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区志

金华市婺城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金华市婺城区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实存真,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婺城区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二、本志由综述、大事记、专志和丛录组成,以专志为主体,共48卷。采用述、记、志、传、表、录、图照等形式,以卷、章、节、目结构。三、本志以国务院批准建立金华市婺城区的1985年为上限,下限截至2005年年底。部分内容追溯至事物发端。为叙述的完整,个别重要事物延伸至2007年。

出版时间: 2011年08月

目录

封面
金华市婺城区志
图片
-- 婺城区行政中心
-- 区人民政府新华街原办公大楼
-- 金华市花——茶花
-- 金华市树——樟树
-- 金华城区婺江北岸
-- 金华城区婺江南岸(浙江金华经济开发区)
-- 婺城新城区规划效果图
-- 浙江金西开发区一角
-- 黄宾虹公园和通济桥一带之夜景
-- 双龙大桥和江北新建筑
-- 仙源湖(安地水库)
-- 仙源湖度假区
-- 金华双龙洞
-- 双龙风景区黄大仙祖宫
-- 琅峰山
--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市民广场上马踏飞燕雕塑
-- 九峰山
-- 琅峰山下白沙堰
-- 中国茶花文化园
-- 仙源湖度假区
-- 十里桂花走廊
-- 1994年12月1 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访问种粮大户
-- 1985年5月,全国人大严济慈副委员长视察金华
-- 1995年11月,全国人大费孝通副委员长听取金华市委书记仇保兴工作汇报
-- 2004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金华市检查《土地管理法》贯彻实施情况
-- 1996年9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视察竹马乡花卉产业
-- 2004年5月吕祖善省长视察金华养殖业
-- 2003年5月省委副书记梁平波视察青春路社区
-- 2002年金华市委书记汤黎路和区领导在建设工地现场办公
-- 2005年金华市长葛慧君与区领导视察婺城新城区建设工地
-- 区人大六届一次会议
-- 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 区人大代表投票选举
-- 区政协编印的文史资料
-- 婺城区工业
-- 名优特产金华酥饼
-- 名优特产金华火腿
-- 茶叶种植基地
-- 皇家贡品“婺州举岩茶”
-- 名优特产金华佛手
-- 金华两头乌猪
-- 奶牛养殖场
-- 沙畈水库
-- 金沙湾水厂全景
-- 山区公路
-- 金华至安地公路
-- 区民兵水上应急分队参加抗洪抢险
-- 2002年婺城女民兵军事训练
-- 义工参加创卫——大扫除
-- 汤溪镇厚大社区卫生服务站
-- 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 艾青母校: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 金华九峰职业学校
-- 汤溪中学校园一角
-- 金华实验中学万人升旗仪式
-- 区第一届运动会
-- 舞狮
-- 晨练
-- 花棍舞
-- “农家乐”迎客
-- 塔石大茗全村福
-- 金华道情
-- 迎龙灯中盘灯活动
-- 根雕 春色
-- 婺剧 白蛇传
-- 金华斗牛
-- 麦杆扇
-- 金华马灯舞
-- 农村文化活动
-- 根雕八仙过海
-- 万佛塔出土文物[五代]鎏金观音菩萨铜坐像(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剪纸
-- 树皮画
-- 刺绣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侍王府
-- 国家一级文物侍王府石雕团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店窑遗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隆寺经幢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咏楼
-- 出土文物 青铜矛
-- 金华光孝观石刻门楣题记“小邹鲁”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府城隍庙
-- 金华府城隍庙内藻井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溪城隍庙
-- 2004年重建的保宁门
-- 迁建于天宁寺前的一览亭
-- 明月楼
-- 汤溪镇寺平村明清建筑上的砖雕
-- 金华古并莲花井
-- 婺州窑古陶瓷
-- 金华府城图(清)吕焕章画
-- 侍王府内吴越国王钱缪栽种的古柏
-- 金华山色图 黄宾虹
-- 侍王府壁画 樵夫挑刺图
-- 指墨画 姜岱
-- 丹墨春晚图 黄宾虹
-- 山水画 蒋莲僧
-- 指墨画人物 倪淦
-- 通济桥张华鑫 写生
-- 书法 毕民望
-- 楹联 邵飘萍 书
-- 校训 何炳松 书
-- 1985年婺城区行政区划图(示意图)
-- 1985年金华城区图
-- 婺城区行政区划图(2002年)
-- 金华市城区图(2002年)
-- 《金华市婺城区志》编纂委员会部分领导合影
-- 参加区志稿评审会专家、区领导和区志部分编辑合影
题词
--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区委书记陈陆一题词
《金华市婺城区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金华市婺城区志》编纂委员会成员调整名单
《金华市婺城区志》编纂委员会成员调整名单
编纂人员

凡例
目录
综述
大事记
第一卷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城区街道
---- 第一节 城东街道
---- 第二节 城西街道
---- 第三节 城中街道
---- 第四节 城北街道
---- 第五节 新狮街道
---- 第六节 江南街道
---- 第七节 三江街道
---- 第八节 西关街道
---- 第九节 秋滨街道
-- 第三章 建制镇
---- 第一节 罗店镇
---- 第二节 雅畈镇
---- 第三节 安地镇
---- 第四节 白龙桥镇
---- 第五节 琅琊镇
---- 第六节 蒋堂镇
---- 第七节 汤溪镇
---- 第八节 罗埠镇
---- 第九节 洋埠镇
---- 第十节 仙桥镇
---- 第十一节 多湖镇
-- 第四章 建制乡
---- 第一节 乾西乡
---- 第二节 竹马乡
---- 第三节 长山乡
---- 第四节 沙畈乡
---- 第五节 塔石乡
---- 第六节 岭上乡
---- 第七节 莘畈乡
---- 第八节 箬阳乡
---- 第九节 苏孟乡
---- 第十节 东孝乡
---- 附录
-- 第五章 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名录
---- 第一节 社区居委会(含城中村村委会)
---- 第二节 村委会与镇辖社区居委会
第二卷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丘陵
---- 第三节 平原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水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异常天气
-- 第四章 江河
---- 第一节 金华江
---- 第二节 义乌江
---- 第三节 武义江
---- 第四节 衢江
-- 第五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位流量径流
---- 第二节 输沙量含沙量
---- 第三节 水温水质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分类
---- 第二节 土壤分布及特点
---- 第三节 土壤改良利用
-- 第七章 资源
---- 第一节 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其他自然灾害
第三卷 人口 姓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流动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家庭
---- 第五节 老龄人口
---- 第六节 赡养和抚养
-- 第二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构成
---- 第二节 姓氏分布(聚居地)
第四卷 入民生活
-- 第一章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 第三节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积累
-- 第二章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城镇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第五卷 计划生育
-- 第一章 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团体
---- 第一节 主管部门
---- 第二节 计划生育协会
-- 第二章 晚婚晚育
---- 第一节 晚婚
---- 第二节 晚育
-- 第三章 少生优生
---- 第一节 少生
---- 第二节 优生
-- 第四章 避孕节育
---- 第一节 避孕
---- 第二节 节育
-- 第五章 计划生育宣传
---- 第一节 政策法规宣传
---- 第二节 科普知识宣传
---- 第三节 新家庭计划等活动
-- 第六章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一节 目标管理
---- 第二节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
---- 第三节 基层管理
---- 第四节 计生服务
---- 第五节 依法行政
---- 第六节 考核评比
第六卷 开发区和婺城新城区
-- 第一章 浙江金华经济开发区
---- 第一节 创建与区划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服务机制
---- 第四节 规划与建设
---- 第五节 公用事业
---- 第六节 党建与社会事业
---- 第七节 招商引资
---- 第八节 经济发展
---- 第九节 商贸业
---- 第十节 区内的三个省级开发区
-- 第二章 浙江金西经济开发区
---- 第一节 创建与区划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规划与建设
---- 第四节 公共事业
---- 第五节 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
---- 第六节 社会事业
-- 第三章 婺城新城区
---- 第一节 创建和规划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四节 工业区块建设
---- 第五节 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第七卷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乡一体化规划与管理
---- 第一节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第二节 专项建设规划
---- 第三节 村庄建设规划
---- 第四节 城乡建设管理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楼群建设
---- 第二节 城区街路巷弄建设
---- 第三节 城区交通建设
------ 附录:弃用后的金华火车站营运始末
---- 第四节 生活设施建设
-- 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示范村建设
---- 第三节 特色村建设
---- 第四节 生态村建设
---- 第五节 科技村建设
---- 第六节 快捷路网建设
---- 第七节 移民村建设
---- 第八节 村庄整治
-- 第四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节 房产租赁
---- 第三节 房地产市场开发
---- 第四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五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与设备
----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施工
---- 第三节 建筑业管理
第八卷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铁路
---- 第一节 铁路线
---- 第二节 铁路运输
-- 第二章 公路
---- 第一节 高速公路
---- 第二节 国道
---- 第三节 省道
---- 第四节 县道
---- 第五节 乡道和通村公路
---- 第六节 专用公路
-- 第三章 桥梁隧道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隧道
-- 第四章 水路
---- 第一节 渡口
---- 第二节 水路运输管理
-- 第五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运政管理
---- 第二节 运输管理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六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电分支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九卷 水利
-- 第一章 蓄水
---- 第一节 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型水库
---- 第三节 除险加固
---- 第四节 千库保安工程
-- 第二章 引水提水排灌
---- 第一节 乌溪江引水工程
---- 第二节 “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
---- 第三节 黄土丘陵开发
-- 第三章 江溪治理
---- 第一节 三江治理工程
---- 第二节 钱塘江四级干堤加固
---- 第三节 河道综合治理
-- 第四章 防汛抗旱及救灾
---- 第一节 防汛抗旱
---- 第二节 抗洪救灾
-- 第五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
---- 第二节 治理
---- 第三节 监督与执法
-- 第六章 水力发电
---- 第一节 水电站
---- 第二节 水电站运行管理
-- 第七章 农村饮用水工程
---- 第一节 农村饮用水现状
---- 第二节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
-- 第八章 渔蚌业
---- 第一节 鱼类养殖及养殖技术
---- 第二节 珍珠养殖
---- 第三节 渔业生产单位
-- 第九章 水务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第十卷 能源
-- 第一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力工业
---- 第二节 用电和用电管理
---- 第三节 电费电价
-- 第二章 煤炭
---- 第一节 煤炭供应
---- 第二节 煤炭销售与管理
-- 第三章 石油
---- 第一节 成品油
---- 第二节 液化气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章 其他能源
第十一卷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环境质量
----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
----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
---- 第三节 声环境质量
-- 第二章 污染治理
---- 第一节 水污染治理
---- 第二节 大气污染治理
---- 第三节 声污染治理
---- 第四节 面源污染治理
-- 第三章 环境监测
---- 第一节 城镇大气环境监测
---- 第二节 重大水系环境监测
---- 第三节 城市环境噪声监测
--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环境保护目标
---- 第二节 环境保护审批
---- 第三节 环境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环境监察
第十二卷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章 农林水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林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水利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工业经济转换经营机制
---- 第二节 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商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国有(营)商业与物资购销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供销商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章 金融保险体制改革
----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保险体制改革
-- 第五章 财政税制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税制改革
----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 第六章 工资制度改革
第十三卷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区划规划
---- 第二节 农业区划划分
---- 第三节 农业区划成果应用
-- 第二章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一节 结构调整
---- 第二节 产业发展
---- 第三节 效益
-- 第三章 粮食
---- 第一节 水稻
---- 第二节 春粮
---- 第三节 秋旱粮
---- 第四节 种粮大户
-- 第四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油料作物
---- 第二节 棉花
---- 第三节 茶叶
------ 附录:名优茶
---- 第四节 水果类
---- 第五节 蔬菜类
---- 第六节 食用菌
-- 第五章 科技推广与应用
---- 第一节 良种推广
---- 第二节 栽培技术
---- 第三节 测土配方施肥
-- 第六章 植物保护与检疫
---- 第一节 植物保护
---- 第二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
---- 第三节 植物检疫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猪
---- 第二节 牛、羊
---- 第三节 家禽
---- 第四节 蜜蜂
---- 第五节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
---- 第六节 动物检疫与疫病防治
-- 第八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业机械种类
---- 第二节 农机管理
-- 第九章 农村经济
---- 第一节 农村财务制度管理
---- 第二节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农村经济分配
---- 第四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第五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六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十章 农业企事业单位
----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
---- 第二节 农口企事业单位
---- 第三节 农业企业
第十四卷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林地林木
---- 第二节 林业产品
---- 第三节 竹类资源
------ 附录:婺城区竹种名录
---- 第四节 古树名木
-- 第二章 绿化造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封山育林
---- 第四节 森林抚育
---- 第五节 林业结构调整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森林植物检疫
-- 第四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森林采伐与木材流通管理
---- 第二节 林权管理
---- 第三节 野生动物保护
---- 第四节 名贵珍稀树种保护
---- 第五节 林政执法
第十五卷 名优特产
-- 第一章 畜产类
---- 第一节 金华火腿
---- 第二节 金华香肠
---- 第三节 金华牛奶
-- 第二章 花木类
---- 第一节 金华茶花
---- 第二节 罗店佛手
---- 第三节 安地桂花
---- 第四节 苗木盆景
-- 第三章 农产类
---- 第一节 有机米
---- 第二节 有机茶
---- 第三节 铁皮石斛
---- 第四节 葛根粉
-- 第四章 蔬果类
---- 第一节 冷水茭白
---- 第二节 红梗毛芋
---- 第三节 盘前萝卜
---- 第四节 食用笋
---- 第五节 洋埠辣椒
---- 第六节 罗埠果蔗
---- 第七节 雅畈草莓
---- 第八节 厚大高脚白菜
---- 第九节 蒋堂西瓜
-- 第五章 传统美食
---- 第一节 传统糕点
---- 第二节 风味小吃
---- 第三节 特色菜肴
第十六卷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规模与结构
---- 第一节 工业规模与效益
---- 第二节 工业经济结构
---- 第三节 园区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汽车摩托车及配件
---- 第二节 五金工量具
---- 第三节 医药化工
---- 第四节 水泥建材
---- 第五节 纺织服装
---- 第六节 食品乳饮
---- 第七节 包装印刷
---- 第八节 其他门类工业
-- 第三章 规模企业与名优产品
---- 第一节 规模企业
---- 第二节 名优产品
第十七卷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商业经济类型
---- 第一节 国有(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私营商业
---- 第四节 其他商业
-- 第二章 商贸门类
---- 第一节 百货纺织品
---- 第二节 五金交化
---- 第三节 糖烟酒菜
---- 第四节 饮食业
---- 第五节 服务业
-- 第三章 市场
---- 第一节 集贸市场
---- 第二节 专业市场
-- 第四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五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四节 农副产品采购及废旧物资回收
-- 第六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油脂购销
第十八卷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收支
---- 第一节 预算内财政收支
---- 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收支
---- 第三节 乡镇街道财政收支
-- 第二章 国债
---- 第一节 国库券
---- 第二节 特种国债
---- 第三节 保值公债
-- 第三章 财政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管理
---- 第二节 社会集团采购
---- 第三节 农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 第五节 农业发展基金
-- 第四章 税收
---- 第一节 征收管理
---- 第二节 工商税收
---- 第三节 国家税收
---- 第四节 地方税收
---- 第五节 减税与免税
-- 第五章 农业四税
---- 第一节 评产计征农业税
---- 第二节 农林特产税
---- 第三节 契税
----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第十九卷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金融业务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第二十卷 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一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对外贸易机构
---- 第二节 进出口贸易
-- 第二章 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一节 外资利用
第二十一卷 计划统计审计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计划实施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管理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统计监督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基建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第二十二卷 工商物价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注册登记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与广告监督管理
---- 第五节 经济监督检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
-- 第二章 物价
---- 第一节 价格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农产品收购价格
---- 第三节 工农商品零售价格
---- 第四节 收费价格
---- 第五节 价格服务及其他
第二十三卷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器具和计量单位溯源
----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推广应用
---- 第三节 计量器具应用
---- 第四节 计量器具管理
---- 第五节 企业计量水平认证管理
--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
---- 第一节 产品标准制定与管理
---- 第二节 农业标准化和消灭无标准生产
---- 第三节 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 第四节 代码条码应用
-- 第三章 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 生产领域质量管理
---- 第二节 流通领域质量管理
----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
--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
---- 第一节 打假治劣工作
---- 第二节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 第五章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一节 特种设备普查整顿
----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第二十四卷 劳动力保护管理
-- 第一章 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 用工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
---- 第三节 劳务输出
---- 第四节 劳动争议调处
-- 第二章 劳动就业安置
---- 第一节 劳动就业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就业安置
---- 第三节 劳动合同制
-- 第三章 劳动报酬
---- 第一节 国有、二轻企业单位职工劳动报酬
---- 第二节 其他企业单位职工劳动报酬
-- 第四章 劳动保护
---- 第一节 劳动安全
---- 第二节 劳动卫生
---- 第三节 安全监察
-- 第五章 劳动保障
---- 第一节 职工养老保险
---- 第二节 职工工伤保险
---- 第三节 女职工生育保险
---- 第四节 职工失业保险
第二十五卷 土地管理
-- 第一章 土地利用开发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第二节 土地利用
-- 第二章 土地规划和实施
----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
----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 第三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登记
---- 第二节 土地详查
---- 第三节 地价
---- 第四节 土地统计
-- 第四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
---- 第四节 用地补偿
---- 第五节 土地规费
-- 第五章 土地监察与执法
---- 第一节 土地监察
---- 第二节 土地执法
第二十六卷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一章 党政机构改革
---- 第一节 党政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党政机构人员编制
-- 第二章 事业单位改革
---- 第一节 事业单位设置
----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
-- 第三章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
---- 第二节 干部录用管理
-- 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失业保险改革
---- 第二节 职工养老保险改革
---- 第三节 医疗保险改革
---- 第四节 其他保险改革
-- 第五章 司法改革
---- 第一节 公安改革
---- 第二节 检察改革
---- 第三节 审判改革
---- 第四节 司法行政改革
第二十七卷 党政要务
-- 第一章 党政重要决策
---- 第一节 政治工作重要决策
---- 第二节 经济工作重要决策
---- 第三节 文化工作重要决策
-- 第二章 党政重要活动
---- 第一节 政治工作重要活动
---- 第二节 经济工作重要活动
---- 第三节 文化工作重要活动
第二十八卷 中国共产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婺城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代表大会、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章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机构
---- 第一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工作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委工作机构人员编制
-- 第三章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乡镇街道基层组织
---- 第一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乡镇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中共金华市婺城区街道(工作)委员会
-- 第四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干部工作
---- 第三节 党史资料征集
-- 第五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社会宣传
---- 第二节 干部教育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对外宣传
-- 第六章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一节 基层统战工作和统战宣传
----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
---- 第三节 服务联谊工作
---- 第四节 民族宗教工作
-- 第七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案件查处
---- 第三节 行政监察
---- 第四节 源头治理
-- 第八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部署整治社会环境
---- 第二节 政法队伍建设
-- 第九章 离退休干部工作
---- 第一节 离休干部管理及待遇
----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活动
第二十九卷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六节 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七节 区出席市、省、全国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第二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区人大常委会机构
----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三节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 第四节 区人大常委会重要活动
-- 第三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 第四章 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一节 区、乡镇选举委员会
---- 第二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第三十卷 人民政府
-- 第一章 区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区人民政府会议制度
---- 第二节 区人民政府工作制度
-- 第二章 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 第一节 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与直属机构
---- 第二节 区人民政府部门机构人员编制
---- 第三节 区公所
-- 第三章 街道办事处
---- 第一节 街道办事处机构
----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人员编制
-- 第四章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一节 乡镇人民政府机构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人员编制
-- 第五章 外事
---- 第一节 接待工作
---- 第二节 国内考察学习
---- 第三节 出国(境)考察
-- 第六章 侨务与港澳台事务
---- 第一节 侨务
---- 第二节 港澳事务
---- 第三节 台湾事务
-- 第七章 民族宗教事务
---- 第一节 民族事务
---- 第二节 宗教事务
-- 第八章 地方志档案
---- 第一节 地方志
---- 第二节 档案
第三十一卷 人民政协
-- 第一章 区政协委员会
---- 第一节 区政协委员会组成
---- 第二节 区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
---- 第三节 区政协工作机构
-- 第二章 区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区政协常务委员会组成
---- 第二节 区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 区政协主席会议
-- 第三章 区政协重要工作和活动
---- 第一节 提案工作
---- 第二节 调研视察与反映社情民意
---- 第三节 文史资料工作
---- 第四节 团结联谊、咨询服务与公益事业
第三十二卷 民主党派社会团体
-- 第一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金华市委员会婺城区支部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金华市委员会婺城区总支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金华市委员会婺城区总支
----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金华市委员会婺城区总支
----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金华市委员会婺城区总支
---- 第六节 九三学社金华市委员会婺城区支社
---- 第七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及少先队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七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八节 其他社会组织
第三十三卷 公安司法行政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惩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治安安全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法律服务
---- 第四节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
第三十四卷 检察审判
-- 第一章 检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告诉申诉和审判监督
---- 第七节 执行
第三十五卷 军事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三节 国防动员委员会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政治教育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参加地方建设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陆军和空军
---- 第二节 武装警察部队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义务兵兵员征集
---- 第二节 预备役部队建设
---- 第三节 退伍兵员管理
第三十六卷 人事
-- 第一章 干部编制
---- 第一节 区级机关单位干部编制
---- 第二节 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编制
-- 第三章 干部待遇
---- 第一节 干部工资待遇
---- 第二节 干部福利
-- 第四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行政干部管理
---- 第二节 科技干部管理
---- 第三节 退休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干部奖励惩戒
第三十七卷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对烈士的褒扬和抚恤
---- 第二节 残疾军人抚恤
---- 第三节 义务兵家属优待
----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与补助
---- 第五节 拥军优属
---- 第六节 扶持革命老区
-- 第二章 救济扶贫
---- 第一节 救灾救济
---- 第二节 五保人员供养
---- 第三节 农村扶贫
---- 第四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第五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六节 下山脱贫
---- 第七节 新安江库区移民安置与扶持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福利事业
---- 第二节 福利生产
-- 第四章 民政事务
---- 第一节 村民自治工作
---- 第二节 居委会与社区建设
---- 第三节 婚姻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 第五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地名管理与区界勘察
---- 第一节 地名管理
---- 第二节 区界勘定
-- 第六章 老龄工作
---- 第一节 夕阳工程
---- 第二节 老年大学
---- 第三节 发挥余热
第三十八卷 思想道德建设
-- 第一章 青少年思想品德建设
---- 第一节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二节 青年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三节 青少年文明活动
-- 第二章 社会公德建设
---- 第一节 社会公德教育
---- 第二节 爱我婺城活动
---- 第三节 好传统新风尚
-- 第三章 职业道德建设
---- 第一节 十部从政道德教育
---- 第二节 职业道德教育
---- 第三节 行业作风建设
-- 第四章 家庭美德
---- 第一节 家庭文明建设
---- 第二节 家庭教育
-- 第五章 创建文明城镇和单位
---- 第一节 创建文明城镇
---- 第二节 创建文明单位、村镇、社区
第三十九卷 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设置和管理
---- 第二节 保教工作
----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教育与教学
---- 第三节 学校选介
-- 第三章 普通中等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教育与教学
---- 第三节 学校选介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教育实施
---- 第三节 学校选介
-- 第五章 特殊教育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村成人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社区教育
-- 第七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任用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教师培养
-- 第八章 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育设施
---- 第三节 校舍建设
---- 第四节 勤工俭学
-- 第九章 教育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十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督导
---- 第三节 教育纪检与审计
第四十卷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组织机构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管理机构与科技网络
---- 第三节 科技推广、研发、应用机构
-- 第二章 科技计划、成果与创新
---- 第一节 科技计划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三节 科技创新
-- 第三章 科技服务管理
---- 第一节 科技服务
---- 第二节 科技管理
第四十一卷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机构
---- 第一节 区文化馆
---- 第二节 区图书馆
---- 第三节 乡镇(街道)文化站
---- 第四节 村级文化场所
--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二节 民间剧团
---- 第三节 民间绝活
-- 第三章 专业文艺团体与创作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美术
---- 第三节 书法
---- 第四节 摄影
---- 第五节 音乐
------ 附录
-------- 江南有座金华城
-------- 山茶花
---- 第六节 曲艺
---- 第七节 舞蹈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一节 婺剧和其他表演艺术
---- 第二节 民间造型艺术
---- 第三节 金华斗牛
---- 第四节 食品工艺
-- 第五章 文化市场
---- 第一节 综合游乐场
---- 第二节 歌舞娱乐
---- 第三节 电子游戏、网吧
---- 第四节 音像制品
---- 第五节 印刷与发行
---- 第六节 演艺市场和文艺培训
---- 第七节 电影电视
---- 第八节 书画和收藏业
-- 第六章 掌故传说
---- 第一节 城区地名掌故
---- 第二节 地方名产传说
第四十二卷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区级医院
---- 第二节 基层医疗机构
---- 第三节 市级主要医疗机构简介
---- 第四节 主要民营医疗机构简介
---- 第五节 其他医疗机构简介
-- 第二章 医疗队伍
---- 第一节 医务人员任用
---- 第二节 医务人员培养
-- 第三章 医疗技术
---- 第一节 西医
---- 第二节 中医
-- 第四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
---- 第三节 慢性病防治
---- 第四节 健康教育
---- 第五节 卫生检验
---- 第六节 食品卫生
---- 第七节 卫生监督
---- 第八节 妇幼保健
-- 第五章 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 医疗卫生经费
---- 第二节 医疗设施
-- 第六章 医药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医疗保险管理
第四十三卷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二章 体育项目
---- 第一节 传统体育项目
---- 第二节 田径
---- 第三节 球类
---- 第四节 游泳
---- 第五节 举重
---- 第六节 重竞技项目
-- 第三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区级比赛
---- 第二节 市级比赛
---- 第三节 省级比赛
---- 第四节 区籍运动员参加全围和国际比赛
---- 第五节 婺城区田径纪录
-- 第四章 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
---- 第一节 体育场地设施
---- 第二节 体育产业
-- 第五章 体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业余训练
---- 第三节 专门人才
---- 第四节 体育队伍建设
第四十四卷 风景旅游
-- 第一章 双龙风景名胜区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三节 主要景点
---- 第四节 旅游事业
-- 第二章 仙源湖旅游度假区
---- 第一节 自然资源
---- 第二节 规划布局
---- 第三节 开发建设
-- 第三章 九峰山琅峰山
---- 第一节 九峰山风景名胜区
---- 第二节 琅峰山风景名胜区
-- 第四章 广场公园
---- 第一节 广场
---- 第二节 公园
第四十五卷 文物占迹
-- 第一章 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一节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节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节 县级文物保护点
-- 第二章 城区文物古迹修缮和迁建
---- 第一节 府城隍庙修缮
---- 第二节 仁寿堂整体搬迁
---- 第三节 保宁门重建
---- 第四节 古子城和古城墙保护
---- 第五节 状元坊迁建
---- 第六节 酒坊巷18号旧址修复
---- 第七节 在北京的金华会馆
---- 第八节 侍王府保护与府中壁画修复
---- 第九节 天宁寺修缮
---- 第十节 三清官保护和修缮
---- 第十一节 黄宾虹故居落户古子城
---- 第十二节 何氏三贤陈列馆
---- 第十三节 邵飘萍故居修缮
第四十六卷 风俗宗教
-- 第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民风
---- 第二节 生产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岁时习俗
---- 第五节 礼仪习俗
---- 第六节 庙会
---- 第七节 畲族风俗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基督教
---- 附录
------ 已消失的禅刹庙观
------ 已消失的社庙
第四十七卷 方言
-- 第一章 方言概况
---- 第一节 金华话
---- 第二节 汤溪话
---- 第三节 金华话和汤溪话的差别
---- 第四节 其他方言
---- 第五节 体例说明
-- 第二章 语音系统
---- 第一节 金华话声韵调及其特点
---- 第二节 汤溪话声韵调及其特点
-- 第三章 词汇对照
-- 第四章 语法特点
---- 第一节 词法特点
---- 第二节 句法特点
第四十八卷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与人物简介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卢文台
------ 龙丘苌
------ 徐伯珍
------ 刘峻
------ 徐安贞
------ 张志和
------ 滕珦
------ 王师心
------ 潘良贵
------ 叶衡
------ 王淮
------ 唐仲友
------ 吕祖谦
------ 吕祖俭
------ 王介
------ 王埜
------ 叶秀发
------ 杨与立
------ 何基
------ 王柏
------ 许谦
------ 张枢
------ 刘辰
------ 朱胜
------ 潘希曾
------ 戚雄
------ 胡森
------ 朱大典
------ 胡邦盛
------ 朱秋魁
------ 贡璜
------ 方梅生
------ 黄宾虹
------ 蒋莲僧
------ 郭宝琮
------ 徐顺达
------ 倪金
------ 章镗
------ 金兆丰
------ 金品黄
------ 盛质彬
------ 黄乃耐
------ 江和义
------ 张恭
------ 金兆棪
------ 金兆銮
------ 盛俊
------ 俞春瑾
------ 邵飘萍
------ 徐东藩
------ 郭季樵
------ 金兆梓
------ 何炳松
------ 章不凡
------ 宋文翰
------ 傅东华
------ 方豪
------ 何德奎
------ 胡步蟾
------ 蒋宝贤
------ 金维楷
------ 汪厥明
------ 陈尧山
------ 金维坚
------ 盛叙功
------ 章驹
------ 廖念怡
------ 钱兆鹏
------ 黄乃聪
------ 朱凤环
------ 方祥烈
------ 陈松平
------ 张兆智
------ 许云香
------ 卢福康
------ 张华鑫
------ 章巽
------ 程纯枢
------ 方耀生
------ 陈冬辉
------ 陈双田
------ 洪逮吉
------ 毕民望
------ 徐文佩
------ 徐厥中
------ 叶柏村
------ 姜拱绅
------ 吴凤堂
------ 赵人俊
------ 谭伟
------ 童凤余
------ 郑平
------ 王炳俊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留赞
------ 郑灼
------ 留异
------ 滕迈
------ 冯氏
------ 苏迟
------ 何伯熭
------ 苏简
------ 苏籀
------ 陈良祐
------ 潘畤
------ 潘景宪
------ 潘景愈
------ 唐尧封
------ 潘友文
------ 潘友端
------ 金式
------ 唐仲展
------ 吕祖泰
------ 章如愚
------ 唐士耻
------ 潘自牧
------ 刘渭
------ 戴歼
------ 潘墀
------ 徐文震
------ 叶邽
------ 叶霖
------ 若芬
------ 郑宗强
------ 何凤
------ 张观光
------ 王肖翁
------ 叶谨翁
------ 闻人梦吉
------ 苏友龙
------ 叶颙
------ 唐怀德
------ 范祖干
------ 郑谧
------ 童冀
------ 胡大海
------ 胡翰
------ 苏伯衡
------ 金信
------ 许存仁
------ 何寿朋
------ 胡忠
------ 胡永瑞
------ 贝泰
------ 胡超
------ 潘璋
------ 伊蕙
------ 胡东
------ 倪元恢
------ 粱淮
------ 叶官
------ 唐光祖
------ 张鸣鹏
------ 张祖年
------ 胡邦盛
------ 叶新
------ 杜鳌
------ 胡炜
------ 姜岱
------ 朱河
------ 章懋谦
------ 金城
------ 倪淦
------ 杜百福
------ 方永清
------ 李宝剑
------ 蒋邦彦
------ 唐永操
------ 郑锦清
------ 丰惠恩
------ 徐树梅
------ 叶瑞芝
------ 严行
------ 吴光
------ 钟土根
------ 胡步青
------ 王宗元
------ 徐转篷
------ 严福英
------ 汪德慈
------ 叶正荣
------ 刘展亮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名录
---- 第三节 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 第四节 博士名录
丛录
-- 第一辑
---- 一 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撤销金华地区实行市管县给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 二 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金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 三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金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 四 民国《金华志略》
-- 第二辑
---- 一 金华古井
---- 二 金华酒
---- 三 金华道情
-- 第三辑
---- 一 抗战文化城婺城
---- 二 李友邦在婺城建立台湾抗日义勇队
---- 三 日军入侵金华和金华军民抗日斗争
-- 第四辑 诗词
后记
《金华市婺城区志》编辑分工
撰稿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