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粮食志

蕲春县粮食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立足干粮油购销、储运、加工等环节,生产方面仅有涉及,旨在探索粮油购销变化。二、本志上限为民国元年(1912),下限为1986年。为溯吏源,上限有时溯至明、清时代,甚至还远,但笔墨不多,目的在于弄清来龙去脉。

目录

封面
蕲春县粮食志
题词
-- 原湖北省粮食厅厅长、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杨云洲
-- 湖北省社队企业管理局副局长邵自修
-- 原黄冈地区粮食局局长、现黄冈地区粮食局巡视员程云鹤
-- 原蕲春县县长、现中共蕲春县委顾问洪鹏
-- 中共蕲春县委书记胡亚儒
图片
-- 蕲春县粮食局办公楼
-- 《蕲春县粮食志》书稿审定会于太平粮站
-- 局长、副局长会议时合影
-- 局长、副局长、股长(主任)副股长经理、副经理会议时合影

凡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民国时期(1912-1949.5)
---- 一、县田赋粮食管理处
------ (一)人员编制
------ (二)分支机构
------ (三)职能范围
---- 二、县临时粮食机构
------ (一)县军粮筹购委员会
------ (二)县购粮委员会
---- 三、民间粮食机构
-- 第二节 建国以后(1949.5-1986)
---- 一、局、司合并前
------ (一)县人民政府粮食局
------ (二)县粮食支公司
---- 二、局、司合并后
------ (一)股、室
------ (二)公司
------ (三)粮、油加工厂
------ (四)粮管所一粮站
------ (五)粮、油储运站
-------- 1.蕲州储运站
-------- 2.茅山储运站
------ (六)汽车队
------ (七)粮校
------ (八)人员
-------- 1.文化结构与男女比例
-------- 2.年龄结构
-------- 3.党团工会
共产党组织
共青团组织
工会组织
------ (九)工资
第二章 粮食贸易
-- 第一节 建国前粮食买卖(1910-1949)
---- 一、清末到抗日战争阶段
------ (一)粮行兴起
------ (二)粮行演变
---- 二、抗日战争阶段
------ (一)日本在蕲掠夺粮食
------ (二)国民党政府榨取粮食
------ (三)解放区粮食政策
---- 三、解放战争阶段
------ (一)粮商粮行
------ (二)粮商图利手段
------ (三)粮食市场混乱
-- 第二节 建国后粮食经营(1949-1986)
---- 一、经济恢复期
------ (一)国营粮食商业
------ (二)合作社代购代销
------ (三)私营粮食商业
---- 二、统购统销期
------ (一)初期购销标准
------ (二)定产定购定销
------ (三)大跃进年代
------ (四)三年困难时期
------ (五)大办粮食阶段
------ (六)文化革命期间
----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一)合同定购
------ (二)议价收购
-------- 1.缩小定购,扩大议购
-------- 2.多层次、多渠道流通
------ (三)议价销售
------ (四)由管理型转向经营型
第三章 油脂(料)经营
-- 第一节 分散经营(1911-1949)
---- 一、分散阶段
------ (一)农村
------ (二)城镇
---- 二、过渡阶段
-- 第二节 计划购销(1954-1986)
---- 一、计划收购
------ 政策与任务
---- 二、计划销售
------ (一)农业人口供应
------ (一)非农业人口供应
-------- 1.定量标准
-------- 2.计划审批
---- 三、临耐性补助
-- 第三节 议购议销(1978-1986)
---- 一、议购
---- 二、议销
第四章 粮油价格
-- 第一节 抗日时期(1937-1945)
---- 一、抗日前概况
---- 二、抗日期间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
---- 混乱的价格
-- 第三节 建国以后(1949-1986)
---- 一、三年经济恢复期
------ (一)定点定价
------ (二)主价从价
------ (三)锅形价格
---- 二、计划购销期
------ (一)地区差价
------ (二)全县一价
------ (三)购销价格交错变动
----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一)粮油收购价
------ (二)粮油销售价
第五章 服务农业
-- 第一节 服务生产(1951-1986)
---- 一、粮油种子供应
------ (一)建国初种子供应
------ (二)引进良种
------ (三)繁育更种
---- 二、开辟油源
------ (一)促油茶生产
------ (二)油橄榄引进
------ (三)油莎豆引进
------ (四)促油菜生产
---- 三、投放粮油预购定金
---- 四、帮助农村改善粮油加工条件
-- 第二节 服务生活( 1950-1986)
---- 一、农业人口日常生活安排
---- 二、农田基本建设粮油补助
第六章 粮油仓储
-- 第一节 积谷仓(1910-1949)
---- 一、积谷仓演变
------ (一)惠民仓—预备仓—常年仓—积谷仓
------ (二)集中仓—聚点仓—收纳仓
---- 二、积谷仓分布
------ 县仓—区仓—区分仓
---- 三、积谷仓建筑形式
---- 四、积谷
------ 县仓积谷—区仓积谷
-- 第二节 国家仓储(1949-1986)
---- 一、粮食仓库
------ (一)建国初期民房仓
------ (二)基建仓
------ (三)苏式仓
------ (四)砖拱仓
------ (五)立筒仓
------ (六)土园仓
------ (七)石园仓
------ (八)地下仓
---- 二、油脂容器
------ 油罐
---- 三、粮食保管
------ 四无粮库
---- 四、油脂(料)保管
------ 四无油库
-- 第三节 农村仓储(1958-1978)
---- 一、四仓
---- 二、八无
第七章 粮油运输
-- 第一节 水运( 1950-1986)
---- 一、县内运输
------ (一)竹簰
------ (二)木船
---- 二、县外运输
------ 流量与流向
-- 第二节 陆运(1950-1986)
---- 一、运具演变
------ (一)独轮手推车
------ (二)双轮牛力车
------ (三)双轮板车
------ (四)拖拉机、汽车
---- 二、自有运具
------ 货运车一小汽车一小货车
-- 第三节 规章制度( 1950-1986)
---- 一、县内调运制度
------ (一)计划调拨
------ (二)计划编制
------ (三)统筹安排
------ (四)运前品质检验
------ (五)定量包(桶)装
---- 二、县内调运纪律
------ 五不准装
-------- 1.车船不完好不装
-------- 2.车船不合卫生条件不装
-------- 3.车船不干净不装
-------- 4.无质量检查证不装
-------- 5.包装不合规格不装
---- 三、调运损耗率
------ (一)粮食
------ (二)油品
第八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1923-1986)
---- 一、建国前概况
---- 二、建国后粮食加工
------ (一)国营粮食工业
------ (二)农村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料加工(1950-1986)
---- 一、土榨生产
---- 二、机榨生产
第九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粮油商业(1950-1986)
---- 一、全县统一核算
---- 二、分所核算
---- 三、分环节核算
---- 四、推行经营承包制
-- 第二节 粮油工业(1950-1986)
---- 一、加工形式
---- 二、管理方法
------ 1、定额管理一经营承包
------ 2.扩充加工渠道
------ 3.综合利用
-- 第三节 粮食车队(1978-1986)
---- 经营承包-单车核算
第十章 杂记
-- 第一节 模范人物(1950-1986)
---- 甘国旺
---- 郑辉斌
---- 詹国全
---- 邓来富
---- 黄忠
---- 陈伟生
---- 韩旺友
---- 程荣
---- 陈继荣
---- 胡玉芹
---- 童志军
---- 傅加兵
---- 田金明
---- 叶和清
---- 萧绪宏
-- 第二节 名产品
---- 一、水葡萄米
---- 二、珍米
---- 三、茶油
---- 四、小麻油
---- 五、米粉
-- 第三节 事故损失(1950-1986)
---- 一、伤亡事故
---- 二、火灾事故
---- 三、惩处
-- 第四节 油研所、养鸭场
---- 一、油研所
---- 二、养鸭场
-- 第五节 太平粮站
---- 太平粮站
大事记
附录
续记
《蕲春县粮食志》编纂领导小组
编辑人员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