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志(1916-2006)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争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符合附小历史,体现时代性。
2、上限1916年2月建校始,下限为2006年9月。
内容时限:
1916-2006
出版时间:
2006年10月
目录
封面
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志
图片
--
学校现址
--
省级以上部分荣誉
--
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视察学校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马科斯博士(右一)来校专访
--
原市委书记、现国家建没部副部长仇保兴(中)视察学校
--
参加金师附小分校——婺城小学奠基仪式的市、区领导
--
学校变迁
--
忆往昔,峥嵘岁月
--
(解放以来)学校的奠基人
----
何遇隆
----
何锡钿
----
赵依谟
----
张俭友
----
潘德新
----
徐善芳
----
袁秀芝
----
金义和
----
孙定远
----
滕舂友
----
郑宏尖
----
徐锦生
--
特级教师
----
徐贤华
----
胡延巨
----
黄少祺
----
方菊风
----
郑宏尖
----
李绍才
----
滕春友
----
王智明
----
徐锦生
----
姚荣辉
----
朱国华
----
李武南
----
俞正强
----
媵宝明
----
郎建胜
--
校友艾青,我们的骄傲
--
照片附图
--
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左一)与校长徐锦生合影
--
校友、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与小朋友在一起
--
校友、电影表演艺术家刘冠雄访校留影
--
同学们热烈欢迎校友、书画家高清访校
--
校友、儿童文学家鲁兵与小朋友在一起
--
校友、原贵州人民出版社社长严朴(右二)访校
--
校友、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马樟根(中)访校
--
①与日本静冈市立宫竹小学结为姐妹学校
--
②与日本枥木市市立第三小学建立友好关系
--
③枥木市山田五男为团长访问团一行来校访问
--
④校领导滕宝明、时爱青、方菊凤赴日考察学习,与枥木市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增山利雄合影
--
⑤徐锦生校长赴台湾考察学习,与高雄油厂小学校长周德玲互赠礼品
--
⑥徐锦生校长随省教育厅名师名校长访问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考察学习
--
⑦非洲高级教育行政官员考察团30余人来校访问考察
--
铃木康子
--
Bi11y E1aschuk
--
编委合影
--
校园风貌
--
附属小学校舍图
--
金师附小校园平面图
--
学校平面图
--
学校标识
--
校徽
--
校旗
--
校树
--
校标
--
校花
--
形象大使
--
学校校歌
--
教师合影
题词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汝岱
--
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
--
国家总督学、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
--
原浙江省省委书记铁瑛
--
原浙江省省委书记薛驹
--
原浙江省政协主席王家扬
--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刘枫
--
原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
--
原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
《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志》编写组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大事记
第二编 学校发展史
--
第一章 创办初期(1916--1937)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教育教学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经费设备
--
第二章 外地办学时期(1937-1949)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教师学生
----
第三节 教育教学
----
第四节 经费设备
--
第三章 恢复发展时期(1949--1966)
----
第一节 组织机构教师管理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第三节 教育教学
----
第四节 教学研究
----
第五节 民众教育
----
第六节 经费设备
--
第四章 文革时期(1966--1976)
--
第五章 稳定发展时期(1976—2006)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
----
第六节 音乐美术
----
第七节 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
第八节 教育科研
----
第九节 教师
----
第十节 教育实习
----
第十一节 经费设施
----
第十二节 校际交流
----
第十三节 附属幼儿园
第三编 人物传略
--
何遇隆
--
朱国雄
--
李勉韶
--
严行
--
陈松平
--
艾青
--
章玉锵
--
汤荣福
--
鲁兵
--
谭伟
--
赵人俊
--
王炳俊
--
吴振东
附录
--
1、金师附小知名学子名录
--
2、文献选辑
后记
采编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