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县志

元阳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元阳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医药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02月

目录

封面
元阳县志
元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名单
元阳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元阳县志编辑人员名单
元阳县志审稿人员名单
元阳县志编纂工作的其他有关人员
图片
-- 元阳县城
-- 1 盘山公路
-- 2 芒板红河吊桥
-- 3 南沙红河公路桥
-- 4 藤条江电站
-- 5 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 6 冬瓜林烈士陵园
-- 7 民族医院手术室
-- 8 精心辅导苗瑶族学生
-- 1 山间云海
-- 2 东观音山晨曦
-- 3 西观音山晚霞
-- 1 锦绣梯田
-- 2 元阳香蕉品质优良,境内是全省香蕉生产基地之一
-- 3 鲁沙梨
-- 4 菠萝园
-- 茶山
-- 呼山牛群
-- 林海
-- 草果丰收
-- 喜收酸角
-- 流水养鱼
-- 1 王国盒酒
-- 2、3 元阳罐头产品
-- 4 小包装商品茶
-- 5 西德引进“王国饮料”无菌纸包装机
-- 6 精制茶叶
-- 7 砂砖生产试制成功
-- 1.2. 省州领导视察元阳
-- 傣族服饰
-- 瑶族服饰
-- 彝族服饰
-- 苗族服饰
-- 彝族妇女腰带
-- 哈尼族少儿口水袋
-- 彝族支系阿鲁姑娘服饰
-- 哈尼族服饰
-- 壮族服饰
-- 傣族妇女裹腿图案
-- 傣族妇女包头图案
-- 彝族妇女包头图案
-- 苗族妇女腰带图案
-- 1 哈尼山庄
-- 2 哈尼婚俗
-- 3 哈尼埃玛突
-- 4 哈尼矻扎扎
-- 5 彝族“火把节”摔跤
-- 县志编纂委员会邀请省州县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审订《元阳县志》合影纪念
-- 元阳县行政区划图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地理
-- 第一章 政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镇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河流
---- 第五节 植被
---- 第六节 动物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藏资源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构成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晚婚晚育
---- 第三节 节育绝育
---- 第四节 优生优育
---- 第五节 奖惩措施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经济形态
---- 第一节 封建经济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四节 交通邮电
---- 第五节 建筑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 物价管理
---- 第五节 劳动管理
-- 第四章 经济效益
---- 第一节 投资效益
----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三节 国民收入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体制
---- 第一节 私有制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 第三节 生产责任制
----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物资管理
---- 第五节 收益分配
-- 第三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劳力
---- 第四节 水肥
---- 第五节 子种
---- 第六节 工具
-- 第四章 作物栽培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病虫草害防治
-- 第五章 牧副渔业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家庭副业
---- 第三节 渔业
林业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林
---- 第二节 人工林
---- 第三节 经济林木
-- 第二章 林权
---- 第一节 私有林
---- 第二节 村有林
---- 第三节 国有林
-- 第三章 护林
---- 第一节 观音山保护区
---- 第二节 林灾防护
---- 第三节 山林规约
-- 第四章 营林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林副产品
水利水电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农田水利
---- 第二节 饮用水
---- 第三节 水利管理
-- 第二章 水电建设
---- 第一节 水电工程
---- 第二节 水电管理
工业
-- 第一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罐头
---- 第三节 酿酒
---- 第四节 糕点
-- 第二章 轻手工业
---- 第一节 缝纫
---- 第二节 弹花纺织
---- 第三节 印刷
---- 第四节 五金
---- 第五节 造纸
---- 第六节 竹木器
---- 第七节 其他加工业
-- 第三章 采矿业
---- 第一节 金
---- 第二节 铅
---- 第三节 石膏
---- 第四节 水晶石
---- 第五节 石墨
-- 第四章 机械业
---- 第一节 农机具修造
---- 第二节 汽车修理
-- 第五章 建材业
---- 第一节 石料
---- 第二节 砖瓦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桥梁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畜力运输
----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 第三节 船只运输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公路养护
---- 第二节 交通监理
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件投递
---- 第二节 函件包件汇兑
---- 第三节 报刊发行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劳务
---- 第二节 财务
---- 第三节 技术
商业
-- 第一章 市场
---- 第一节 网点
---- 第二节 集市
-- 第二章 采购
---- 第一节 农副产品采购
---- 第二节 工业品采购
---- 第三节 废品回收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储存
---- 第二节 调运
-- 第四章 销售
---- 第一节 批发
---- 第二节 零售
-- 第五章 民贸
---- 第一节 民族商品生产
---- 第二节 民族商品供应
-- 第六章 外贸
---- 第一节 出口商品生产
---- 第二节 出口物资供应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附:重大事故
粮油
-- 第一章 征购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油料收购
-- 第二章 销售
---- 第一节 粮食销售
---- 第二节 油脂销售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粮仓建设
---- 第二节 粮油保管
---- 第三节 粮油调运
-- 第四章 加工
---- 第一节 设备
---- 第二节 产品产量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财务
---- 第二节 效益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人民银行
---- 第二节 农业银行
---- 第三节 建设银行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流通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章 金融业务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三节 拨款结算
---- 第四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 第五节 金银配售
---- 第六节 代理业务
-- 第四章 信用合作社
---- 第一节 股金
---- 第二节 存贷
---- 第三节 结算
财政
-- 第一章 财税体制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企业收入
---- 第四节 其他收入
----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
---- 第六节 重点建设资金
---- 第七节 国库券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 第二节 文化事业费
---- 第三节 优抚救济费
---- 第四节 行政费
---- 第五节 其他经费
-- 第四章 财税管理
---- 第一节 财税监督
---- 第二节 财经纪律
---- 第三节 清产核资
建设环保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房屋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第二章 区乡建设
---- 第一节 区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章 设计施工
---- 第一节 设计
---- 第二节 施工
---- 第三节 设备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生态保护
---- 第二节 三废处理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房产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党群
-- 第一章 国民党敦厚、纳更、稿吾区分部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元阳县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系统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纪律检查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农村工作
---- 第七节 民族工作
---- 第八节 信访
---- 第九节 档案
---- 第十节 党史征集
---- 第十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联
---- 第五节 科协
---- 第六节 文联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活动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
---- 第三节 户籍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看守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律师工作
---- 第五节 公证工作
民政
-- 第一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供养
-- 第二章 扶贫优抚
---- 第一节 扶贫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章 其他事务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地名普查
---- 第三节 收容遣送
---- 第四节 侨务
人事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待遇
-- 第二章 工人
---- 第一节 招工制度
---- 第二节 就业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军事
-- 第一章 建制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兵武装
----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章 战事兵防
---- 第一节 人民武装斗争
---- 第二节 剿匪
---- 第三节 驻军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军事训练
---- 第二节 政治教育
---- 第三节 民兵事迹
教育
-- 第一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私塾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二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农业技术教育
---- 第三节 医疗卫生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师资
---- 第二节 待遇
-- 第五章 经费设备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备
科技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人员
-- 第二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学术研讨
-- 第三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农业科技
---- 第二节 工业科技
---- 第三节 医疗科技
-- 第四章 科技测报
---- 第一节 气象测报
---- 第二节 水文测报
---- 第三节 地震测报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报刊
---- 第四节 广播电视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文艺表演
-- 第三章 文物
---- 第一节 出土文物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三节 古墓葬
---- 第四节 烈士陵园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
---- 第二节 卫生监测
---- 第三节 防治
-- 第二章 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病查治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草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护理
-- 第四章 药物
---- 第一节 药源
---- 第二节 制药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卫生行政
---- 第二节 药政
---- 第三节 公费医疗
---- 第四节 免费医疗
---- 第五节 财务
体育
-- 第一章 传统体育
---- 第一节 武术
---- 第二节 摔跤
-- 第二章 现代体育
---- 第一节 田径
---- 第二节 体操
---- 第三节 球类
---- 第四节 棋艺
民族
-- 第一章 哈尼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政治状况
---- 第三节 经济形态
---- 第四节 文化源流
---- 第五节 习俗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 第二章 彝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政治状况
---- 第三节 经济形态
---- 第四节 文化源流
---- 第五节 习俗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 第三章 汉族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宗教节日
---- 第三节 婚丧
-- 第四章 傣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政治状况
---- 第三节 经济形态
---- 第四节 文化源流
---- 第五节 习俗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 第五章 苗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政治状况
---- 第三节 经济形态
---- 第四节 习俗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章 瑶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政治状况
---- 第三节 经济形态
---- 第四节 文化源流
---- 第五节 习俗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 第七章 壮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政治状况
---- 第三节 经济形态
---- 第四节 文化源流
---- 第五节 习俗
---- 第六节 宗教信仰
人物
-- 一 传记
---- 高洛依、高老五传
---- 龙济光传
---- 李学传
---- 龙毓乾传
---- 普国泰传
---- 曹德亮传
---- 李春芳传
---- 卢梅贝传
---- 张风才传
---- 魏文渊传
---- 龙健乾传
---- 罗安传
---- 支卜安传
---- 白日新传
---- 邓胜元传
---- 卢永康、白金仁传
---- 赵永光传
---- 舒仁明传
---- 王筱石传
---- 谭世德传
---- 黄学勤传
---- 刘泰峰传
---- 赵小安传
---- 张树稷传
---- 温宝祥传
---- 田启铨传
---- 李思保传
---- 杨小四传
-- 二 列表
-- 三 名录
---- (一)老干部名录
---- (二)在元阳工作三十年以上干部名录
---- (三)烈士名录
附录
-- 一 旧志辑录
-- 二 重要文件节录
-- 三 重要会议决议节录
-- 四 条例章程文告
-- 五 碑刻
-- 六谣谚
后记
编者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