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易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2000年03月
目录
封面
易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左第五人)、分区政治主任罗元发(右第四人)和葛振林(左三)、宋学义(右六)及五壮
--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1986年)
--
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1942.7)
--
聂荣臻司令员为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题词
--
1939年5月20日,一分区部队血战大龙华,歼灭日军400多人,俘虏日军11人,缴获九二步兵炮,迫击
--
1944年晋察冀军区部队再次攻克紫荆关
--
首任易县人民政府县长王裴然(1939年)
--
荣获拥军模范、子弟兵的老大哥光荣称号的崔洛唐
--
天安门广场铺地石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华大地第一石”。易县特产“151”花岗岩。
--
中共易县委员会、中共易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
--
易县人大常委会、易县人民政府、政协易县委员会机关
--
文化广场夜景
--
县城街景
--
县城新市场
--
胜利北渠大渡槽
--
紫荆关拒马河“五一”渠引水枢纽
--
磨盘柿
--
莎莲娜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裴山镇)
--
易县黄牛(西陵镇)
--
山羊(流井乡)
--
大棚菜(高陌乡)
--
养鸡场(凌云册乡)
--
旺隆水库鱼种场
--
速生丰产林
--
栾木厂金矿选炼厂外景
--
1986年9月28日首炼黄金锭
--
水泥厂厂景
--
白水泥厂
--
石板材加工厂(高村乡)
--
蝈蝈生产
--
“砚乡”台坛村制砚厂(尉都乡)
--
福利鞋厂注塑车间
--
编织袋厂(桥头乡)
--
铜器厂(梁格庄镇)
--
西陵315KVA主变压器
--
深山变通途
--
紫荆关梯级水电站,图为三级电站
--
京原铁路从紫荆关通过,高易铁路经县城通往中高村,图为易县站外景。
--
农业银行大楼
--
财政局办公楼
--
电信局大楼
--
农发行支持粮食收购
--
保险公司大楼
--
县幼儿园
--
易县中学
--
牛岗乡黄石塘中学落成典礼(主要由中共中央编译局援建)
--
紫荆关初级中学
--
老英雄葛振林讲革命传统
--
县人民医院
--
县中医院
--
云蒙双塔
--
“燕下都”古城墙一角
--
县城内的唐代老子道德经幢(苏灵芝书)
--
幢身石刻经文
--
清西陵(泰陵)
--
燕国城
--
圣塔院塔(荆轲塔)
--
清西陵行宫(梁格庄)
--
易州景泰蓝
--
百佛洼瓷佛(现藏美国十四尊)
--
镶嵌松石金把残刀和残剑柄(燕国)
--
大铜铺首衔环(燕下都)
--
绞胎瓷
--
书画家赵鹏年书
--
燕王喜时期矛和剑(燕下都)
--
制砚艺人崔凤桐
--
著名书法家启功为易水砚题词(1984年)
--
杨尚昆题名的“东方巨龙”砚
--
内瓶画
--
黑古陶透雕
--
石材加工
--
群龙长城巨砚(重五吨)
--
香客,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数以十万计的善男信女们涌入洪崖山后土庙“进香”。
--
高跷会
--
湖光山色
--
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易县志》评审委员会成员与地方志办公室成员合影。
--
《易县志》编辑及工作人员合影
--
易县城区街道图
--
易县行政区图
序
凡例
目录
卷首
--
总述
--
大事记
卷一自然地理志
--
第一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类型
----
第二节名山简介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第四节物候
--
第三章河流与水文
----
第一节河流水系
----
第二节水文
--
第四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五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生物资源
----
第三节水利资源
--
第六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洪涝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虫灾
----
第六节地震
卷二建置志
--
第一章行政建置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第二节地理位置
----
第三节境域变迁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古代乡社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三章县城今昔乡镇概况
----
第一节城隍沿革
----
第二节州署街巷
----
第三节县城现状
----
第四节古城简介
----
第五节镇乡概况
卷三集镇志
--
第一章镇区经济及集贸市场
----
第一节易州
----
第二节裴山、塘湖
----
第三节南管头、良岗、紫荆关
----
第四节西陵、梁格庄
--
第二章乡政府驻地经济及集贸市场
----
第一节南山南、东高村、高陌
----
第二节凌云册、尉都、西山北
----
第三节坡仓、骆驼峪、东杜岗
----
第四节大龙华、上陈驿、南城司
----
第五节白羊、流井
--
第三章农村集市
----
第一节古集市
----
第二节现有农村集市
卷四人口·民族志
--
第一章人口数量和分布
----
第一节人口总量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年龄、家庭构成
----
第二节文化程度构成
----
第三节职业构成
--
第三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管理机构与节育措施
----
第二节政策措施
--
第四章民族
----
第一节族源
----
第二节分布
----
第三节政治地位
----
第四节经济生活
卷五党政群团志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党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第三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党的组织与发展
----
第二节党组织的主要活动
--
第三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县署(州、县)
----
第二节人民政府
--
第四章议会、权力机构
----
第一节议会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大常委会
--
第五章统战机构
----
第一节历届政协会议
----
第二节政协主要活动
--
第六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协会
----
附记一:中共易县县委、县政府要务活动
卷六军事志
--
第一章武装体制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第二章兵制
----
第一节解放后的兵役制
----
第二节民兵
--
第三章战事
----
第一节建国以前的重大战事
----
第二节抗日战争的重大战事
----
第三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战事
----
附记一:荆轲山军事会议
----
附记二:日伪暴行
--
第四章军事要地
----
第一节古代重要军事设施
----
第二节寨、口、墩
卷七公安司法志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户籍管理
----
第四节监狱、看守所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人民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审判活动
--
第四章司法
----
第一节司法行政沿革
----
第二节司法业务
卷八劳动人事志
--
第一章人事、劳动管理
----
第一节人事、劳动管理机构
----
第二节干部队伍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编制
--
第二章职工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职工队伍
----
第三节职工培训
----
第四节就业安置
----
第五节劳动仲裁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制度
----
第二节工资调整
----
第三节补贴、奖金
--
第四章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
----
第一节劳动保护
----
第二节劳动社会保险
卷九民政志
--
第一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拥军支前
----
第二节拥军优属
--
第二章复员军人安置
----
第一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军地两用人才的开发利用
--
第三章社会救济
----
第一节赈济
----
第二节救灾
----
第三节其他救济
----
第四节扶贫
----
第五节移民
--
第四章福利事业
----
第一节慈善机构
----
第二节残疾人事业
----
第三节五保户
--
第五章选举
----
第一节选举县议员和国大代表
----
第二节普选人民代表
--
第六章婚姻登记
----
第一节婚姻法的宣传
----
第二节结婚登记
----
第三节离婚登记
--
第七章殡葬管理
----
第一节土葬
----
第二节火化
------
附:火化场简介
卷十经济综合管理志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综合计划管理
----
第三节发展计划选录
--
第二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企业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经济监督检查
----
第六节商标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物价变化
----
第三节管理措施
--
第四章技术监督
----
第一节技术监督机构
----
第二节技术监督管理
--
第五章审计
----
第一节审计队伍及任务
----
第二节审计政务
----
第三节社会审计
----
第四节内部审计
--
第六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管理机构
----
第二节土地管理政策及法规
----
第三节地政管理
----
第四节土地开发
----
第五节土地利用
----
第六节监督检查
----
附:易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1989)
卷十一农业志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与调整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对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变革
----
第三节农民私人所有制
----
第四节集体所有制
--
第二章劳动力与劳动资料
----
第一节农业人口与劳动力
----
第二节耕地
----
第三节农机农具
----
第四节役畜
--
第三章农作物
----
第一节作物品种
----
第二节种植面积与产量
--
第四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农田改良
----
第三节作物栽培
----
第四节田间管理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五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
----
第二节财产物资、收益分配
--
第六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种植业产值、成本与收益
----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
--
第七章农业机构
----
第一节种子公司和监督检查站
----
第二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第八章国营农场
----
第一节国营原种场
----
第二节国营农场
卷十二林业志
--
第一章林业资源
----
第一节林木资源
----
第二节林木品种
----
第三节名优树种
----
第四节林业用地
--
第二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育苗
----
第二节荒山绿化
----
第三节四旁植树
----
第四节防风固沙林
----
第五节速生丰产林
----
第六节飞机播种造林
----
第七节经济沟建设
--
第三章果树和花卉
----
第一节果树
----
第二节花卉
--
第四章林业灾害与防治
----
第一节山林火灾与防护
----
第二节水、风、雹灾害
----
第三节病虫害及防治
--
第五章林场
----
第一节国营林场
----
第二节集体林场
--
第六章林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林业经营管理
--
第七章林业教育与科研
----
第一节林业教育
----
第二节林业科学技术研究
卷十三畜牧志
--
第一章畜禽品种
----
第一节大牲畜品种
----
第二节猪、羊品种
----
第三节家禽、兔类品种
----
第四节其它动物品种
--
第二章畜禽饲养
----
第一节大牲畜饲养
----
第二节猪的饲养
----
第三节羊的饲养
----
第四节家兔家禽的饲养
--
第三章畜禽繁殖
----
第一节畜牧繁殖机构及队伍
----
第二节大牲畜的繁殖
----
第三节猪的繁殖
----
第四节羊的繁殖
----
第五节家禽孵化
----
第六节家兔的繁殖
--
第四章饲草饲料
----
第一节草场资源
----
第二节资源利用
----
第三节配合饲料的生产
--
第五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常见病防治
卷十四水利志
--
第一章河流治理工程
----
第一节古代河流治理工程
----
第二节解放后河流治理工程
----
第三节大型水库
----
第四节中型水库
----
第五节小型水库
--
第二章引水灌溉工程
----
第一节大型引水渠
----
第二节倒虹吸工程
----
第三节易水灌区与排水工程
--
第三章提水工程
----
第一节水井
----
第二节扬水站
--
第四章水文工作
----
第一节雨量测报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找水
--
第五章水产
----
第一节水产资源
----
第二节养殖
--
第六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工程管理
----
第三节水资源管理
--
第七章水电建设
----
第一节安格庄水电厂
----
第二节紫荆关水电站
----
第三节官座岭水电站
卷十五工业志
--
第一章私营手工业
----
第一节发展沿革
----
第二节行业
--
第二章县属工业
----
第一节发展沿革
----
第二节经营体制
----
第三节行业
卷十六乡镇企业志
--
第一章企业门类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服务性企业
----
第三节矿产企业
----
第四节农业企业
--
第二章重点企业和名优产品
----
第一节企业选介
----
第二节产品选介
--
第三章经营管理体制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经营体制
卷十七地质矿产志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地质构造
----
第四节地质发展简史
--
第二章矿产
----
第一节黑色金属矿
----
第二节有色金属矿
----
第三节贵金属矿
----
第四节冶金辅助原料矿
----
第五节燃料矿
----
第六节化工原料非金属矿
----
第七节建材石料粘土矿
----
第八节其他非金属矿
卷十八电力志
--
第一章网电建设与变电运行
----
第一节网电建设
----
第二节变电运行
--
第二章发电
----
第一节1949年前的发电
----
第二节1949年后的发电
--
第三章电力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和队伍
----
第二节用电管理
----
第三节三电
卷十九交通邮电志
--
第一章古代道路
----
第一节明朝前的古道
----
第二节明、清古道
--
第二章公路
----
第一节国家干线公路
----
第二节县级公路
----
第三节乡级公路
----
第四节专用线
--
第三章公路桥梁
----
第一节建国前桥梁
----
第二节建国后桥梁
--
第四章公路运输
----
第一节货运
----
第二节装卸搬运
----
第三节客运
--
第五章铁路
----
第一节高易铁路
----
第二节京原铁路易县段
--
第六章路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公路养护
----
第三节养路费征收
--
第七章邮电机构
----
第一节驿站铺递
----
第二节解放前的邮政局、电报局
----
第三节地下交通站
----
第四节邮电局
--
第八章邮政
----
第一节邮运投递网络
----
第二节邮件
----
第三节汇兑
----
第四节报刊发行
--
第九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卷二十城乡建设志
--
第一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县城街道改建
----
第二节乡镇机关建设
----
第三节商店建设
----
第四节其它设施建设
----
第六节建设占地
--
第二章住房建设
----
第一节县城公产房建设
----
第二节县城干部、职工私房建设
----
第三节农村住房建设
----
第四节公产房管理
--
第三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治理三废
--
第四章建筑机构及队伍
----
第一节建筑机构
----
第二节施工队伍及施工技术
卷二十一商业志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
----
第一节棉麻烟收购
----
第二节副食品收购
----
第三节蔬菜、干鲜果品收购
----
第四节中药材收购
----
第五节土特产品、废旧物资收购
--
第三章生产资料的供应、销售
----
第一节木材建材
----
第二节金属、化轻原料
----
第三节农机、机电设备
----
第四节燃料
----
第五节肥料、农药及药械
----
第六节农具、耕畜
--
第四章生活资料的供应销售
----
第一节百货、纺织品
----
第二节五金、交电、化工商品
----
第三节糖烟酒茶
----
第四节肉食、禽蛋类
----
第五节中药、西药
----
第六节图书
--
第五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旅店业
----
第三节其它服务业
--
第六章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出口贸易
----
第二节进口贸易
卷二十二粮油志
--
第一章粮油征购
----
第一节粮食征购
----
第二节油料收购
--
第二章粮油销售
----
第一节粮食销售
----
第二节食油销售
--
第三章粮油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粮油调运
--
第四章粮油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脂、饲料、食品加工
------
附:自由购销
卷二十三财政税务志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债券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第五节支持经济发展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种演变
----
第二节税种
----
第三节稽征管理
卷二十四金融志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旧金融机构
----
第二节人民金融机构沿革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种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章工商信贷
----
第一节工业贷款
----
第二节商业信贷
--
第四章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
----
第一节各项贷款
----
第二节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
----
第三节豁免贷款
--
第五章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
----
第一节投资规模
----
第二节资金管理
----
第三节投资效益
--
第六章社会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理赔
--
第七章存款、储蓄
----
第一节企业财政性存款
----
第二节农村存款
----
第三节城镇储蓄
卷二十五教育志
--
第一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私塾、书院
----
第二节学前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二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第二节职业中学教育
----
第三节其它专业教育
--
第三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自学考试
----
第二节电视大学
----
第三节教师进修学校
----
第四节职工教育
----
第五节农民教育
----
第六节党校教育
--
第四章考试
----
第一节科举制度
----
第二节学校考试
--
第五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教师队伍的发展
----
第二节教师队伍的素质
----
第三节教师的工资福利
----
第四节教师的政治待遇
--
第六章教育经费
----
第二节教育经费的使用
----
第三节教学设备
----
第四节学校基本建设
--
第七章勤工俭学
----
第一节一般形式
----
第二节校办厂(场)
--
第八章教育机构
----
第一节建国前的教育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的教育机构
卷二十六文化志
--
第一章文化团体、场所
----
第一节文化团体
----
第二节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三节文化活动场所
--
第二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戏剧创作
----
第二节音乐、舞蹈、摄影
--
第三章民间艺术
卷二十七文物志
--
第一章革命文物
----
第一节革命旧址
----
第二节重要文字、题词
----
第三节革命纪念处
--
第二章历史文物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燕下都遗址
----
第三节清西陵
----
第四节紫荆关、道德经幢、荆轲塔
----
第五节古塔
--
第三章出土文物
----
第一节燕下都出土文物
----
第二节其它出土文物
----
第三节古墓葬
卷二十八卫生志
--
第一章中医中药
----
第一节中医药队伍
----
第二节中药资源
----
第三节中药店
--
第二章医疗机构
----
第一节私立医院、教会医院
----
第二节县级医院
----
第三节区、乡、村、厂、校卫生机构
----
第四节客籍医院
--
第三章医疗体制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劳保医疗、农村医疗
--
第四章常见病、地方病防治
----
第一节常见病
----
第二节地方病
--
第五章卫生保健
----
第一节保健机构
----
第二节妇女保健
----
第三节儿童保健
--
第六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防疫机构
----
第二节传染病防疫
----
第三节职业病防治
----
第四节中毒及治疗
--
第七章卫生管理
----
第一节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
----
第二节学校卫生
----
第三节有害生物消杀
--
第八章药政管理
----
第一节药品管理
----
第二节禁烟和麻醉药品管理
----
附:1.医学研究组织
----
2.1989~1990年出生、死亡人口统计表
卷二十九诗、联、民歌、民谣、民谚、民间故事志
--
诗选
--
楹联选
--
歌谣
--
民谚
--
歇后语
--
民间故事
----
张生香出家洪崖山
----
画猫
----
姑姑寨
----
老君堂的故事
----
六郎石
----
死人能救活
----
皇上选陵
----
后部的厨子一不忙
----
田文镜墓
----
修御路的老人官
卷三十民俗志
--
第一章天时风俗
----
第一节岁时历法
----
第二节农祀节会
----
第三节纪庆节日
--
第二章人生风俗
----
第一节诞辰风俗
----
第二节恋爱婚嫁
----
第三节丧葬礼仪
--
第三章社会风俗
----
第一节家族
----
第二节亲属称谓
----
第三节乡社
----
第四节行帮行会
----
第五节公德公约
----
第六节民间礼节
--
第四章经济风俗
----
第一节生产工具
----
第二节居住风俗
----
第三节饮食风俗
----
第四节服饰佩物
--
第五章信仰风俗
----
第一节原始信仰
----
第二节俗信行为
卷三十一人物志
--
王须拔
--
奚廷圭
--
张元素
--
张通古
--
麻九畴
--
巩彦辉
--
万民英
--
刘斯洁
--
姚老霞
--
姚老克
--
周老昆
--
唐澍
--
郭翰池
--
连德纯
--
张文海
--
马宝玉
--
胡福才
--
胡德林
--
杨宝华
--
许建民
--
康翰文
--
李君玉
--
李培瀚
--
李必武
--
王强
--
高成山
--
冷楚
--
谢臣
--
崔洛唐
--
张明远
--
宋学飞
--
田杰
--
刘建荣
--
李洛创
--
李作舟
--
白志文
--
葛存
--
赵玉昆
卷三十二杂记志
--
慈禧西陵之行
--
梁鼎芬与崇陵内外银松翠柏
--
抗捐税挟知县赴京诉讼
--
李大钊的《黄种歌》
--
白求恩大夫在易县的日日夜夜
--
魏巍的第二故乡
--
魏彩珍与唐小树
--
苏灵芝书写的唐代名碑
--
有关珍妃二三事
--
袁世凯毒杀赵秉钧
--
千金买骨
--
鹬蚌相争
--
云蒙叠翠
--
白虹贯日
--
图穷匕见
--
“燕”考
--
易水名考
--
狼牙山红玛瑙溶洞记
--
荆轲墓
志 补(1989~1999年经济建设成就)
--
农业
--
林业
--
水务
--
水土保持
--
畜牧
--
扶贫
--
农业开发
--
矿产建材
--
电力
--
工业
--
交通
--
邮政
--
通信
--
民政
--
乡镇企业
--
环保
--
城镇建设
--
外贸
--
广播、电视
--
爱国主义教育
--
计划生育
--
房地产业
--
卫生事业
--
土地管理
--
招商引资
--
税务
--
教育
--
财政收支
--
领导人名单
《易县志》主修领导人名单
《易县志》编委主任名单
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成员名单
《易县志》评审委员会
易县地方志办公室行政人员名单
《易县志》主编、副主编、编辑及工作人员名单
《易县志》名专业志编辑名单
地方志大事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