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民政志(1887-1987)

梓潼县民政志(1887-1987)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上限1861(咸丰十一)年,下限1987年。部分章节有超越时限之处。大事记,婚丧、灾害章节追溯至道光十九年,个别地方乃至追溯到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7),政权建设、行政区划县的设置追溯到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

内容时限: 1887-1987

目录

封面
梓潼县民政志
《梓潼县民政志》编纂机构
图片
-- 四川省梓潼县图
-- 《民政志》编纂领导小组组长:王光海(前左)、领导小组成员、主编:王义富(后中)、副主编:黄正祥(后右
-- 《民政志》审稿
-- 金龙场乡敬老院旧居
-- 金龙场乡敬老院新居
-- 灾后县委书记石含朴亲临现场指挥救灾。
-- 一九八一年遭受洪灾损失房屋
-- 梓潼县民政局职工合影
-- 一九八七年区乡镇民政助理员
-- 民政局支部『七一』全体党员合影
-- 一九八六年梓潼儿童福和J院教职员工在庆祝“六·一”儿童节合影
-- 儿童福利院新居
-- 一九三五年部分红军驻扎马迎,在马迎乡前侧刻了石碑,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七日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马迎红军碑。
-- 一九三五年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南路中路军进驻梓潼在许州,石桥上錾“打倒帝国主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标语,后
-- 一九八七年春节 梓潼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赵欣在拥军优属座谈会上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老红军、驻军代表,军队
-- 一九八七年春节,居住在梓潼县的老红军合影。
-- 一九八七年“六·一“儿童节县府领导陈万戎、邹世嘉和武警驻梓潼部队广元留守处代表一道参加座谈会。图为武
-- 一九八七年六月一日,梓潼县城关镇个体户刘天树,热爱、关心福利院的孤儿,他用自己节 省的钱为每个孤儿制
-- 一九八三年一月省地慰问团赴梓潼县革命老根据地慰问合影。
-- 一九八五年四月梓潼县首届扶贫扶优先进代表合影。
-- 一九八七年梓潼县民政福利工业公司参加绵阳市秋交会,完成成交额220万元。县民政局被市民政局评为先进集
-- 梓潼县民政扶贫企业——定远酒精厂。
-- 退伍军人曾文星(左)1983年至1987年先后被县、市、省、国家民政部评为劳动致富先进个人。图为各级
-- 一九八七年双板乡松柏村一组村民肖付责,民政部门扶持200元养兔150只,当年人平纯收入近500元。图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第一章 大事记
第二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清代前后
---- 二、民国时期
---- 三、建国前后
-- 第二节 职能范围
---- 一、晚清时代
---- 二、民国时期
---- 三、建国前后
-- 第三节 历任民政科(局)
---- 一、民国时期历任正、副科长
---- 二、建国后历任正、副科(局)
-- 第四节 民政干部
---- 一、历年民政科、局工作人员
---- 二、民政局现有在职在位人员
---- 三、区、乡(镇)民政干部
-- 第五节 组织系统
第三章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一节 基层政权
---- 一、固鄙制
---- 二、乡、里、牌制
---- 三、团练制
---- 四、区、乡、村苏维埃制
---- 五、联保制
---- 六、乡、镇保甲制
---- 七、区、乡、村制
---- 八、公社、管理区制
---- 九、区、乡、大队革命委员会
---- 十、镇、乡制
-- 第二节 自治组织
---- 一、民国时期自治组织
---- 二、解放后的自治组织
---- 三、村(居)委会职能
---- 四、公社(乡)大队(村)基本情况统计
-- 第三节 民政部门担负基层政权建设的职责
第四章 选举
-- 第一节 选举始由、机构、方式
---- 一、选举始由
---- 二、选举机构
---- 三、选举方式
-- 第二节 基层选举
---- 一、保民大会
---- 二、村(居)委会选举
---- 三、乡(镇)选举
-- 第三节 县级选举
---- 一、县参议员
---- 二、国大代表
---- 三、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区划原则
-- 第二节 设置调整
---- 一、宣统以前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三节 命名更名
-- 第四节 治所迁移
笫六章 救灾
-- 第一节 灾害
---- 一、兵灾
---- 二、旱灾
---- 三、水灾
---- 四、风灾
---- 五、雹灾
---- 六、雷击
---- 七、虫灾
---- 八、其他灾
-- 第二节 赈灾赈济
---- 一、县府赈济
---- 二、募捐赈灾
---- 三、乞讨度荒
-- 第三节 抢灾救灾
---- 一、抢险救灾
---- 二、支助救灾
---- 三、互助互济
---- 四、生产自救
第七章 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一、城镇救济
---- 二、农村救济
---- 三、收容遣送
---- 四、其它救济
-- 第三节 扶贫致富
第八章 优抚
-- 第一节 优待
---- 一、群众优待
---- 二、定期定量补助
---- 三、临时困难补助
---- 四、扶持致富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抚恤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五节 优抚先代会
第九章 安置
-- 第一节 安置机构
-- 第二节 安置原则
---- 一、城镇户口安置原则
---- 二、农村户口安置原则
---- 三、新的安置原则
-- 第三节 安置情况
---- 一、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二、地方部分退休退职人员安置
---- 三、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
---- 四、志愿兵的安置
第十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城镇福利
-- 第二节 农村福利
---- 一、农村敬老院
---- 二、分散供养五保
-- 笫三节 福利事业
---- 一、慈善会
---- 二、孤庐院
---- 三、灾民收容所
---- 四、赈济会
---- 五、平籴委员会
---- 六、救济院
---- 七、儿童福利院
---- 八、生产疗养所
-- 第四节 福利生产
---- 一、民政福利生产公司
---- 二、民政扶贫企业
第十一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婚姻习俗
---- 一、婚姻状况
---- 二、婚姻礼俗
---- 三、其他婚姻
---- 四、忌配婚姻
-- 第二节 婚姻变革
---- 一、婚姻风俗的变化
---- 二、贯彻执行《婚姻法》
-- 第三节 结婚登记
-- 第四节 离婚登记
-- 第五节 复婚登记
-- 第六节 保护军婚
第十二章 殡葬改革
-- 第一节 丧葬礼俗
---- 一、长辈之葬
---- 二、青幼安丧
---- 三、新式丧葬
-- 第二节 改革土葬
-- 第三节 推行火葬
----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 二、下达文件规定
---- 三、逐步推行火葬
第十三章 民政经费管理使用
-- 第一节 民政经费范围
---- 一、抚恤事业费
---- 二、离休、退休、退职费
---- 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费
---- 四、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 五、其他民政费用
-- 第二节 民政经费管理
-- 第三节 民政经费使用
第十四章 民政信访
-- 第一节 民政信访工作原则职责
---- 一、党和人民政府规定民政信访工作原则
---- 二、民政部门处理民政信访的职责
-- 第二节 处理信访问题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民政信访接待范围
-- 第四节 民政来信来访处理
第十五章 功臣烈士
-- 第一节 功臣人物
---- 郑大才
---- 浦开发
---- 梁义松
-- 第二节 烈士生平
---- 裴紫玖
---- 杨国杰
---- 贾文光
--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第十六章 禁烟
-- 第一节 烟毒浸入梓潼的危害
-- 第二节 禁烟机构
-- 第三节 严厉禁烟
---- 一、禁烟宣传
---- 二、烟民登记
---- 三、禁运
---- 四、禁售
---- 五、禁吸
---- 六、禁种
-- 第四节 禁烟绝迹
附录
-- 一、儿童教养院副院长刘群强奸孤儿案
-- 二、乡规民约
-- 三、居民公约
-- 四、县民守则
编后记
勘误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