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陕西简称“秦”,又称“陕”。地处黄河中游,位于我国腹地。周边与山西、内蒙、宁夏、甘肃、四川、湖北、河南等省、自治区为邻。全省南北长约八百七十公里、东西宽约二百至五百公里,土地面积约为二十万六千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二点一,现有人口三千四百余万。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属陕北高原,海拔九百至一千五百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五;中部是关中平原,俗称“八百里秦川”,海拔三百至八百米,约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十九;秦岭以南属秦巴山区,海拔一千至三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六。秦岭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目录
封面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陕西卷
图片
--
《洛川老秧歌》
--
《背花鼓》
--
《蹩鼓》
--
《筒子龙》
--
《鱼嬉莲》
--
《五圆鼓》
--
《高跷》
--
《陕北跑驴》
--
《抬神楼》
--
《安塞腰鼓》
--
《四船扑莲》
--
《胸鼓》
--
《背社火》
--
《牛拉鼓》
--
《战船》
--
《莲花船》
--
《血故事》
--
《跳跳》
--
《背芯子》
--
陕西省
--
陕西省行政区划图
编辑人员
《中华舞蹈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综述
志略
--
陕北秧歌
--
神会秧歌
--
老秧歌
--
二十八宿秧歌
--
新秧歌
--
陕北踢场子
--
二人场子
--
三人场子
--
丑场子
--
群体场子
--
杂角场子
--
干货场子
--
对子秧歌
--
洛川秧歌
--
洛川老秧歌
--
洛川城关秧歌
--
洛川京兆秧歌
--
洛川唱秧歌
--
韩城秧歌
--
渭华秧歌
--
西安地秧歌
--
陕南薅草秧歌
--
陕北腰鼓
--
安塞腰鼓
--
横山腰鼓
--
米脂腰鼓
--
安乃小腰鼓
--
洛川蹩鼓
--
胸鼓
--
踢鼓子
--
牛拉鼓
--
上锣鼓
--
花苫鼓
--
背花鼓
--
洪拳鼓
--
八仙鼓
--
扇子鼓
--
素鼓
--
十面锣鼓
--
牛拉蹩鼓
--
富平老鼓
--
五圆鼓
--
百面锣鼓
--
挎鼓子
--
蛟龙转鼓
--
岐山转鼓
--
刁鼓
--
黄陵抬鼓
--
尧山大鼓
--
高陵年鼓
--
洛川社鼓
--
勉县对鼓
--
羊角鼓
--
羊皮鼓
--
扇鼓舞
--
打丧鼓
--
撂锣
--
富县飞锣
--
抡锣
--
龙灯
--
布龙
--
筒子龙
--
板凳龙
--
五节龙
--
地龙
--
水兽舞
--
火龙
--
滚龙、站龙
--
文狮子
--
武狮子
--
狮子上老杆
--
高台狮子
--
笑和尚耍狮子
--
火狮子
--
太狮与少狮
--
舞麒麟
--
水船
--
旱船
--
彩莲船
--
子母船
--
双人花船
--
战船
--
四船扑莲
--
青瓷船
--
合字灯
--
七巧灯
--
排灯舞
--
勾灯
--
走莲灯
--
百灯舞
--
跑红灯
--
滚红灯
--
顶灯
--
轱辘灯
--
竹马灯
--
鱼嬉莲
--
鲤鱼灯
--
挑花篮
--
高跷
--
三腿跷
--
单腿跷
--
高跷抬轿
--
杠子老爷
--
矮跷
--
高跷跑驴
--
高跷扑蝶
--
刘海戏金蟾
--
八仙过海
--
高跷舞龙
--
高跷舞狮
--
小跷
--
寸跷
--
高台芯子
--
转鞦
--
轮鞦
--
平台芯子
--
背芯子
--
火亭子
--
马社火
--
跷板社火
--
担子社火
--
山社火
--
洋县地社火
--
地台社火
--
地故事
--
哑巴底子
--
血故事
--
纸社火
--
鹭鸶与蚌壳
--
板凳鱼
--
鲤鱼跳龙门
--
鲤鱼撒欢
--
五虾闹钻鱼
--
牛斗虎
--
猴骑羊
--
虎扑羊
--
老虎舞
--
水牛舞
--
猴舞
--
跑驴
--
张果老倒骑驴
--
变马
--
跑马、跑牛
--
鹤舞
--
扑蛾
--
梆子对斗
--
拉碌碡
--
舞连枷
--
舞铡刀
--
送春牛
--
跳春官
--
落草
--
扫五穷
--
二鬼打架
--
大头和尚戏柳翠
--
张公背张婆
--
阴阳脸
--
三柴板
--
霸王鞭
--
八打棍
--
旗舞
--
甩纸花
--
转转伞
--
黑虎鞭
--
绳鞭
--
梆绞舞
--
夹板舞
--
小场子
--
地蹦子
--
跑场花鼓
--
地围子
--
跳跳
--
跳端公
--
二人台
--
耍神楼
--
三山刀
--
十八罗汉
--
八仙板
--
跑佛
--
打锣镲
--
醮师分灯
--
莲花碗
文物史迹
--
“人面鱼纹”彩陶盆
--
人类最早的乐器——陶埙
--
殷商时期的铜脸壳与兽面纹铺首
--
西周青铜人俑
--
秦代乐府编钟
--
陕北东汉舞俑
--
陕北画像石中的舞蹈
--
西汉玉佩舞人
--
汉代彩绘舞俑
--
北魏乐舞铜带板
--
西魏石窟伎乐天
--
唐代大佛寺伎乐天
--
唐代郑仁泰墓彩绘乐舞陶俑
--
唐代红衣舞女壁画
--
唐代女子双人对舞壁画
--
唐代苏思勖墓壁画
--
唐代李寿墓乐舞壁画与石线刻乐舞图
--
唐代骆驼载乐俑
--
唐代苏中郎舞俑
--
唐代彩绘女舞俑
--
唐代代国公主墓碑
--
五代冯晖墓乐舞人砖雕
--
宋金舞人砖雕
--
宋金陕北秧歌画像砖
--
宋金陕北腰鼓画像砖之一
--
宋金陕北腰鼓画像砖之二
--
宋金陕北腰鼓画像砖之三
--
元代乐舞壁画
--
延安新秧歌运动史料照片
--
史料钩沉
----
《山海经·大荒东经》
----
《山海经·海内外经》
----
《山海经·海外西经》
----
《周礼·鼓人》
----
《周礼·大司乐》
----
《周礼·(韦军)人》
----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舞师》
----
《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乐师》
----
《周礼·司巫》
----
《周礼·女巫》
----
《周礼·春官·占梦》
----
《周礼·夏官·司马第四·方相士》
----
《礼记·月令》
----
《礼记·郊特牲》
----
《礼记·明堂位》
----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
----
《路史后记》
----
《论语·乡党》
----
《尚书·尧典》
----
《尚书·益稷》
----
《尚书》
----
《史记·夏本纪》
----
《史记·乐书》
----
《史记·李斯传》
----
《说文解字》
----
《易经》
----
《左传》
----
《广雅》
----
《诗谱》
----
《乐记·乐本篇》
----
《乐记·乐施篇》
----
《乐记·乐象篇》
----
《乐记·乐化篇》
----
《诗经·毛序》
----
《诗经·国风·击鼓五章》
----
《诗经·陈风·宛丘》
----
《诗经·东门之扮》
----
《诗经·君子阳阳》
----
《诗经·小雅·伐木》
----
《吕氏春秋·古乐篇》
----
《吕氏春秋·季春纪》
----
《吕氏春秋·仲秋纪》
----
《吕氏春秋·季冬纪》
----
《吕氏春秋·卷九·顺民》
----
《吕氏春秋·卷十五·慎大览》
----
《淮南子·修务训》
----
《述异记》
----
《前汉书·武帝纪》
----
《后汉书·郭伋传》
----
《后汉书·礼仪志(中)》
----
《后汉书·祭祀志(中)》
----
《后汉书·祭祀志(下)》
----
《西京杂记·卷一》
----
《西京杂记·卷三》
----
《列子·说符篇》
----
张衡《西京赋》
----
李尤《平乐观赋》
----
傅毅《舞赋》
----
《隋书·柳或传》
----
《旧唐书卷二十八·志第八·音乐一》
----
《旧唐书卷二十八·志第八·音乐二》
----
《旧唐书卷二十九·志第九·音乐二》
----
白居易《西凉伎》
----
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
刘禹锡《踏歌行》
----
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
储光义《蔷薇》
----
李白《赠汪伦》
----
清咸丰七年《榆林府志》卷二十四《风俗志》
----
清光绪三十二年《米脂县志》卷之一《风俗志·习尚》
----
清光绪三十二年《米脂县志》卷之六《风俗志》
----
《米脂县志》(民国二十八年本)第三册卷四·风俗
----
清光绪三十一年《绥德州志》卷四风俗·岁时锁俗
----
清光绪三十一年《绥德州志》卷四《风俗》
----
清顺治十八年《清涧县志》
----
清康熙四十五年《佳县县志·风俗篇》
----
清光绪二十五年《靖边县志》卷一《风俗志》
----
清光绪二十五年《靖边县志》《艺文志》
----
清道光二十七年《吴堡县志》
----
明弘治十七年《延安府志》卷六
----
清嘉庆七年《延安府志》卷三十九
----
《宜川县志》(民国三十三年本)卷二十三《风俗·娱乐》
----
《黄陵县志》(民国三十三年本)卷十八《风俗谣谚志·歌谣·秧歌新年灯节用》
----
《中部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版)卷二《风俗》
----
清乾隆四十九年续《陕西通志稿》《绥德新州志》卷一九八《风俗》
----
清乾隆九年《安塞县志》
----
《宝鸡县志》(民国十年本)卷十二《风俗·时令》
----
清光绪十八年《新续渭南县志》卷二《岁时》
----
清乾隆四十九年续《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八《风俗四》(大荔县采访册)
----
清乾隆四十九年续《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八《风俗四》(凤翔采访册)
----
清乾隆四十三年《富平县志》
----
清乾隆四十九年续《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八《风俗四》(临潼采访册)
----
清乾隆四十九年续《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八《风俗四》《华阴县志》
----
清乾隆四十九年《华阴县志》卷二
----
清乾隆四十九年续《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八《风俗四》(咸宁长安两县采访册)
----
清乾隆十六年《咸阳县志》
----
《东周列国志》一百零四回
----
清咸阳诗人路德《元宵节词》一首
----
清康熙四十三年《三原县志》第四册《风俗篇》
----
清乾隆四十九年续《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八《风俗四》(孝义厅采访册·宁陕厅同)
----
《华县县志》(民国三十七年本)《社会礼俗部》
----
清乾隆四十八年《澄城县志》
----
清康熙四十三年《韩城县志》
----
清乾隆十九年《白水县志》
----
《同官县志》(注:今铜川市)
----
清康熙二十一年《户县县志》
----
清乾隆五十六年《永寿县志》蒋基编纂第二册
----
清光绪十四年《永寿重修新志·卷四风俗类》
----
明隆庆年间《商州府志》
----
清乾隆二十三年《商州续志》(卷八)
----
《商南县志》(民国十二年本)
----
《丹凤县志》
----
《山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本)
----
清乾隆五十九年《汉中府志》
----
明嘉靖三十一年《略阳县志》
----
清雍正九年《重修略阳县志》
----
明嘉靖三十三年《宁强县志》
----
清乾隆五十九年《南郑县志》
----
《西乡县志》(民国二十年本)卷一《风俗志》
----
清王锡龄《陕南巡视日录》摘抄
----
明隆庆年间《洋县县志》
----
清光绪八年《佛坪县志》《风俗篇》
----
清康熙五十五年《城固县志》卷一《风俗篇》
----
清康熙五十五年《城固志》
----
清光绪四年《城固志》
----
清康熙三十二年《兴安府志》(兴安即当今安康)
----
清嘉庆二十三年《汉阴厅志》
----
清光绪二十八年《旬阳县志》
----
清光绪二十八年《旬阳县志》卷五
----
《紫阳县志》(民国十三年本)
----
《白河县志》
----
清道光九年《宁陕厅志》
人物传记
--
伶伦
--
刑天
--
质
--
皋陶
--
夔
--
师延
--
伊尹
--
周公
--
戚夫人
--
李夫人
--
李延年
--
赵飞燕
--
王翁须
--
华容夫人
--
唐姬
--
杨玉环
--
江采萍
--
武延秀
--
太平公主
--
公孙大娘
--
李十二娘
--
裴旻
--
张云容
--
李可及
--
灼灼
--
杜红儿
--
谢阿蛮
--
关盼盼
--
凤翔老尼
--
李应海
--
李增恒
--
吴继业
--
王正福
--
李万福
--
张子煌
--
李桂芝
--
苏树旺
--
苏贵堂
--
贺俊义
--
李应华
--
贺长宏
--
张文满
--
申世金
--
艾秀山
--
张国义
--
白广东
--
刘延河
--
谭海子
--
钟高社
--
梁生任
--
张玉玺
--
马乐发
--
郑明春
--
童连生
--
卫百福
--
李志连
--
张有万
图表
--
陕西省民族民间舞蹈统计表
--
陕西传统民间舞蹈队形图
--
陕西舞蹈分布图
附录
--
陕甘宁边区舞蹈与延安新秧歌运动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