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各项斗争、政权建设等。
出版时间:
2000年04月
目录
封面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史
版权页
封面衬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丰红场。(红场)题字澎湃同志手笔。
责任编辑
作者叶左能简介
目录
序
第一章三次起义
--
第一节起义前的革命形势
----
一、广东形势逆转
----
二、准备剧烈的斗争
--
第二节讨蒋起义
----
一、起义讨蒋,建立人民政府
----
三、抗击入侵敌军
----
四、农军转战湘赣
--
第三节抗租斗争
----
一、退守农村
----
二、“土地农有”的酝酿
----
三、抗租抗税
--
第四节第二次起义
----
一、走向土地革命新阶段
----
二、攻占海陆丰两县城
----
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
四、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
第五节南昌起义军与海陆丰农民结合
----
一、接应起义军
----
二、二十军一、二师投降事件
----
三、护送起义军领导人出境
----
四、二十四师进抵海陆丰山区
----
五、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成立
--
第六节第三次起义
----
一、利用广东军阀内哄乘机而起
----
二、再克海陆丰两县城
----
三、纪念苏俄十月革命
第二章创建苏维埃
--
第一节彭湃与苏维埃
----
一、彭湃回到海陆丰
----
二、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
----
三、苏维埃政府的机构设置
--
第二节苏维埃政权的各项建设
----
一、实行土地革命
------
(一)制定土地法规
------
(二)没收分配土地
----
二、巩固军事占领
------
(一)扩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
------
(二)实行全民武装
------
(三)铲除残余反革命势力
----
三、发展财政经济
------
(一)开拓财源保障供给
------
(二)加强商品物资流通
------
(三)建立金融新体系
------
(四)海陆丰的革命新景象
--
第三节苏维埃政府的外交
--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一、组织发展及机构演变
----
二、中共东江特委成立与开办东江党校
----
三、“二八”事件与“左”的干扰
第三章向外发展
--
第一节红军四师入境
----
一、广州起义与海陆丰
----
二、红四师奔向海陆丰
--
第二节向外发展势在必行
----
一、酝酿向外发展计划
----
二、稳定海陆丰
------
(一)平定白旗暴乱前后
------
(二)赤石歼灭战
--
第三节在年关暴动中扩大根据地
----
一、紫金在暴动中发展
----
二、普宁年关暴动始末
----
四、五华的革命形势及五(华)陆(丰)边战事
----
五、惠阳的革命形势及高潭区的革命斗争
----
六、慰劳红军周
----
七、政治影响广及全国
第四章国民党军队向海陆丰进攻
--
第一节反“围剿”斗争
----
一、反“围剿”前的失误
----
二、反“围剿”第一阶段
----
三、红军转战潮普惠
--
第二节反“围剿”第二阶段
----
一、红军回师海陆丰
----
二、反攻海丰城
----
三、海陆惠紫联合夏收暴动
----
四、海陆紫特委成立前后
----
五、红军分散出港
----
六、又见曙光
中央、中央领导人和专家学者评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附录
--
海陆惠紫苏区、陆惠苏区大事记
--
新田调查——大革命前新田社会状况
后记
海陆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形势图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