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88
出版时间:
1995年12月
目录
封面
湘潭县志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图片
--
湘潭县政区图
--
彭德怀故居
--
齐白石故居
--
湘潭湘江二大桥夜景
--
参加1992年9月8日新县城奠基典礼的省、市及历任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合影。
--
县电力大楼
--
县自来水厂的供水泵房
--
新县城一易俗河镇
--
靳水石灵桥
--
云回公路古城段
--
石潭公路大桥
--
1958年.彭德怀由周小舟陪同回乌石调查,与干部、群众合影
--
彭德怀与乡亲们亲切交谈
--
1962年,胡耀邦在楠竹山人民公社蹲点,与湘潭县部分干部、群众合影
--
1991年3月,江泽民在湖南考察时,与湘潭市、县主要领导合影。
--
江泽民视察泉塘子乡农民刘再三家的沼气利用
--
1993年4月,朱镕基视察泉塘子乡农技站
--
涟滨田园化俯瞰
--
烈雁金河
--
韶山灌区“云湖天河”渡槽
--
花石水库一角
--
古城乡自流灌溉渠
--
马家堰乡安定林场的杉木林
--
排头岭林场
--
农业部给泉塘子乡农技站的奖状
--
联合国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在泉塘子乡考察水稻生产
--
南竹基地(左下角为竹笋)
--
双板桥茶场
--
乌石奈李
--
出口瘦肉型良种猪
--
沼气示范户
--
珍珠鸡
--
农业部颁发的渔业先进县奖状
--
莲中珍品一寸三莲
--
“中国湘莲之乡”牌匾
--
湘莲系列保健食品
--
月亮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湘莲汁生产线
--
莲田万顷
--
韶山氮肥厂
--
荷塘(乡)工业区
--
响塘水泥厂一角
--
湘潭县水浞厂
--
县瓷厂生产的日用瓷器
--
部分部忧产品证书
--
花石水泵厂生产的水泵
--
湘潭绣品总厂的刺绣产品
--
县一中电教室
--
姜畲镇中心小学彭彩艳(九岁)发明的拾蛋器,获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发明比赛湖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
县实验幼儿园
--
全国百家示范医院之——县中医院的门诊大楼
--
县档案馆的库房
--
1987年8月县花鼓剧团在北京中南海警卫礼堂演出现代花鼓戏《破铜烂铁》后,中顾委副主席宋任穷、全国政
--
舞龙灯
--
湖南省文化斤命名的民乐之乡—青山桥镇100支唢呐汇凑湘潭迎亚运场景一角
--
齐白石赠给毛泽东主席的画
--
现代著名画家武石的作品:《最后一根钢粱》
--
清末监察御史,书法名家赵启林墨迹
--
农民画家黄立勋的作品:《淡淡的春阳》(曾获首届中国农民书画大展一等奖)
--
赵再和的摄影作品:《深山画意浓》(系文化都举办的建国30周年影展入选作品)
--
现代著名书法家夏湘平的作品
--
古代文物(从上至下:石矛(新石器时代)豕尊(商周时期)、提粱卣(西周早期)、竹林七贤真子飞霜镜(唐朝
--
革命文物:彭德怀用过多年的公文包
--
湘潭县卫星影像图
目录
卷一概述
卷二大事记
卷三建置
--
第一章沿革境域
----
第一节沿革
------
附:县名由来
----
第二节境域变迁
------
附:境域变迁中与相邻市、县发生的一些遗留问题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代
----
第二节清代
----
第三节中华民国时期
----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县治区镇
----
第一节县治
----
第二节区镇
卷四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地质构造
----
第四节矿藏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平原
----
第二节岗地
----
第三节丘陵
----
第四节山地
------
附:山脉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降水
----
第三节日照太阳辐射风
--
第四章水系水资源
----
第一节水系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成土母质
----
第二节土壤类型
----
第三节土壤肥力
--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动物
----
第二节野生植物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雹、冰冻灾
----
第四节虫灾
----
第五节地震
卷五人口
--
第一章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数量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姓氏构成
------
附:部分姓氏源流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第四节性别构成
--
第三章人口素质
----
第一节身体素质
----
第二节文化素质
--
第四章劳动人口
----
第一节劳动年龄人口
----
第二节在业人口
----
第三节城镇待业人口
--
第五章婚姻家庭宗族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三节宗族
--
第六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生育规划
----
第二节生育政策
----
第三节行政措施
----
第四节技术服务
卷六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系统
----
第二节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的建设
----
第四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五节重要领导活动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湘潭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执政活动
--
第三章三青团、青年党、民社党湘潭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三民主义青年团湘潭分团部
----
第二节中国青年党湘潭县党部委员会
----
第三节中国民主社会党湘潭县筹备委员会
--
第四章民主党派湘潭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湘潭工作组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湘潭县分部
----
第三节其他民主党派
卷七代议、权力、行政、政协机关
--
第一章代议机关
----
第一节县议事会、参事会
----
第二节县议会
----
第三节县参议会
----
第四节乡(镇)民代表会
--
第二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行政机关
----
第一节县级行政机关
------
附:日伪湘潭县政府
----
第二节施政纪要
----
第三节区、乡行政机关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委员会
----
第二节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主要活动
卷八群众团体
--
第一章工人团体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工会组织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会组织
--
第二章农民团体
----
第一节农会
----
第二节农民协会
----
第三节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妇女团体
----
第一节妇女励进会
----
第二节女界联合会
----
第三节妇女会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章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学生联合会
----
第二节青年团
----
第三节少年团体
--
第五章工商业者团体
----
第一节商帮
----
第二节商会商民协会
----
第三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四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其他群众团体
----
第一节教育促进会
----
第二节外交后援分会
----
第三节雪耻会
----
第四节反对文化侵略大同盟
----
第五节农工商学大联合会
----
第六节人民抗日救国会
----
第七节中苏友好协会
----
第八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九节文艺团体
卷九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现役
----
第二节预备役
--
第二章军事机关与驻军
----
第一节军事机关
----
第二节驻军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地方政府武装
----
第二节中共湘潭县地方组织领导的地下武装
----
第三节其他武装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装备
----
第三节活动
--
第五章重大兵事
----
附:日军入侵湘潭纪实
--
第六章防空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设施
------
附:空袭空难
卷十民政
--
第一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劳军支前
----
第二节褒扬忠烈
----
第三节抚恤优待
----
第四节安置扶持
--
第二章救济扶贫
----
第一节社会救济
----
第二节灾害救济
----
第三节扶持贫困
--
第三章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
----
第一节慈善事业
----
第二节社会福利
--
第四章婚姻登记
----
第一节结婚
----
第二节离婚
--
第五章收容遣送
卷十一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政治侦查
------
附一:湘潭反动会道门简介
------
附二:湘潭青洪帮简介
----
第二节刑事侦查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户政工作
----
第五节消防
----
第六节看守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行政审判
----
第五节执行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调解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事务
----
第五节劳改劳教
卷十二编制人事
--
第一章编制
----
第一节机构人员
----
第二节管理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来源
----
第二节干部结构
----
第三节管理
卷十三城乡建设
--
第一章土地利用与管理
----
第一节利用
----
第二节管理
--
第二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集镇建设
--
第三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农房
----
第二节生产服务设施
--
第四章房产
----
第一节占有与开发
----
第二节管理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监测
----
第三节环境治理
卷十四经济结构
--
第一章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农业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工业所有制结构
----
第三节建筑业所有制结构
----
第四节运输、邮电业所有制结构
----
第五节商业、饮食业所有制结构
--
第二章产业结构
----
第一节三大产业结构
----
第二节三大产业内部结构
--
第三章交换结构
----
第一节出入境商品构成
----
第二节社会商品零售构成
--
第四章分配结构
----
第一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第二节国民收入总体分配
--
第五章消费结构
----
第一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
第二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卷十五种植业
--
第一章耕地
----
第一节面积
------
附:农业区划数据
----
第二节使用
--
第二章主要作物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茶桑柑桔
----
第四节其他作物
------
附:常年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
--
第三章耕作制度
----
第一节水田耕作制
----
第二节旱土耕作制
--
第四章农作物种子
----
第一节选种和繁育
----
第二节引种与推广
--
第五章土壤改良
----
第一节培养地力
----
第二节改造潜育化稻田
----
第三节增施磷、钾、微肥
----
第四节调减稻田石灰用量
--
第六章肥料
----
第一节农家肥
----
第二节绿肥
----
第三节化肥
--
第七章植物保护
----
第一节病虫测报
----
第二节病虫防治
----
第三节植物检疫
--
第八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新式机具
--
第九章生产成本
----
第一节水稻生产成本
----
第二节其他作物生产成本
卷十六养殖业
--
第一章种类
----
第一节畜类
----
第二节禽类
----
第三节鱼类
------
附:捕捞
----
第四节小动物
--
第二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畜病
----
第二节禽病
----
第三节鱼病
--
第三章养殖场
----
第一节集体养殖场
----
第二节国营养殖场
卷十七林业
--
第一章山林资源
----
第一节林地
----
第二节树种
----
第三节立木蓄积
--
第二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造林
------
附:九华乡庭园植树资料
----
第三节林木培育
----
第四节林木采伐
----
第五节林业基地
----
第六节林业经费
--
第三章森木保护
----
第一节制止乱砍滥伐
------
附:护林联防委员会
----
第二节森林防火
----
第三节病虫防治
--
第四章林产品
----
第一节木竹
----
第二节木本油料
------
附:狩猎
--
第五章林业场圃
----
第一节集体林场
----
第二节国营场圃
卷十八水利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韶山灌区
----
第四节提灌、喷灌工程
----
第五节防洪工程
----
第六节水土保持工程
------
附:水利移民
--
第二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工程管理
----
第三节灌溉管理
----
第四节综合经营
----
第五节水费征用
--
第三章防汛抗旱
----
第一节防汛
----
第二节抗旱
卷十九乡镇企业
--
第一章企业归属与产业门类
----
第一节企业归属
----
第二节产业门类
--
第二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企业内部管理
--
第三章效益
----
第一节经济效益
----
第二节社会效益
卷二十工业建筑业
--
第一章工业概况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经济效益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重工业
----
第二节轻工业
--
第三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企业内部管理
--
第四章工业企业与名优产品选介
----
第一节企业选介
----
第二节名优产品选介
--
第五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企业
----
第二节建筑技术
----
第三节机械设备
----
第四节建筑管理
卷二十一交通
--
第一章交通线路
----
第一节大路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水路
--
第二章桥梁渡口车站港埠
----
第一节桥梁
----
第二节渡口
----
第三节车站
----
第四节港埠
--
第三章运输
----
第一节客运
----
第二节货运
--
第四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公路交通管理
----
第二节内河交通管理
----
第三节交通安全管理
----
第四节运输市场管理
卷二十二邮电
--
第一章邮政
----
第一节业务
----
第二节邮路
--
第二章电信
----
第一节电话
----
第二节电报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经营效益
----
第三节业务监督
卷二十三商业
--
第一章市场
----
第一节县城市场
----
第二节农村市场
--
第二章地方产品购销
----
第一节农副产品
----
第二节工业品
----
第三节废旧物资
--
第三章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一节燃料
----
第二节金属材料
----
第三节木材
----
第四节建筑材料
----
第五节轻化材料
----
第六节机电产品
----
第七节肥料农药
----
第八节农具农药器具
--
第四章消费资料购销
----
第一节副食品
----
第二节纺织品针织品百货
----
第三节五金、交电、化工产品
----
第四节日用杂品
----
第五节文化用品
--
第五章出口商品
----
第一节农产品
----
第二节工业产品
--
第六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七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商品管理
----
第二节经济核算
----
第三节经营作风
----
第四节扶持商品生产
卷二十四粮油
--
第一章粮、油市场
----
第一节粮食市场
----
第二节油脂市场
--
第二章粮、油征购
----
第一节粮食征购
----
第二节油脂统购
--
第三章粮、油统销
----
第一节粮食统销
----
第二节油脂统销
--
第四章粮、油贮运
----
第一节粮食贮运
----
第二节油脂贮运
--
第五章粮食储备
----
第一节清代、民国时期的粮食储备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粮食储备
--
第六章民食(口粮)管理
----
第一节清代、民国时期的民食管理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口粮管理
卷二十五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各税
----
第三节地方各税
----
第四节国营企业收入
----
第五节其他收入
----
第六节财政预算外收入
------
附:公债与债券
--
第二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经济建设费
----
第二节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三节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第四节行政管理费
----
第五节其他支出
----
第六节上解支出
----
第七节财政预算外支出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预决算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征税管理
----
第五节税务监察
卷二十六金融保险
--
第一章货币
----
第一节通用货币
----
第二节地方货币
------
附:中储券
--
第二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当铺
----
第二节票号
----
第三节钱庄
----
第四节银行
------
附:湘潭敌伪银行
----
第五节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三章金融业务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信贷
----
第三节投资管理
----
第四节结算
----
第五节其他业务
--
第四章民间金融活动
----
第一节借贷
------
附:高利贷
----
第二节打会
------
附:九子会各会脚收、中金额表
----
第三节互助会
--
第五章保险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业务
卷二十七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体制与范围
----
第二节制订与执行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价变化
----
第二节物价监督
--
第四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标准化管理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五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就业安置
----
第二节工资与福利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四节工人调动与争议仲裁
--
第六章统计
----
第一节统计调查
----
第二节统计分析与资料提供
--
第七章审计
----
第一节财务收支审计
----
第二节经济效益审计
----
第三节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卷二十八教育
--
第一章私塾书院县学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书院
----
第三节县学
--
第二章学前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
----
第二节学前班
--
第三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小学教育
------
附:姜畲镇中心小学简介
----
第二节初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三节成人初等文化教育
--
第四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教育
------
附:县第一中学简介
----
第二节中等专业(职业)教育
----
第三节成人中等文化教育
--
第五章高等教育
----
第一节电大班
----
第二节组织自考和成人高考
------
附:湘潭大学
--
第六章教师
----
第一节来源
----
第二节培训
----
第三节待遇
----
第四节管理
--
第七章学生
----
第一节入学升学
----
第二节思想教育
----
第三节管理
--
第八章经费
----
第一节来源
----
第二节使用
----
第三节管理
卷二十九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技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技知识宣传
----
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
----
第三节科技成果推广
----
第四节科学技术交流
--
第三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信息管理
----
第三节成果管理
卷三十卫生体育
--
第一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第二节食品卫生
----
第三节劳动卫生
----
第四节学校卫生
----
第五节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管理与防治
--
第二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单位
----
第二节医疗技术
----
第三节护理工作
----
第四节医疗设备
----
第五节医疗制度
--
第四章药品
----
第一节中药材生产
----
第二节药品制剂
----
第三节药品购销
----
第四节药品管理
--
第五章卫生队伍
----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专业卫生人员
----
第二节集体所有制专业卫生人员
----
第三节个体开业医药人员
--
第六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体育训练
----
第三节体育竞赛
----
第四节体育设施
卷三十一文学艺术
--
第一章创作和整理
----
第一节创作队伍和园地
----
第二节文学创作
----
第三节其他文艺创作
----
第四节民间文艺遗产的搜集整理
--
第二章表演和展览
----
第一节表演团体和场所
----
第二节表演活动
----
第三节演出管理
----
第四节书画、摄影作品展览
卷三十二报刊广播影视
--
第一章报刊
----
第一节报纸
------
附:民国时期县内其他报纸简介
----
第二节刊物
--
第二章广播
----
第一节广播设备
----
第二节广播宣传
--
第三章影视
----
第一节电影
----
第二节电视
卷三十三文物图书档案
--
第一章文物
----
第一节古代文物
----
第二节近现代文物
--
第二章图书
----
第一节发行
----
第二节收藏
----
第三节借阅
----
第四节书刊市场管理
--
第三章档案
----
第一节收集整理
----
第二节保管利用
----
第三节业务指导
卷三十四方言风俗宗教
--
第一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语
----
第三节语法
--
第二章风俗
----
第一节礼仪习俗
----
第二节岁时习俗
----
第三节生产习俗
----
第四节生活习俗
----
第五节民间信仰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卷三十五人物
--
第一章传记
----
狄 棐(977~1043)
----
谭世勣,附谭章。
----
谭章
----
胡安国,附胡寅、胡宁、胡宏、胡宪、胡大原、胡大壮、胡大时、胡大本。
----
周之屏、周之翰、周之基、周之龙附周之光、周之命。
----
张嘉言附张 燧
----
李腾芳(1572~1632)
----
包鸿逵
----
石万程
----
石仑森(1637~1698)
----
陈鹏年(1663~1723)
----
张九钺附张九钧、张九键、张九镡、张九镒
----
巫必达(1751~1812)
----
叶攀鳞(1795~1836)
----
袁芳瑛(?~1858)
----
周诒端(1812~1870)
----
罗汝怀(1804~1880)
----
黎培敬(1826~1882)
----
谭拔萃(?~1884)
----
马福益(1866~1905)
----
刘道一(1884~1906)
----
释敬安(1851~1912)
----
袁树勋(1847~1915)
----
王闿运(1833~1916)
----
罗正钧(1855~1919)
----
庞人铨、庞人键
----
张 晃(?~1923)
----
叶德辉(1864~1927)
----
杨昭植(1902~1927)
----
朱子和(1906~1927)
----
周怀德(1884~1927)
----
周桂生(1893~1927)
----
王瑞秋、王金安、王毅
----
盛得亲(1901~1928)
----
罗亦农(1902~1928)
----
彭任中(1903~1928)
----
陈功佩(1889~1928)
----
欧阳梅生(1895~1928)
----
张同嗣(1905~1928)
----
欧阳肖(啸)岩(1862~1928)
----
梁焕奎(1868~1929)
----
杨 度(1875~1931)
----
李靖源(1897~1931)
----
周诒柯(1875~1932)
----
赵启霖(1859~1935)
----
朱德裳(1874~1936)
----
易宗夔(1874~1925)
----
黎丹(1873~1938)
----
谭曙卿(1884~1938)
----
胡元倓(1872~1940)
----
宾玉瓒(1871~1940)
----
彭金华 附彭荣华
----
梁鸿钧(1905~1945)
----
卢冬生(1908~1945)
----
徐玮(1920~1946)
----
王子良(1911~1947)
----
罗异(1912~1948)
----
胡佑生(1897~1948)
----
张鹏飞(1914~1948)
----
韩联生(1907~1948)
----
刘千俊(1898~1948)
----
彭允彝(1878~?)
----
谭世鑫(1898~1949)
----
彭培根(1900~1949)
----
刘揆一(1878~1950)
----
宾 果(1909.4.17~1950.5.5)
----
周怀恒(1873~1951)
----
刘晴初(1894~1951)
----
谢聘儒(1903~1951)
----
唐伯寅(1897~1952)
----
刘剑白(1914~1952)
----
陈庚(1909~1952)
----
谢菊生(1887~1953)
----
刘海涛(1931~1953)
----
王自申(1898~1954)
----
齐白石(1864~1957)
----
胡迈(?~1960)
----
郭省吾(1883~1960)
----
刘 平(1908~1962)
----
朱太和(1923~1964)
----
李傥(1884~1965)
----
王凤喈(1896~1965)
----
周小舟(1912~1966)
----
黎锦晖(1891~1967)
----
朱卓夫(1893~1969)
----
汤玲瑛(1934~1970)
----
方壮猷(1902~1970)
----
石声汉(1907~1971)
----
何浩若(1899~1971)
----
唐仁甫(1897~1971)
----
张平子(1885~1972)
----
徐业道(1895~1972)
----
彭德怀(1898~1974)
----
宋达(1916~1975)
----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
刘先胜(1901~1977)
----
黎锦熙(1890~1978)
----
马扬德(1901~1978)
----
胡书煌(1892~1979)
----
张忠廉(1895~1979)
----
黎亮(1900~1981)
----
赵志壮(1891~1982)
----
梁国农(1937~1983)
----
谭正春(1975~1984)
----
马璧(1912~1985)
----
彭襄(1897~1985)
----
贺桂华(1899~1987)
----
王伯庚(1900~1988)
--
第二章名表
--
第三章名录
----
附:当代部分湘潭县籍知名人士录
卷三十六文献辑存
--
第一章议状
--
第二章契约字据
--
第三章党、政、群团文件
--
第四章重要书信
--
第五章调查报告
--
第六章名人著述目录
--
第七章诗歌对联
跋
湘潭县历任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湘潭县志》编纂人员名单
湘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湘潭县志》审定单位及人员名单
专业志初稿主笔名单
参加编写和收集资料人员名单
曾提供资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