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编修《新邱区志(1990~2006)》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力求全面记述新邱区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供研究新邱区情参考,为新邱发展服务。
二、本志内容。本志共设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民族与宗教,政党,政权·政协,政务,军事·公安·司法,群团,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生活,社会事业,人物12编,与序、凡例、总述、大事记、特载、跋、修志始末组成。
内容时限:
1990-2006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目录
封面
新邱区志
序
《新邱区志(1990~2006)》编纂委员会
《新邱区志(1990~2006)》编辑部
《新邱区志(1990~2006)》供稿人
凡例
题词
--
中共新邱区委书记曹贵刚为本书题辞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玉田为本书题辞
--
新邱区人民政府区长王明君为本书题辞
--
区政协主席张玲为本书题辞
图片
--
新邱区正射影像图
--
新邱区行政区划图
--
新邱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
新邱区在全国的区位
--
新邱区在东北亚的区位
--
新邱区区域位置图
--
新邱区在环海地区区位
--
新邱区交通地理图
--
新邱总体规划图
--
新邱城区中心行政图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剐总理李岚清到新邱区视察(2001年2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新邱区视察(2006年)
--
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来新邱区视察(2005年5月)
--
省委书记闻世震来新邱区视察(2004年7月)
--
省委书记张义岳到新邱区视察(2004年3月)
--
省长陈政高到巴新铁路施工现场视察(2008年8月)
--
省政协主席郭廷标来新邱区视察(2006年9月)
--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来新邱区视察棚户区(2006年6月)
--
市委书记王琼到新邱区视察(2005年9月)
--
市委书记姚忐半来新邱区视察(2006年4月)
--
市长潘立国来新邱区视察(2006年2月)
--
区长黎守信(1990年6月)
--
区委书记杨蕴华(1990年10月)
--
区委书记田成仁与班子成员合影(1991年)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屈祥(1992年12月)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怀学(1990年12月)
--
区政协主席白光明(1994年4月)
--
区政协主席高永成(2004年1月)
--
区委书记李成军(1995年12月)
--
区委书记张鹏(1998年4月)
--
区委书记黄群力(2002年6月)
--
区长黄伟(2001年7月)
--
区长张巍(2008年9)
--
区委书记曹贵刚(2008年5月)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玉田(2009年1月)
--
区长王明君(2010年1月)
--
区政协主席张玲(2010年2月)
--
附图:长新小区大路
--
棚改新居
--
长新小区广场
--
旧棚户区
--
和谐广场
--
新邱夜色
--
附图一
--
棚改新区
--
长深高速公路新邱站
--
巴新铁路项目开工奠基
--
大唐同际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奠基
--
现代新型能源基地
--
风电装备制造车间
--
大金集团施工现场
--
中国华能高山风电场
--
浩博上贸有限公天缘环保砖厂
--
华兴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
祥和商品砼
--
绿仙源食品
--
长营子特色种植
--
阜新市第十三中学
--
教学课堂
--
表彰十大名师
--
覆盖全区的医疗网络
--
文化艺术节
--
社区义化体育活动
--
棚改新家
--
农贸市场一瞥
--
再就业超市
--
新邱风光1
--
新邱风光2
--
新邱区志(1990-2006)评审会2010.07
--
新邱区志编 辑人员2010.05
目录
总述
第一编 行政建置·自然环境
--
第一章 行政建置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镇、街道
----
第五节 社区居民委员会
----
第六节 地名
----
第七节 城区街路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形
----
第三节 河流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物候
----
第六节 土壤
----
第七节 植被
----
第八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风力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二编 人口·民族与宗教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结构
--
第二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政策实施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节育措施
----
第五节 优生优育
--
第三章 民族与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四章 民情民俗
----
第一节 节日时令
----
第二节 婚葬习俗
----
第三节 庆贺习俗
----
第四节 饮食服饰
----
第五节 网络生活
第三编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新邱区委员会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重要会议
----
第四节 重大决策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
----
第八节 纪检监察
----
第九节 统一战线
----
第十节 政法
----
第十一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十二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
----
第十三节 党史工作
----
第十四节 区委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名单
----
第十五节 党代会代表构成
--
第二章 民主党派各组织机构
第四编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代表选举
----
第四节 长营子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施政纲要
----
第四节 政绩考核
----
第五节 政府法制
----
第六节 信访投诉
----
第七节 重点民生工程
----
第八节 领导人员名单
--
第三章 政协新邱区委员会
----
第一节 区政协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区政协委员会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常委会议
----
第四节 政协委员构成
----
第五节 协商监督
----
第六节 学习活动
----
第七节 研究视察
----
第八节 提案办理
第五编 政务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三节 拥军和优抚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残疾人事业
----
第七节 婚丧管理
----
第八节 社团管理
----
第九节 勘界工作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机构编 制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管理
----
第五节 职称评定
----
第六节 人才服务与交流
--
第三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职业培训
----
第四节 劳动监察
----
第五节 劳动仲裁
第六编 武装·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武装
----
第一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二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人防
----
第五节 军民共建
----
第六节 驻军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
----
第二节 队伍管理
----
第三节 国内安全保卫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政管理
----
第六节 刑事侦察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第八节 消防管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建设
----
第二节 侦查监督
----
第三节 公诉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惩治贪污贿赂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刑事·民事·经济审判
----
第三节 审判执行
----
第四节 审判监督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基层司法行政
----
第四节 律师
----
第五节 公证
----
第六节 人民调解
--
第六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治理与预防
----
第二节 平安创建活动
第七编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新邱区总工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二章 共青团新邱区委员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少工委主要活动
--
第三章 新邱区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妇代会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章 新邱区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 历次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五章 新邱区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历次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六章 新邱区科学技术协会
第八编 经济建设
--
第一章 经济转型
----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节 大项目建设
----
第三节 企业转制
--
第二章 工业经济
----
第一节 煤炭工业
----
第二节 风力发电
----
第三节 机械加工业和建材业
----
第四节 工业园区
--
第三章 商贸 旅游开发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旅游
--
第四章 农业与农村经济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林业
----
第四节 水利·水产
----
第五节 乡镇企业
----
第六节 园区建设
--
第五章 财政·税收·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金融
--
第六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审计
----
第四节 土地资源管理
----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六节 物价
----
第七节 质量技术监督
----
第八节 安全生产监督
----
第九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第九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建设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专业规划
----
第三节 勘察测绘
----
第四节 规划管理
--
第二章 市政建设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道路广场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照明·排水
--
第三章 环境卫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垃圾清运
----
第三节 街路清扫和厕所管理
--
第四章 城市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园林绿化
----
第三节 城管监察
--
第五章 公用事业
----
第一节 供水
----
第二节 供热
----
第三节 供电
----
第四节 公交
----
第五节 铁路
--
第六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二节 物业服务
----
第三节 采沉治理和棚户区改造专记
--
第七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长营子村
----
第二节 阿金歹村
----
第三节 金家洼子村
----
第四节 胜利村
----
第五节 赵家沟村
----
第六节 台头皋村
----
第七节 东五家子村
----
第八节 七家子村
----
第九节 大岗岗村
--
第八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
第三节 环保宣传
--
第九章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一节 住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十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十编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基本养老保险
----
第二节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
第三节 医疗保险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城市人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
第十一编 社会事业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管理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
----
第六节 特殊教育
----
第七节 电化教育与教育科研
----
第八节 职业教育
----
第九节 新邱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纪略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队伍与经费
----
第二节 科技研究
----
第三节 科技普及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建设
----
第二节 图书管理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文化市场
----
第五节 文学艺术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管理
----
第二节 体育运动
----
第三节 体育训练与设施
--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监督与疾控
----
第二节 非典防控记略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医疗机构
----
第五节 农村卫生工作
----
第六节 爱国卫生
--
第六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改革
----
第二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电视
--
第七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馆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档案编 研
----
第四节 档案开发利用
--
第八章 地方志编 修
----
第一节 史志
----
第二节 年鉴
第十二编 人物
--
第一章 褒奖
----
第一节 先进集体
----
第二节 先进个人
--
第二章 人物传略
----
优秀民营企业家——王春成
----
矿工出身的优秀作家——谢友鄞
----
扎根高山的人民教师——姜连国
----
勤奋耕耘的民间艺人——王玺铭
----
竞走之乡奠基人——王魁
----
“活邮局”——田志仁
新邱赋
跋
修志始末
节与目索引
表目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