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镇志

明港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既继承我国史志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系统记述了明港镇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历史发展进程,力图存史资治,有益后人,服务于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明港镇志》是明港镇首部志书,也是一部断代志。相对断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至2008年。因本镇历史上无志书,故部分内容适当上溯;少数内容延至成书之日,尽可能较全面的展现明港的历史面貌,也为后来续修者尽可能多的提供史料。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目录

封面
明港镇志
《明港镇志》编纂委员会
《明港镇志》编纂及工作人员
图片
-- 明港镇政区图
-- 1978年8月,耿飚(前排左五)、方毅(前排左六)、谷牧(前排左七)、王震(前排左八)四位副总理接见
-- 2006年10月,彭佩云(前排左六)副委员长等领导接见出席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研讨会代表,明港镇三中校
-- 2002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以祥(前排左五)、信阳市委书记李中央(前排左四)等领导在明港镇
-- 2009年4月24日,中纪委科技部纪检组原组长吴忠泽(中)、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廷喜(右一)、信阳市委副
-- 2009年8月19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带领省有关厅、委及信阳市、驻马店市主要领导到明港机场现场办公
-- 2008年,济南军区政治部福利处处长马得江(左三)等首长在赵金凤园长(左四)陪同下视察明港部队幼儿园
-- 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左五)、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广胜(左四)在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左七)、区委副书记
-- 2008年,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左三)、副市长张杰(左二)、平桥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明港镇党委书记赵志
-- 2008年,平桥区委书记张明春(左一)、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明港镇党委书记赵志阳(左三)视察信钢征地
-- 2009年2月6日,平桥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继军(左三)、区教、体局局长陈勇(左五)、副区长胡凌云(左
-- 2009年5月,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朝阳(左六)、平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熊保良(左七)、区教体局局长陈勇
-- 2008年,平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宗福(左二)、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明港镇党委书记赵志阳(左四)到
-- 奖励·荣誉
-- 淮河风光
-- 明河风光
-- 鸡公山风光
-- 南湾湖风光
-- 天目山小金顶风光
-- 震雷山风光
-- 清真寺礼拜大殿
-- 八里岔新石器文化遗址
-- 明河古商埠口
-- 大营村汉代古井遗址
-- 大胡殷周墓遗址
-- 尚河老寨北寨墙遗址
-- 龙口遗址
-- 三千年以上城阳城水井
-- 张湾村四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槐树
-- 城阳城跑马岭
-- 农民老住房
-- 市民旧住房
-- 镇区老街景一角
-- 明港镇农民新村
-- 工人街搬运站老大门
-- 镇区市民新居
-- 农民新居客厅一角
-- 大营村部
-- 镇区市民怡景新居
-- 明河旧桥
-- 107国道明港段
-- 信阳市、驻马店市交界处107国道明河大桥
-- 京-港-澳高速公路明港出入口
-- 在建的石武高铁明港段
-- 信阳市公交总公司明港分公司公交车
-- 段湾村“村村通”公路一瞥
-- 京广铁路明港火车站
-- 凯旋大道
-- 明港飞机场
-- 石武高铁明港站
-- 镇政府办公大楼
-- 兴港大道
-- 农工路与建设路交叉处
-- 大世界
-- 镇区市民新居
-- 凯旋大道夜景
-- 220千伏变电站
-- 电网掠影
-- 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厂景一角
-- 街景小品
-- 拥军广场夜景
-- 拥军广场
-- 通讯信号塔
-- 在建的污水处理厂
-- 淮泉供水公司净化装置
-- 环卫所洒水车正在作业
-- 垃圾中转站
-- “黄淮海”开发工程——三里井社区郭河水库
-- 段湾村在建的沼气池
-- 杨楼村水渠
-- “黄淮海”开发工程——郭楼村电力提灌站
-- 信钢生产车间
-- 河南明港杭氧气体罐
-- 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鸿润毛织厂生产车间
-- 明港亚通交通安全设施公司生产车间
-- 明港镇磐固水泥厂生产车间
-- 沿淮花生种植基地
-- 小麦丰收掠影
-- 邹庄村香葱生产基地
-- 水稻丰收在望
-- 河沙资源
-- 前进村玫瑰园
-- 张庄村莲菜种植基地
-- 段湾村萝卜
-- 段湾村沙窝西瓜
-- 三里井社区水牛养殖基地
-- 明河桥社区种植的“金棒锤”黄瓜
-- 三官庙村养羊基地
-- 段湾村个体养鸡场
-- 明港种猪场从加拿大引进种猪
-- 刘庄村个体养鸭基地
-- 三里井社区个体黄牛养殖基地
-- 刘庄村养鱼基地
-- 李广谦作品
-- 2008年8月8日,国务委员戴秉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赠李超作品给美国总统布什,陈列白宫及美国
-- 明港镇老年协会艺术团200 9年庆祝“三·八”节演出
-- 明港镇乡音艺术团参加第三届精彩平桥才艺展示
-- 安钢集团信钢公司庆祝建党88周年红歌演唱比赛
-- 李兆龙作品《报春图》
-- 刘辉书法
-- 年炳勋书法作品
-- 郭德柱书法
-- 张建才书法
-- 2008年8月,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党政领导欢迎71897部队抗震救灾胜利凯旋,市委书记王铁致词。
-- 明港镇社会各界载歌载舞欢迎71897部队和71998部队抗震救灾胜利凯旋。
-- 明港驻军部队向明港镇党委、政府赠匾。部队首长夏世富(左二),平桥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明港镇党委书记赵
-- 同唱60华诞赞歌
-- 文艺演出
-- 信阳市明港国家税务局
-- 信阳市国土资源局明港分局
-- 明港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明港镇“六城联创”工作指挥部
-- 信阳市工商局明港分局注册服务大厅
-- 河南省普通示范性高中——信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学楼
-- 河南省示范性职业高中——信阳市三职高
-- 明港镇一中校园一角
-- 明港镇四小学生课间操掠影
-- 明港镇四中校园一角
-- 明港镇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节目表演
-- 明港镇首届农民运动会拔河比赛
-- 2009年迎信阳“茶文化节”、庆“五·一”,明港镇老年协会代表队太极拳表演
-- 2007年明港镇首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
-- 71897部队医院
-- 信钢医院医务人员为群众义诊
-- 平桥区中医院
-- 邹庄村卫生室
-- 平桥区光荣院活动室
-- 明港镇敬老院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阳明港支行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阳明港营销部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阳明港营业部
-- 中国联合网通公司明港网通支局程控机房
-- 明港邮政支局邮政车
-- 明港金辉物流
-- 东方明珠明港娱乐会所
-- 明港金鼎中西餐厅迎宾大厅
-- 明港大河浴都
-- 百佳购物广场
-- 西亚生活广场
-- 金港宾馆客房
-- 夜市一角
-- 东河坡农贸市场
-- 建材大市场
-- 时代爱家购物中心
-- 亚兴购物广场
-- 明港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 《明港镇志》评审会,市、区、镇领导与编纂人员合影。
-- 明港镇党政领导集体学习
-- 镇志编纂办公室人员合影。
-- 编纂人员研究工作
-- 明港交警大队
-- 明港地税所
-- 明港公安分局
-- 明港规划分局
-- 明港工商分局
-- 明港盐业分局
-- 明港邮政支局
-- 明港房管分局
-- 明港市场发展服务中心
-- 明港国税局
-- 信阳市国土资源局明港分局
-- 明港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热烈祝贺明港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 平桥区明港镇二00九年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制 区划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制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行政村
-- 第五节 社区居委会
-- 第六节 集市
-- 第七节 驻镇行政企事业单位
---- 一、省属
---- 二、市属
---- 三、区属
---- 四、镇属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一、四季特点
---- 二、气候要素
---- 三、物候
-- 第三节 水文河流
---- 一、河流
---- 二、库、塘、堰、坝
---- 三、地下水
-- 第四节 土壤
---- 一、土壤种类与分布
---- 二、土壤利用与改良
-- 第五节 资源
---- 一、土地
---- 二、矿藏
---- 三、水力
---- 四、林业
---- 五、植物
---- 六、动物
---- 七、山水名胜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涝灾
---- 三、风灾
---- 四、雷电灾害
---- 五、寒潮
---- 六、病虫灾害
---- 七、地震
---- 八、瘟疫
第三章 环境保护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环境保护
---- 一、环境状况
---- 二、环境管理
---- 三、污染防治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一、土地利用与保护
---- 二、土地专项整治
---- 三、地籍管理
---- 四、建设用地管理
---- 五、机构简介
第四章 居民
-- 第一节 人口
---- 一、人口变动
---- 二、人口分布
---- 三、人口构成
-- 第二节 民族宗教
---- 一、民族
---- 二、宗教
-- 第三节 婚姻家庭
---- 一、婚姻
---- 二、家庭
-- 第四节 姓氏
---- 一、姓氏情况
---- 二、分布情况
-- 第五节 民俗
---- 一、生活习俗
---- 二、礼仪习俗
---- 三、生产习俗
---- 四、岁时和其他习俗
---- 五、称谓
---- 六、谚语
---- 七、方言、俚语
---- 八、轶闻、传说
---- 九、歇后语
---- 十、歌谣
-- 第六节 居民生活
---- 一、农村居民生活
---- 二、城镇居民生活
第五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政策法规
---- 一、生育政策
---- 二、晚婚晚育
---- 三、优生优育
---- 四、计生服务
---- 五、奖惩
-- 第三节 生育管理
---- 一、人口目标管理
---- 二、生育指标管理
---- 三、已婚育龄妇女管理
---- 四、流动人口管理
---- 五、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 六、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管理
-- 第四节 计生队伍
---- 一、管理机构
---- 二、计生管理员
第六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及社会
---- 一、历史上明港境内的经济状况
---- 二、民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
---- 三、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低下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 一、剿匪反霸
---- 二、减租、减息
---- 三、土地改革与复查
---- 四、镇压反革命
---- 五、抗关援朝
---- 六、农业合作化运动
---- 七、反右派斗争
---- 八、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 九、民主补课和反“五风”
---- 十、“四清”运动
---- 十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十三、粉碎“四人帮”纠正冤假错案
---- 十四、改革开放的30年巨变
第七章 改革开放与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
---- 一、民主政治建设
---- 二、乡镇机构改革
--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 一、建立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 三、建立多种经济联合体
---- 四、积极推行税费改革
--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一、就业再就业
---- 二、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 三、城乡基本医疗保险
---- 四、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与劳务经济
---- 一、招商引资
---- 二、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简介
---- 三、劳务经济
第八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镇区概况
----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建设
----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全面发展
---- 四、机构选介
--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
---- 一、20世纪农村住房
---- 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
第九章 水利 电力
-- 第一节 水利
----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二、蓄水工程
---- 三、机电井
---- 四、机电提灌站
---- 五、抗旱防汛
---- 六、水利管理部门
-- 第二节 电力
---- 一、发展简述
---- 二、电力建设
---- 三、电力供应
---- 四、电力市场与用电管理
---- 五、管理机构
第十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公路
---- 一、路网建设
---- 二、公路桥涵
---- 三、养路费征收及使用
---- 四、路面施工及养护
---- 五、公路运输
---- 六、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铁路
---- 一、主干线及主要桥梁
---- 二、车站营运
---- 三、铁路专用线
---- 四、地方铁路
-- 第三节 水运
-- 第四节 邮政
---- 一、古驿站
---- 二、邮政线路及设施
---- 三、邮政业务
---- 四、邮政储蓄
---- 五、邮政机构
-- 第五节 电信
---- 一、电报
---- 二、电话
---- 三、无线寻呼
---- 四、移动通信
---- 五、数据通信
---- 六、信息服务
---- 七、电信机构
第十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种植业
---- 一、种植区划
---- 二、结构调整
---- 三、粮食作物
---- 四、经济作物
---- 五、植保植检
---- 六、农业科技推广
---- 七、种子
---- 八、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养殖业
---- 一、畜禽业
---- 二、渔业
-- 第三节 林业
---- 一、植树造林
---- 二、林业资源开发利用
---- 三、退耕还林
---- 四、林木管护
---- 五、林业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农业机械
---- 一、农机发展 推广 运用
---- 二、农机经营 维修 管理
-- 第五节 农业开发
---- 一、扶贫开发
---- 二、“黄淮海”综合开发
---- 三、农村能源开发
-- 第六节 农经管理
---- 一、农村财务管理
---- 二、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 三、农民负担监督
第十二章 工业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发展简述
-- 第二节 镇办企业
---- 一、镇办工业
---- 二、村、组、联合、个体四级企业
---- 三、经营管理
---- 四、企业选介
-- 第三节 驻镇工业企业
第十三章 商贸服务业
-- 第一节 市场与网点
---- 一、发展概貌
---- 二、主要集贸市场
---- 三、商业网点
---- 四、集贸市场选介
-- 第二节 商品经营
---- 一、纺织 百货
---- 二、副食 烟酒
---- 三、五金 交电 化工
---- 四、机电
---- 五、煤炭
---- 六、石油
---- 七、农业生产资料
---- 八、生猪禽蛋
-- 第三节 粮食 贸易
---- 一、粮食经营
---- 二、粮食储运
---- 三、粮食部门简介
--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 一、基本概况
---- 二、单位选介
-- 第五节 商贸机构选介
第十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 一、钱庄
---- 二、当铺
-- 第二节 货币
---- 一、硬币
---- 二、纸币
-- 第三节 债券
---- 一、公债
---- 二、国库券
-- 第四节 银行
---- 一、发展简述
---- 二、机构简介
--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
---- 一、发展简述
---- 二、机构简介
-- 第六节 保险
---- 一、发展简述
---- 二、部分保险机构简介
第十五章 财政 税收
-- 第一节 财政
---- 一、财政体制改革
----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 三、非税收入管理
---- 四、财政管理
-- 第二节 税收
---- 一、税制改革
---- 二、农业税收
---- 三、工商税收
---- 四、税源培养
---- 五、税务管理
---- 六、机构简介
第十六章 工商 物价
-- 第一节 工商管理
---- 一、体制改革
---- 二、企业登记
---- 三、市场监督管理
---- 四、经济合同管理
---- 五、商标广告管理
----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
---- 七、个体劳协
---- 八、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一、物价改革
---- 二、物价监督检查
---- 三、清理乱收费
---- 四、管理机构
第十七章 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一、治安管理
---- 二、刑事侦查
---- 三、户政管理
---- 四、消防管理
---- 五、交通管理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一、普法教育、宣传
---- 二、民事调解
---- 三、法律服务
第十八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军事活动
---- 一、近代农民起义
---- 二、革命武装斗争
---- 三、战事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一、人民武装部
---- 二、民兵
-- 第三节 兵役制度
---- 一、旧政权兵役制度
---- 二、人民政权兵役制度
第十九章 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早期革命活动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机构
---- 一、党委会
---- 二、党支部
-- 第四节 党务工作
---- 一、组织建设
---- 二、老干部工作
---- 三、宣传工作
---- 四、统一战线
---- 五、纪律检查
---- 六、综合治理
---- 七、信访工作
第二十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人大工作
第二十一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政府组织
-- 第三节 政府工作
-- 第四节 基层组织
第二十二章 政协参事组 工业管理区 经济联合社
-- 第一节 政协参事组
-- 第二节 工业管理区
-- 第三节 经济联合社
第二十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一、农民协会
---- 二、贫农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青年团体
---- 一、少年组织
----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科技 文化 工商团体 老区建设促进会 老年协会
---- 一、科技团体
---- 二、文化艺术团体
---- 三、工商团体
---- 四、老区建设促进会
---- 五、老年协会
第二十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一、抚恤
---- 二、残疾抚恤
---- 三、其他退伍在乡军人抚恤
---- 四、优待
---- 五、拥军
---- 六、退伍安置
---- 七、移民 支边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城镇社会福利
---- 二、农村福利
---- 三、福利生产
---- 四、募捐
-- 第四节 社会事务管理
---- 一、地名志编纂与地名勘界
---- 二、殡葬管理
---- 三、婚姻登记
---- 四、收容遣送
---- 五、民间组织管理
---- 六、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十五章 教育 科技
-- 第一节 教育
---- 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简述
---- 二、学前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中学教育
---- 五、成人教育
---- 六、中等职业教育
---- 七、学校建设
---- 八、教师
-- 第二节 科学技术
---- 一、科技普及与科研活动
---- 二、科研成果
---- 三、科技队伍
---- 四、科技经费
第二十六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学艺术
---- 一、文学创作
---- 二、书法、绘画创作
---- 三、艺术创作
-- 第二节 文化基础设施
---- 一、文化馆
---- 二、图书馆
---- 三、档案室
---- 四、影剧院
---- 五、新华书店
---- 六、其他设施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一、广场文化活动
---- 二、节庆文化活动
---- 三、企业文化活动
---- 四、电影放映
-- 第四节 新闻媒体
---- 一、广播电视
---- 二、报刊
-- 第五节 文物 古迹 遗址
---- 一、文物
---- 二、古迹遗址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一、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 二、文化市场的管理
第二十七章 卫生 体育
-- 第一节 卫生
---- 一、新中国成立前医药卫生发展简述
---- 二、医疗机构及队伍
---- 三、医疗医术及医疗专业
---- 四、疾病防治
---- 五、妇幼保健
---- 六、爱国卫生运动
---- 七、药政管理
---- 八、医疗管理
---- 九、医疗体制改革
---- 十、机构简介
-- 第二节 体育
---- 一、群众体育
---- 二、学校体育
---- 三、竞技体育
---- 四、体育设施
第二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创建活动
---- 一、认真开展“五讲四关三热爱”
---- 二、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
---- 三、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
---- 四、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 五、讲文明、促和谐活动
---- 六、建设文明新农村
-- 第二节 文明新风尚
---- 一、尊老爱幼 助人为乐
---- 二、家庭团结 邻里和睦
---- 三、乐善好施 扶贫济困
---- 四、奉献爱心 真情赈灾
---- 五、扬善惩恶 见义勇为
---- 六、廉洁奉公 勤政为民
---- 七、健康文明的生活
---- 八、新的生殖、生育观念
第二十九章 人物
-- 第一节 明港镇党委、政府现任领导成员
---- 赵志阳
---- 李绍军
---- 鲁浩
---- 吴启坤
---- 熊伟
---- 余彬
---- 孙斌
---- 井建军
---- 张军
---- 万永胜
---- 刘国伟
---- 卢浩然
---- 刘晓龙
---- 潘长军
---- 陈春安
---- 张尚生
---- 陈法能
---- 袁梅
---- 焦荔花
---- 郭邨
-- 第二节 传略
---- 仝凌霄
---- 吴斗南
---- 仝履愫
---- 雷孝女
---- 李汝砺
---- 李开东
---- 杨柳堂
---- 仝镇
---- 张庚先
---- 仝静如
---- 仝书德
---- 仝位西
---- 郭力平
---- 张志才
---- 陈广伦
---- 马保柱
---- 朱洪贵
---- 段汝训
---- 程大荒
---- 周士林
---- 龚明堂
---- 李松年
---- 郝守德
---- 方立英
---- 李金庆
---- 黄雨妮
---- 郭富锦
---- 张恩珍
---- 冯羡之
---- 岳金山
-- 第三节 简介
---- 一、行政
------ 邱从发
------ 李广谦
------ 刘国团
------ 张秀培
------ 芦贵德
------ 车荣安
------ 李明运
------ 刘桂荣
------ 胡安太
------ 戴文洲
------ 徐峰
------ 黄根生
------ 夏林
------ 赵朝阳
------ 姜楠
---- 二、军队
------ 杨传声
------ 杨梓云
------ 夏世富
------ 李玉亮
------ 马凤彬
------ 马立勋
------ 丌香
------ 郑雄荣
---- 三、企业、事业
------ 胡俊亭
------ 张万富
------ 李卫东
------ 李云祥
------ 张克华
------ 李雷云
------ 冯德贞
------ 吕国典
------ 许仪秀
------ 孙进平
------ 向阳
------ 孙正富
------ 何殿洲
------ 张福生
------ 侯刚
------ 郭进斌
------ 杨德勇
---- 四、教育、科技
------ 郭启庶
------ 陈国桂
------ 陆荣贵
------ 李桂华
------ 王建华
------ 杨加新
------ 刘文生
------ 翁家银
------ 常超
------ 张秀林
------ 胡思刚
------ 李超
---- 五、文化、艺术
------ 年炳勋
------ 李兆龙
------ 郭德柱
------ 刘辉
------ 张建才
------ 年鹤龄
---- 六、民间
------ 李吴氏
------ 丁明亮
------ 李崇谦
------ 姚淑芳
------ 刘国侠
------ 张立锋
-- 第四节 简表
附录:
-- 一、关于印发《明港镇志》资料征集提纲的通知
-- 二、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