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历史图志1896-2015下

中国电影历史图志1896-2015下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序言

内容时限: 1896-2015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图片
目录
第五章 另类与单一(1966-1977)
-- 第一节 权力镜像
---- 1.时代事件与剧烈的电影变动
---- 2.“文革”电影中的女性身体政治
---- 3.革命意志书写中的煽情机制
---- 4.“文革”影像中的暴力动机
---- 5.形如冰炭的反差
---- 6.《人民电影》——冠以电影之名的意识形态表达
---- 7.“文革”电影——双重的集体失忆
-- 第二节 洪流之外
---- 1.红色舞台上的奇异情色
---- 2.西洋器乐与民族戏曲的琴瑟和鸣
---- 3.中西合璧的现代经典——《杜鹃山》
---- 4.从《卖花姑娘》看“文革”时期大众电影的叙事策略
---- 5.“文革”中的大众娱乐范本
---- 6.“被误解的马可波罗”遭遇讨伐和批判
---- 7.安东尼奥尼《中国》怎样发现、观察中国
---- 8.重拍片——“文革”电影的特殊存在
---- 9.红色年代的“大众情人”
---- 10.“文革”电影中的东方奇观
---- 11“文革”音画——接轨好莱坞的英雄电影
-- 第三节 另类的“符号”
---- 1.样板戏类型化的镜头语言
---- 2.样板戏电影的舞台布景
---- 3.电影作为戏剧附庸的年代
---- 4.红色年代中的“红色崇拜”
---- 5.“文革”电影的摄影风格
---- 6.“文革”电影表演与样板戏表演的同一性
---- 7.“千人一面”的“文革”女郎
---- 8.电影中的“反面人物”
---- 9.也谈“出绿”
-- 第四节 浩劫中的挣扎
---- 1.未开拍的《鲁迅传》与“文革”中失落的电影
---- 2.有关《闪闪的红星》的“34条”修改意见
---- 3.书写真人真事的《创业》
---- 4.《海霞》:曲折、隐秘的镜像
---- 5.电影辩护与不断觉察的清醒
---- 6.阴谋电影的擦边球——《决裂》
---- 7.歌颂“新生事物”的《春苗》和《红雨》
---- 8.从“‘文革’文学”到“‘文革’电影”
---- 9.李行《秋决》中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
第六章 新电影美学的建构(1978-1989)
-- 第一节 解禁年代
---- 1.回首当年的那场风波
---- 2.重新塑造与历史想象
---- 3.老电影与内参片
---- 4.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国影片的引介策略
---- 5,破冰之吻——电影中情爱禁忌的突破
---- 6.当意大利人推开“末代皇帝”的大门
---- 7.生活的选择:街上的“二子”们
---- 8.摇滚与电影:解禁时代的身体摇摆
---- 9.从体育到电影——身体的双重美学解放
-- 第二节 文化复兴之思
---- 1.虚饰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初期电影中的现代化表征
---- 2.电影与政治的关系:一个时代的无言之言
---- 3.影像服装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学
---- 4.文学化、实验性和“间离”的真实
---- 5.娱乐、主旋律、产业化——新时期的电影变奏曲
---- 6.“我们是80年代的新一辈”——青年形象与文化想象
---- 7.谢晋,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政治责任
---- 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谢晋模式”大争论的启示
---- 9.哀而不伤的人文主义
-- 第三节 光影背后
---- 1.开放的视域与时代叙事
---- 2.理论“起搏”与“介入”
---- 3.第四代导演的创作发展
---- 4.从韦必达珍藏的两封信说起
---- 5.第五代的崛起和创新
---- 6.寻找邱岳蜂之旅
---- 7.锐意走风格化路线的《黄土地》
---- 8.艺多不压身——从电影美术到电影导演
---- 9.《神秘的大佛》中旅游风景的展现
---- 10.电影海报的民族性嬗变
---- 11.从靡靡到风靡:李谷一电影歌曲研究
---- 12.对今日中国导演群体的反思
---- 13.《悲情城市》与侯孝贤的自觉创作
-- 第四节 形象与形态
---- 1.从开篇镜头看当下中国电影形态的一种走向
---- 2.《大众电影》封面女郎与商品拜物教
---- 3.《红高粱》的挑战与作者电影的追求
---- 4.坚持与流变:第五代源于市场的新萌动
---- 5.经典角色的产生
---- 6.新文化史观下“另类”的人民英雄
---- 7.电影经典的画面记忆
---- 8.《东陵大盗》的“淘金记”
---- 9.电影商业化与娱乐片
---- 10.镜头里的几张洋面孔
---- 11.“殊途同归”——农村题材电影的建构策略
---- 12.角度与内涵:谢飞的写实电影《本命年》
---- 13.吴宇森英雄片中的“反英雄”与侠文化
---- 14.会功夫的“卓别林”——成龙
第七章 徘徊与转型(1989-1999)
-- 第一节 变奏与位移
---- 1.以战争的名义缅怀
---- 2.怎样在电影艺术与商业形式之间培育精神
---- 3.语境和逻辑:主流电影、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
---- 4.主流电影/社会派电影:短暂抽离与大众化倾向
---- 5.《老店》:传统文化的书写与思索
---- 6.《秋菊打官司》等影片展现的平民化视角
---- 7.从三部作品看刘恒和巩俐的合作
---- 8.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愤懑与想象
---- 9.《喜宴》:李安的另类表达
-- 第二节 类型的扩张
---- 1.从《龙年警官》看警匪题材创作的探索
---- 2从市场的理念出发
---- 3.在娱乐片浪潮下个别性和观众该做怎样的融合
---- 4.张建亚的游戏文本
---- 5.最难不过喜剧
---- 6.由纷繁的“少林”题材影片引发的思考
---- 7.一种遗憾——空缺的最佳儿童片
---- 8.后王家卫时代的娱乐实验片:以《初缠恋后的二人世界》为例
-- 第三节 变迁的世界
---- 1.冲破对市场的遮蔽:张艺谋、陈凯歌电影的转向
---- 2.电影——凭票入场
---- 3.与电影节 零距离——爱如初见
---- 4.贺岁片与贺岁档
---- 5.让电影穿越深巷
---- 6.透过禁片看电影生存空间
---- 7.中国同步于世界:中美WTO谈判
---- 8.合作拍摄
-- 第四节 主体性的嵌入
---- 1.不可复制的作者电影
---- 2.第六代影人显现出的另一种风貌
---- 3.流淌的梦想
---- 4.往事和现实:贾樟柯《小武》的底层叙事
---- 5.徜徉在小说与电影之间
---- 6.电影多维主义与别无选择的现实立场
---- 7.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和表现的意义
---- 8.张一白的城市情怀
---- 9.冲击、构造与生机:电影产业化
第八章 从作品到产品(2000一以后)
-- 第一节 一种凝视
---- 1.镜头背后的都市
---- 2.真实叙写城市生活和小人物
---- 3.残酷的青春记忆
---- 4.主流电影的历史的功能
---- 5.在路上:中国式公路片的形成与探索
---- 6.歌声与舞动
---- 7.电影的异域风情
---- 8.电影的“半边天”
---- 9.南腔北调话电影
---- 10.杜琪峰电影中的黑色调子
---- 11.台湾青春片中的撞球文化
-- 第二节 产业时代
---- 1.院线制领跑中国电影
---- 2.真实的存在与心中的理想
---- 3.香港电影及其国族主义
---- 4.电影与数字技术
---- 5.小投资,大回报
---- 6.用票房说话——冯小刚
---- 7.产业化背景下对“第六代”或“新生代”的再思考
---- 8.“看”电影
---- 9.掀起电影的红盖头
---- 10.电影《无极》中的“寓言式文本”
---- 11.动作大片《神话》的修辞策略
---- 12.置换与刻画:冯小刚《夜宴》毁誉参半
---- 13.关于“经济”的想象的人类学
---- 14.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整体构成的历史
---- 15.许鞍华:社会问题与现世关怀
-- 第三节 多维延伸
---- 1.电影频道制造的图景与走向
---- 2.新世纪电影教育
---- 3.从指尖玩电影到微电影的兴起
---- 4.并行:电影与奢侈品
---- 5.记录之震撼
---- 6.院线制与电影产业化
---- 7.合作·共赢
---- 8.农村,电影的另一广阔市场
---- 9.武侠与动漫的另类结合
---- 10.香港电影资料馆出版资料略谈
-- 第四节 无尽的旅行
---- 1.今日中国男明星群落现状反思
---- 2.当下女明星的审美表征与思考
---- 3.中国符号的全新演绎
---- 4.奥运催生下的体育电影
---- 5.电影收藏:寻觅光影的踪迹
---- 6.新瓶与旧酒:动画电影的形式探索
---- 7.重走长征路
---- 8.又看宁浩疯狂
---- 9.意志的沿革:从《创业》到《铁人》
---- 10.戏曲电影——从记录到写意
---- 11.从海报设计透视香港与内地合拍片模式的衍变
-- 第五节 时间中的光影
---- 1.电影节 与电影产业的互动
---- 2.好莱坞的意义与中国电影的转折
---- 3.青年话语如何成长
---- 4.动画电影的尝试
---- 5.本土关怀与中国形象塑造
---- 6.姜文的类型叙事
---- 7.《钢的琴》:民众幸福感的探询
---- 8.年轻一代导演的崛起
---- 9.大电影:数字化转型
---- 10.《艋舺》与台湾后新电影美学
---- 11.台湾电影中的“同志”命题
---- 12.台湾电影中父亲形象的转交
---- 13.个体化影像书写
---- 14.通向彩虹桥的彼岸
---- 15.《狼图腾》:关于狼与蒙古草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