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志(1942.4-199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志(1942.4-1992.4)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历史的脚步,从来就没曾停息过,不管这脚步是雄壮疾驰的,抑或是迂回曲折的。人类,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没有历史,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文明。正出于这一点,我们编写了这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志》。

内容时限: 1942-1992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志
题词
-- 曾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张爱萍将军为本志题词
-- 现任检验科主任的崔娴维同志,曾被沈阳军区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在1962年2月24日和雷锋同志一起出
图片
-- 医院迁徙图
-- 医院鸟瞰
-- 门诊楼
-- 院中园
-- 医院正门
-- 浴池、总机班楼
-- 门诊大厅
-- 正在建设中的综合外科大楼
-- 传染科病房搂
-- 花窖
-- 内科病房楼
-- 外科楼前绿化区
-- 门诊后侧
-- 门诊美容中心
-- 家属宿舍楼
-- 制药厂新楼
-- 三维经颅多普勒脑超声诊断仪
-- 菲利普CM10透射电子显微镜
-- GE9800全身CT扫描仪
-- 碎石机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氨基酸分析仪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 彩色多普勒电脑超声诊断仪
-- 后装机
--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
-- 美国康宁288血气分析仪
-- 800毫安X光机
-- 1989年1月12日,军区、后勤首长在全军优生优育研究中心剪彩仪式上与我院领导及专家合影。
-- 院党委在研究工作。
-- 1981年8月10日部分老同志回院参加院志编审会与医院科室以上干部合影。
-- 院志编辑在研究资料
-- 文艺演出1
-- 文艺演出2
-- 文艺演出3
-- 医务处领导查房
-- 护理部主任对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 护理部组织护士进行护理知识竞赛
-- 政治处组织团员青年参观沈阳柳条湖日军炸毁的南满铁路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组织体育运动会,政治处领导和同志担任裁判员
-- 院务处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研究医院后勤保障工作
-- 药剂科密集型药柜
-- 高压氧舱
-- 同位素扫描机微机图像处理系统
-- B超
-- 生化车间基因工程发酵系统
-- 药厂大输液生产线
-- 氧疗机
-- 美国库尔特任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高压液相色谱仪
-- 小儿科病毒试验室
-- 为大面积烧伤病人做手术
-- 婴儿室
-- 全军优生优育研究中心
-- 眼底摄像机
-- 显微手术
-- 心电图监护仪
-- 人工肾透析
-- X线下胃、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
-- 指导员 程永新
-- 所长 沙序凯
-- 所长 周森林
-- 所长 朱光
-- 所长 龙启余
-- 院长 潘予之
-- 政委 吉秋
-- 副院长 洪友德
-- 副院长 曹明
-- 副院长 谢荃
-- 政委 蒋养民
-- 副政委 姜志德
-- 副院长 李仲勤
-- 副政委 李定福
-- 院长 黄群
-- 政委 昌艾丁
-- 院长 李志武
-- 院长 王丁一
-- 院长 刘安龙
-- 政委 胡家恒
-- 院长 蒋繁隆
-- 政委 于毅文
-- 院长 沈友竹
-- 政委 李俊卿
-- 政委 苏凤琴
-- 院长 邱凤林
-- 政委 阎林生
-- 院长 周化新
-- 院长 张新生
-- 政委 王书林
-- 院长 王庆芳
-- 政委 李铁石
-- 政委 黄甲印
-- 我院参加济南战役位置图
-- 1946年1月医疗所编入第三后方医院,迁住安徽省宝应县太山殿,这是伤员住过的庙庵。
-- 1942年医疗所在安徽定远县藕塘镇一带住过的民房
-- 自制蒸馏水
-- 1946年1月医疗所在江苏省眙盱县洪泽湖边休整。
-- 野战条件下为伤员做手术
-- 转送伤员
-- 1946年12月高胡同志被评为特等模范,新四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发出关于开展高胡运动的号召。
-- 现为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的高胡同志在审阅医院院志。
-- 这是发表在“华东野战军解放战争第一年大型画册”上的高胡同志照片(上左一)。
-- 战争时期的党员入党志愿书
-- 个人获得的各时期纪念章
-- 各种立功证书
-- 赴东北前在杭州西湖边留影
-- 医院杭州旧址昭庆寺,现为杭州市少年宫。
-- 1951年1月医院迁入阜新时的院部和分院院址,现为军分区所在地。
-- 为抗美援朝伤员演出文艺节目
-- 抗美援朝时医院女篮队员
-- 抗美援朝期间一队一班在灭虱运动中荣立集体二等功
-- 1951年国庆节 文艺汇演冠军获得者
-- 1952年新组建的理疗室
-- 医院在阜新时的手术室
-- 第二十二陆军医院第三届党委扩大会合影
-- 欢送刘安龙院长,前排左起第五位为刘安龙
-- 1958年欢送部分同志上山下乡合影。
-- 1963年11月医院首届党员大会
-- 1963年11月医院首届团员大会
-- 1976年7月唐山地震,医院赴灾区救灾,受到上级的嘉奖。这是医疗队回院后发奖大会。
-- 院长沈友竹接受河北省委赠送的锦旗
-- 野营拉练
-- 医疗队在农村
-- 开展家庭病房
-- 到边防部队巡诊
-- 到部队为战士宣传卫生知识
-- 助民劳动
-- 医务人员走上街头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开展卫生咨询
-- 在炕头上为病人做手术
--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火灾,医疗队到救火现场为战士巡诊
-- 护送救火负伤的战士
《第二○二医院志》编纂委员会
《第二○二医院志》编辑室

医院参加主要战役(战斗)表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医院创建与沿革
-- 第一节 医院组织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医院主要领导人更迭
第三章 医院现状
-- 第一节 医院位置与建筑布局
-- 第二节 科室设置
-- 第三节 技术队伍状况
-- 第四节 主要医疗设备
-- 第五节 技术状况
第四章 医院党组织
-- 第一节 党委
-- 第二节 党支部
-- 第三节 纪委
第五章 医务处
-- 第一节 组织沿革及人员更迭
-- 第二节 战时的医疗组织与管理
-- 第三节 医疗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 第四节 建章立制 强化管理
-- 第五节 医疗安全的管理
-- 第六节 医疗队
-- 第七节 历年全院主要医疗指标及抢救危重病人统计
第六章 政治处
-- 第一节 组织沿革及人员组成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干部工作
-- 第五节 计划生育工作
-- 第六节 幼儿园
第七章 院务处
-- 第一节 组织沿革及人员分工
-- 第二节 财务
-- 第三节 军需
-- 第四节 营房
-- 第五节 车辆管理
-- 第六节 生活服务中心
-- 第七节 环保和绿化
-- 第八节 文秘和通信工作
第八章 临床科室
-- 第一节 内一科
-- 第二节 内二科
-- 第三节 内三科
-- 第四节 内四科
-- 第五节 中医科
-- 第六节 皮肤科
-- 第七节 传染病科
-- 第八节 小儿科
-- 第九节 肿瘤科
-- 第十节 外一科
-- 第十一节 外二科
-- 第十二节 外三科
-- 第十三节 外四科
-- 第十四节 外五科
-- 第十五节 耳鼻喉科
-- 第十六节 眼科
-- 第十七节 口腔科
-- 第十八节 妇产科
第九章 医技科室
-- 第一节 药剂科
-- 第二节 放射线科
-- 第三节 理疗科
-- 第四节 检验科
-- 第五节 病理科
-- 第六节 特诊科
-- 第七节 核医学科
-- 第八节 麻醉科
-- 第九节 急诊科
-- 第十节 高压氧舱室
-- 第十一节 变态反应室
-- 第十二节 器材科
-- 第十三节 供应室
-- 第十四节 信息科
-- 第十五节 质控中心
-- 第十六节 血库
-- 第十七节 营养科
-- 第十八节 门诊部
第十章 护理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护理工作制度
-- 第三节 护理业务训练
-- 第四节 护理技术的进展
-- 第五节 护理工作成果
第十一章 卫生专业训练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军医、护士训练
-- 第三节 外出进修
-- 第四节 外语学习
-- 第五节 西学中
-- 第六节 其他专业训练
第十二章 科学研究与新技术开展
-- 第一节 科研领导机构的变迁
-- 第二节 科研工作的实施方法
-- 第三节 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
第十三章 康利药厂
第十四章 光荣榜
-- 第一节 集体荣誉
-- 第二节 个人荣誉
---- 荣获二等功以上、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限第一获奖者)人员:
------ 高胡
------ 张庆喜
------ 高云
------ 王永富
------ 朱万里
------ 王廷瑞
------ 夏凤云
------ 徐正斌
------ 张湘
------ 李民
------ 苏晓红
------ 杨克非
------ 赵永光
------ 张德超
------ 董玉华
------ 曹文娥
------ 何援利
------ 王少东
------ 于国祥
------ 兰燕
------ 曹素月
------ 周化新
------ 李永田
------ 脱超伟
-- 第三节 人物传记
---- 王廷瑞
---- 苏凤琴
---- 王永富
-- 第四节 人物简介
---- 高胡
---- 王庆芳
---- 曹素月
---- 蒋荫青
---- 曹文娥
---- 崔娴维
---- 张湘
---- 向桂兰
---- 刘兆林
第十五章 附录
-- 附录一:第一野战医院时期全院医务人员名单(1949年2月12日)
-- 附录二:第二○二医院组建时全院人员名单(1954年12月1日)
-- 附录三:离院人员部分通讯录
-- 附录四:医院离休及退休人员名录
-- 附录五:在院期间牺牲病故人员名录
本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