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民族志

秀山民族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秀山民族志》的编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有关历史资料为依据,记述本县土家、苗、汉等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可信、可查、可考。 二、本志断限,上限起自历史事件的发端,下限至公元2000年。

目录

封面
《秀山民族志》编辑委员会人员名单
图片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图
-- 县城夜景
-- 渝东南第一门
-- 民宗委全体职工
-- 洪茶渡口
-- 龙凤客寨桥
-- 土家吊脚楼
-- 红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
-- 清溪苗王墓
-- 宋农土王庙
-- 土家族服饰
-- 苗族服饰
-- 高台花灯
-- 九溪十八洞土家、苗族起义遗址——石堤卷洞门
-- 民宗委办公楼
-- 晏龙乡民族村
-- 民族工艺品——竹编
题词
--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石胜福题
-- 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向涛题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大主任杨家常题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泽州题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主席任光明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一、地理概貌
---- 二、自然资源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风景名胜
---- 一、县城传统四景
---- 二、石堤古城
---- 三、清溪古镇
---- 四、邑梅古洞
---- 五、洪安胜迹
---- 六、川河奇观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土家族
---- 一、族源
---- 二、族群组织
---- 三、家庭、姓氏
---- 四、语言
---- 五、风俗习惯
-- 第二节 苗族
---- 一、族源
---- 二、族群组织
---- 三、家庭、姓氏
---- 四、语言、文字
---- 五、风俗习惯
-- 第三节 汉族和其他民族
---- 一、汉族
---- 二、其他民族
第三章 社会经济状况(一)
-- 第一节 羁縻州时期的社会经济
-- 第二节 土司制度下的社会经济
-- 第三节 “改土归流”的全面实施
-- 第四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
第四章 社会经济状况(二)
-- 第一节 秀山解放及国民经济的恢复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五章 民族文化
-- 第一节 民间传说
-- 第二节 民歌
-- 第三节 舞蹈
-- 第四节 音乐
-- 第五节 戏剧
-- 第六节 工艺美术
第六章 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 第一节 历次农民起义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 一、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 二、中共地下党在秀山的革命活动
---- 三、冷水支部与黔东纵队
第七章 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政策
---- 一、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
----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第二节 民族工作
---- 一、民族工作机构
---- 二、民族工作
第八章 人物传略及人物表
-- 杨文臣
-- 糜奇瑜
-- 杨芳
-- 江傲
-- 彭藻
-- 李稷勋
-- 杨柏舟
-- 熊湘
-- 邓济时
-- 王邦俊
-- 杨德昆
-- 杨士先
-- 刘兆麟
-- 刘向阁
-- 任廷昌
-- 杨静轩
-- 吴乾清
-- 严思和
-- 王兆荣
-- 廖永喜
-- 吴永发
-- 吴毓江
-- 冉启忠
-- 周渭贤
-- 张绍武
-- 李治民
-- 杨通惠
-- 熊绍韩
-- 李欧
-- 石达邦
-- 杨秀文
-- 肖平
-- 肖光炯
-- 附:
---- 附一、宋农乡红旗村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
---- 附二、晏龙乡民族村苗族社会历史调查
---- 附三、土家语、苗语、汉语部分单词(短语)读音对照表
后记
封面题字
封面设计
责任编辑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