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生产,管理,党群建设,后勤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64-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11月
目录
封面
资料图片
--
题词
--
1965年3月4日毛泽东主席对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建设的批示
--
1965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中)视察攀枝花并亲自审定工业区建设方案
--
196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三线建委主任李并泉在弄弄坪规划攀钢厂区建设
--
1966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彭真(前排左四)视察攀枝花
--
1966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前非左二)视察攀钢厂址
--
1966年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左一)视察攀枝花
--
1968年李井泉(左一)谷牧(左二)、程子华(左三)、吕正操(左四)视察攀枝花
--
1966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左二)视察攀枝花并和工人亲切交谈
--
1978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井泉(右二)视察攀枝花
--
1964年1月矿山采样队开井攀枝花
--
采样队职工背矿石下山
--
三块石头架口锅的工地食堂
--
四一零厂28立方米试验小高炉冶炼攀枝花高钛型钒钛磁铁矿
--
参加承德、西昌四一零厂冶炼试验的全体人员在天安门前合影
--
1969年3月4日攀枝花钢铁公司革委会成立
--
1969年11月攀钢召开首次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
席棚里办公
--
建设中的焦化厂一号焦炉
--
开展现场对口施工
--
席棚里上课
--
建设中的烧结厂
--
炼铁厂一号高炉建设大会战
--
兰家火山、尖包包铁矿山原始地貌
--
1971年5月21日朱家包包铁矿山万吨炸药大爆破
--
兰家火山、尖包包铁矿山矿产
--
第一车钒钛磁铁矿运送下山
--
建设中的提钒炼钢厂
--
建设中的初轧厂
--
建设中的轨梁厂
--
先矿厂投产
--
石灰石矿投产
--
粘土矿投产
--
烧结厂一号烧结机投产
--
1970年6月16日焦化厂一号焦炉投产
--
1970年7月1日炼铁厂一号高炉投产
--
庆祝一号高炉出铁万人大会
--
1970年2月提钒炼钢厂雾化提钒试验成功
--
1970年10月1日提钒炼钢厂一号转炉投产
--
1972年12月26日初轧厂投产
--
1974年8朋16日轨梁厂投产
--
1973年4月11日中共攀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73年8月21日攀钢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73年7月21日共青财攀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
1978年11月12日首批外宾参观攀钢
--
攀钢民用煤气第一期工程施工
--
1980年5月首批钒渣出口
--
1980年5月27日首批方钢装车出口
--
硕果累累
--
1982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左一)视察攀钢。陪同的有胡启立(前左四)、郝建秀、李鹏(前
--
1984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左一)视察攀钢
--
1984年3月15日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在攀钢召开
--
1984年4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宋任穷(右一)视察攀钢
--
1985年5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邓力群(右一)视察攀钢
--
高炉出铁
--
高炉雄姿
--
转炉兑铁水
--
提钒
--
浇注钢锭
--
350吨液压脱模吊车正在脱模
--
钢锭均热
--
吊钢坯
--
轨梁轨钢
--
正在加工中的第一批出口印度的52公斤/米重轨
--
吊装重轨
--
张家口煤矿机械厂用攀钢的19号槽帮钢生产矿井溜子
--
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厂用攀钢310乙字钢生产机车大梁
--
热锯
--
焦化厂堆取煤机
--
引进的日本万立制氧机
--
高炉循环水冷却池
--
焦化污水处理
--
钢铁研究院大楼
--
科研人员使用X-650扫描电子微分析仪进行钢铁分析
--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右二)在攀钢与科技人员亲切交谈
--
科技人员深入现场同工人一起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
公司经理黎明(左一)向日本新日铁副总栽腾森先生介绍情况
--
公司经理赵忠玉(左一)同外宾交谈
--
职工医院外景
--
紧张的医疗手术
--
劳研所专业人员在厂区测试
--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学楼
--
职教中心学生在生产现场实习
--
电化教学
--
攀钢俱乐部
--
1984年春节灯会
--
职工运动会
--
攀钢艺术团演出
--
职工住宅楼群
--
职工通勤
--
节日美食展销
--
职工宿舍阅览室
--
高炉之夜
--
公司领导规划二期工程建设
--
《攀钢志》上卷审稿会
--
公司领导同全体审稿人员、编辑人员合影留念
攀钢志
出版页
《攀钢志》编纂委员会
《攀钢志》编委会办公室
撰稿和提供资料人员
序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况
--
第一章地理条件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
二、地形与地质构造
------
三、地震状况
------
四、水文气象
----
第二节 经济地理
------
一、资源
------
二、厂区布局
------
三、交通状况
------
四、动力供应
--
第二章沿革
----
第一节 主厂区弄弄坪
----
第二节 决策
----
第三节 机构
------
一、公司名称的演变
------
二、1964-1968年的管理机构
------
三、1969-1976年的管理机构
------
四、1977-1985年的管理机构
--
第三章现状
--
第四章大事记
第二篇生产
--
第五章厂区建设
----
第一节 厂址确定
------
一、综合勘探
------
二、厂址选择
------
三、厂址确定
----
第二节 设计
------
一、一期工程设计
------
二、二期工程设计
----
第三节 工程建设
------
一、建厂前的农户搬迁
------
二、施工单位与建设历程
------
三、投资与工程量
--
第六章设备
----
第一节 设备状况
------
一、主体设备
------
二、辅助及配套设备
----
第二节 设备攻关
------
一、破碎机攻关
------
二、抽烟机攻关
------
三、堆取煤机攻关
------
四、转炉风机攻关
------
五、350吨脱锭吊车攻关
------
六、φ1150毫米初轧机攻关
------
七、300吨推钢机攻关
------
八、透平鼓风机攻关
------
九、制氧机攻关
----
第三节 设备更新改造
------
一、冶炼设备更新改造
------
二、轧钢设备更新改造
------
三、原燃材料设备更新改造
------
四、动力设备更新改造
------
五、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
------
六、维修与加工设备更新改造
--
第七章厂矿生产
----
第一节 生产准备
------
一、队伍集结与培训
------
二、对口施工与物资准备
------
三、交通运输
----
第二节 炼铁生产
----
第三节 提钒炼钢生产
------
一、炼钢生产
------
二、钒渣生产
----
第四节 轧钢生产
------
一、初轧生产
------
二、轨梁生产
------
三、线材生产
------
四、小型轧钢生产
----
第五节 原燃材料及动力生产
------
一、烧结生产
------
二、焦化生产
------
三、石灰石生产
------
四、粘土矿生产
------
五、耐火材料生产
------
六、动力、氧气生产
----
第六节 运输
------
一、铁路运输
------
二、汽车运输
------
三、皮带运输
------
四、索道运输
----
第七节 检修与加工
------
一、生产维护与检修
------
二、备品备件加工
----
第八节 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
--
第八章科技
----
第一节 冶炼试验
------
一、炼铁试验
------
二、提钒与炼钢试验
------
三、新流程试验
----
第二节 轧材试验
----
第三节 冶炼技术攻关
------
一、烧结
------
二、炼铁
------
三、炼钢
----
第四节 技术开发与应用
------
一、完善生产工艺
------
二、开发新品种
------
三、引进移植新技术
----
第五节 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
------
一、高钛水渣利用
------
二、钒渣直接合金化
------
三、回收金属镓
------
四、含钒钢渣的利用
------
五、提钴试验
------
六、硫钴精矿制取搪瓷密着剂
--
第九章产品
----
第一节 产品种类
------
一、冶金产品
------
二、化工产品
------
三、附属产品
------
四、优质产品
----
第二节 产品的开发
------
一、钢的开发
------
二、钒的开发
------
三、钢材的开发
------
四、化工产品的开发
----
第三节 产品销售
------
一、产品生产状况
------
二、产品销售
--
第十章效益
----
第一节 经济效益
------
一、亏损时期(1970-1977年)
------
二、转折时期(1978-1980年)
------
三、发展时期(1981-1985年)
----
第二节 社会效益
------
一、产品面向社会
------
二、支援地方和兄弟企业
------
三、形成开发攀西资源的基地
第三篇 管理
--
第十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计划管理
------
二、统计管理
------
三、长远规划
--
第十二章生产调度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作业计划管理
------
二、生产组织
------
三、调度指挥
------
四、动力管理
------
五、渣场管理与防洪工作
------
六、调度业务建设
--
第十三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科研计划
------
二、科研项目管理
------
三、新产品开发
------
四、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
------
五、科技成果管理
------
六、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
------
七、技术攻关与推广新技术
------
八、消化移植引进技术
--
第十四章设备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设备综合计划管理
------
二、设备运行管理
------
三、设备检修管理
------
四、备品备件供应管理
------
五、机修管理
------
六、设备供应管理
--
第十五章安全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安全制度
------
二、安全活动
------
三、安全教育
------
四、重大安全措施与效果
------
五、工伤死亡事故
------
六、工业卫生
--
第十六章质量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管理方法
------
二、基础工作
------
三、质量计划
------
四、质量统计分析
------
五、质量攻关
------
六、优质产品
------
七、全面质量管理
------
八、重大质量事故事例
--
第十七章原燃料、材料管理
----
第一节 原燃料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节 材料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十八章能源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能耗与节能
------
二、电力
------
三、水
------
四、煤气
------
五、压缩空气、蒸汽与热风
------
六、氧气、氮气和氩气
------
七、煤和焦炭
------
八、汽油、柴油
--
第十九章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劳动管理
------
二、工资管理
--
第二十章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基础工作和会计核算
------
二、固定资产管理
------
三、流动资金管理
------
四、成本管理
------
五、专用基金管理
------
六、增收节支
------
七、奖金制度与经济承包
--
第二十一章销售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商品资源
------
二、销售途径
------
三、产品推销
------
四、销售订货
------
五、合同管理
------
六、销售运输
------
七、货款回收
--
第二十二章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一节 铁路运输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十三章计量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计量设备的管理
------
二、在用计量器具的管理
------
三、计量标准及量值传递
------
四、计量数据
------
五、计量监督与管理制度
--
第二十四章环保、绿化管理
----
第一节 体制与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活动
------
一、环境监测
------
二、污染治理
------
三、“三废”利用
------
四、重大污染事件
------
五、厂容与绿化
--
第二十五章工程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节 设计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三节 合同预算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四节 资金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五节 施工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十六章文书、秘书、保密和档案管理
----
第一节 文书、秘书和保密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十七章审计、经济法律与经济研究管理
----
第一节 审计与经济法律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
第二节 经济研究管理
------
一、体制与机构
------
二、管理活动
第四篇党群
--
第二十八章党委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工作
------
一、党委班子建设
------
二、党支部建设
------
三、发展党员工作
------
四、党员教育
------
五、党员管理
------
六、统战工作
------
七、历次党代会
----
第二节 干部工作
------
一、干部管理体制
------
二、党群干部管理
------
三、后备干部管理
------
四、科技干部管理
------
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六、干部审查
------
七、干部调配及人才引进
------
八、离退休干部管理
----
第三节 纪检工作
------
一、党风建设
------
二、纪检信访工作
------
三、案件检查工作
------
四、案件审理工作
------
五、自身建设
----
第四节 宣传教育工作
------
一、宣传工作
------
二、理论教育工作
------
三、宣传理论队伍建设
------
四、党校工作
------
五、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六、新闻、文艺工作
----
第五节 调查研究工作
------
一、机构与职能
------
二、调查研究工作
----
第六节 武装、保卫工作
------
一、武装部工作
------
二、公安保卫工作
----
第七节 信访、民政、调解工作
------
一、信访
------
二、民政工作
------
三、调解工作
--
第二十九章群团工作
----
第一节 工会工作
------
一、组织工作
------
二、职工民主管理
------
三、群众生产
------
四、群众生活
------
五、职工教育
------
六、女工工作
------
七、文体工作
------
八、工会财务工作
------
九、工会理论政策研究
----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
一、团的组织建设
------
二、团的思想教育
------
三、团的生产实践活动
------
四、历届团代会
----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工作
------
一、筹建科协、加强管理
------
二、围绕生产建设开展活动
------
三、提高、普及为社会服务
第五篇后勤
--
第三十章教育工作
----
第一节 职工教育
------
一、职工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
二、工人培训
------
三、干部培训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
一、技工学校教育
------
二、中专教育
------
三、大专教育
----
第三节 基础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中小学教育
--
第三十一章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卫生管理
----
第二节 医疗工作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四节 预防医学管理工作
------
一、劳动卫生防护机构沿革
------
二、劳动卫生工作
------
三、职业病防治工作
------
四、卫生防疫工作
------
五、劳动卫生科研
--
第三十二章生活福利
----
第一节 职工生活
------
一、生活物资供应
------
二、食堂工作
------
三、宿舍工作
----
第二节 职工住宅
------
一、住宅建设
------
二、职工住宅管理
----
第三节 接待工作
------
一、招待所简介
------
二、接待管理
第六篇集体经济
--
第三十三章概况
--
第三十四章工业
----
第一节 工业厂队简介
----
第二节 生产经营管理
------
一、生产计划及设备、安全、质量管理
------
二、经营管理
--
第三十五章商业
----
第一节 商业网点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十六章综合服务
----
第一节 综合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服务队(厂)简介
--
第三十七章农副业
----
第一节 农场建设
----
第二节 农副业管理
附 录
--
一、人物传略
----
(一)汤乃武
----
(二)王成高
----
(三)晏治
----
(四)江跃华
--
二、人名录
----
(一)攀钢职工当选为全国、四川省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委员和政协委员名单
----
(二)攀钢老红军名单
----
(三)攀钢历任党委正副书记、党的核心小组正副组长、纪委书记名单
----
(四)攀钢历任正副经理、革委会正副主任名单
----
(五)攀钢历任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工会主席名单
----
(六)攀钢历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副总会计师、副总经济师名单
----
(七)攀钢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生产指挥部正副指挥长、后勤部正副部长名单
----
(八)攀钢钢铁研究院历任院级领导名单
----
(九)攀钢历任厂、处级领导干部名单
----
(十)攀钢钢铁研究院院属处级干部名单
----
(十一)攀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单
--
三、英模录
----
(一)攀钢职工获全国(含全总、团中央)、冶金部、四川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单
----
(二)攀钢职工获全国、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名单
----
(三)攀钢职工获全国、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名单
----
(四)攀钢获省、部以上荣誉称号
--
四、重要文件、资料摘录
----
(一)毛泽东主席关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部分指示
----
(二)关于攀西地区矿产资源资料的摘录
----
(三)关于攀钢生产建设的部分文件、资料摘录
--
五、攀钢公司及下属厂、矿(单位)信箱代号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