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坝镇志

柏杨坝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实事求是地记述柏杨坝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系统地反映了柏杨坝面貌。

内容时限: 1946-2015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一
序二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篇 地理环境人口民族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区域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五节 生物资源
---- 第六节 水资源
---- 第七节 自然景观
---- 第八节 气候
---- 第九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生育服务
-- 第四章 民族
---- 第一节 土家族
---- 第二节 苗族
---- 第三节 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
第二篇 农业
-- 第五章 农业经济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 农民集体所有制
-- 第六章 农业分区
---- 第一节 粮、烟、油区
---- 第二节 牧、林、药区
-- 第七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内部结构
---- 第三节 土壤普查与改良
---- 第四节 科学施肥
---- 第五节 粮食作物生产
---- 第六节 特产经济作物生产
---- 第七节 农技农艺
---- 第八节 农机使用
---- 第九节 管理机构
-- 第八章 烟叶生产
---- 第一节 早期烟叶生产
---- 第二节 烟叶品种
---- 第三节 烟叶发展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九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营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森林开发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十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畜牧生产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水产养殖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十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三节 排水工程(渠系工程)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第三篇 工业商贸
-- 第十二章 工业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豆干加工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四节 农业企业
---- 第五节 建材企业
---- 第六节 森林工业
-- 第十三章 商贸
---- 第一节 早期贸易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贸易
第四篇 交通邮电乡镇建设
-- 第十四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公路养护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十五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十六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建街沿革
---- 第二节 重点集镇
---- 第三节 总体规划
----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五节 环卫
---- 第六节 村庄建设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第五篇 财政税务工商金融
-- 第十七章 财政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财政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财政体制
---- 第四节 财政收入与管理
---- 第五节 财政支出与管理
-- 第十八章 税务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税务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税务
---- 第三节 税种
---- 第四节 征收管理
-- 第十九章 工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组织服务机构
---- 第四节 度量衡管理
----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六节 食品药品监督
-- 第二十章 金融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金融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
---- 第三节 利川农村商业银行柏杨支行
---- 第四节 存款
---- 第五节 信贷
---- 第六节 邮政储蓄
---- 第七节 保险
第六篇 政党群团政权
-- 第二十一章 民国时期的党团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三青团青年党
---- 第二节 社会团体
-- 第二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柏杨坝镇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地下组织的早期活动
---- 第二节 党的机构
---- 第三节 组织工作
---- 第四节 思想教育
---- 第五节 纪检工作
---- 第六节 政协统战工作
-- 第二十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工商联
---- 第五节 关工委
---- 第六节 诗词协会、书画协会
-- 第二十四章 政权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权
---- 第二节 人民政权
---- 第三节 政府机构设置
---- 第四节 政务
第七篇 公安司法军事
-- 第二十五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法庭
---- 第三节 司法行政
-- 第二十六章 军事
---- 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的军事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军事
第八篇 教育科技文体卫生
-- 第二十七章 教育科技
---- 第一节 教育机构
---- 第二节 清朝、民国时期的教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第六节 高中教育
---- 第七节 教师
---- 第八节 经费及设施
---- 第九节 科技
-- 第二十八章 文体广电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物古迹
---- 第三节 传统文艺
---- 第四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六节 体育事业
---- 第七节 广播电视
-- 第二十九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流行病
---- 第三节 地方病
---- 第四节 预防接种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医疗
---- 第七节 医药
第九篇 社会生活
-- 第三十章 精神文明创建
---- 第一节 主要形式和措施
---- 第二节 创建活动成果
-- 第三十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节 俗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民间礼仪
---- 第四节 民间禁忌
---- 第五节 宗教信仰
---- 第六节 传统风味小吃
-- 第三十二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三十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储蓄
---- 第三节 居民消费
---- 第四节 居民住房
第十篇 人物
-- 第三十四章 人物传
大事记
附录
-- 大水井《魁山堂记》
-- 《见利思义》石碑文
-- 后记
封底
第四节 第一轮土地承包责任制
第五节 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