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包括文化机构、文艺创作、文物古迹、电影发行放映、图书发行、文化市场管理等。
内容时限:
0000-1998
出版时间:
2000年12月
目录
封面
江川县文化志
徐发苍同志题词
图片
--
江川县文化机构、文物点、旅游景点示意图
--
晨雾中的江川县城
--
江川县文化局
--
江川县图书馆
--
江川县文化馆
--
星云电影院
--
江川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
江川新华书店
--
翠峰文化站
--
江川县文物管理所
--
江川影剧院
--
江城文化站
--
龙街文化中心
--
前卫文化站
--
安化文化站
--
后卫文化站
--
大庄文化站
--
九溪文化站
--
大街文化站
--
伏家营文化站
--
路居文化站
--
雄关文化站
--
海门文化站
--
祭祀贮贝器
--
三骑士铜鼓
--
驯马贮贝器
--
四舞俑铜鼓
--
金鞘及铁剑
--
编钟
--
二牛交合扣饰
--
鎏金铜鼓
--
纺织贮贝器
--
铜孔雀
--
蛇形镂孔器
--
执伞男俑
--
宽边玉镯
--
金腰带及扣饰
--
吊人铜矛
--
手形銎戈
--
喂牛扣饰
--
祭祀扣饰
--
八人猎虎扣饰
--
鼓形贮贝器
--
立犬狼牙棒
--
牛虎铜案
--
虎牛铜枕
--
铜葫芦笙
--
虎牛鹿贮贝器
--
虫兽纹臂甲
--
五牛线盒
--
李家山远眺
--
甘棠箐旧石器时代遗址
--
江川古建筑群——文庙
--
台山书院
--
江川革命烈士墓
--
大雄寺
--
鲁子材墓
--
光坟头新石器时代遗址
--
北山寺
--
碧云寺
--
界鱼石
--
龙王庙
--
文星阁
--
云岩寺
--
金甲阁
--
抗日英烈唐淮源之墓
--
古城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
石雕龙抱柱
--
江川文庙大成殿
--
“鱼跃中天”石刻
--
孤山远眺
--
湖滨公园
--
明星鱼洞
--
仙人洞
--
牛摩洞
--
傅恩荣临『鲁公神道碑』
--
普文治篆书
--
杨嘉善草书
--
杨嘉善草书
--
普文治草书
--
张维彬国画——竹
--
普文治国画——六朝古松和西山龙门
--
刘永富行书
--
唐树祥行书
--
郭本芳行书
--
李建邦草书
--
凌水明国画——玉润珠圆
--
王敏草书
--
郭游国画——残荷
--
郭春寿篆书
--
丁克铭行草
--
李建成行书
--
原省委副书记高治国为江川县文化馆题字
--
歌曲演唱比赛
--
彝族“跳乐”
--
器乐演奏比赛
--
农民文艺调演
--
业余文艺培训
--
戏曲演唱比赛
--
共庆国际老年人节
--
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左三)考察李家山
--
高台表演
--
街头文艺活动
--
为民书赠春联
--
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等参观博物馆
--
“九九”敬老节江川县文化局领导与文化系统退休人员合影
--
现任局长张绍聪
--
蒋天忠(局长)
--
黄惠良(局长)
--
郭家义(局长)
--
李成鹏(副局长)
--
杨绍龙(副局长)
--
龚绍祥(副局长)
--
赵伦(副局长)
--
《江川县文化志》编写人员
--
《江川县文化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江川县文化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合影
《江川县文化志》编纂委员会
《江川县文化志》编辑组成员
提供资料的人员
提供资料的单位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文化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
一 江川县文化局
----
二 江川县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
--
第二节 文化企事业单位
----
一 江川县民众教育馆
----
二 江川县滇剧团
----
三 江川县文化工作队
----
四 工人俱乐部
----
五 江川县文化馆
----
六 江川县图书馆
----
七 江川县新华书店
----
八 江川县文物管理所
----
九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
十 江川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
第三节 乡镇文化中心(站)
----
一 翠峰乡文化站
----
二 江城镇文化站
----
三 龙街镇文化中心
----
四 安化彝族乡文化站
----
五 前卫镇文化站
----
六 后卫乡文化站
----
七 九溪镇文化站
----
八 大庄乡文化站
----
九 大街镇文化站
----
十 伏家营镇文化站
----
十一 路居镇文化站
----
十二 雄关乡文化站
----
十三 海门文化站
--
第四节 社会学术团体
----
一 江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文学、民间文学协会
------
戏剧、曲艺协会
------
音乐、舞蹈协会
------
美术、书法、摄影协会
----
二 江川县老干部诗书画协会
----
三 江川县科普美术学会
--
第五节 党群组织
----
一 文化系统党支部
----
二 文化系统工会组织
第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民间文学
----
一 神话、故事、传说
----
二 谚语
----
三 歌谣
--
第二节 民间舞蹈
----
一 汉族民间舞蹈
------
花灯舞蹈
------
龙舞
------
狮舞
------
高跷
------
板凳龙
------
虾舞
------
鹬蚌舞
------
毛驴灯
------
彩船
------
高台
------
大头宝宝戏柳翠
------
掏泥鳅
------
踩莲
------
老秧鼓舞
------
霸王鞭
------
五子戏弥勒
------
竖搬腰
------
儿童舞
------
跳火焰架
------
猫猫叉
------
耍流星
------
钢叉、钩镰、连甲对舞
------
翻猪牙齿
----
二 彝族舞蹈
------
跳乐
------
鼓舞
--
第三节 文化活动
----
一 文艺汇演、调演
------
重大节日的文艺演出
------
参加省、地文艺会演、调演
------
江川县组织的文艺会演、调演
----
二 文艺比赛
----
三 展览(美术、书法、摄影、篆刻)
----
四 清唱茶室
----
五 “抚仙湖之夏”音乐会
--
第四节 民间工艺
----
一 雕塑
----
二 竹编
----
三 彩扎
----
四 剪纸
----
五 刺绣
----
六 乐器制作
----
七 民族服饰制作
--
第五节 民间传统节日
----
一 汉族节日
------
过老年
------
春节(大年初一)
------
春客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火把节
------
中元节
------
中秋节
------
过冬
------
送灶
----
二 彝族节日
------
火把节
------
回祖节
------
祖宗节
------
祭月节
--
第六节 民间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
第三章 戏剧艺术
--
第一节 剧种
----
一 花灯
------
清代以来花灯在江川县的分布情况
------
花灯剧目
----
二 滇剧
------
清代以来滇剧在江川县的分布情况
------
滇剧的基本唱腔和行当
------
滇剧的音乐
----
三 曲艺
----
四 话剧
----
五 歌剧
----
六 雕塑剧
----
七 杂技
--
第二节 民间文艺表演团体
----
一 民间文艺班社
------
麦冲上营文艺队
------
侯家沟文艺队
------
江城文艺队
------
渔村文艺队
------
龙街文艺队
------
三街文艺队
------
海浒文艺队
------
朱家庄文艺队
------
螺蛳铺文艺队
------
下坝文艺队
------
新庄文艺队
------
香柏甸文艺队
------
赵官文艺队
------
九溪联友班
----
二 滇剧乡班
------
大麦地“滑席班”
------
大庄“纂子班”
------
江城“士绅班”
------
渔村“酒糟班”
------
前卫“白糖班”
------
六十亩“草鞋班”
------
毕家庄“笮草班”
--
第三节 文艺表演设施
----
一 古戏台、庙台
----
二 露天舞台
----
三 剧场、影剧院
第四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一 方志编纂
----
二 著作
------
附一 古体诗选
------
附二 楹联选
------
附三 清康熙《江川县志》序
----
三 建国后的文学作品
--
第二节 戏剧创作
--
第三节 音乐创作
第五章 文物博物 风景名胜
--
第一节 古遗址
----
一 甘棠箐旧石器时代遗址
----
二 光坟头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
三 螺蛳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
四 螺蛳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
五 朱家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
六 雄关螺蛳山村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
第二节 墓葬
----
一 古代墓葬
------
李家山古墓群
------
小团山古墓群
------
大坟山古墓群
----
二 近、现代墓葬
------
鲁子材将军墓
------
唐淮源将军墓
------
江川县革命烈士墓
--
第三节 古建筑
----
一 寺
------
大雄寺
------
台山寺
------
北山寺
------
云岩寺
------
碧云寺
------
大新寺
------
燃灯寺
----
二 庙
------
文庙
------
龙王庙
----
三 阁
------
文星阁
------
金甲阁
------
启文阁
------
药王阁
------
锁水阁
--
第四节 石刻 碑碣
----
一 石刻
------
界鱼石
------
仙人洞石刻
------
“鱼跃中天”石刻
----
二 碑碣
------
“界鱼记”碑
------
题界鱼石碑碣
------
界鱼石石碑(一)
------
界鱼石石碑(二)
------
为唐淮源之母题词石额
------
丁连然墓碑
------
明代墓莂
--
第五节 李家山青铜文物
----
一 铸造条件
----
二 出土概况
----
三 造型艺术和制作工艺
--
第六节 收藏文物
----
一 石器
----
二 陶瓷器
----
三 青铜、铁、铅器
----
四 元代银锭
----
五 字、画、湘绣、墓表、家传
----
六 革命文物
----
七 陈列文物
--
第七节 文物发掘管理与保护
----
一 李家山古墓葬发掘、整理和保卫工作
----
二 对外交流和开发利用
----
三 其他文物点的调查和维护
--
第八节 风景名胜
----
一 星云湖
----
二 抚仙湖
----
三 孤山
----
四 碧云山
----
五 湖滨公园
----
六 海门公园
----
七 仙人洞
----
八 牛摩洞
----
九 麒麟洞
----
十 蟠坤洞
----
十一 明星渔洞
第六章 电影发行放映
--
第一节 城乡网点影院建设
--
第二节 影片发行放映
--
第三节 有关江川和在江川拍摄的影片
第七章 图书发行
--
第一节 经营管理
----
一 进货管理
----
二 销售
------
批发
------
零售
----
三 门市管理
----
四 流动供应
----
五 计划供应
--
第二节 重点图书的发行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
二 毛泽东著作
--
第三节 人事管理
第八章 图书阅览
--
第一节 藏书建设
----
一 图书采购
----
二 图书分类
----
三 图书编目
----
四 图书收藏
----
五 馆藏文献
--
第二节 读者工作
----
一 外借、阅览、少儿工作
----
二 信息服务
----
三 图书宣传
----
四 辅导与协作
--
第三节 图书馆评估
--
第四节 万村书库
第九章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
第二节 管理规章制度
第十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傅恩荣
--
第二节 张维彬
--
第三节 杨嘉善
--
第四节 李嘉猷
--
第五节 唐宝图
--
第六节 李宝瑜
--
第七节 刘永富
--
第八节 普文治
--
第九节 李树梧
附录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