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冶金工业部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生产、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73-1990
出版时间:
1996年02月
目录
封面
中国二十冶志
图片
--
原中纪委第二书记、冶金工业部第一任部长王鹤寿题词
--
宝钢第二、三期工程国务院代表、原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题词
--
宝钢集团董事长、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黎明题词
--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情况
--
历年实现利润总额(万元)
--
历年施工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
历年单位工程优良率
--
1984年2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宝钢接见宝钢和各施工单位领导以及劳动模范代表并题词。二十冶党委书记
--
1983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黎明及二十冶代经理舒文陪同下视察二十冶承建的
--
1989年8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副市长黄菊及二十冶副经理李守顺陪同下视察
--
一九九○年四月十七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宝钢冷轧厂负荷试车剪彩。宝钢冷轧厂工程的主体部分由二十冶承建。
--
一九九○年十月,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上海益昌冷轧薄板厂工地视察时听取经理刘壮飞汇报工程情况并和全国劳动
--
一九八九年八月十六日,国家副主席王震视察二十冶承建的渤海铝业有限公司工程。二十冶副经理宋庆通汇报工程
--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二十冶承建的宝钢初轧厂工程.二十冶副经理李守顺汇报工程
--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四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吕东,上海市委书记杨堤和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黎
--
一九八五年一月二十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二十冶承建的宝钢初轧厂工程.
--
1985年1月26日,国务委员张劲夫视察二十冶承建的宝钢初轧厂工程。二十冶副指挥王道厚、副经理李守顺
--
1985年5月11日,国务院代表韩光(左二)在冶金工业部顾问李非平的陪同下视察二十冶承建的宝钢中央机
--
1988年6月6日,国务院代表李东冶视察二十冶承建的宝钢冷轧厂工程。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宝钢工程指挥部总
--
1988年5月21日,冶金工业部部长戚元靖视察二十冶承建的宝钢冷轧厂工程。
--
1990年12月,河北省常务副省长叶连松视察二十冶承建的邢台棉纺厂工程。二十冶副经理李福年、党委副书
--
刘壮飞经理、李守顺副经理陪同原上海市副市长黄菊同志视察二十冶承建的上钢三厂中厚板工程。
--
技术装备
----
附图
----
大面积混凝土浇灌和混凝土传递式泵送情景
----
混凝土机械化浇灌
----
二十冶吊装运输机械在作业中
----
二十冶年产5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现代化搅拌站
----
附图
----
大型钢结构安装
----
二十冶吊装运输车群
----
大面积混凝土钢筋绑扎
----
打桩机群林立宝钢热轧工地
----
三级接力挖土
----
二十冶打桩机群
----
二十冶的“起重巨人”300吨汽车吊在作业中
----
300吨吊车雄姿
----
二十冶混凝土管桩厂
----
二十冶金属制品厂结构一车间
----
二十冶金属制品厂大型钢结构制作
----
二十冶金属制品厂鸟瞰
--
施工生产
----
二十冶承建的天津铁厂工程外景
----
天津铁厂动工之前的情景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初轧厂初轧机组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初轧厂工程鸟瞰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二期冷轧、热轧工程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章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无缝钢管厂工程鸟瞰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无逢钢管厂轧制生产线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2030毫米冷轧厂工程鸟瞰
----
二十冶在宝钢冷轧工地进行土方施工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一期工程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
宝钢冷轧厂金属结构安装的情景
----
宝钢冷轧厂酸洗机组穿带试车时的情景
----
二十冶安装的宝钢冷轧厂五机架机组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一号气体悬浮窑
----
二十冶承建的山西太钢1350立方米高炉工程外景
----
宝钢1号气体悬浮窑钢结构安装
----
附图1
----
附图2
----
二十冶承建的上海第三钢铁厂3.3米中厚板工程基础施工现场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热轧厂精整车间
----
上钢三厂285吨精轧机牌坊吊装就位时的情景
----
一九九一年获中国建筑业联合会颁发的建筑工程鲁班奖
----
二十冶承建的上海第五钢铁厂30万吨棒材工程
----
二十冶承建的宝钢联运站工程外景
----
由二十冶承建基础工程的上海商城
----
二十冶承建的山东莱钢750立方米高炉外景
----
二十冶承建的苏州钢铁厂高速线材工程
----
附图
----
由二十冶承建基础工程的上海太平洋大饭店
----
二十冶承建的上海金沙江大酒店工程外景
----
二十冶参加建设的福建马尾中国国际钢铁制品公司氧气站夜景
----
二十冶承建的上海益昌冷轧薄板厂连轧机组
----
二十冶承建的上海益昌冷轧薄板厂工程外景
----
二十冶参加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土方会战的情景
----
二十冶承建的苏州钢铁厂焦炉煤气工程
----
二十冶承建的秦皇岛渤海铝业有限公司工程全景
----
二十冶承建的秦皇岛渤海铝业有限公司深加工车间
----
二十冶承建的伊拉克AT水坝和S水坝桩基工程
----
二十冶承建的上海地铁徐家汇车站
----
附图
----
二十冶承建的国家航天部火箭发射试验塔架工程
----
二十冶承建的宁波北仑电厂基础工程
--
科技进步
----
二十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高压电气柜组装
----
液压润滑设备装配
----
斜桩施打技术
----
预应力斜拉锚测验
----
深层基础降水及预应力锚杆技术
----
等离子地下切割试验
----
一九九○年二十冶被建设部评为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
----
带钢酸洗槽衬胶技术检查
----
大型电气主控装置调试检查
--
企业管理
----
二十冶获得国家二级企业证书
----
附图
----
二十冶(沪)办公大楼
----
一九九一年度被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施工企业
----
原党委书记林光同志在天津铁厂开工誓师大会后走向工地,二十冶从此迈出创业的脚步。
----
1970年2月,作为二十冶胚胎象征的第一个“临建设施”——帐篷,搭在天津铁厂的工地上,二十冶从此开始
----
二十冶(冀)办公大楼
----
二十冶电算站计算机管理
----
1986年获国家质量奖
----
1991年获国家质量奖
----
1991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联合授予二十冶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
二十冶沪、冀两地培训中心的绿化小区
----
1987年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颁发的施工企业管理优秀奖
----
1990年度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颁发的施工企业管理优秀奖
----
1991年获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国家一级企业档案管理合格证书
----
二十冶获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一级合格证书
----
二十冶获国家计生委授予的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
附图
--
党、工、团
----
中共二十冶第三次代表大会
----
二十冶二届一次职代会暨第三次工代会
----
1988年2月二十冶党委会开会的情景
----
共青团二十冶第六次代表大会
----
1987年团中央授予二十冶青年突击队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
--
文教卫生
----
二十冶第二中学
----
二十冶培训处的语音教学课
----
二十冶(沪)职工医院的大夫正在进行外科手术
----
二十冶职工游泳池
----
二十冶(冀)职工医院外景
----
二十冶职工俱乐部
----
二十冶职工文艺演出活动
----
二十冶第六届职工、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情景
--
生活福利
----
二十冶(冀)老干部活动室
----
二十冶(沪)餐厅一角
----
二十冶(冀)公园儿童游乐场
----
二十冶(沪)第二幼儿园
----
二十冶(冀)职工住宅群
----
二十冶公园一角
----
二十冶(沪)招待所客房
----
二十冶职工通勤客车群
----
二十冶(沪)职工住宅
--
修志工作
----
《二十冶志》编委会议
----
《二十冶志》编委会顾问
----
林光 郑诗学
----
张少良 孙毅
----
张贵林
----
厂史工作会议
----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冶志》评审定稿会议在天津举行。
----
《二十冶志》编辑工作会议
----
史志专家黄苇教授与主要编辑人员在一起研讨修志方案
--
主要施工工程分布
序言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目录
第一篇 组建与发展
--
第一章 组建过程
----
第一节 二冶河北工程建设指挥部
----
第二节 天津市冶金建设公司
----
第三节 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
--
第二章 发展状况
----
第一节 艰苦创业
----
第二节 重要转折
----
第三节 发展壮大
第二篇 所属单位概况
--
第一章 建筑工程公司
----
第一节 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二节 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第三节 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第四节 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五节 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二章 专业工程公司
----
第一节 机械安装工程公司
----
第二节 电气安装工程公司
----
第三节 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公司
----
第四节 机械化工工程公司
--
第三章 附属辅助单位
----
第一节 金属制品厂
----
第二节 混凝土搅拌站
----
第三节 建筑材料厂
----
第四节 混凝土构件预制厂
----
第五节 吊装运输公司
----
第六节 动力站
--
第四章 科研设计单位
----
第一节 建筑研究所
----
第二节 设计事务所
--
第五章 多种经营和集体企业
----
第一节 企业开发总公司
----
第二节 生产企业公司
第三篇 施工
--
第一章 宝钢工程专述
----
第一节 初轧厂工程
----
第二节 无缝钢管厂工程
----
第三节 2030毫米冷轧厂工程
----
第四节 石灰石1号气体悬浮窑工程
----
第五节 生产设备检修工程
--
第二章 冶金工程例述
----
第一节 天津铁厂工程
----
第二节 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
----
第三节 天津抗震抢修工程
----
第四节 天津第二炼钢厂转炉技改工程
----
第五节 解放军2672钢铁厂工程
----
第六节 渤海铝业有限公司工程
----
第七节 太钢4号高炉工程
----
第八节 上海益昌冷轧薄板厂工程
----
第九节 福建中国国际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炼钢连铸厂工程
----
第十节 上钢三厂3300毫米中厚板厂工程
----
第十一节 上钢五厂棒材车间工程
----
第十二节 苏钢炼焦制气工程
--
第三章 能源机械工程例述
----
第一节 宁波北仑电厂工程
----
第二节 伊拉克AT水坝和S水坝桩基工程
----
第三节 北京重型电机厂工程
--
第四章 市政建筑工程例述
----
第一节 上海太平洋大饭店地下结构工程
----
第二节 上海展览中心北馆工程
----
第三节 上海地铁徐家汇车站工程
第四篇 生产
--
第一章 钢结构
----
第一节 厂房钢结构
----
第二节 冶金炉钢结构
----
第三节 锅炉框架及塔架钢结构
----
第四节 轻型建筑钢结构
--
第二章 钢制新产品
----
第一节 组合式钢模板
----
第二节 钢跳板
----
第三节 钢(铝)脚手架
----
第四节 蜂窝梁、薄腹梁
----
第五节 钢(铝)门窗
----
第六节 H型钢生产
----
第七节 压型板
--
第三章 混凝土制品
----
第一节 板类构件
----
第二节 梁类构件
----
第三节 柱类构件
----
第四节 架类构件
----
第五节 新产品开发
----
第六节 离心混凝土管桩
第五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发展和效益
----
第一节 科技发展
----
第二节 科技进步效益
--
第二章 主要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地基处理
----
第二节 土建工程
----
第三节 烟囱及工业筑炉
----
第四节 金属结构
----
第五节 设备安装调试
----
第六节 新产品开发
--
第三章 技术开发与应用
----
第一节 地基工程
----
第二节 混凝土工程
----
第三节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
第四节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
第五节 筑炉及耐酸工程
----
第六节 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创新
----
第七节 二手设备安装成套技术
--
第四章 科技情报
----
第一节 情报交流
----
第二节 情报服务
----
第三节 科技刊物
----
第四节 科技资料
--
第五章 科技进步机制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规划
----
第三节 成果鉴定与奖励
----
第四节 激励机制
----
第五节 学会与学术活动
第六篇 经营与管理
--
第一章 经营
----
第一节 工程经营
----
第二节 生产经营
----
第三节 外向经营
----
第四节 合资经营
----
第五节 多种经营
----
第六节 经营承包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预算管理
----
第四节 统计管理
----
第五节 经济活动分析
--
第三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施工准备
----
第三节 施工管理
----
第四节 交工验收
--
第四章 技术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施工技术管理
----
第三节 技术进步管理
----
第四节 技术工作考核
--
第五章 机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技术装备
----
第三节 机械管理
----
第四节 机械使用
----
第五节 机械保养检修
----
第六节 备件管理
--
第六章 质量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全面质量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状况
----
第五节 质量获奖
--
第七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资计划
----
第三节 材料供应
----
第四节 工程设备
----
第五节 仓库管理
----
第六节 运输管理
----
第七节 回收利用
--
第八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成本管理
----
第三节 固定资产
----
第四节 流动资金
----
第五节 专用基金
----
第六节 经济效益
--
第九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量定级与升级
----
第三节 计量器具管理
----
第四节 计量技术管理
----
第五节 计量法规与计量考核
----
第六节 计量效益
--
第十章 劳动人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管理
----
第四节 定额管理
----
第五节 干部管理
--
第十一章 安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安全管理
----
第三节 安全教育
----
第四节 检查监督
----
第五节 劳动保护
----
第六节 安全状况
--
第十二章 外事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涉外合同
----
第三节 翻译工作
----
第四节 对外交往
--
第十三章 经济法律事务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法律事务
--
第十四章 企业管理工作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企业整顿
----
第三节 企业改革
----
第四节 现代化管理
----
第五节 协会与信息
----
第六节 企业升级
第七篇党群工作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一节党委会
----
第二节组织工作
----
第三节《宣传工作》
----
第四节纪检工作
----
第五节《二十冶报》
----
第六节广播站·电视台
----
第七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第二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
----
第一节组织概况
----
第二节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三节提案审理
----
第四节参政议政
--
第三章工会组织
----
第一节组织概况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
----
第四节劳动竞赛
----
第五节女工工作
----
第六节会员代表大会
--
第四章共青团组织
----
第一节组织概况
----
第二节团的思想教育
----
第三节青工工作
----
第四节学生·少儿工作
----
第五节团的自身建设
第八篇行政事务
--
第一章文秘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文书工作
----
第三节调查研究
----
第四节档案管理
----
第五节信访接待
----
第六节保密工作
----
第七节机关事务
--
第二章监察审计
----
第一节监察
----
第二节审计
--
第三章公安工作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施工保卫
----
第三节政保工作
----
第四节治安管理
----
第五节刑事侦察
----
第六节普及法律常识工作
----
第七节交通安全
----
第八节消防工作
--
第四章武装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民兵工作
----
第三节征兵、退伍和优抚工作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措施与制度
----
第三节成绩与指标
--
第六章离休退休
----
第一节离休
----
第二节退休
第九篇教育
--
第一章基础教育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学教育
--
第二章职工教育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技工教育
----
第三节中等教育
----
第四节高等教育
----
第五节岗位培训
第十篇文化体育卫生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组织与设施
----
第二节文化活动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组织与设施
----
第二节体育活动
--
第三章医疗·卫生·环保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医院建设
----
第三节医疗护理
----
第四节医疗科研
----
第五节药械管理
----
第六节预防保健
----
第七节卫生防疫
----
第八节爱国卫生
----
第九节环境保护
第十一篇生活福利
--
第一章生活服务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职工食堂
----
第三节食品供应
----
第四节燃料热力
----
第五节托儿工作
----
第六节沐浴理发
----
第七节招待处所
--
第二章职工住宅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房产概况
----
第三节住宅管理
----
第四节宿舍管理
--
第三章农场·园林·绿化
----
第一节农场
----
第二节园林
----
第三节绿化
第十二篇人 物
--
第一章传略
----
陈启荣
----
王雷
----
李惠德
--
第二章简介
----
林光
----
郑诗学
----
齐锐新
----
滕彬
----
宋劲波
----
张贵林
----
张瑞珍
----
宋庆通
----
胡永春
----
刘铁南
----
曹士敬
----
舒文
----
肖幼泉
----
王希贤
----
王尚杰
----
赵芳印
----
尹容福
----
李守顺
----
崔尚仁
----
王道厚
----
郭光辉
----
李福年
----
刘壮飞
----
陈丕祯
----
孙家成
----
卓孔福
----
王吉昌
----
杨昆
----
张少良
----
孙世川
----
王希山
--
第三章 表
----
一、劳动模范
----
二、先进人物
--
第四章 录
----
第一节处级干部名录
----
第二节各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名录
----
第三节因工死亡职工名录
----
第四节出席全国、省历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政协委员名录
附录
--
一、 重要文件选编
--
二、 合资企业和集团公司
--
三、 二十冶各主要学会(协会)主要成员名单
编后记
《二十冶志》编纂委员会
《二十冶志》编辑人员
参与《二十冶志》资料长编和初稿编写人员
《二十冶志》审定人员
《二十冶志》特邀审定人员
《中国二十冶志》勘误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