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河南省民国时期以前水利事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内容时限:
公元前2099-1949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目录
封面
河南水利大事记
版权页
图片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光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
--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
--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副主任王有杰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新民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吕德彬
--
水利部办公厅主任、江河水利志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顾浩
--
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的王成岗遗址,学者认为这是禹都阳城所在。 摄影 石小生
--
安阳西门豹引漳灌渠遗址
--
荥阳索须河即为古鸿沟遗址
--
南阳西汉六门堤遗址
--
邓州三郎堰遗址 摄影 刘照渊
--
沁河右岸曹魏沁河古栈道 摄影 石小生
--
北齐天宝五年麝香《西门君之碑颂》
--
清顺治初年刻《荒年志碑》
--
吴承恩撰写的《水利议》
--
济源市济渎庙内的济水源头 摄影 石小生
--
流经周口市的贾鲁河段 摄影 石小生
--
开封县朱仙镇的运粮河为隋通济渠遗址 摄影 石小生
--
开封古吹台 摄影 石小生
--
武陟县嘉应观内率领雍正皇帝铜质《御碑》 摄影 刘照渊
--
西峡县别公堰引水口
--
1938年国民党军扒开黄河花园口
--
黄河决口后百姓纷纷外出逃难
--
加紧施工中的花园口决堵复工程
--
1948年高村抢险时抢修埽坝工程的情景
河南省水利史志编纂委员会
序言
编写《河南水利大事记》的说明
目录
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
大禹治水
--
治水有功的伯益
--
商侯冥治河
--
商侯冥死于河
--
伊洛竭
--
大旱灾
--
是岁大旱,夏桀卒
--
商都两迁
--
豫西大水,商迁都于相
--
豫北大水,商迁都于耿
--
豫北大水,商都又迁于邢
--
因大水,商都再迁于殷
--
安阳的渔业生产
--
春特大旱
--
《易经》中的捕捞渔业
--
大雪大旱
--
浚县钜桥
--
豫西特旱
--
陈蔡运河
--
安阳开始池塘养鱼
--
六年大旱
--
大旱厉王死于彘
--
大旱持续两年
--
陈国人疏浚渠道灌田
--
西华等县水灾
--
河南各地的舟楫之利
--
水利盟约
--
葵丘之会
--
禹河大徙
--
孙叔敖截汝灌田
--
孙叔敖创建期思陂灌溉工程
--
灵王壅土防水
--
太康、淮阳等大旱
--
菏水与济水
--
范蠡著《养鱼经》
--
引漳十二渠
--
巨大水灾
--
陕州水患
--
鸿沟的开凿
--
楚伐魏决河
--
赵国决河灌齐魏
--
建楚碣
--
300只船入鸿沟抵大梁
--
赵伐魏决河
--
洛阳宫复道
--
养鱼、管鱼和捕捞办法
--
大鼓铸规陂池
--
秦灌大梁
--
阳城供水工程
--
古水井
--
修建丹东灌区
二、秦汉时期
--
秦始皇整治河防
--
柳卫(土峯)堠碑
--
河南大水
--
南阳大水
--
黄河在酸枣决口通侵淮
--
汝南太守兴修鸿隙陂
--
淮阳水利
--
黄河在濮阳瓠子决口
--
河徙清丰
--
开褒斜道
--
汝南引淮灌溉
--
濮阳裁弯取直工程
--
诸州大水
--
枯旱三年
--
召信臣创建六门堰引水灌溉工程
--
太康、扶沟等大水
--
馆陶及东郡金堤河决
--
孙禁建议改河
--
开宽三门河道
--
贾让治河三策
--
黄河决汴水
--
淮阳、西华等大水
--
河决魏郡
--
豫西特大旱
--
南阳、新野旱饥
--
浚五沟入漶
--
开凿阳渠
--
杜诗创造水排等
--
鸿隙陂的修复
--
樊宏开渠灌田
--
汝南方梁石洫
--
王景治汴
--
三州大早
--
鲖阳旧渠的修复
--
伊洛汝特大洪水
--
建八激堤
--
修漳支渠
--
京师及郡国大水
--
洛阳谷水建上东门石桥
--
洛阳水泛溢
--
南阳特大水
--
天子开三府请雨
--
太康、扶沟等大旱
--
曹植诗“罟网渔畋”
--
曹操许下屯田
--
三国魏时期的淮河航运
--
遏淇水入白沟
--
曹操开天平堰
--
洧颍河泛滥
--
开利漕渠
--
滑轮汲水
--
枋口堰
--
新安、陕县境内黄河岸边的古栈道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伊、洛河大水
--
御舟循颍浮淮
--
伊、洛、河、汉皆溢
--
四州大水
--
整治三门疏通航道
--
邓艾两淮屯田
--
济源五龙口沁河岸边的古栈道
--
司马炎重视水利
--
豫境大水
--
傅玄上疏阐述水事的重要性
--
河、洛、伊、沁皆溢
--
洛阳建七里涧石桥
--
杜预建桥
--
凿陕南山以通漕运
--
河南、魏郡暴水
--
豫等郡国大水
--
杜预废陂塘
--
河南等州大水
--
豫五州大水
--
始修千金堨
--
洛阳等大旱
--
孟津、安阳等地大旱
--
商城的水产业
--
南阳等大旱
--
刘裕疏浚汴渠
--
安阳等大旱
--
豫等七州大水
--
光、徐、兖、豫等州大水
--
崔亮修汴蔡渠、建石桥、造石岂磨
--
裴邃始修芍陂
--
高隆之筑长堤、凿渠引漳、造水碾
--
创建天平渠灌溉工程
--
西门君之碑颂
四、隋唐五代时期
--
卢贲开挖利民渠、温润渠
--
济渎庙
--
小商河上建造小商桥
--
整治航道
--
河南八州大水
--
创建玉梁渠
--
大运河的开通
--
河南大水
--
洛河上建天津、永济、中桥三座石桥
--
开永济渠
--
河道堵塞水逆流
--
洛阳西苑龙鳞渠飞桥
--
孙操开广济渠
--
洹水上建永和桥
--
洛阳春夏大旱
--
弘农修渠引水入城
--
山东、河南大水
--
修建陈留观省陂
--
洛阳河溢
--
陕有南、北利人渠
--
李世民观砥柱山
--
郑州等大旱
--
修建光州雨施陂
--
试图在三门通航失败
--
开高平渠、金风渠和万金渠
--
河南、河北大水
--
淮阳、太康大水
--
洛阳特大雨
--
孟县大雨
--
迎送客人必是“鲤鱼在金盘”
--
复开西华县邓门陂
--
洛阳大水灾
--
豫北、豫西、豫东大旱
--
修复梁公堰
--
洛四水泛涨
--
河南特大水
--
洛阳伊、汝水涨
--
河南等大水
--
淇县水毁朝歌城
--
豫东、豫西大水
--
陕郡太守李齐物凿石开河
--
刘晏疏汴水通漕运
--
河南、淮南水灾
--
李勉治蔡水
--
东都、河南等大旱
--
河南、河北、江淮大水
--
开刁河 修塘堵堰
--
黎阳开分洪道
--
设置淮颍水运使
--
豫北、豫西、豫东大水
--
修堤塘溉田
--
河阳修枋口堰
--
朱全忠决河
--
梁决河拒唐
--
河南大雨水
--
洛阳大雨水涨
--
修酸枣至濮州堤防
--
河决澶、滑、怀诸州
--
疏导汴水
五、北宋时期
--
太祖治理蔡河、金水
--
开浚惠民河
--
开浚广济河
--
整治天源河
--
河决阳武
--
豫北、豫东大水
--
淮、颍、汝河水涨
--
北宋颁布治河责任制度
--
淮、淠河大水
--
闵河、五丈河更名
--
开河与蔡水相通
--
方城运河的开凿
--
诏开襄汉漕渠
--
豫西、豫北、豫东特大水
--
黄河在滑州南决侵淮
--
河决荥泽而入淮
--
豫境大旱
--
潩水泛滥浸民田
--
南阳界可兴利者先耕二万顷
--
澶州、郑州、唐白河区大水
--
疏浚减水河除水患
--
李垂上书
--
汴河防汛
--
汴河疏浚
--
石普开二斗门引沙河入蔡
--
河溢滑州
--
举物候为水势之名
--
宋代卷埽
--
阳武、开封等大旱
--
重修大流堰斗门
--
河决横陇
--
东京在汴河上建虹桥
--
豫东、豫西区大旱
--
河决商胡
--
黄河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
--
释放囚犯制服洪水
--
汴河木岸狭河工程
--
西门大夫庙记
--
修复六门堰等灌溉工程
--
豫诸州先旱后大水
--
修建广丰陂灌溉工程
--
沈括测量汴渠
--
王安石变法与淮河水利
--
沁河千仓渠水利科条碑
--
利用多沙河道大放淤
--
整修漳河
--
河东节度使游览枋口山
--
京西路旱
--
陕州洪水
--
河决曹村
--
导洛通汴
--
河决小吴埽
----
回河东流
--
河决郑州原武
--
畿内等春夏大水
--
东流断绝
--
宽立堤防
--
霍端友陈州除水患
--
盂昌龄建议架设天成、圣功两座浮桥
--
江淮、孟州大水
--
开封日有生鱼上市
--
陆佃《埤雅》文中研究养鱼
--
豫南、豫西大旱
六、金元时期
--
杜充决河
--
黄河在李固渡南决侵淮
--
黄河在卫州及延津京东埽决口
--
整饬河防
--
黄河在阳武决口南流夺准
--
颁布《河防令》
--
李国瑞开创水田
--
以黄河水代兵
--
决黄河寸金淀
--
郭守敬建议兴水利
--
洹河上的安阳桥
--
郭守敬勘测黄河提出“海拔”概念
--
豫北、豫西、豫东大旱蝗
--
开凿运河
--
豫北、豫西及唐白河区大水
--
黄河在淮河腹地泛流
--
河决祥符
--
河决汴梁、归德、许州、蒲口等县
--
河决小黄村口
--
豫境旱蝗大饥
--
编著《河防通议》
--
黄河凌讯
--
河南等特大旱
--
河决白茅口、金堤
--
贾鲁堵口治河
--
河北、山西、河南大旱
七、明代
--
沿黄河特大旱
--
唐河县桐寨铺的鲤鱼孵化及养鱼
--
河决开封
--
河决兰阳、封丘
--
河决原武、祥符、中牟等地
--
河决朝邑、荥泽等地
--
河决开封
--
筑漳、卫、沙河堤岸
--
黄河连决河南各地
--
河决怀庆
--
河复决开封
--
黄河主流夺颍入淮
--
河决阳武泛十一州县
--
孟津、武陟等军民修筑堤防
--
黄水冲决陈州、开封两城
--
宋礼等修浚会通河
--
筑漳釜堤
--
黄河在开封决口
--
黄河在河南继续决溢成灾
--
豫北、豫东大水
--
赵候重修六门堰、钳卢陂
--
浚封丘荆隆口河道
--
修广惠渠、五爪渠
--
沁河决口 引沁济卫
--
修筑阳武等县河堤
--
河决范县
--
黄、淮泛涨
--
滹沱、永定、大清、漳河等决口
--
镇水铁犀
--
王永和奉命治河
--
引漳入卫减灾通漕
--
河南等省大水
--
徐有贞治河
--
开封、卫辉、南阳大水
--
敕修河道工完之碑
--
河续决开封等地
--
黄河水灌开封城
--
清河灌区的修建
--
黄河、沁、漳、卫河俱溢
--
济源、沁阳发生特大洪水
--
河南大旱6年
--
白昂治河
--
刘大夏筑黄河北岸太行堤
--
黄陵岗塞河功完之碑
--
全省旱冬又大雪
--
归德连续决口
--
河南全省特大旱
--
重修六门堰、钳卢陂
--
卫河上的云溪桥
--
河南大水
--
黄陵冈决口之后
--
开封禹王台
--
豫、鲁、晋、陕等省大旱、特大旱
--
刘天和治河
--
河南等省大水、特大水
--
夏言陪同嘉靖皇帝南巡渡黄河
--
周用倡沟洫治河议
--
万恭治河
--
王道行重修六门堰
--
吴承恩撰写《水利议》
--
河南连年大水
--
河决曹县分十一股南泛
--
禹州修成大吕渠
--
卫辉、内黄等大水
--
豫境内数年大水
--
颍河修建石梁桥
--
灵宝等县大旱
--
刘作民治河
--
河决荆隆口灌封丘
--
潘季驯四任总河
--
全省连续大旱
--
《河防一览》刊印成书
--
豫东、豫南、唐白河区特大洪水
--
李公重修万金渠闸记碑
--
杨一魁分黄导淮
--
陶洪儒撰水利碑记
--
袁应泰大修广济渠
--
卫河堤漫
--
陈州治河
--
河南连三年大水
--
河南旱又淫雨
--
河决阳武
--
土豪占据陂堰
--
泼陂河上的永济桥
--
豫北、豫西等大雨
--
河决原武、封丘等地
--
河南全省特大水
--
河南旱、大旱、特大旱连续十一年
--
六门堰俱废
--
开封为黄水沦没
--
锁水阁
--
徐恭重建汝河石梁桥
八、清代
--
豫东、豫南旱,唐白河区大旱
--
荒年志碑
--
河决温县等地
--
南阳修马渡堰
--
河南春夏旱,豫东秋大水
--
考城县河决
--
全省性特大洪水
--
豫西旱、豫南大水
--
河决封丘荆隆口等处
--
豫北、豫西、豫东大水
--
封丘、祥符河决
--
清政府阻止黄河改道北流人海
--
豫北、豫西、豫南大水
--
武陟沁水决
--
祥符等36县大水
--
封丘河决
--
许昌河决
--
河决祥符、陈留
--
豫西、豫东、豫南大水
--
河决山阳、阳武
--
河决陈留、虞城
--
修筑河堤
--
河决原武、祥符等地
--
淮源碑
--
河决杞县、祥符
--
河决虞城等地
--
靳辅主持筑河堤
--
河南等地特大洪水
--
彰德府大雨水
--
豫南汝河决
--
许昌河水泛滥
--
长葛疏浚梅河
--
暴雨冲毁灵宝县城
--
豫北、豫西春旱、夏大水
--
靳辅巡视河南堤工
--
陈州治河
--
固始知县杨汝揖治水
--
河决仪封等地
--
开贾鲁河通航
--
河决兰阳、仅封等地
--
商水知县治河
--
禹州开渠灌田
--
河溢武陟
--
河再决武陟等地
--
河决武陟马营口等地
--
河决中牟、武陟等地
--
河道总督齐苏勒
--
河决中牟等地,南人贾鲁河
--
嵇曾筠治水
--
加修太行堤
--
嘉应观铜碑
--
武陟御坝碑
--
李渭管水有方
--
河南、祥符等州县大水
--
太康、淮阳等疏浚河道
--
疏浚泉源
--
雍正帝褒扬齐苏勒
--
分设江南、河东两河道总督
--
嵇曾筠任南河总督
--
封丘河决
--
高斌任南河总督
--
《河防奏议》刊印成书
--
白钟山出任东河总督
--
唐白河区、豫东、豫南水
--
钳卢陂毁废
--
汝河大水
--
河道疏浚、筑堤
--
谕东河总督白钟山碑
--
修筑汲等县河堤
--
长葛大雨毁民舍
--
全省夏秋淫雨
--
疏浚河道、赈灾
--
疏浚河道修建砖沟、石桥、拦水坝
--
开挖惠济河
--
禹州开渠灌田
--
豫境南水北旱
--
疏浚永城等河道、培堤
--
方观承治漳河
--
禹州共有渠13道
--
加固堤岸
--
是岁黄河以北大水
--
河官李焯等受极刑
--
淮河上游罗山等地立水志
--
挑浚贾鲁河、涡河等河道
--
胡宝瑔在河南治水
--
开、归、陈、汝四府水利图文碑
--
武昌国疏浚14条河道
--
疏浚铁底河并筑堤
--
议定洪沟河管理
--
黄河多处决口
--
修浚贾、惠二河
--
惠济河建石闸
--
陕州、巩县、武陟设水志报汛
--
《治河方略》刊印成书
--
正阳关立水志,并规定报汛水位
--
豫境数年大旱
--
安阳高平闸新规
--
豫北、豫西大旱
--
仪封大工费帑五百余万两
--
仪封北坝陷
--
修浚惠济河
--
考城河决
--
青龙冈堵口费帑两千万两
--
仪封堵塞
--
黄河决口杨桥口
--
增加银两以堵兰阳决口
--
唐侍陛改河之策
--
河决睢州
--
整修太行堤八百余里
--
豫南等地大旱
--
全省三年连旱
--
睢县河决
--
河内县治河
--
治水名臣黎世序
--
河决睢州
--
禹州引沙、涌河水灌田
--
河决封丘衡家楼
--
漳卫河防汛
--
睢州河决
--
修筑城堤、河堤
--
黄河决口睢州
--
武陟、河内修筑河堤
--
虞城河溢
--
河南赈灾
--
黄河决口,沁、伊并涨
--
兰阳、武陟决口
--
仪封堵口
--
河决瞧州
--
议于东河推广石工
--
道光帝治漳、卫河谕
--
吴璥的“束水攻沙”之策
--
黎世序卒后受表扬
--
张井奏报东河淤积状况
--
周家口防汛设施
--
周际华浚峪河、修红石堰
--
疏浚河道、修筑河堤
--
林则徐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
--
河决祥符
--
《续行水金鉴》刊印成书
--
刘体重修防有法
--
栗毓美任东河总督
--
淅川、邓州暴雨、冰雹
--
祥符张家湾决口
--
魏源主张改河北流
--
孟县、武陟护堤、筑坝
--
黄河决口流入颍水
--
中牟九堡大工
--
灵宝黄河暴涨
--
陕县黄河涨溢
--
修筑拦河坝
--
中牟河工合拢
--
疏浚贾鲁河
--
全省春夏大旱
--
修筑沁河堤
--
修筑河内河堤
--
渑池洪水刻石
--
灵宝大水灾
--
铜瓦厢决口黄河改道
--
全省旱、豫南大旱后秋又大雨
--
商城大旱
--
黄赞汤奏报河决后情况
--
兰阳水溢
--
谭廷勃主疏马颊、徒骇以减河水
--
全省夏水、豫东大水
--
叶尔安治河
--
培修北金堤
--
夏邑、永城疏浚河道、开挖新渠
--
河决郑州
--
荥泽十堡决口
--
黄河南流北流之争
--
李鹤年治河
--
李鹤年奏缓征钱粮
--
荥阳三月雪
--
豫北、豫西大水
--
伊阳大水
--
浚惠济河碑
--
钱鼎铭兴修水利
--
英人艾略斯考察河道
--
李鸿章反对河归故道
--
开州河决
--
全省春秋旱
--
许州大旱
--
郑州大旱
--
全省春夏大旱
--
睢州大旱
--
河南等省特大旱
--
辉县大荒
--
渑池旱灾
--
郑州春旱
--
许州特大旱
--
汝阳大旱、夏疫人死
--
河道总督许振祎筑大坝治河
--
春夏大旱秋淫雨
--
博爱大旱
--
灵宝大荒,死者甚多
--
沁河决武陟
--
信阳大雨
--
内乡旱饥民流离
--
全福曾在洛阳兴水利
--
涂宗瀛奏四十州县水灾
--
河南斗谷二千
--
卫辉筑坝
--
豫北、豫南大水
--
筑坝、挖河及河渠管理
--
游百川提出治河建议
--
朱仙镇新河记碑
--
夏旱秋大水
--
开州河决
--
郑州十堡大工
--
第一条黄河专用电报线架通
--
蒋东才力护堤工、救难民
--
春旱秋大霖雨
--
河南至山东河道图测成
--
孙叔谦治水
--
黄河河工改章
--
合议成立海河工程委员会
--
连续三年水、大水
--
首次河床地质钻探
--
连续四年局部地区旱、大旱
--
河东河道总督裁撤
--
立防旱碑
--
郑州黄河铁桥建成
--
开封、郑州、卫辉等属被淹
--
开封、归德等地区大雨,河水泛溢成灾
--
开州河决
--
豫北、豫东、豫南大水
--
沙河决口白地
--
开州、濮州、东明等地河决
--
孙宝琦主张统筹治河
九、民国时期
--
豫西、豫东大旱,唐白河大水
--
沙河决口牛滩
--
修建天赉灌区
--
河南省设立河防局
--
濮阳双合岭决口
--
濮、范民埝多处决口
--
沁堤改归官办
--
贾鲁河水利公司成立
--
豫境春旱、夏水
--
筑成兰封小新堤
--
施测黄河流域地形图
--
省河防局长移任
--
陕县暴雨伤人
--
全国水利局成立
--
全省春夏旱,唐白河大水
--
北洋政府通令各省成立水利分局
--
豫境夏大水
--
濮阳双合岭堵口合拢
--
河南省水利委员会成立
--
修筑温孟大堤
--
河南省水利委员会主任移任
--
各县成立水利分会
--
阎枚任会长
--
河南省设置第一个雨量站
--
豫南区大水
--
豫、鲁间民埝多处决口
--
郑州、巩县等大雨
--
河南省水利委员会主任移任
--
伊、洛、沁漫溢
--
直隶省设立北岸河务局
--
沁河多处决口
--
濮县双李庄决口
--
各县设水利分会
--
唐白河特大洪水
--
设立陕县、泺口水文站
--
运河工程局测量黄河堤岸
--
河南河防局改名为河务局
--
沙河决口南仓
--
许昌大水火车中断
--
灵宝大水灾
--
阎枚任会长
--
改组河南省水利机构
--
《濮阳河上记》出版
--
孟津筑成铁谢民埝
--
河南等五省特大旱
--
豫等八省大水
--
清理辉县百泉池内淤塞
--
开办水利工程测养所
--
省水利机构改置
--
河南河务局长移任
--
河南修筑华洋民埝
--
疏浚铁底河
--
张之锐兼任水利分局局长
--
培修老安堤
--
濮县廖桥决口
--
河南华洋义赈会以工代赈
--
陈善同任河务局局长
--
各县水利支局改置省水工测养所学员担任支局长
--
黄、沁河多处决口
--
开挖常郑渠
--
《豫河志》出版
--
全省暴雨成灾
--
许昌大旱
--
任文斌兼任省水利分局局长
--
卢氏设雨量检定员
--
河南省实业厅兼署全省水利局
--
李升屯、黄花寺决口
--
修水渠浇地800余亩
--
豫境春旱秋淫雨
--
许昌暴雨雹灾
--
郑州、登封等久旱不雨
--
沙河决口商水老门潭
--
《豫河续志》出版
--
河南省黄河河务局局长移任
--
河南省政府改置水利分局
--
沁河北樊、高村决口
--
冯玉祥征调民众疏浚贾鲁河
--
桐柏雨量站始测
--
水利局及48处水利分局成立
--
河南创立黄河平民学校
--
河南黄河河务局长离任
--
信罗、沈项水利分局成立
--
河南河务局建立造林场
--
取消淮阳、西华等5个水利分局
--
河南境内大旱
--
吸水机引黄水灌溉
--
冯玉祥立石碑清廉为民
--
柳园口设立水文站
--
漳河重开新口灌田
--
华北水利委员会测量黄河地形
--
河南全省旱蝗灾害
--
中牟抢险
--
冯玉祥任黄委委员长
--
全省春夏大旱岁大饥
--
修建石龙堰引水灌区
--
创办河南省水利工程学校
--
省水利局划归省建设厅管辖
--
丹卫、漳淇两水利局的职责
--
渑池修渠灌田
--
建设虹吸引黄工程
--
河务局改组
--
中牟黄河大堤崩溃
--
中牟建立郑州最早的雨量站
--
修建民主渠灌区
--
长葛开民生渠灌农田
--
全省连续三年大旱
--
河南河务局恢复
--
省水利局改设为建设厅一个科
--
黄河大堤辟作公路
--
召开《导淮工程计划》研讨会
--
成立民埝专款保管委员会
--
中国水利学会成立
--
河南省立水专改制
--
河南特大洪水
--
伊、洛河发生大洪水
--
新任导淮委员
--
朱庆澜为黄委委员长
--
内政部召开黄河河务会议
--
设七个雨量站
--
全省春旱、秋大水
--
王应榆、张含英视察黄河下游
--
《豫河三志》出版
--
河南省水文测量队成立
--
长葛开民和渠灌农田
--
水利局改设
--
疏浚惠济河
--
任命委员长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
--
石梁河工程动工
--
漳河大水
--
长垣土匪扒决石头庄大堤
--
陕县水文站出现大洪水
--
黄河决温县、武陟两县
--
黄河水利委员会迁至开封
--
黄河水利委员会举行委员会议
--
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测量队
--
开办凿井训练班
--
航测下游灾区水道堤防图
--
开挖黄惠河
--
设立水文站、雨量站18处
--
冯玉祥治河
--
欧阳珍集资建桥
--
欧阳珍兴修水利
--
《黄河水利月刊》创刊
--
石龙堰灌区建成
--
长葛治河开渠灌农田
--
沁河武陟北王村决口
--
刘峙视察黄河堤工
--
梅兰芳助赈
--
黄河流域测定八处天文经纬度
--
长垣太行堤决口四处
--
首次进行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
--
成立河南省整理水道改良土壤委员会
--
黑岗口敷设河底电缆
--
黄河流域增设水文站
--
黄惠河系新开河道竣工
--
陈汝珍出席全国水利会议
--
李仪祉视察北金堤
--
第三水利局成立凿井队
--
长垣贯台堵口合拢
--
刘峙视察引黄工程
--
教育部批准省立水利水专附属高中改置
--
培修北金堤工程开工
--
周口大桥建成
--
沙河决商水
--
培修金堤纪念碑
--
郑州大雨
--
伊、洛河、白河大水
--
撤销四水利局成立水利处
--
成立灵宝防制土壤冲刷试验区
--
豫东区整水改壤
--
修复大港口水闸
--
漳河复堤工程竣工
--
漳河南岸堤防加厚工程告竣
--
卫河修堤工程竣工
--
增设水文站
--
日本对黄河下游进行航空摄影
--
七十六县旱灾
--
三门峡地区大旱灾
--
联合测量沁河
--
王力仁任省河务局长
--
省凿井委推定各股主任
--
孔祥榕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
--
黄委总工张含英出席全国水利会议
--
黄委督防处在汴成立
--
勘测沙碱地
--
谢志安纂修《河南省水利志》
--
登封、密县等建立雨量观测所
--
成立灵宝防制土壤冲刷试验区
--
渔业生产年产仅达2400万斤
--
莲花寺岗电站建成
--
河南黄河河务局改为河南修防处
--
卢熔轩倡导兴修水利
--
沙河决口商水
--
豫、鲁两省河务机构改组
--
范县、寿张多处民埝决口
--
许昌河决毁田民受害
--
正阳关段浅滩疏浚
--
日机连续轰炸黄河堤坝
--
武陟沁河决口
--
全省春夏旱秋淫雨
--
清异河上的和尚桥
--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迁
--
扒掘中牟赵口黄河大堤
--
扒掘郑县花园口黄河大堤
--
国民政府特派王郁骏接任黄委委员长
--
水利处迁址在镇平
--
李西河设立水位站
--
修筑防黄泛西堤
--
日伪修筑防黄泛东堤
--
卫河大堤增修加固
--
双洎河上建成55吨位木帆船
--
黄委西迁洛阳后又迁西安
--
河南水利逐渐发展的时期
--
《汤阴县志》记载淇河鲫鱼
--
日伪政府堵塞赵口
--
黄委主任移任
--
彭雪枫带领新四军开挖新四沟
--
国民党骑兵旅炸毁颍河桥
--
日本侵略军在花园口又挖一口门
--
日军修筑汴新铁路
--
孔祥榕再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
--
决定续修黄河防泛新堤
--
贾鲁、双洎河泛滥
--
日军扩大花园口口门
--
日本空摄黄泛区
--
日军残杀治河民工
--
整理沙河
--
多处扒掘沁堤
--
别廷芳治河整地
--
郑县金水河改道
--
省水利处迁洛阳
--
整治沙河
--
成立两个水利设计测量队进行灌区测设
--
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防泛新堤尉氏段抢堵临时工程委员会
--
河南修防处恢复沁西总段
--
黄河水利委员会在花园口修筑河防御敌工程
--
河南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成立
--
日伪在河南境黄河北岸挑挖长沟
--
日伪河南省政府加修防泛东堤
--
河南修防处修筑河防军工坝
--
国民政府召开淮域工程会议
--
日军在郑州一带沿河肆虐
--
南阳大旱
--
日伪筹备堵复花园口口门
--
黄委会委员长移任
--
河南修防处进行引河南流查勘
--
沙河决淮阳
--
张凤生在蒋村扒口掘黄河
--
河南大旱
--
加修军工挑水坝
--
日伪补修防泛东堤
--
修建湍惠渠灌溉工程
--
国民政府颂布《中华民国水利法》
--
陕县水文站观测水位发生失误
--
黄河水工专科学校成立
--
沁河决口
--
水利处迁至鲁山
--
临泉会议讨论防范黄河泛水南侵
--
拟定花园口堵口复堤计划
--
河南连续大旱灾情严重
--
整修黄泛工程部署防汛
--
渑池修渠灌田400亩
--
日伪举行引黄济卫工程
--
水利局机构改置
--
修建白惠渠
--
沙河决商水
--
巴里特查勘黄河
--
常香玉通过义演捐资修建护岸石坝
--
水利局迁至内乡
--
豫东发生洪涝灾害
--
拟定黄泛区善后救济计划
--
水利局西迁至朱阳关
--
日本军炸毁莲花寺岗电站
--
双洎河水溢
--
省水利局迁至开封
--
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花园口堵口工程处
--
冀鲁豫行署调查黄河故道
--
黄河水利委员会迁汴
--
花园口堵口复堤工程局成立
--
晋冀鲁豫边区成立治黄机构
--
花园口堵口工程开工
--
赵守钰求见“三人小组”
--
开封会谈达成协议
--
白崇禧、刘峙视察花园口
--
菏泽协商达成协议
--
宋彤与工务所、测量队
--
宋子文反对延缓堵口
--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就黄河堵口发表谈话
--
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
--
南京会谈达成协议
--
冀鲁豫解放区开展复堤工程
--
国民党故意拖拨复堤粮款
--
塔德等评论国共两区复堤
--
花园口堵口工程受挫
--
黄河水利委员会扩大无线电通讯设备
--
上海会谈达成协议
--
防泛新堤多处决口
--
在狮河上建闸一座
--
花园口堵复局恢复堵口
--
国民党军炮轰救济物资
--
导黄人卫测量完竣
--
黄河专科学校并人河南大学
--
蒋介石电促堵复花园口口门
--
张秋会谈无结果
--
张方出任冀鲁豫黄委会副主任
--
渐川县引滔河灌溉
--
航空测量三花间地形
--
蒋介石再次限期完成堵口工程
--
邯郸会谈
--
黄河涨水,堵口受挫
--
河南举行泛区善后建设会议
--
艾格顿向宋子文提出堵口复堤建议
--
花园口堵口工程再次受挫
--
国民党军政要人到花园口视察
--
再次举行上海会谈
--
冀鲁豫边区黄河河防指挥部建立
--
花园口增挖引河竣工放水
--
黄河花园口堵口合拢
--
冀鲁豫解放区部署造船
--
冀鲁豫边区行政公署将治黄列为中心工作
--
董必武就花园口合拢发表声明
--
花园口合拢纪念碑
--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召开治黄会议
--
河南修防处接管沁黄旧堤
--
冀鲁豫边区召开复堤会议
--
冀鲁豫行政公署号召群众复堤自救
--
堵复局庆祝堵口合拢
--
薛笃弼视察河南黄泛区
--
赵明甫撤离开封
--
刘邓大军渡黄河
--
王汉才等人为治黄捐躯
--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表扬治黄干部
--
解放区完成全年复堤工程
--
冀鲁豫边区部署防汛
--
冀鲁豫黄委会增设第五修防处
--
史王庄群众抢堵漏洞
--
沁河大樊决口
--
冀鲁豫黄委会揭露国民党军破坏治黄
--
国民党军扒掘贯孟堤
--
解放区调查黄河归故后所受损失
--
解放区召开安澜大会
--
冀鲁豫黄委会驻汴办事处召开中原区治黄会议
--
豫皖苏分局发布春耕生产和兴修水利指示
--
水利部公布冀鲁豫三省修防处组织规程
--
冀鲁豫黄委会召开复堤会议
--
河南修防处全部迁汴
--
冀鲁豫解放区布置植树护堤
--
赵明甫任冀鲁豫黄委会副主任
--
省水利局长移任
--
莲花寺岗电站恢复发电
--
陕县水文站恢复
--
冀鲁豫解放区布置防汛
--
水利局迁至信阳
--
冀鲁豫边区行政公署规定黄河抢险可直接调用民工
--
冀鲁豫黄委会完成造船任务
--
中共冀鲁豫区党委作出黄河防汛决定
--
堵复引黄济卫进水口
--
冀鲁豫黄委会首次考察黄河
--
洪水毁湍惠渠灌溉工程
--
部分黄河工程文卷、仪器散失
--
洎水暴涨
--
冀鲁豫黄委会隶属关系变更
--
华北人民政府冀鲁豫黄委会成立驻汴办事处
--
西柏坡会议筹建统一治黄机构
--
沁河大樊堵口合拢
--
冀鲁豫黄委会调整下属治河机构
--
水利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接管
附录:
--
1.中国历史简表
--
2.中国古代历法
--
3.干支表
--
4.公元推算干支表
--
5.生肖纪年表
--
6.皇帝纪年
--
7.经传所记日别名表
--
8.时辰表
--
9.二十四节气表
--
10.古代其它节日在夏历的日期表
--
11.历代各朝疆域表
--
12.河南省历代建置沿革表
--
13.河南省市、县今名、古名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