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市镇志

徐市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8

出版时间: 2001年01月

目录

封面
徐市镇志
《徐市镇志》编纂委员会
《徐市镇志》编写小组
《徐市镇志》审稿小组
封面图案
审定单位
目录

凡例
图片
-- 题词一
-- 题词二
-- 会场
-- 全体与会人员
-- 历任党委书记
-- 历任镇(乡)长
-- 编委会全体成员
-- 审稿小组全体成员
-- 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及本志编写人员
-- 俞鼎元 1977年,受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接见
-- 凌永福 1959年受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接见
-- 仲剑平 载入美国北卡林那州传记研究所1992年版《世界5000名人录》载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研究中心1
-- 周师亮 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授予“1993年度国际名人荣誉证书”
-- 柯雪帆 载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辞典》(1995)23版
-- 柯雪帆 1997年获美国《国际著名替代医学专有》证书
-- 《常熟市报》刊载徐市经济建设成就
-- 农业部授予“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 被苏州市评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
-- 被江苏省评为“基础教育先进镇”
-- 被苏州市评为“农村经济建设先进”
-- 厂门
-- 1980年省政府嘉奖状
-- 1987年省政府嘉奖状
-- 1994年农业部嘉奖状
-- 1996年省科委嘉奖状
-- 机械厂
-- 轧花厂
-- 特化总厂
-- 涤纶厂
-- 热电厂
-- 人造板厂
-- 土工布厂
-- 建筑公司
-- 棉花盛开
-- 收花站棉花仓库
-- 油菜花黄
-- 沈巷葡萄园
-- 寺泾、树弄大棚蔬菜
-- 曹家桥蔬菜交易市场
-- 蒋湾钱祖元收获山芋其中一只重15.5千克
-- 中国银行
-- 农业银行
-- 信用合作社
-- 邮电支局
-- 电力站
-- 工商站
-- 派出所
-- 税务局
-- 徐市中学
-- 徐市中心小学
-- 幼儿园室外活动
-- 徐市中学 1980年受到省政府嘉奖
-- 徐市中心小学 获1985-1994年苏州市文明单位
-- 华东六首一市自然教育工作会议在徐市小学举行
-- 徐市卫生院
-- 徐市敬老院
-- 晨练
-- 老年桌球赛
-- 徐市文化站受到省文化厅表彰
-- “七运会”表彰徐市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徐市旧街
-- 新街:塘南东路
-- 新街:塘南西路
-- 农民旧居
-- 农民新居
-- 集镇居民小区
-- 徐董公路起点
-- 贵泾雪霁
-- 旧式布机
-- 手摇纺纱机
-- 土布
-- 涤纶厂卷绕车间
-- 通达集团龙门铣
-- 首科委授予“科技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 省科委授予“星火技术密集区”称号
-- 归之春 石鼓字诗二首
-- 归之春金石大智兴邦
-- 里睦
-- 长乐
-- 春在江南
-- 归凤桥书法
-- 徐市文艺期刊
-- 徐绥之竹(砖)雕
-- “文革”时徐市中学“井冈山战斗队”歌曲集
-- 江杭司令部旧址
-- 民抗司令站旧址
-- 大众报
-- 中共常太联络站旧址
-- 常熟县抗日自卫会成立会址
-- 里睦区食粮合作社印章
-- 徐北公墓
-- [宋]火莲碑
-- [元]佑圣道院碑
-- [明]真武祠碑
-- [清]智林社学记碑
-- [清]智林斋田记碑
-- [清]禁收贴役费文告碑
-- [明]智林石井栏
-- [明]徐天民墓石羊
-- [明]凤塘桥
-- 归市周神庙古银杏
-- 智林寺古银杏
-- [清]王石谷桥
-- 家乘
-- 家乘
-- 《里睦小志》书影
-- 《四镇略迹》书影
-- 《里睦文艺志补》书影
-- [明]徐复祚著作
-- [清]徐德圭著作
-- [清]王应奎著作
-- 杨沂孙题“柳南草堂”
-- 翁同和题“九老图”
-- 杨沂孙题“九老图”
-- 翁同和题“九老图”后
-- 沈汝瑾题九老图后
-- 徐兆玮题九老图后
-- 徐市镇政区图
-- 徐市地理位置图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民国前建置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区划
---- 第三节 建国后建置区划
-- 第二章 镇、村概况
---- 第一节 集镇概况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概况
---- 第三节 行政村概况
第二编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河流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日照
---- 第三节 风向
---- 第四节 降水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洪涝
---- 第二节 风灾
---- 第三节 冰冻 冰雹
---- 第四节 地震 雷殛
---- 第五节 潮汐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第三编 农业 水利
-- 第一章 农业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茬口布局
----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品种
---- 第四节 主要农作物栽培
---- 第五节 植保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农具 农机
---- 第八节 农作物产量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排灌配套
---- 第二节 疏浚河道
---- 第三节 建闸控水
-- 第四章 农业、水利管理服务
---- 第一节 农业公司
---- 第二节 农技站
---- 第三节 水利管理服务站
---- 第四节 农机管理服务站
---- 第五节 徐六泾片水闸管理所
第四编 多种经营
-- 第一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饲养畜禽
---- 第二节 养蜂
---- 第三节 水产养殖
-- 第二章 食用菌和药材种植
---- 第一节 食用菌培育
---- 第二节 药材种植
-- 第三章 农田种植结构调整
---- 第一节 蔬菜 瓜果
---- 第二节 种桑养蚕
-- 第四章 手工副业
---- 第一节 纺纱织布
---- 第二节 刺绣花边
---- 第三节 针织服装
---- 第四节 竹藤编制
-- 第五章 多种经营管理服务
---- 第一节 多种经营服务公司
---- 第二节 畜牧兽医站
---- 第三节 组织副业生产领导小组
第五编 工业
-- 第一章 建国前工业
---- 第一节 工厂
---- 第二节 工场、作坊
-- 第二章 建国后工业
---- 第一节 市属工业
---- 第二节 集体手工业
---- 第三节 镇办工业
---- 第四节 村办工业
---- 第五节 事业单位办企业
---- 第六节 私营企业
-- 第三章 企业简介
---- 第一节 部分镇办企业简介
---- 第二节 都分村办企业简介
---- 第三节 部分私营企业简介
-- 第四章 星火技术密集区
---- 第一节 高新技术产品
---- 第二节 出口产品
-- 第五章 企业体制改革
-- 第六章 工业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手工业联社
---- 第二节 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
---- 第三节 合作经济管理站
---- 第四节 劳动所
---- 第五节 技术监督站
---- 第六节 外贸公司
---- 第七节 工业供销公司
第六编 商业
-- 第一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建国前商业
---- 第二节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粮食管理所
---- 第二节 常熟县花纱布公司徐市棉花收购站
---- 第三节 食品站
---- 第四节 药店
--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 供销社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经营业务
-- 第四章 交易市场
---- 第一节 农贸市场
---- 第二节 建筑材料市场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七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管理
---- 第三节 农业税和特种税收
---- 第四节 物价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税收的减免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金融业务
---- 第三节 金融管理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机构
---- 第二节 险种
第八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上交通
---- 第二节 水上交通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服务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电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九编 政治 军事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务工作
---- 第四节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其他党派、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政协工作组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
-- 第四章 政权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前政权机构
---- 第二节 抗战时期人民政权
---- 第三节 建国后的政权机构
---- 第四节 乡镇行政职能部门
-- 第五章 经济发展总公司
-- 第六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事和驻军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三节 兵役
第十编 抗日纪事
-- 第一章 徐市沦陷
---- 第一节 日军在徐市的暴行
---- 第二节 陈震寰在徐市组建抗日游击部队
-- 第二章 江抗东进
---- 第一节 江抗东进徐市
---- 第二节 新六梯团编入江抗序列
---- 第三节 徐市反击战
---- 第四节 中共常熟县委和民抗总部迁移徐市
---- 第五节 常熟县各界人民抗日联合会在徐市成立
---- 第六节 江抗西移
---- 第七节 新江抗在徐市的军事斗争
-- 第三章 谭震林在徐市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 第一节 东路军政委员会在徐市成立
---- 第二节 扩大抗日武装
---- 第三节 反“扫荡”战斗
---- 第四节 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在徐市成立
---- 第五节 常熟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徐市成立
---- 第六节 皖南事变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的调整
-- 第四章 徐市周围的反“清乡”斗争
---- 第一节 日伪发动“清乡”
---- 第二节 抗日军民反“清乡”斗争
---- 第三节 东路抗日游击根据地惨遭破坏
-- 第五章 “清乡”以后的抗日活动
---- 第一节 抗日游击根据地逐渐恢复
---- 第二节 抗战胜利
第十一编 民政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民政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社会保险
---- 第七节 地名普查
---- 第八节 殡葬改革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公安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110警务
-- 第三章 司法
---- 第一节 司法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办理部分律师事务
第十二编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街道和桥梁
---- 第二节 企业和事业建设
---- 第三节 居民小区建设
-- 第二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现代中心村建设
---- 第二节 农村住宅建设
-- 第三章 公共设施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绿化
-- 第四章 镇村建设管理服务
---- 第一节 国土管理所
---- 第二节 建设管理所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所
---- 第四节 徐市建筑公司
---- 第五节 环境卫生管理所
---- 第六节 市容监察队
---- 第七节 市政建设工程机构
第十三编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旧学
---- 第一节 社学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 第三节 保育和教养
---- 第四节 徐市中心幼儿园
--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小学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小学学制和课程
---- 第三节 小学教育事业
---- 第四节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 第五节 小学教育工作
---- 第六节 完全小学
--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学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中学学制和课程
---- 第三节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 第四节 中学教育工作
---- 第五节 中学简介
--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干部和职工文化、技术补课班
---- 第三节 成人教育学校简介
第十四编 文化 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管理服务机构
---- 第二节 文学、艺术和科技著作
---- 第三节 文娱团体
---- 第四节 群众文化娱乐
---- 第五节 文物 古迹
---- 第六节 民间收藏
---- 第七节 档案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运动会
第十五编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前个体开业医生
---- 第二节 徐市卫生院
---- 第三节 农村卫生室
---- 第四节 工厂保健室
-- 第二章 医疗事业
---- 第一节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治
-- 第三章 卫生管理机构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 徐市镇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
-- 第四章 卫生工作
---- 第一节 饮食卫生
---- 第二节 健康教育
---- 第三节 镇区卫生工作
第十六编 氏族
-- 第一章 吴越钱氏家族
---- 第二节 钱氏家族在李墓的分布
---- 第三节 科举入仕
---- 第四节 钱氏古迹
-- 第二章 太原王氏家族
---- 第一节 王氏的祖先
---- 第二节 王氏的子孙
---- 第三节 王氏古迹
-- 第三章 徐氏家族
---- 第一节 徐氏家族溯源
---- 第二节 明代徐氏家族的兴衰
---- 第三节 徐氏古迹
-- 第四章 京兆归氏家族
---- 第一节 归氏宗谱记略
---- 第二节 归椿父子创立归家市
---- 第三节 归氏兴衰
---- 第四节 归氏古迹
-- 第五章 黄氏家族
---- 第一节 《黄氏家乘》概要
---- 第二节 旗杆大院
---- 第三节 黄氏后裔
第十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古代人物
------ 钱观复
------ 钱俣
------ 钱佃
------ 钱昕
------ 徐栻
------ 周之冕
------ 归起先
------ 归允肃
------ 王翠
------ 徐兰
------ 陈祖范
------ 王应奎
------ 顾崇善
------ 徐德圭
------ 王虞英
----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 王伊
------ 程飞白
------ 吴宗馨
------ 顾骋寰
------ 黄叔雷
------ 陈行之
------ 蒋鸿兴
------ 朱惠平
------ 皇甫显斌
------ 叶桐荪
------ 钱其昌
-- 第二章 人物简录
---- 第一节 科技界人士
------ 卞益民
------ 仲剑平
------ 孙漱芗
------ 周师岳
------ 金耀青
------ 皇甫淳
------ 柯雪帆
------ 徐文渊
------ 钱林生
------ 顾振纶
------ 王士元
------ 毛棣华
------ 李英
------ 张金元
------ 周师亮
------ 金珏民
---- 第二节 党政军干部
------ 朱持
------ 黎明
------ 温金林
------ 顾科民
------ 黄念蓉
------ 沈剑云
------ 沈民
------ 陈伟
------ 周祖亨
------ 曹国庆
------ 钱关贤
------ 曹震岗
------ 许福康
------ 周才元
------ 黄超
------ 徐瑞元
------ 王海均
------ 李椿
------ 顾永和
---- 第三节 能工巧匠
------ 毛金生
------ 钱品荣
------ 王恒昌
------ 陈锡司
------ 张福如
------ 鲍巧姐
------ 成洪元
------ 陈义根
------ 金玉声
---- 第四节 革命烈士
-- 第三章 其他人物
---- 第一节 历代科举人士名录
---- 第二节 建国前大学毕业生
---- 第三节 建国后的留学生、博士生、硕士生
------ 仲持真
------ 张蕾
------ 金慧
------ 傅涛
------ 陈颖芳
------ 顾添
------ 顾尚飞
------ 陆正祥
------ 陈建平
------ 陆翥强
------ 顾幼凡
------ 皇浦萍
------ 黄纪逸
------ 黄岚岚
------ 金莱
------ 吴露
------ 刘建才
------ 顾群
------ 徐东
------ 徐卫东
------ 孙晔
------ 管旭东
------ 李爱军
第十八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民族姓氏
---- 第二节 人口变化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饮食 服饰
---- 第二节 住房 行旅
---- 第三节 家用什物
-- 第三章 地方习俗
---- 第一节 婚 丧 喜庆
---- 第二节 岁时节日
--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文明单位、文明户、“五好”家庭
---- 第二节 新风尚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寺庙 教堂
---- 第二节 宗教活动
---- 第三节 迷信职业者
-- 第六章 善举
---- 第一节 义庄 义塾
---- 第二节 同善局
---- 第三节 建国后的善举
-- 第七章 自制食品
---- 第一节 酒酿
---- 第二节 甜酱
---- 第三节 清盐乳腐——臭乳腐
---- 第四节 熏青豆
---- 第五节 盐发豆
-- 第八章 荣誉
---- 第一节 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先进个人
------ 石寿康
------ 陈义根
------ 金惠麟
------ 钱根元
------ 皇甫雪良
------ 顾根兴
第十九编 语言
-- 第一章 常用方言
---- 第一节 名词类
---- 第二节 代词类
---- 第三节 动词类
---- 第四节 形容词类
-- 第二章 谚语
---- 第一节 生活用话
---- 第二节 农谚
-- 第三章 歇后语和缩脚韵
---- 第一节 歇后语
---- 第二节 缩脚韵
-- 第四章 隐语
---- 第一节 行业语
---- 第二节 取汉字的部件
---- 第三节 时尚货币数称
第二十编 杂记
-- 第一章 农民抗租、闹荒
---- 第一节 陆家市农民抗租
---- 第二节 归家市农民抗租
---- 第三节 农民捣毁贵泾区区公所
-- 第二章 史海拾遗
---- 第一节 里人修志概要
---- 第二节 徐市古代园林
---- 第四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五节 路线教育
-- 第三章 黄炳元科举中式殊卷
---- 第一节 阅卷官签署及批语
---- 第二节 殊卷
-- 第四章 乡里传说
---- 第一节 白鹅潭
---- 第二节 徐三败
---- 第三节 庵堂惨案
---- 第四节 陆家市地名传说
-- 第五章 乡情考略
---- 第一节 智林寺僧道—圆寂年份考
---- 第二节 徐市成陆年代初探
编后
版权页
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