左二)、中跟—郎先
--
1990年9月,渭南行署常务副专员慕锡明(右)会见日本绿色地球保护基金会大石武一先生(左)
--
1990年9月,大石武一先生一行(右三)考察华山旅游景区
--
1992年10月,渭南行署专员郝景帆(右二)会见日本千叶县市原市客人(左一)
--
1996年10月21日,匈牙利赛格德市市长伊斯特凡来渭南市访问,市长郑德义(左四)、常务副市长马中平
--
1999年4月,日本长冈市议员代表团访问渭南市,副市长刘丽鸽(右二)会见长冈市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左二
--
1999年10月27日,渭南市市长马中平(左三)与匈牙利赛格德市副市长(右三)签订友好城市协议合影留
--
2000年10月,渭南市副市长刘丽鸽会见意大利客商
--
1934年10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一行由洛阳抵渭南,策划杨虎城部“剿共”。图为邵力子、
--
这是在华山北峰
--
这是在潼关山上翻阅《潼关名胜要览》
--
这是在华山苍龙岭
--
1963年5月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在西安接见智取华山的英雄——刘吉尧。
--
1983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韩城矿区建设
--
1984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为永丰革命烈士陵园题词
--
1985年6月18日~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合阳
--
1985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华阴
--
1990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桥陵
--
1991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视察华阴
--
1994年6月1日,中共中央原主席华国锋视察华阴玉泉院
--
199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视察华山和西岳庙
--
199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视察华山并题词
--
1998年4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视察华山
--
1998年7月16日~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到渭南参加屈武诞辰100周年活动。这是游览华山照片
--
1998年8月24日~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视察华山
--
2000年4月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一行视察华山
--
1999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视察渭南
--
2000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来渭视察妇女工作。市委书记马中平陪同
--
2000年9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一行视察华山
--
2001年5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一行视察华山
--
2001年6月1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视察华山
--
2001年7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到大荔视察,市委书记马中平等陪同
--
2001年9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志视察华山
--
2001年11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视察华山
--
渭南市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初审《渭南市志》稿第三卷
--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召开会议,终审《渭南市志》稿第三卷。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培仓(右5)、副主任董健桥
--
渭南市志总编 和第三卷主编 、副主编 讨论出版修改意见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共产党
--
第一章 党员
----
第一节 党员发展
----
第二节 党员教育
----
第三节 党员管理
--
第二章 组织
----
第一节 中共赤水特别支部与各县党组织的创建
----
第二节 中共渭南地方执行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共东府特别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共陕东区特派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共韩城中心县委员会
----
第六节 中共澄城(中心)县委员会
----
第七节 中共渭(南)华(县)特别支部、中共渭(南)华(县)县委员会
----
第八节 中共大(荔)朝(邑)澄(城)三县工作委员会
----
第九节 中共渭(南)华(县)工作委员会
----
第十节 中共蒲城中心县委员会
----
第十一节 中共沿河地方(特别)委员会
----
第十二节 中共蒲(城)澄(城)工作委员会
----
第十三节 中共平(民)朝(邑)工作委员会
----
第十四节 中共富(平)同(官)工作委员会
----
第十五节 中共蒲(城)白(水)工作委员会
----
第十六节 中共东府工作委员会
----
第十七节 中共华(阴)潼(关)工作委员会
----
第十八节 中共路东(临时)工作委员会
----
第十九节 中共东府工作委员会
----
第二十节 中共陕西东路工作委员会
----
第二十一节 中共大荔地方委员会
----
第二十二节 中共渭(南)华(县)地方委员会
----
第二十三节 中共渭南地区(地方)委员会
----
第二十四节 中共渭南市委员会
--
第三章 代表会议、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渭南分区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大荔分区第一次代表会议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渭南地区(地方)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渭南市代表大会
--
第四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干部教育
----
第三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第四节 干部监督
----
第五节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第六节 知识分子工作
----
第七节 组织史资料征编
----
第八节 组织工作调查研究
--
第五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理论工作
----
第二节 新闻工作
----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
----
第四节 文艺工作
----
第五节 外宣工作
----
第六节 讲师团工作
----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六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
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
----
第四节 党外人士安排工作
----
第五节 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
第七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三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四节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
第五节 案件查处
----
第六节 信仿举报
----
第七节 执法监察
--
第八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经济犯罪
----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四节 政法队伍建设
--
第九章 农村工作
----
第一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
----
第二节 土地承包工作
----
第三节 小康乡、村建设
----
第四节 协调、指导、督促、检查
--
第十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落实离休干部待遇
----
第二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
----
第三节 老年教育
----
第四节 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
--
第十一章 党史征编 研究
----
第一节 党史资料征集编 纂
----
第二节 党史研究
----
第三节 党史宣传教育
--
第十二章 党校工作
----
第一节 干部培训
----
第二节 学历教育
----
第三节 教学科研
----
第四节 基本建设
第二编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地区人大联络组、人大工委
----
第一节 地委人大联络组
----
第二节 省人大常委会渭南地区联络组
----
第三节 省人大常委会渭南地区工委
--
第二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市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领导成员更迭
----
第三节 常委会会议
----
第四节 常委会工作
第三编 政府
--
第一章 同州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行政长官
----
第三节 施政纪要
--
第二章 华州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行政长官
----
第三节 施政纪要
--
第三章 同州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行政长官
----
第三节 施政纪要
--
第四章 第八行政督察区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专员、专员兼保安司令
----
第三节 施政纪要
--
第五章 大荔专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专员、副专员
----
第三节 施政纪要
--
第六章 渭南专署、革委会、行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领导干部
----
第三节 施政纪要
--
第七章 渭南市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市长、副市长
----
第三节 施政纪要
第四编 人民政协
--
第一章 政协渭南地区联络组、工委
----
第一节 渭南地区政协联络组
----
第二节 政协渭南地区联络组
----
第三节 政协渭南地区工委
--
第二章 政协渭南市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渭南市第一届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渭南市第二届委员会
--
第三章 政协渭南市常委会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领导成员更迭
----
第三节 常委会议
----
第四节 常委会工作
--
第四章 专委会工作
----
第一节 提案工作
----
第二节 经济工作
----
第三节 科教文卫体工作
----
第四节 文史和学习工作
----
第五节 社会法制、“三胞”联络工作
----
第六节 民族、宗教工作
第五编 国民党和民主党派
--
第一章 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民众运动
----
第四节 特务
----
第五节 派系斗争
--
第二章 民革渭南市委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三章 民盟渭南市委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四章 民建渭南市委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五章 民进渭南市委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六章 农工民主党渭南市委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七章 九三学社渭南市委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第六编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刑事侦查
----
第四节 110报警指挥
----
第五节 巡特警
----
第六节 一经济犯罪侦察
----
第七节 经济文化保卫
----
第八节 监所管理
----
第九节 出入境管理
----
第十节 计算机安全监察
----
第十一节 户政管理
----
第十二节 道路交通管理
----
第十三节 警务督察
----
第十四节 公安法制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公诉
----
第四节 反贪污贿赂
----
第五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八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九节 职务犯罪预防
----
第十节 法律调研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审判监督
----
第八节 告诉申诉及立案
----
第九节 案件执行
----
第十节 司法技术鉴定
----
第十一节 司法调查研究
----
第十二节 司法警察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基层工作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事务
----
第五节 司法培训
----
第六节 法律服务
----
第七节 劳改劳教
第七编 政务
--
第一章 机构编制
----
第一节 党政群机关编制
----
第二节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
第三节 编制管理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待抚恤
----
第二节 救灾、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五节 村委会及城市社区建设
----
第六节 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七节 民间组织管理
----
第八节 殡葬管理
----
第九节 勘界
----
第十节 地名管理
----
第十一节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
第十二节 儿童收养
----
第十三节 老龄工作
--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就业与失业保险
----
第二节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
第三节 劳动工资与社保基金监督
----
第四节 劳动仲裁
----
第五节 养老保险
----
第六节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
----
第七节 法规监察
--
第四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公务员管理
----
第二节 人才流动开发
----
第三节 事业单位改革
----
第四节 科技人员管理
----
第五节 工资福利
----
第六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七节 退休人员管理
----
第八节 人事考试和工人技术等级考核
--
第五章 外事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来访
----
第三节 出访
----
第四节 友好城市交往
----
第五节 外事管理
----
第六节 侨务
----
第七节 外事队伍建设
--
第六章 行政执法
----
第一节 规范性文件审查
----
第二节 行政复议、应诉和赔偿
----
第三节 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
----
第四节 仲裁
--
第七章 信访
----
第一节 信访组织
----
第二节 信访网络
----
第三节 信访接待
----
第四节 信访案件
----
第五节 信访目标管理责任制
--
第八章 移民安置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迁移安置
----
第三节 返迁库区
----
第四节 移民经济开发
--
第九章 行政干部培训
----
第一节 学校、学院
----
第二节 公务员培训
----
第三节 其他干部培训
----
第四节 教学科研
--
第十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馆局
----
第二节 档案接收
----
第三节 档案整理
----
第四节 档案鉴定
----
第五节 档案保管
----
第六节 档案目标管理
----
第七节 档案统计
----
第八节 档案利用
----
第九节 档案执法
第八编 群众组织
--
第一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职业、产业工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二章 农民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 青年团体
----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四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天足会
----
第二节 各界抗敌后援会妇女支会
----
第三节 妇女会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 科技团体
----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二节 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
第六章 工商业团体
----
第一节 商会
----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七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三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九编 重大政事
--
第一章 封建时期纪事
----
第一节 吴起经略河西
----
第二节 绿林起义军攻克华阴
----
第三节 赤眉起义军转战华阴
----
第四节 黄巢起义军破关人京
----
第五节 刘福通起义军攻破同州、华州
----
第六节 王二起义
----
第七节 李自成起义军激战渭南
----
第八节 太平军挥师关中
----
第九节 捻军转战渭河两岸
----
第十节 回民起义
--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纪事
----
第一节 同盟会在蒲城、华县的活动
----
第二节 辛亥举义
----
第三节 护国军讨袁逐陆
----
第四节 护法斗争
----
第五节 靖国军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
第六节 渭南东、西两塬的缴农斗争
----
第七节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
第八节 渭华起义
----
第九节 澄城农民起义
----
第十节 抗日救亡运动
----
第十一节 西安事变中的渭华
----
第十二节 白水起义
----
第十三节 朝邑起义
----
第十四节 渭北武装解放
----
第十五节 陇海铁路沿线各县的解放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纪事
----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二节 “三反”、“五反”
----
第三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六节 清查资产阶级帮派体系
----
第七节 平反纠正冤假错案
----
第八节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第十编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关
----
第一节 潼关卫
----
第二节 潼关协
----
第三节 华潼师管区司令部
----
第四节 渭潼警备司令部
----
第五节 大荔军分区
----
第六节 渭南军分区
--
第二章 军事要地
----
第一节 潼关县
----
第二节 大荔县
----
第三节 韩城市
--
第三章 关隘、设施
----
第一节 金陡关
----
第二节 大庆关
----
第三节 风陵渡
----
第四节 芝川渡
----
第五节 龙门渡
----
第六节 禁沟与十二连城
----
第七节 魏长城
----
第八节 秦长城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府兵
----
第二节 世袭兵
----
第三节 募兵、派兵、抓兵
----
第四节 志愿兵
----
第五节 义务兵
----
第六节 预备役
--
第五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团练
----
第二节 民团、国民兵团、保安司令部
----
第三节 路东总队
----
第四节 独立一、二、三、四团
----
第五节 武警支队
----
第六节 武警消防支队
----
第七节 民兵
--
第六章 驻军
----
第一节 春秋至清代驻军
----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及军阀驻军
----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驻军
--
第七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防空组织
----
第二节 防空教育
----
第三节 指挥通信建设
----
第四节 防空工程建设
----
第五节 专业队伍建设
--
第八章 重大战事
----
第一节 秦晋韩原之战
----
第二节 秦灭梁之战
----
第三节 秦晋彭衙之战
----
第四节 秦晋新城、武城之战
----
第五节 秦晋辅氏之战
----
第六节 魏攻秦河西之战
----
第七节 秦魏阴晋之战
----
第八节 秦收复河西之战
----
第九节 刘邦还定三秦之战
----
第十节 韩信木罂渡军克魏王豹
----
第十一节 刘秀西入关中之战
----
第十二节 曹操马超潼关之战
----
第十三节 东晋后秦潼关之战
----
第十四节 东西魏潼关之战
----
第十五节 东西魏沙苑之战
----
第十六节 安禄山哥舒翰潼关之战
----
第十七节 李克用、王重荣击朱玟之战
----
第十八节 刘知俊、杨崇本美原之战
----
第十九节 后梁讨刘知俊同州之战
----
第二十节 梁晋同州之战
----
第二十一节 宋金富平之战
----
第二十二节 蒙金潼关之战
----
第二十三节 狄家河阻击战
----
第二十四节 澄合战役
----
第二十五节 荔北战役
----
第二十六节 永丰战役
----
第二十七节 春季战役
----
第二十八节 智取华山
索引
《渭南市志》资料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