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县教育志

弋阳县教育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地反映本县教育历史,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上溯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下限1991年。详今略古,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出版时间: 1994年10月

目录

封面
弋阳县教育志
图片
-- 戈阳县各类学校分布图
-- 城镇学校分布图
-- 县教育局办公楼
-- 县首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开学典礼
-- 陈癸尊副省长考察弋阳职业教育
-- 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检查组在葛溪乡了解「燎原计划」实施情况
-- 省教育委员会主持召开弋阳县教育改堇实验研讨会
-- 县《六套班子》专题研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实施方案
-- 县第一中学教学楼
-- 县教育电视台
-- 志敏中学校门
-- 《弋阳教育志》编撰领导小组和全体编辑讨论志稿
-- 少先队员向方志敏塑像宣誓
-- 县幼儿园小朋友在做游戏
-- 弋江镇第一小学早操
-- 部分老教师在教育系统庆祝国庆四十周年歌咏大赛上引吭高歌
-- “叠山书院"旧址
-- 旭莞义务小学、贫民夜校旧址
-- 漆工中心小学教学楼
-- 信江军政学校旧址
-- 汪东兴致函家乡清湖中学
-- 县教育局、老建办、曹溪乡政府为胡德兰捐资兴建校舍立匾
-- 漆工镇邵家村小徐彩凤老师上复式课
-- 箭竹中学学生做实验
-- 弋江镇第二小学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 志敏中学向学生进行传统教育
-- 县职校卫生班毕业典礼
-- 曹溪中学领导研究提高教学质量问题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儒学 书院 社学 私塾
-- 第一节 儒学
---- 一、沿革
---- 二、学官
---- 三、生员
-- 第二节 书院
---- 一、概况
---- 三、教育与管理
-- 第三节 社学 义学 私塾
---- 一、社学
---- 二、义学
---- 三、私垫
第二章 苏区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一、小学教育概况
----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 三、组织管理
-- 第二节 工农大众教育
---- 一、工农补习夜校
---- 二、识字班
---- 三、识字牌
-- 第三节 军事、技术教育
---- 一、信江军政学校
---- 二、赣东北红军总医院附属医务学校
---- 三、师范教育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一、建国前的幼儿教育
---- 二、建国后的幼儿教育
-- 第二节 保教工作
---- 一、目标与任务
---- 二、学制与课程
---- 三、教育与教学
---- 四、保健工作
-- 第三节 管理与经费
---- 一、管理和待遇
---- 二、经费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一、建国前的小学教育
---- 二、建国后的小学教育
---- 三、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
-- 第二节 教育与教学
---- 一、学制、课程与教学
---- 二、思想品德教育
---- 三、体育、卫生
---- 四、教研、教改
-- 第三节 领导与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组织机构、管理职能
第五章 中学教育
-- 第二节 概况
---- 一、民国时期的中学教育
---- 二、建国后的中学教育
---- 三、县城中学简介
-- 第二节 教育 教学
---- 一、教学工作
---- 二、思想教育工作
---- 三、劳动教育
---- 四、体育、卫生
-- 第三节 领导与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组织机构、管理职能
第六章 专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 一、共大沿革
---- 二、学生
---- 三、教学、生产、科研
-- 第二节 农业、职业教育
---- 一、概况
---- 二、领导与管理
---- 三、教学、生产、科研
---- 四、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节 师范教育
---- 一、沿革
---- 二、培训班
---- 三、教育、教学
-- 第四节 卫生教育
---- 一、卫生学校
---- 二、卫生班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一、扫盲运动的进程
---- 二、教师、教学及领导管理
--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
---- 一、农民技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 二、“燎原计划”示范乡(场)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一、职工文化教育
---- 二、职工技术教育
第八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管理、职责
---- 一、机构设置
---- 二、行政管理
---- 三、行政职责
---- 四、干部、教师的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一、教研机构
---- 二、建立教研网
---- 三、教研活动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二、经费支出
---- 三、经费管理
-- 第四节 校舍、设备
---- 一、校舍修建
---- 二、教学设备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一、概况
---- 二、领导与管理
-- 第六节 考试
---- 一、科举考试
---- 二、招生考试
---- 三、招生考试机构
------ 附:先进集体名单
第九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一、概况
---- 三、业务素质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一、在职培训
---- 二、脱产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一、政治待遇
---- 二、经济待遇
---- 三、其他待遇
第十章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 第一节 实验概况
-- 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改革
--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改革
-- 第四节 成人教育的改革
第十一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团、队组织
---- 一、团组织
---- 二、队组织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 一、概况
---- 二、组织机构
---- 三、活动及成果
-- 第四节 教育学会
---- 一、概况
---- 二、组织机构
---- 三、学术活动及成果
-- 第五节 青少年科辅协会
---- 一、概况
---- 二、辅协的活动及成果
-- 第六节 离退休教师协会
---- 一、概况
---- 二、退协的活动及成果
第十二章 教育人物
-- 人物传略
---- 谢枋得
---- 张卿弼
---- 简翠容
---- 江亢虎
---- 邵式平
---- 詹天权
---- 张景江
-- 先进人物表
附录:文件辑录
编后记
编纂机构、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