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兰州市历年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情况以及财政、税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8年12月
目录
封面
兰州市志第三十六卷·财政税务志
图片
--
国家税务总局金鑫局长同中共兰州市委书记李虎林(左)、市长柯茂盛(右)亲切交谈(1992年8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市财政、税务局历任领导合影(1995年元旦)
--
国家税务总局金鑫局长同税务干部交谈(1992年8月)
--
金鑫局长为兰州市税务干部题词
--
在兰州召开十一省会城市财政税务暨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1992年8月)
--
国家税务总局陈景新副局长看望税务所专管员(1991年8月)
--
朱作勇市长主持市财政工作会议(1997年6月)
--
市国税局涉外分局采用微机征管(1994年11月)
--
甘肃省副省长崔正华(中)、兰州市市长朱作勇(左)、省地税局局长吴碧莲(右)参加地方税宣传活动(199
--
兰州市地税局冷冰鑫局长接受记者采访(1994年12月)
--
集贸市场税款征收
--
永登县税务局干部到县水泥厂检查纳税情况
--
兰州市税务系统政治工作会议(1989年8月)
--
朱作勇市长到市国税局涉外分局检查工作(1994年11月)
--
“查帐能手”选拔考试考场
--
曾荣获财政部表彰奖励的文化宫税务所所长温青梅(左)和专管员检查企业发票
--
支援兰州建设市财税局外省籍干部合影
--
中共兰州市财政局党组在研究财政工作
--
中共兰州市国税局党组成员在研究工作
--
中共兰州市地税局党组成员在局干部会议上
--
市国税局召开税收征管工作会议(1993年)
--
兰州市税务局举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展览
--
曾获得国家税务局、人事部表彰的城关区重点企业税务所专管员在研究工作
--
兰州市第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上,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一飞(左)、夏常胜(中)与市税务局局长杨继元(右
--
市县区财政局负责人与全市文明乡、镇财政所人员合影(1995年10月)
--
市国税局所获锦旗(1997年)
--
市财政局所获锦旗、奖状、奖牌
--
市国税局被授予的锦旗
--
市税务局举办首期信息员培训班
--
省市领导向先进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颁奖(1991年3月)
--
市财政局陈冬芝(左)局长与县区负责人签定财政收支责任书(1997年6月)
--
市国税局局长、党组书记时学勤(1998年3月)
--
市财税职工中专荣获国家教委奖牌(1992年)
--
学生在上微机课
--
罗增福副校长被授予“全国财政系统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11月)
--
清代印花税票
--
民国印花税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2年)印花税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88年)印花税票
--
民国时期兰州市冬令救济奖券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货物税改制证
--
民国时期印花税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印花税票
--
市国税局办公楼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徽
--
中国税务工作人员制帽
--
中国税务工作人员制服肩章
--
兰州市税收与发展演讲比赛(1992年6月)
--
市地方志暨财税志编纂委员会部分人员合影(1995年元旦)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现任成员名单
--
曾任成员名单
《兰州市志》学术顾问
《兰州市志》主编、副主编、编辑
兰州市财政税务志编纂委员会
《兰州市志·财政税务志》编辑人员
参与初稿撰写或提供资料照片人员
《兰州市志·财政税务志》终审委员会
总序一
总序二
凡例
序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辑要
第一篇 财政收人
--
第一章 农牧业税类
----
第一节 田赋
------
一、承粮地亩
------
二、科则与赋额
------
三、耗羡、杂赋及田赋附加
------
四、田赋征实、征购及征借
------
五、田赋减免与滞纳处罚
----
第二节 农业税
------
一、查田定产
------
二、农业税计征
------
三、减免规定
----
第三节 牧业税
----
第四节 农林特产税
------
一、征收范围与税率
------
二、减征、免征及处罚规定
--
第二章 资源税类
----
第一节 盐税
----
第二节 矿产税
----
第三节 煤炭资源税
----
第四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三章 流转税类
----
第一节 烟酒税
----
第二节 厘金
------
一、水烟厘金
------
二、茶叶厘金
------
三、土盐厘金
------
四、土药厘金
------
五、百货厘金
----
第三节 统捐
----
第四节 特种消费税
----
第五节 特别消费税
------
一、彩色电视机特别消费税
------
二、小轿车特别消费税
----
第六节 统税
------
一、卷烟统税
------
二、麦粉统税
------
三、棉纱、火柴、水泥统税
------
四、饮料统税
------
五、茶类统税
------
六、竹木、皮毛、瓷陶、纸箔统税
----
第七节 货物税
------
一、征收范围和税率
------
二、计税依据与征收
------
三、罚则
----
第八节 棉纱统销税与商品流通税
------
一、棉纱统销税
------
二、商品流通税
----
第九节 工商统一税
----
第十节 工商税
----
第十一节 产品税
------
一、税目、税率
------
二、纳税环节
------
三、税款计算与缴纳
------
四、减税、免税及罚则
----
第十二节 增值税
----
第十三节 营业税
------
一、磨税
------
二、当税
------
三、牙税
------
四、营业牌照税
------
五、烟酒营业牌照税
------
六、普通营业税
------
七、摊贩业税
------
八、工商营业税
------
九、临时商业税
------
十、牲畜营业税
----
第十四节 交易税
------
一、商品交易税
------
二、牲畜交易税
------
三、集市交易税
--
第四章 收益税类
----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
一、营利事业所得税
------
二、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
------
三、特种过分利得税
------
四、工商业所得税
------
五、工商所得税
------
六、私营企业所得税
------
七、集体企业所得税
------
八、国营企业所得税
------
九、国营企业调节税
----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
------
一、证券存款所得税
------
二、利息所得税
------
三、薪给报酬所得税
------
四、财产租赁出卖所得税
------
五、一时所得税
------
六、综合所得税
------
七、个人收入调节税
------
八、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
第三节 涉外所得税
------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
二、外国企业所得税
------
三、(涉外)个人所得税
----
第四节 遗产税
--
第五章 财产税类
----
第一节 房地产税
------
一、房捐
------
二、建筑改良物税
------
三、土地税
------
四、土地增值税
------
五、城市房地产税
----
第二节 契税
----
第三节 车船使用牌照税
--
第六章 行为税及特定目的税类
----
第一节 印花税
----
第二节 屠宰税
----
第三节 文化娱乐税
------
一、筵席及娱乐税
------
二、特种消费行为税和文化娱乐税
----
第四节 烧油特别税
----
第五节 建筑税
----
第六节 奖金税
------
一、国营企业奖金税
------
二、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
三、集体企业奖金税
------
四、事业单位奖金税
----
第七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
第八节 耕地占用税
----
第九节 税务部门征收的基金和附加
------
一、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二、粮食补贴基金
------
三、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
四、教育费附加
--
第七章 企业收入类
----
第一节 官业收入
----
第二节 公营事业收入
----
第三节 国营企业收入
------
一、上缴利润
------
二、上缴折旧基金
--
第八章 公债
----
第一节 国家公债
------
一、内国公债
------
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三、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四、国库券
------
五、保值公债
------
六、特种国债
----
第二节 地方公债
--
第九章 其他收入类
----
第一节 公产收入
----
第二节 警捐
----
第三节 其他杂捐
------
一、黄河铁桥捐
------
二、路灯捐
------
三、清洁捐
----
第四节 规费、罚没及其他杂项收入
------
一、规费收入
------
二、罚没收入
------
三、赃款、赃物变价收入
------
四、其他杂项收入
第二篇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建设费
----
第一节 实业费
------
一、桥梁费
------
二、军事工业费
------
三、农工商矿费
----
第二节 经济建设费
------
一、基本建设投资
------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
三、流动资金
------
四、科学技术“三项费用”
----
第三节 城市维护费
------
一、设市初期城市维护费
------
三、城市维护费支出
----
第四节 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事业费
------
一、农业、林业事业费
------
二、水利事业费
------
三、气象事业费
------
四、其他农业事业费
----
第五节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第六节 工业、交通、商业部门事业费
----
第七节 简易建筑费
--
第二章 教育、文化、卫生、科学事业费
----
第一节 教育费
----
第二节 文化事业费与文物事业费
------
一、文化事业费
------
二、文物事业费
----
第三节 卫生事业费与计划生育事业费
------
一、卫生事业费
------
二、公费医疗费
------
三、计划生育事业费
----
第四节 体育事业费
----
第五节 科学事业费与档案事业费
------
一、科学事业费
------
二、档案事业费
----
第六节 地震事业费
----
第七节 广播电视事业费
----
第八节 其他文教事业费
--
第三章 社会福利救济费与抚恤事业费
----
第一节 社会福利救济费
------
一、孤贫口粮
------
二、善举经费
------
三、经常救济费
------
四、农村、城市社会救济费和其他救济福利事业费
----
第二节 灾情救济费
----
第三节 抚恤事业费
----
第四节 退休、退职、离休费
------
一、退休、退职费
------
二、离休费
--
第四章 行政管理费
----
第一节 行政费
----
第二节 交通费(驿站费)
----
第三节 民政费
----
第四节 财务费
----
第五节 公安、安全费
------
一、巡警费和警察队经费
------
二、保警支出
------
三、公安、安全支出及人民防空费
----
第六节 司法、检察费
--
第五章 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
第一节 支援不发达地区专项资金
----
第二节 支援河西、定西地区农业建设资金
----
第三节 支农周转金
--
第六章 价格补贴
----
第一节 粮、油价格补贴
----
第二节 粮、油价差补贴
----
第三节 平抑蔬菜市价价差补贴
----
第四节 城镇居民肉食价格补贴
----
第五节 其他价格补贴
--
第七章 其他部门事业费与其他支出
----
第一节 其他部门事业费
------
一、旅游事业费
------
二、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费
------
三、税务事业费
------
四、统计事业费
------
五、劳教事业费
------
六、公安、司法业务费
------
七、其他事业费
----
第二节 城镇青年就业经费
----
第三节 其他支出
------
一、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
二、地方外事费
------
三、军队供应站经费
------
四、兵役征集费
------
五、支前费
------
六、流窜犯收容站经费
------
七、看守所、拘留所经费
------
八、其他杂项支出
--
第八章 上解支出
----
第一节 上解款项
------
一、工赋上解
------
二、扣款抵缴
----
第二节 上解分成和上解专项资金
------
一、上解分成
------
二、上解专项资金
第三篇 财政税收管理
--
第一章 机构人员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一、兰州市财政机构
------
二、驻兰省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人员
------
一、兰州市财政人员
------
二、驻兰省财政人员
----
第三节 税务机构
------
一、国税征收机构
------
二、地方税征收机构
------
三、兰州市税务机构
------
四、驻兰省税务机构
----
第四节 税务人员
------
一、兰州市税务人员
------
二、驻兰省税务人员
--
第二章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
一、市、县(区)财政管理体制
------
二、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
--
第三章 预算、决算管理
----
第一节 预算
------
一、预算编制
------
二、预算执行
----
第二节 决算
------
一、收支结算
------
二、决算编制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全额预算管理
------
二、差额预算管理
------
三、自收自支预算管理
------
四、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
一、固定资产管理
------
二、流动资金管理
------
三、成本(费用)管理
------
四、利润分配管理
----
第三节 监缴利润
----
第四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五节 税收稽征管理
------
一、征收方法和管理形式
------
二、管理制度和专责管理
------
三、税源管理和促产增收
------
四、个体经济与集贸市场税收征管
--
第五章 财政税务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察
----
第二节 税务监督和检查
附录
--
一、1991年~1997年兰州市财税工作纪略
----
税收收入
----
减税、免税
----
新税种开征
----
纳税业户登记和税源普查
----
税制改革
----
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改革
----
发票管理
----
税收大检查
----
干部业务考核与新税制培训
----
财税工作表彰会、国家税务局检查工作与11省会城市财税工作经验交流会
----
促产增收与税收宣传
----
税收科研成果评奖办法与信息工作
----
财政、税务机构与主管人员
----
财税职工中专教学和科研成果
--
二、1950年~1994年兰州市开征工商税收税种及基金一览表
编后记
《兰州市志》编纂说明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历任工作人员名录(截至1999年4月)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