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志

农安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农安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346-1987

出版时间: 1993年02月

目录

封面
农安县志
责任编辑
封面设计
版式设计
版权页
图片
-- 1农安县行政区划图
-- 2农安县城鸟瞰图
-- 3青山烟
-- 4头道岗水库参场
-- 5杨树林乡牛尾巴山村玉米丰收
-- 6前岗乡林路沟
-- 7三盛玉镇林网
-- 8滨河乡方田林网
-- 9引松工程灌区
-- 10太平池水库
-- 11农安县种畜场养猪场
-- 12养猪车间
-- 13长春市第一水泵厂
-- 14水泵厂产品
-- 15农安县福利羽绒厂
-- 16农安县炼油厂
-- 17农安县制药厂产品
-- 18长春市开关厂总装车间
-- 19农安县啤酒厂
-- 20农安县百货大楼
-- 21农安县工贸大楼
-- 22农安粮库烘干塔
-- 23农安粮库仓储
-- 24小城子乡村公路
-- 25三盛玉镇村公路
-- 26农安县城旧街路西大街
-- 27农安县城新街路德彪街
-- 28农安县城新街路农安路
-- 29农安县城旧街路
-- 30农安县合隆镇
-- 31农安县实验中学
-- 32农安县三盛玉镇小学
-- 33高家店镇科普工作获农牧渔业部、中国科协奖状
-- 34宋旭安为《长春晚报》书写的报头
-- 35吕怀忱国画《仙女眺凡图》
-- 36刘义贞女士助赈字册
-- 37茅以升为高家店镇农业科技展览题词
-- 38张孔孙为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所题跋文
-- 39吕怀忱国画《贾宝玉和林黛玉》
-- 40吴振荣设计的黄龙戏《风雨菱花》舞台美术
-- 41朱玉铎国画《菊》
-- 42元·张孔孙《山水图轴》
-- 43修复前的农安辽塔
-- 44修复后的农安辽塔
-- 45农安辽塔出土文物搅釉瓷盒
-- 46万金塔「地宫」出土文物石雕塔
-- 47万金塔“地宫”出土花纹瓷碗
-- 48农安镇出土金代窖藏瓷盘
-- 49洼中高防病引水工程纪念碑
-- 50原小八家子天主教堂
-- 51修复后的小八家子天主教堂
-- 52榛柴乡敬老院
-- 53新农乡敬老院
-- 54国务院慰问团在新刘家乡与省、市、县领导研究抗洪救灾
-- 55独立四师解放农安庆功大会
-- 56独立四师在烈士塔前举行追悼大会
-- 57农安烈士纪念塔
-- 农安县地质图
-- 农安县地貌图
-- 农安县综合性水文地质图
-- 清末农安县行政区划图
-- 民国时期农安县行政区划图
-- 沦陷时期农安县行政区划图
-- 解放战争时期农安县行政区划图
-- 农安县行政区划图
-- 宋·黄裳绘坠理图
-- 农安县旧城略图
-- 新农安县城略图
-- 三下江南在农安战斗略图
农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农安县志》编纂人员
《农安县志》审稿小组
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县(市)区志审稿验收小组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三章气候、物候
---- 第一节日照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风
---- 第五节霜期
---- 第六节物候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形成
---- 第二节土壤分布
---- 第三节土壤类型
-- 第六章植被
-- 第七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动物
---- 第二节野生植物
-- 第八章矿产资源
-- 第九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风灾
---- 第三节水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低温冷害
第二篇 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疆域变迁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沦陷时期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五节新中国成立以后
-- 第三章县城和乡镇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镇
---- 第三节乡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化
---- 第一节数量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民族构成
---- 第四节职业构成
---- 第五节文化构成
-- 第三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管理
---- 第二节节育
---- 第三节晚婚晚育
---- 第四节优生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动力
---- 第三节生产工具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私有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互助合作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农作物
---- 第一节区划、结构
---- 第二节粮豆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章农业技术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栽培技术
---- 第三节良种普及
---- 第四节肥料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五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机具
---- 第二节农机机构、队伍
---- 第三节农机作业
---- 第四节作业合同责任制
---- 第五节经营管理
-- 第六章副业
---- 第一节果树
---- 第二节水产、水生植物
---- 第三节其它副业
-- 第七章洼中高农场
---- 第一节开垦沿革
---- 第二节备业生产
---- 第三节经营管理
第五篇 林业
-- 第一章树种、林种
---- 第一节树种
---- 第二节林种
-- 第二章林业区划
-- 第三章采种育苗
-- 第四章造林
---- 第一节西满防护林建设
---- 第二节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 第三节“三北”农田防护林第一期工程建设
---- 第四节“三荒”、“四旁”植树
---- 第五节街道庭院绿化
-- 第五章营林技术
---- 第一节新技术推广
---- 第二节幼林抚育
---- 第三节间伐、修枝
-- 第六章林业效益
---- 第一节防风固沙
---- 第二节保持水土
---- 第三节改善农田小气候
---- 第四节提供用材
-- 第七章林业管理
---- 第一节林权、林政
---- 第二节林木管护
-- 第八章林业场圃
---- 第一节国营场圃
---- 第二节集体场圃
第六篇 水利
-- 第一章防洪
---- 第一节松花江堤防
---- 第二节伊通河堤防
---- 第三节新开河堤防
-- 第二章治涝
---- 第一节平原涝区治理
---- 第二节河谷涝区治理
---- 第三节闭流涝区治理
-- 第三章拦洪蓄水
---- 第一节大型水库
---- 第二节中型水库
---- 第三节小型水库
-- 第四章抗洪抢险
---- 第一节防汛机构
---- 第二节抗洪抢险纪实
-- 第五章水资源利用
---- 第—节蓄水灌溉
---- 第二节提水灌溉
---- 第三节抗旱
---- 第四节洼中高防病引水工程
-- 第六章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管理与养护
---- 第三节水库调度
第七篇 畜牧业
-- 第一章饲养
---- 第一节畜禽种类、分布
---- 第二节饲养形式和状况
-- 第二章草场、饲料
---- 第一节草场
---- 第二节饲料
-- 第三章畜禽改良
---- 第一节马
---- 第二节猪
---- 第三节牛、羊
---- 第四节鸡
-- 第四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防治体系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防治效果
第八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产业门类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商业服务业企业
---- 第三节建筑业企业
---- 第四节运输业企业
---- 第五节农业企业
-- 第二章企业经营形式
---- 第一节承包形式
---- 第二节联合形式
-- 第三章技术引进、培训
-- 第四章产品销售
-- 第五章经济效益、分配形式
-- 第六章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服务机构
第九篇 工业
-- 第一章私营工业、手工业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所有制形式
---- 第一节国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化工工业
---- 第二节食品、饲料工业
---- 第三节建材工业
---- 第四节机电工业
---- 第五节纺织、缝纫工业
---- 第六节其它工业
-- 第四章电力
---- 第一节火力发电
---- 第二节输电线路
---- 第三节供电用电
---- 第四节电业管理
-- 第五章工业企业管理和体制改革
第十篇 商业
-- 第一章私营商业及其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国营商业
---- 第二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节集体商业
-- 第三章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 第一节百货、日杂
---- 第二节糖酒、副食
---- 第三节五金、交电、化工
---- 第四节药材
---- 第五节石油
---- 第六节烟草
-- 第四章食品水产收购供应
-- 第五章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一节化肥
---- 第二节农药
---- 第三节中、小农具
-- 第六章农副产品收购和扶持多种经营生产
---- 第一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二节扶持多种经营生产
-- 第七章废旧物资回收
-- 第八章物资供应
---- 第一节木材
---- 第二节煤炭
---- 第三节金属建材
---- 第四节机电、轻化工
-- 第九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十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粮油食品出口
---- 第二节土畜产品出口
---- 第三节轻工业产品出口
-- 第十一章企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 粮食
-- 第一章购销
---- 第—节粮食油料收购
---- 第二节农村粮食统销
---- 第三节商品粮供应
---- 第四节粮价管理
-- 第二章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代储
---- 第三节调运
-- 第三章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料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 第四章盐业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购销存储
第十二篇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政、审计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审计、监督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税种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税务管理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存款、储蓄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保险
第十三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公路
---- 第一节公路修建
---- 第二节公路桥涵
---- 第三节公路养护
---- 第四节运输工具
---- 第五节客运
---- 第六节货运
---- 第七节运输管理
---- 附记:古航运
-- 第二章铁路
---- 第一节线路建设
---- 第二节铁路营运
-- 第三章邮政
---- 第一节函件
---- 第二节机要通信
---- 第三节包裹
---- 第四节汇兑
---- 第五节报刊发行
---- 第六节邮政服务
-- 第四章电信
---- 第一节电话
---- 第二节电报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土地管理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规划
---- 第二节街道建设
---- 第三节街道绿化
---- 第四节街道卫生设施
---- 第五节供水
-- 第二章乡镇建设
-- 第三章房屋建设与管理
---- 第一节私有房
---- 第二节公有房
---- 第三节单位建房
-- 第四章建筑企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施工管理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六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管理机构
---- 第二节土地调查登记
---- 第三节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节土地开发利用
第十五篇 工商物价计量管理
-- 第一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管理机构
---- 第二节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三节工商户管理
---- 第四节商标、合同管理
-- 第二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商品价格管理
---- 第三节非商品价格管理
---- 第四节差价与比价
---- 第五节物价监督
-- 第三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器具管理
---- 第二节计量监督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产品质量管理
第十六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就业
-- 第二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定额定员
---- 第二节劳动调配
---- 第三节职工技术培训
-- 第三章劳动保护、保险
---- 第一节劳动保护
---- 第二节劳动保险
-- 第四章干部队伍
---- 第二节干部队伍构成
-- 第五章编制管理、干部管理
---- 第—节编制管理
---- 第二节任免、调配、奖惩
---- 第三节科技干部管理
---- 第四节军转干部管理
---- 第五节干部精简下放
---- 第六节离退休干部管理
-- 第六章监察
---- 第一节违纪处理
---- 第二节甄别
-- 第七章工资
第十七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幼儿教育
-- 第二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小学发展沿革
---- 第三节小学教育概况
-- 第三章中学教育
---- 第—节中学发展沿革
---- 第二节中学教育概况
-- 第四章职业、专业、特殊教育
---- 第一节职业教育
---- 第二节专业教育
---- 第三节特殊教育
-- 第五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六章教师队伍
---- 第二节文化、年龄结构
---- 第三节培训
---- 第四节待遇
-- 第七章勤工俭学
---- 第一节基地建设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八章教育经费、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 第九章科技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科技活动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第四节气象、地震
第十八篇 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文化馆、站
---- 第二节群众文艺创作
---- 第三节群众文艺表演活动
-- 第二章专业表演团体
---- 第—节黄龙戏剧团
---- 第二节评剧团
---- 第三节地方戏剧团
-- 第三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四章电影发行放映
---- 第一节电影院
---- 第二节电影放映队
---- 第三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第五章图书
---- 第一节图书馆
---- 第二节图书发行
-- 第六章文物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城址
---- 第三节古建筑
---- 第四节窖藏
---- 第五节出土文物
第十九篇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机构、队伍、设施
---- 第一节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医疗卫生队伍
---- 第三节医疗卫生设施
-- 第二章传染病、地方病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新法和科学接生
---- 第三节幼儿保健
-- 第五章爱国卫生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第二节食品卫生
-- 第六章医疗制度、医药管理
---- 第一节医疗制度
---- 第二节医药管理
-- 第七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体育中学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第五节场地设施
第二十篇 社会
-- 第一章家庭经济生活
-- 第二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敬老院
---- 第二节五保户
---- 第三节收容遣送
---- 第四节残疾人安置
---- 第五节救济
---- 第六节扶贫
-- 第三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优抚军烈属
---- 第二节安置复员军人
-- 第四章风尚习俗
---- 第一节习俗
---- 第二节风尚
---- 第三节方言谣谚
-- 第五章宗教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五节基督教
第二十一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农安县委员会
---- 第一节县委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历届党的代表大会
---- 附:历任县委书记、副书记更迭表
-- 第二章县委主要活动
---- 第—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第四节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第三章党的组织建设
---- 第一节组织发展
---- 第二节组织整顿
-- 第四章党的思想建设
---- 第一节政治理论教育
---- 第二节党的自身建设
-- 第五章党的纪律检查
-- 第六章统一战线
-- 第七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共青团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工商联合会
---- 附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农安县党部和三青团分团部的活动
第二十二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旧县政权
---- 第一节清代县署衙门
---- 第二节民国时期县政府
---- 第三节伪县公署
---- 第四节国民党县政府
-- 第二章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县人大常委会及其主要活动
------ 附:历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更迭表
---- 附记:
------ 1.自治和选举
------ 2.县议事会和参事会
------ 3.国民党县参议会
-- 第三章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主要工作
---- 第三节基层政权建设
------ 附: 解放后历届县长、副县长更迭表
-- 第四章政协农安县委员会
---- 第一节历届政协全体会议
------ 附: 历届县政协主席、副主席更迭表
---- 第二节县政协主要活动
第二十三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旧公安司法
---- 第一节旧公安机构
---- 第二节旧司法机构
-- 第二章人民公安
---- 第一节治安
---- 第二节户籍
---- 第三节消防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五节监所
-- 第三章检察
---- 第一节法纪检察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民事调解
---- 第三节律师
---- 第四节公证
第二十四篇 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渤海、辽金时期
---- 第二节清代、民国、沦陷时期
----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清代、民国、沦陷时期
----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章民兵和预备役
---- 第一节民兵组织建设
---- 第二节民兵军事训练
---- 第三节民兵活动
---- 第四节预备役
-- 第五章战事
---- 第一节渤海、辽金时期
---- 第二节明、清、沦陷时期
----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六章剿匪
---- 第一节匪情匪患
---- 第二节剿匪战斗
-- 第七章支援前线
第二十五篇 人物
-- 第一章传记
---- 张孔孙
---- 李澍恩
---- 刘义贞
---- 吕珍岚
---- 刘德彪
---- 李明秋
---- 马润生
---- 叶柏青
---- 王世忠
---- 赵锡龄
---- 王文申
---- 阎慕昭
---- 耿乃仁
---- 李劫夫
---- 张文海
---- 迟奎武
---- 王国臣
-- 第二章传略
---- 李家农
---- 汪家承
---- 孙 刚
---- 曹致洲
---- 银学刚
---- 尹兴学
---- 王金子
---- 白云昌
-- 第三章烈士英名录
-- 第四章烈士陵园
大 事 记
附录
-- 一、 旧志、旧文献简介
-- 二、 地方风物传说
-- 三、 杂记
《农安县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