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6年01月
目录
封面
中阳县志
版权页
《中阳县志》历届编纂委员会
图片
--
县境卫星影像图
--
中阳县在山西省的位置示意图
--
中阳县行政区划图
--
城区航测图
--
1985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右二)视察本县
--
1993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保(左三)视察本县
--
1990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前左一)视察本县
--
县城概览
--
县委、政府驻地
--
凤城大街
--
县化肥厂
--
县建材厂
--
钢源铁厂
--
孝柳铁路麻子山大桥
--
国道209公路线
--
城北公路大桥
--
东山果园
--
西山黄山丘陵区机修梯田
--
陈家湾水库
--
干部职工义务造林基地——军山人工林一角
--
柏籽山以羊
--
林区褐马鸡
--
左上:县城端午古会一角
--
上:供销大厦
--
中:砂器黄煎鏊、蒸糕甑(鬲瓦)
--
左下:烈士楼
--
战国时期中阳币
--
县图书馆
--
凤城影院
--
战国时期青铜器
--
清代瓷器青蛙盆
--
中阳一中教学楼
--
县城明代石牌坊
--
上右:柏窊山龙泉观
--
中左:龙柏观六角井
--
中:龙泉观介石山房
--
中右:龙泉观双柏台
--
下右:柏窊山古松
--
下左:庞家会村东周古槐
--
杨国泰著作
--
王继汝剪纸作品《河边小船洗衣》
--
李家萍农民画《六畜兴旺》
--
刘志强书法
--
马文宇摄影作品《黄土地》
--
县志评审会留影
--
1993年县志编纂委员会
--
县志编审、编纂人员、工作人员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第一编境域建置
--
第一章位置境域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境域
----
第三节面积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都甲制
----
第二节区村制
----
第三节乡村制
----
第四节社队制
----
第五节乡(镇)村制
--
第四章县城 乡镇 村庄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
第三节村庄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地质构造
----
第三节岩浆岩
----
第四节地质演化
----
第五节地震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土石山地区
----
第二节黄土丘陵区
----
第三节沿川河谷区
----
第四节山峰 洞穴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日照
----
第二节温度
----
第三节风
----
第四节地墒
----
第五节农业气候区划
----
第六节物候历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水资源
----
第二节地表水
----
第三节地下水
----
第四节泉水
--
第五章土地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土壤分类
--
第六章生物
----
第一节植被
----
第二节植物
----
第三节动物
--
第七章矿藏
----
第一节煤矿
----
第二节金属矿
----
第三节非金属矿
--
第八章天灾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雹灾
----
第三节霜冻
----
第四节风灾
----
第五节洪涝
----
第六节虫灾
----
第七节其它
第三编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总量变动
----
第二节自然变动
----
第三节机械变动
----
第四节生命指数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地理分布
----
第二节政区分布
----
第三节职业分布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文化构成
----
第四节城乡构成
----
第五节民族构成
----
第六节姓氏构成
--
第四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五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自然生育
----
第二节计划生育
第四编经济综貌
--
第一章经济总述
----
第一节纵向增长
----
第二节区域变化
--
第二章经济体制
----
第一节农业体制
----
第二节工业体制
----
第三节商业体制
--
第三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
----
第三节工农业总产值
----
第四节国民收入
----
第五节商品零售总额
----
第六节乡(镇)村企业总产值
----
第七节农村社会总产值
--
第四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综合经济结构
----
第二节农轻重比例
----
第三节积累消费比例
----
第四节工业经济结构
----
第五节农村经济结构
--
第五章经济投入
----
第一节基建总投资
----
第二节工业建设投资
----
第三节农业建设投资
----
第四节第三产业建设投资
----
第五节文化建设投资
----
第六节城镇建设投资
--
第六章经济生活
----
第一节农民收入
----
第二节农民消费
----
第三节职工工资
----
第四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
第五节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第六节城乡储蓄额
第五编农牧业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地 劳力
----
第二节农作物
----
第三节农田耕作
----
第四节技术推广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六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养殖业
----
第一节饲草 饲料
----
第二节畜禽品种
----
第三节柏籽山羊
----
第四节产品产量
----
第五节疫病防治
----
第六节水产养殖
----
第七节管理机构
第六编林业
--
第一章林分构成
----
第一节天然林
----
第二节人工林
----
第三节主要树种
--
第二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四旁植树
----
第三节成片造林
----
第四节经济林木
--
第三章投入产出
----
第一节林业投资
----
第二节林业产值
----
第三节木材出产
----
第四节林副产品
--
第四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经营单位
----
第二节抚育改造
----
第三节林木间伐
----
第四节护林防火
----
第五节病虫防治
----
第六节行政管理
第七编水利 农机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引灌设施
----
第二节提灌设施
----
第三节人畜引水设施
--
第二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综合治理
----
第三节水保实施工程
--
第三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单位
----
第三节基层机构
----
第四节管理措施
--
第四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机推广
----
第三节农机种类
--
第五章农机经营管理
----
第一节科技应用
----
第二节管理机制
第八编工业
--
第一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产值构成
----
第二节产业构成
----
第三节产权构成
--
第二章煤炭工业
----
第一节储量
----
第二节采掘
----
第三节矿井
----
第四节产销
----
第五节安全
--
第三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输变电
----
第三节供电
--
第四章重化工业
----
第一节冶炼
----
第二节化工
----
第三节建材
----
第四节机械
----
第五节铸造
--
第五章轻纺工业
----
第一节造纸
----
第二节印刷
----
第三节纺织
----
第四节粮油
----
第五节酿造
----
第六节食品
----
第七节日用品
----
第八节其它
--
第六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行政管理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三节队伍建设
第九编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道路 桥涵
----
第二节交通管理
----
第三节运输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第十编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城廓街道
----
第二节房屋 建筑
----
第三节公共设施
----
第四节供水排水
----
第五节公用事业
----
第六节房产管理
--
第二章集镇建设
----
第一节金罗镇
----
第二节暖泉镇
----
第三节枝柯镇
----
第四节武家庄镇
--
第三章乡村
----
第一节居民住宅
----
第二节建筑特点
----
第三节公共建筑
--
第四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计规划
----
第三节施工监督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防治
----
第三节监测管理
第十一编商业 服务
--
第一章商业网点
----
第一节摊贩店铺
----
第二节集贸市场
----
第三节国营公司
----
第四节供销系统
----
第五节驻县商业
--
第二章商品流通
----
第一节购进
----
第二节销售
--
第三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四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体制改革
第十二编粮食 外贸
--
第一章粮食贸易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购进
----
第三节销售
----
第四节储运
--
第二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外销商品
----
第三节出口物资
----
第四节经济效益
第十三编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四节结余
----
第五节审计监督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体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金银收兑
----
第四节现金管理
----
第五节存贷业务
----
第六节结算
第十四编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体制
----
第二节计划编制
----
第三节年度计划
----
第四节投资计划
----
第五节计划执行
--
第二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物资供应
--
第三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动制度
----
第三节劳动就业
----
第四节职工素质
----
第五节职工管理
----
第六节工资管理
----
第七节劳保福利
--
第四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物价制定
----
第三节物价平抑
----
第四节物价补贴
--
第五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违法查处
----
第三节登记注册
----
第四节经济合同
----
第五节商标广告
--
第六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保护
----
第二节土地征用
----
第三节土地登记
----
第四节土地监察
--
第七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统计调查
----
第三节统计内容
--
第八章计量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器
----
第二节检验制度
第十五编政党社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中阳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县委工作机构
----
第三节基层组织
----
第四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党员状况
----
第六节党员教育
----
第七节纪律监察
----
第八节统一战线
----
第九节要事纪略
--
第二章其它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中阳县地方组织
----
第二节山西民族革命同志会中阳县分会
--
第三章人民团体
----
第一节牺盟会
----
第二节工会组织
----
第三节农民组织
----
第四节青少年组织
----
第五节妇女组织
----
第六节科技组织
第十六编政权
--
第一章地方权力机关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施政活动纪略
----
第四节基层选举
--
第二章地方行政机关
----
第一节县衙
----
第二节县公署
----
第三节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基层政权
--
第三章参政议政机构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重要工作
第十七编民政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安置
----
第三节社会扶助
----
第四节灾害救济
----
第五节婚姻管理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行政编制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干部结构
----
第五节离休退休
----
第六节工资制度
----
第七节福利待遇
第十八编公安 司法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公安
----
第二节检察院
----
第三节法院
----
第四节司法局
--
第二章社会治安
----
第一节户籍管理
----
第二节交通监理
----
第三节专项斗争
----
第四节安全防治
----
第五节监所管理
--
第三章法律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申检察
--
第四章案件审理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民事调解
----
第二节公证
----
第三节律师
第十九编军事
--
第一章关隘城池
--
第二章建制 兵役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兵役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参战支前
----
第三节参加经济建设
----
第四节军政训练
--
第四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地方团队
----
第二节人民地方武装
--
第五章驻军
----
第一节清代驻军
----
第二节晋军
----
第三节人民军队
--
第六章战事
----
第一节秦晋夺地之事
----
第二节农民起义
----
第三节红军东征
----
第四节抗击日军之战
----
第五节抗击晋军之战
----
第六节解放县城战斗
第廿编教育科技
--
第一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塾学书院
----
第二节学前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二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三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职业教育
----
第二节师范教育
----
第三节卫生技术教育
----
第四节艺术职业教育
--
第四章教育经费
----
第一节经费来源
----
第二节集资办学
--
第五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学制 课程
----
第三节考试制度
----
第四节管理体制
--
第六章教师管理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第三节师资培训
----
第四节教学研究
--
第七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研成果
----
第二节科普活动
----
第三节科技管理
第廿一编体育卫生
--
第一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体育训练
----
第四节竞技体育
----
第五节体育设施
--
第二章卫生
----
第一节组织网络
----
第二节医疗技术
----
第三节卫生防疫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第五节药品产销
第廿二编文化艺术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文学著述
----
第三节戏剧曲艺
----
第四节音乐 舞蹈
----
第五节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六节电影
--
第二章新闻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通讯
----
第三节广播
----
第四节电视
--
第三章图书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四章文物
----
第一节历史文物
----
第二节革命文物
----
第三节文物管理
第廿三编民情风俗
--
第一章衣食住行
----
第一节饮食
----
第二节服饰
----
第三节民居
----
第四节出行
--
第二章岁时节日
----
第一节传统节日
----
第二节公历节日
--
第三章婚丧庆祭
----
第一节生日喜庆
----
第二节婚嫁
----
第三节丧葬
--
第四章陋习
----
第一节生育保健
----
第二节婚姻 祸福
----
第三节抽赌
--
第五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第廿四编方言俗语
--
第一章方言
----
第一节音标符号
----
第二节语音分析
----
第三节语音比较
----
第四节语法特点
----
第五节方言词汇
--
第二章俗语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歇后语
第廿五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刘致
----
杨立三
----
王德浔
----
郝金标
----
张振标
----
宋子敬
----
雷梦麟
----
南同喜
----
张国宝
----
任来富
----
康应金
----
延改清
----
郭登瀛
----
薛宗科
----
高有喜
----
薛仁亮
--
第二章人物简介
----
刘彦文
----
杨国泰
----
乔乃文
----
周致齐
----
任剑雄
----
郭如嵩
----
刘国英
----
马良宸
----
李占元
----
刘希英
----
孔宪祯
----
任克温
----
任改英
----
杨一年
----
郭如琴
----
樊宝珠
----
刘达明
----
陈兰英
--
第三章烈士英名录
--
第四章人物辑录
大事记
附录
--
限外辑要
--
诗文撷萃
--
修志始末
--
专业志撰稿人
--
审后记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