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指导思想《崇阳县志(1980-2005)》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按照“切合县情、彰显特色、
流露动态”的编纂思路,重点真实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崇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巨大变化。
突出地方特色,加强著述性,增强可读性,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和实用性相统一,服务当代,
垂鉴后世。
一、编纂时限本届县志上限肇于1980年,下限断至2005年,某些史实时限根据需要适度上溯。
三、体例结构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为基本体裁,以志为主体。采用纲目体设
置篇目结构层次。全志除序、前言、凡例、大事记、概述、附录、索引、后记外,分设33卷。每卷原
则上设四级目,用数字列序。对本县社会有重大深远影响的历史人文,按照“因事制宜、选题严格、
数量适度”的原则,撰写专记单列。
四、语言文体全志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力求严谨、朴实、简洁、流畅。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外,
以第三人称记述。
五、历史纪年 民国前的书朝代年号,括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用阿拉伯数字书民国年号,每
节首次出现时括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公元纪年。本志所称新中国成立前或后,特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后;所称年代未注明世纪的,均为20世纪。
六、记人原则 本志设人物卷,采用人物传、人物录、人物表三种形式记载人物。立传人物为已
辞世的在本县有重大影响者,以及本籍在外地有重大影响者;其他有社会影响的人物按制定的遴选标
准分列人物录和人物表入志。
七、数字数据凡表示数量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习惯用语、词汇、成语、专门名称的数字,
则用汉字。统计数据以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统计的,采用业务主管部门的统
计数据。
八、计量单位本志除土地面积为照顾本县群众习惯沿用亩计量外,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标准
的规定。历史上使用的计量单位照实记载,有确定换算值的括注现值。金额中的元,特指人民币。
九、称谓简称为便于记述,行政区域、党政机构、职官、会议、地名等,均用当时称谓,地名
酌注今名。各种机构、部门、社会团体、政治运动等,首次出现时用全称,需用简称的在首次出现全
称时括注简称,下文采用。所称局级机构,实为国家行政级别中的乡、科级机构。所称“省、地区(市)、
县”专指“湖北省、成宁地区(市)、崇阳县”。人名,一般直书其名,不冠褒贬之词。
十、资料来源 本志资料来自县内部门单位为本届县志编撰提供的专卷稿、乡镇和部门志书、历
史档案、旧县志,也采用了部分口碑资料,使用时都经过严格核查、考证,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1980-2005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图片
《崇阳县地方志》编委会
序一
序二
前言
凡例
总目
版权页
大事记
概述
卷一 政区
--
一、县界
----
(一)界线
----
(二)界线争议调处
--
二、行政区划
----
(一)设区建乡
----
(二)撤区并乡
----
(三)乡镇合并
--
三、乡镇概况
----
(一)乡
----
(二)镇
卷二 自然环境
--
一、地理环境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三)山脉
----
(四)水系
--
二、气候、物候
----
(一)气候
----
(二)物候
--
三、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矿藏资源
----
(三)水资源
----
(四)生物资源
--
四、自然灾害
----
(一)气象灾害
----
(二)病虫害
----
(三)毒蛇伤害
卷三 人口与计划生育
--
一、人口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变动
----
(三)人口分布与密度
----
(四)人口构成
----
(五)人口素质
--
二、计划生育
----
(一)管理机构
----
(二)宣传教育
----
(三)育龄夫妇计生管理
----
(四)干部计生工作责任制
----
(五)基层基础建设
卷四 环境保护
--
一、环境质量
----
(一)空气环境
----
(二)水环境
----
(三)声环境
--
二、环境污染与治理
----
(一)水污染与治理
----
(二)废气污染与治理
----
(三)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
----
(四)农用化学物污染与治理
--
三、环境监测
----
(一)监测设备
----
(二)监测项目
--
四、环境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
(三)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
----
(四)污染物总量控制
----
(五)排污费征收
----
(六)环境功能区划
卷五 城乡建设
--
一、城乡规划
----
(一)县城规划
----
(二)乡镇、村庄规划
--
二、县城与乡村建设
----
(一)县城建设
----
(二)乡村建设
----
(三)建筑业
--
三、城乡建设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建设规划管理
----
(三)工程招、投标
----
(四)建筑质量和安全管理
----
(五)房产管理
----
(六)规费管理
----
(七)市容管理
卷六 交通
--
一、陆路交通
----
(一)公路
----
(二)公路桥、隧道
----
(三)工程施工
----
(四)公路养护
----
(五)公路运输
--
二、水路交通
----
(一)航道
----
(二)码头
----
(三)渡口
----
(四)船舶
----
(五)运量
--
三、交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路政管理
----
(三)运输管理
----
(四)安全监理
----
(五)规费征收与路桥收费
卷七 邮政·电信
--
一、邮政
----
(一)邮政网络
----
(二)邮政设施
----
(三)邮政业务
--
二、电信
----
(一)固定电话
----
(二)电报、传真
----
(三)增值业务
----
(四)数据通信
----
(五)电信资费
--
三、移动通信
----
(一)移动通信建设
----
(二)移动通信业务
----
(三)业务网点及用户
----
(四)资费
--
四、邮电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服务管理
卷八 水利
--
一、水利建设
----
(一)水库工程
----
(二)水库灌区工程
----
(三)塘堰与提水工程
----
(四)堤防工程
----
(五)小水电工程
----
(六)水土保持
----
(七)农田治理
----
(八)农村饮水
--
二、防汛抗旱
----
(一)组织机构
----
(二)应对措施
----
(三)防汛抗旱纪实
--
三、水利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水库管理
----
(三)灌区管理
----
(四)小水电管理
----
(五)河道堤防管理
----
(六)水政与水资源管理
卷九 农业
--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一)农村土地承包
----
(二)二轮土地延包
----
(三)放活土地承包经营
--
二、种植业
----
(一)农作物种子
----
(二)农作物栽培
----
(三)植物保护
----
(四)土壤肥料
----
(五)管理机构
--
三、畜牧业
----
(一)畜禽品种
----
(二)饲草饲料
----
(三)畜禽饲养
----
(四)畜禽疫病防治
----
(五)畜牧业管理
--
四、水产业
----
(一)淡水养鱼
----
(二)河库捕捞
----
(三)其他水产养殖
----
(四)成鱼加工与销售
----
(五)水产管理
--
五、农业机械
----
(一)农机装备
----
(二)农机作业
----
(三)农机研制
----
(四)农机服务
----
(五)农机管理
--
六、农业科技教育
----
(一)实用科技培训
----
(二)广播电视教育
----
(三)再就业培训教育
--
七、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
----
(一)农村能源
----
(二)生态农业
--
八、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
(一)经营财务管理
----
(二)农民负担监督
----
(三)经营管理机构
卷十 林业·特产
--
一、植树造林
----
(一)育苗
----
(二)造林
----
(三)绿化
----
(四)生态公益林
----
(五)商品林
----
(六)林分改造
--
二、林场
----
(一)国有林场
----
(二)地方国营林场
----
(三)县乡合办林场
----
(四)乡村集体林场
----
(五)林业站办林场
----
(六)民营林场
--
三、竹木利用
----
(一)竹木营销
----
(二)木材加工
----
(三)竹材加工
--
四、雷竹产业
----
(一)雷竹引进与推广
----
(二)项目申报与实施
----
(三)基地建没与管理
----
(四)雷竹笋加工
----
(五)雷竹笋销售
----
(六)产业化服务机构
--
五、林业土特产
----
(一)茶叶
----
(二)水果
----
(三)桑蚕
----
(四)中药材
----
(五)食用菌
----
(六)其他
--
六、林业资金
----
(一)林业投资
----
(二)林业资金管理
--
七、林特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林政管理
----
(三)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
(五)森林病虫害防治
----
(六)森林防火
----
(七)林业法制
卷十一 工业
--
一、工业体制改革
----
(一)经营体制改革
----
(二)产权制度改革
--
二、工业布局
----
(一)地域分布
----
(二)工业园区
--
三、工业结构
----
(一)所有制结构
----
(二)行业结构
--
四、工业门类
----
(一)矿冶工业
----
(二)建材工业
----
(三)纺织工业
----
(四)机电工业
----
(五)造纸、印刷工业
----
(六)化学工业
----
(七)电力工业
----
(八)食品工业
--
五、工业投资
----
(一)投资来源与管理
----
(二)基本建设
----
(三)技术改造
--
六、工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体制
----
(三)管理工作
卷十二 乡镇企业
--
一、乡镇企业体制改革
----
(一)经营体制改革
----
(二)产权制度改革
--
二、所有制形式
----
(一)所有制形式变革
----
(二)集体企业
----
(三)私营企业
--
三、生产行业
----
(一)种、养业
----
(二)矿产业
----
(三)制造业
----
(四)建筑业
----
(五)交通运输业
----
(六)批发零售业
----
(七)住宿餐饮业
----
(八)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
四、乡镇企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体制
卷十三 商贸
--
一、商贸体制改革
----
(一)商业体制
----
(二)供销体制
----
(三)物资体制
----
(四)外贸体制
----
(五)石油体制
----
(六)盐业体制
----
(七)医药体制
--
二、商贸市场
----
(一)商业网点
----
(二)农产品市场
----
(三)丁业品市场
--
三、商品购销
----
(一)农业生产资料
----
(二)工业生产资料
----
(三)石油产品
----
(四)生活资料
----
(五)药品、药材
----
(六)卷烟
----
(七)外贸出口
----
(八)再生资源
----
(九)旧货交易
--
四、生活服务业
----
(一)餐饮业
----
(二)旅馆业
----
(三)美发美容、化妆、保健业
----
(四)照相、摄影业
----
(五)洗浴业
----
(六)洗染业
----
(七)中介、家政服务业
----
(八)修理业
--
五、商贸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计划商品管理
----
(三)行业管理
----
(四)证照管理
卷十四 粮食
--
一、粮油购销
----
(一)购进
----
(二)销售
----
(三)购销价格
--
二、粮油储运
----
(一)仓储
----
(二)调运
--
三、粮油加工
----
(一)粮食加工
----
(二)油料加工
----
(三)饲料加工
--
四、粮油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体制改革
----
(三)财务管理
卷十五 金融
--
一、金融机构
----
(一)银行与银监机构
----
(二)信用合作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
二、金融体制改革
----
(一)人民银行改革
----
(二)商业银行改革
----
(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
----
(四)保险公司改革
--
三、金融业务
----
(一)央行业务
----
(二)政策性银行业务
----
(三)商业银行业务
----
(四)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业务
----
(五)互助会、典当、集资
----
(六)邮政储汇业务
----
(七)保险业务
--
四、金融监管
----
(一)机构人员监管
----
(二)业务运营监管
----
(三)资产质量监管
--
五、信用建设
----
(一)金融债权管理
----
(二)信用环境专项治理
----
(三)信用创建活动
卷十六 财政
--
一、财政体制
----
(一)省对县财政体制
----
(二)县对部门财政体制
----
(三)县对国营企业财政体制
----
(四)乡镇财政体制
----
(五)农村税费改革
--
二、财源建设
----
(一)壮大支柱财源
----
(二)巩固基础财源
----
(三)培植新兴财源
--
三、财政收入
----
(一)农业各税收入
----
(二)工商各税收入
----
(三)所得税收人
----
(四)其他收入
----
(五)国营企业亏损补贴
--
四、财政支出
----
(一)经济建设费
----
(二)教科文经费
----
(三)行政管理费
----
(四)社会保障经费
----
(五)其他支出
--
五、财政监管
----
(一)财政管理机构
----
(二)预算管理
----
(三)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四)农业“四税”征收管理
----
(五)国有资产管理
----
(六)财政监督检查
----
(七)会计事务管理
----
(八)基金、债券与世行贷款管理
卷十七 税务
--
一、税制
----
(一)税制改革
----
(二)税收管理体制
----
(三)税种
----
(四)规费和基金
--
二、征管
----
(一)征管制度
----
(二)征管模式
----
(三)纳税服务
--
三、税收收入
----
(一)税收计划
----
(二)收入结构
----
(三)税款解缴
----
(四)税收优惠
--
四、税务管理
----
(一)税务机构
----
(二)税务队伍
----
(三)依法治税
----
(四)信息化管理
卷十八 经济综合管理
--
一、计划管理
----
(一)计划管理改革
----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
(四)专题规划
----
(五)农业区划
----
(六)经济技术协作
----
(七)经济信息服务
----
(八)计划管理机构
--
二、统计管理
----
(一)统计调查
----
(二)统计服务、培训与现代化
----
(三)统计监督
----
(四)统计机构
--
三、审计监督
----
(一)国家审计
----
(二)内部审计
----
(三)社会审计
----
(四)审计机构
--
四、工商行政管理
----
(一)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二)企业登记管理
----
(三)商标、广告、合同管理
----
(四)市场建设
----
(五)经济活动监管
----
(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七)管理机构
--
五、价格管理
----
(一)商品价格管理
----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
(三)价格监督检查
----
(四)价格认证
----
(五)价格管理机构
--
六、质量技术监督
----
(一)质量监督管理
----
(二)标准化监督管理
----
(三)计量监督管理
----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五)打假执法
----
(六)质监机构
--
七、安全生产监管
----
(一)安全防范
----
(二)重点监管
----
(三)事故救援及查处
----
(四)安全监管机构
--
八、国土资源管理
----
(一)土地规划与利用
----
(二)用地管理
----
(三)地籍管理
----
(四)执法监察
----
(五)测绘管理
----
(六)农田保护
----
(七)国土管理机构
卷十九 政党·群团
--
一、中共县级地方组织
----
(一)党代表大会
----
(二)重要会议
----
(三)决策述要
----
(四)精神文明建设
----
(五)组织建设
----
(六)思想建设
----
(七)统一战线及对台工作
----
(八)政策与党史研究
----
(九)督查与保密工作
----
(十)信访工作
----
(十一)关心下一代工作
--
二、纪检监察
----
(一)纪检监察机构
----
(二)党风廉政教育
----
(三)源头防腐
----
(四)检查监督
----
(五)惩治腐败
--
三、政法工作
----
(一)县委政法机构
----
(二)政法委工作
----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四、人民团体
----
(一)工会
----
(二)共青团
----
(三)妇联
----
(四)工商联
----
(五)文联
卷二十 政权·政协
--
一、人民代表大会
----
(一)代表换届选举
----
(二)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
----
(三)人大常委会
----
(四)职能履行
----
(五)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二、人民政府
----
(一)县政府组织机构
----
(二)施政方式
----
(三)综合政务
----
(四)施政举要
----
(五)乡镇人民政府
--
三、人民政协
----
(一)组织机构
----
(二)重要会议
----
(三)经常性工作
卷二十一 人事·机构编制
--
一、人事
----
(一)干部管理
----
(二)人事制度改革
----
(三)培训、考试
----
(四)考核、奖惩
----
(五)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六)人才开发与交流
----
(七)工资福利
----
(八)离退休审办
--
二、机构编制
----
(一)机构改革
----
(二)机构编制管理
卷二十二 军事
--
一、人民武装部
----
(一)体制改革
----
(二)军事工作
----
(三)政治工作
----
(四)后勤保障
----
(五)参建共建
--
二、武警驻军
----
(一)武警内卫
----
(二)武警消防
--
三、兵役
----
(一)兵役登记
----
(二)兵员征集
----
(三)预备役登记统计
--
四、民兵
----
(一)组织建设
----
(二)军事训练
----
(三)政治教育
----
(四)武器装备
----
(五)作用发挥
--
五、国防动员
----
(一)机构
----
(二)潜力调查与保障
----
(三)国防教育
----
(四)中学生军训
--
六、人民防空
----
(一)防空机构
----
(二)防空工作
卷二十三 公安·司法
--
一、公安
----
(一)打击刑事犯罪
----
(二)国内安全保卫
----
(三)治安行政管理
----
(四)户政管理
----
(五)经济文化安全保卫
----
(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
(七)消防管理
----
(八)监所管理
----
(九)“110”接警服务与治安巡逻
----
(十)计算机安全管理
----
(十一)公安法制
----
(十二)公安科技
----
(十三)公安机构
--
二、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贪污贿赂及其他经济检察
----
(三)渎职侵权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五)民事行政诉讼检察
----
(六)控告申诉检察、举报和刑事赔偿
----
(七)检察机构
--
三、审判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商事审判
----
(三)行政审判
----
(四)审判监督
----
(五)案件执行
----
(六)审判机构
--
四、司法行政
----
(一)普法教育
----
(二)律师事务
----
(三)公证业务
----
(四)基层法律服务
----
(五)“148”专线服务
----
(六)民间纠纷调解
----
(七)“两劳”回归人员管理
----
(八)司法鉴定
----
(九)司法行政机构
卷二十四 教育
--
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一)机构改革
----
(二)人事制度改革
--
二、基础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初中教育
----
(四)高中教育
----
(五)特殊教育
----
(六)普及义务教育
--
三、职业教育
----
(一)职业技术学校
----
(二)中等专业学校
--
四、成人教育
----
(一)扫盲
----
(二)文化技术补习
----
(三)函授
----
(四)广播电视大学
----
(五)自学考试与成人高考
--
五、学校德育
----
(一)思想道德教育
----
(二)法制教育
----
(三)安全教育
--
六、教研教改
----
(一)教研网络
----
(二)教研活动
----
(三)电化教学
----
(四)推广普通话
----
(五)实施素质教育
--
七、教师队伍
----
(一)队伍结构
----
(二)师德建设与师资培训
----
(三)资格认定与职称评聘
----
(四)教师待遇
--
八、办学条件
----
(一)校园校舍
----
(二)教育装备
--
九、教育经费
----
(一)经费来源
----
(二)经费支出
----
(三)经费管理
卷二十五 科学技术
--
一、科技普及
----
(一)科普宣传
----
(二)科技培训
----
(三)青少年科普
--
二、科技示范与服务
----
(一)科技示范
----
(二)科技服务
--
三、科研成果
----
(一)获奖科技成果
----
(二)专利技术
----
(三)科技论著
--
四、科技推广与应用
----
(一)农业科技
----
(二)工业科技
----
(三)社会发展科技
--
五、科技组织与管理
----
(一)科技网络
----
(二)科技队伍
----
(三)科技管理
卷二十六 文化·体育·旅游
--
一、文化
----
(一)文学艺术
----
(二)文物
----
(三)图书阅览
----
(四)档案
----
(五)地方志
----
(六)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
----
(七)文化活动
----
(八)新闻出版
----
(九)广播电视
----
(十)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
--
二、体育
----
(一)机构与设施
----
(二)学校体育
----
(三)群众体育
----
(四)竞技体育
----
(五)体育人才培训
----
(六)体育产业
--
三、旅游
----
(一)旅游资源
----
(二)旅游产业
----
(三)管理机构
卷二十七 卫生
--
一、公共卫生
----
(一)疾病预防控制
----
(二)卫生监督与管理
----
(三)爱国卫生运动
--
二、卫生保健
----
(一)妇幼保健
----
(二)初级卫生保健
--
三、医疗卫生网络
----
(一)网络体系
----
(二)网络设施建设
--
四、医疗业务与技术
----
(一)医疗业务
----
(二)医疗技术
--
五、医政、药政
----
(一)医政
----
(二)药政
--
六、农村医疗制度改革
----
(一)合作医疗
----
(二)新型合作医疗
卷二十八 民政
--
一、基层民主自治建设
----
(一)村民自治
----
(二)社区建设
--
二、救济救助
----
(一)救灾救济
----
(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
(三)城镇定救
----
(四)“三治”伤残人员救济
----
(五)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六)医疗救助
--
三、社会福利
----
(一)“五保”户供养
----
(二)社会福利(光荣)院
----
(三)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
四、优抚安置
----
(一)国家抚恤
----
(二)群众优待
----
(三)历史遗留问题处理
----
(四)拥军活动
----
(五)烈士褒扬
----
(六)复退军人安置
--
五、社会事务管理
----
(一)婚姻登记
----
(二)收养登记
----
(三)殡葬管理
----
(四)地名管理
----
(五)民间组织管理
--
六、残疾人事业
----
(一)残疾人维权与保障
----
(二)残疾人康复
----
(三)残疾人就业
--
七、老龄工作
--
八、民政机构
----
(一)内设机构
----
(二)直属机构
----
(三)副局级事业单位
卷二十九 扶贫开发
--
一、贫困对象
----
(一)分布区域
----
(二)生活条件
--
二、救济式扶贫
----
(一)生活救济
----
(二)生产救济
--
三、开发式扶贫
----
(一)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
(二)产业开发扶贫
----
(三)社会事业扶贫
----
(四)定点扶贫
--
四、扶贫资金
----
(一)资金来源
----
(二)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卷三十 劳动和社会保障
--
一、劳动就业
----
(一)城镇就业
----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
----
(三)劳动力市场建设
--
二、劳动用工
----
(一)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用工
----
(二)劳动合同制用工
--
三、技能培训与鉴定
----
(一)技能培训
----
(二)技能鉴定
--
四、工资福利
----
(一)工资制度
----
(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
(三)工资调控
----
(四)职工福利
--
五、社会保险
----
(一)养老保险
----
(二)医疗保险
----
(三)失业保险
----
(四)工伤保险
----
(五)生育保险
--
六、劳动保障执法监督
----
(一)执法监督
----
(二)劳动争议仲裁
----
(三)基金监督与管理
----
(四)改制企业职工权益保障
--
七、管理机构
----
(一)主管机构
----
(二)直属机构
卷三十一 人民生活·民族宗教·习俗
--
一、人民生活
----
(一)城镇居民生活
----
(二)农村居民生活
--
二、民族宗教
----
(一)少数民族
----
(二)宗教
----
(三)民族宗教工作
--
三、社会习俗
----
(一)农事习俗
----
(二)消费习俗
----
(三)人生礼俗
----
(四)岁时节令
----
(五)民间信仰
----
(六)其他习俗
----
(七)流行时尚
----
(八)社会陋习
卷三十二 方言
--
一、语音
----
(一)声、韵、调
----
(二)同音字表
--
二、词汇
----
(一)基本词
----
(二)方言词俗语
----
(三)歇后语
----
(四)谚语
--
三、语法
----
(一)词汇特点
----
(二)语法特点
----
(三)语法例句
卷三十三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二、人物录
----
(一)党政军
----
(二)知识界
----
(三)英模及先进典型
----
(四)民营业主
--
三、人物表
----
(一)革命烈士表
----
(二)获省部级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表
----
(三)高级知识分子表
----
(四)党政军县团级以上干部表
----
(五)享受副县级以上待遇的离退休干部表
专记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崇阳
--
灵秀崇阳“古八景”
----
桃源春霁
----
瀛潭秋月
----
云峰朝阳
----
壶头雪浪
----
文昌晓钟
----
中洲返照
----
葛仙丹井
----
金城墨沼
--
商代铜鼓出土记
--
鄂南奇葩崇阳提琴戏
--
明清时期崇阳修志述略
--
崇阳县城历史变迁简述
--
钟人杰起义
--
大沙坪抗日之战纪略
--
桂花林场创业记
--
青山水库修建纪实
--
翠竹岭隧道修建记
--
北宋崇阳县令张乖崖
----
岁劝农耕
----
凿山引水
----
拔茶植桑
----
惩恶治吏
--
崇阳民间诗人陈瑞兆
--
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
--
少将赵国泰
--
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吴藻溪
----
一、追求进步
----
二、献身民主
----
三、坚守信仰
--
一代名流王世杰
附录
--
一、文件选录
--
二、艺文
----
(一)美术
----
(二)书法、篆刻
----
(三)盆景、雕刻
----
(四)诗词、楹联
----
(五)散文
--
三、前志补遗
----
(一)志
----
(二)人物
----
(三)重要文存
--
四、前志勘误
----
《崇阳县志》(1991年版)勘误表
索引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