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1994年05月
目录
封面
道县志
版权页
《道县志》编纂机构及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道县政区图
--
天下奇观——月岩
--
喀斯特地貌——清塘乡一带
--
文昌阁
--
营州跨越——小坪村
--
潇水风光
--
永安关
--
文塔
--
文庙五龙图(石雕)
--
古城南门口
--
水南浮桥
--
双江渡口(两河口)
--
龙山角(石柱)
--
西关桥
--
鬼崽井石像
--
中郎岩
--
午田古桥
--
濂溪故里——楼田村
--
理学鼻祖——周敦颐画像
--
旧民居群(修义村)
--
熊尚墓址
--
旧民居窗花
--
古戏台
--
石牌楼
--
红军墙
--
古城新貌
--
县城小区建设
--
县城街景(一)
--
县城街景(二)
--
新汽车站
--
电视差转台
--
潇水大桥
--
零道公路
--
邮电通讯
--
变电站
--
县农业银行大楼
--
县氮肥厂
--
县冶炼厂车间
--
方向好村砖厂
--
电化厂化验室
--
西洲公园一角
--
县电化厂
--
皮革厂生产车间
--
县寿雁糖厂生产车间
--
人民医院手术室
--
县人民电影院
--
县人民医院急诊楼
--
县职业中专
--
县一中校园
--
城南幼儿园
--
县第一中学
--
上坝水库
--
乐海水库渠道
--
向阳河坝
--
水稻丰收
--
甘蔗特写
--
柑桔
--
甘蔗丰收
--
网箱养鱼
--
烤烟
--
瘦肉型猪
--
桐油坪农业综合开发区
--
杉木林
--
农村新房
--
油茶
--
道州灰鹅
--
柿子
--
厚朴林
--
桐子李
--
红瓜子果
--
红菱角
--
雪萝卜
--
板粟
--
瓷器
--
道州皮鞋
--
麒麟牌藤椅
--
锡精矿石
--
银杏(白果树)
--
古樟树
--
古樑树
--
福建柏
--
猫头鹰
--
猴面鹰
--
舞龙
--
龙舟竞赛
--
推石磨
--
打粑粑
--
长鼓舞
--
瑶家吊脚楼
--
甬钟
--
铜洗
--
陶杯
--
铜铖
--
石斧
--
道州农贸市场
--
道州农贸市场
--
商店
--
何绍基书法
--
湘桂边境集镇——仙子脚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地理位置及建置沿革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隶属关系
----
第三节境域变迁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民国时期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镇、区、场简况
----
第一节镇
----
第二节区
------
一、清溪区
------
二、蚣坝区
------
三、四马桥区
------
四、祥霖铺区
------
五、清塘区
------
六、仙子脚区
------
七、寿雁区
------
八、梅花区
----
第三节国营林场
------
一、月岩林场
------
二、桥头林场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一、寒武系、奥陶系
------
二、泥盆系
------
三、石炭系
------
四、二迭系下统
------
五、侏罗系中上统
------
六、白垩系
------
七、第四系
----
第二节岩浆岩
------
一、加里东期侵入体
------
二、燕山早期侵入体
------
三、燕山晚期侵入体
------
四、时代未分的小侵入体
----
第三节构造
------
一、纬向构造
------
二、经向构造
------
三、华夏系构造
------
四、新华夏系构造
------
五、旋卷构造
------
六、都庞岭联合弧形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基本特征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一、堆积地貌——平原
------
二、侵蚀或溶蚀地貌——岗地、丘陵
------
三、侵蚀或溶蚀构造地貌——山地
----
附:道县地貌区划
----
第三节主要山岭
------
一、九嶷山
------
二、都庞岭
------
三、紫金山
------
四、把截大岭
------
五、宜山
------
六、神仙岭
------
七、东岭
------
八、胜穆岭
------
九、头节峰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点
----
第二节温度
------
一、气温
------
二、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
------
三、地温
------
四、无霜期
----
第三节降水
------
一、降水量分布
------
二、雨日分布
------
三、雨季
----
第四节日照和太阳辐射
----
第五节风向和风速
----
第六节蒸发
----
第七节雷暴
----
第八节主要灾害性天气
------
一、暴雨
------
二、干旱
------
三、大风
------
四、冰雹
----
附:气候区划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一、基本特点
------
二、主要河流
------
三、主要水文特征
------
四、地表水资源
----
第二节地下水
------
一、地下水类型
------
二、水质
------
三、地下水资源
----
附:水利区划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分布特点
------
一、地带性土壤的环状垂直分布
------
二、非地带性土壤的镶嵌性分布
------
三、耕作土壤的相关性分布
----
第二节土壤类型
------
一、红壤
------
二、黄壤
------
三、黄棕壤
------
四、山地草甸土
------
五、黑色石灰土
------
六、红色石灰土
------
七、紫色土
------
八、潮土
------
九、水稻土
----
第三节土地资源
------
一、土地构成
------
二、土地等级
--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动物
----
第二节野生植物
------
一、种类
------
二、自然植被
----
附:林业区划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洪涝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冰冻
----
第六节地震
----
第七节虫灾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及分布
----
第一节人口变动
------
一、总量变动
------
二、自然变动
------
三、迁移、区域变动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一、人口密度
------
二、城乡分布
------
三、区域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自然构成
------
一、性别构成
------
二、年龄构成
----
第二节社会构成
------
一、民族构成
------
二、行业、职业构成
------
三、姓氏构成
--
第三章人口素质
----
第一节身体素质
----
第二节文化素质
--
第四章婚姻 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一、旧式婚姻
------
二、婚姻制度改革
------
三、婚姻登记
----
第二节家庭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晚婚晚育
----
第二节优生优育
----
第三节节制生育
----
第四节管理、服务
------
一、管理机构
------
二、宣传教育
------
三、技术服务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道县地方组织
--
第一章组织
----
第一节中共道县特别支部
----
第二节中共湖南区委直属道县党小组
----
第三节中共道县委员会
------
一、组织沿革
------
二、工作机构
------
三、基层组织
--
第二章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一节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六节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章党务
----
第一节组织工作
------
一、党员发展
------
二、党员管理
------
三、干部队伍建设
----
第二节宣传工作
------
一、宣传队伍
------
二、宣传形式
------
三、宣传内容
----
第三节党校培训
----
第四节纪检工作
------
一、机构
------
二、案件检查、处理
----
第五节统一战线工作
------
一、合作共事
------
二、落实统战政策
------
三、对台工作
----
第六节其他党务
------
一、党史资料征集
------
二、处理来信来访
--
第四章党的重大活动
----
第一节建立人民政权
----
第二节清匪反霸
----
第三节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抗美援朝
----
第五节土地改革
----
第六节“三反”、“五反”
----
第七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第八节反“右派”和反“资本主义思想”斗争
----
第九节组织“大跃进”、建立人民公社
----
第十节整党、整风、整社
------
一、1951~1957 年的整党整风
------
二、1959年的反“右倾”
------
三、1960年干部队伍的“三反”运动
------
四、1960~1961年的整风整社
------
六、1976年10月以后的整党整风
----
第十一节社会主义教育
----
第十三节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
第十四节落实政策
--
附:“文革”中非法杀人事件和处理遗留问题工作情况
第五篇国民党 民盟 其他党派及群众团体
--
第一章中国国民党道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活动
------
一、国共合作与斗争
------
二、镇压革命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章中国民主同盟道县区分部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活动
------
一、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
------
二、组织策反、迎接解放
------
三、支援前线
--
第三章其他党派
----
第一节中国青年党道县地方组织
----
第二节中国民主社会党道县地方组织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一、组织
------
二、活动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一、农民协会
------
二、贫农、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一、组织
------
二、活动
----
第四节青少年组织
------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少年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组织
------
一、商会
------
二、同业公会
------
三、工商业联合会
第六篇权力 行政 议政
--
第一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
------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一、组成
------
二、机构设置
------
三、工作纪略
----
第三节代表产生
--
第二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州署
------
一、机构设置
------
二、基层政权
------
三、政务纪要
----
第二节县政府
------
一、机构设置
------
二、基层政权
------
三、政务纪要
----
第三节县人民政府
------
一、机构设置
------
二、基层政权
------
三、政务纪要
--
第三章议政机构
----
第一节人民政协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
------
一、委员概况
------
二、重要会议
----
第三节活动纪要
------
一、协商监督
------
二、学习、视察
------
三、提案工作
------
四、落实政策
------
五、工作组活动
------
六、征集、整理文史资料
------
七、自身建设
----
附:民国县议事会、参议会
第七篇军事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武衙
----
第二节军事科
----
第三节县支队部
----
第四节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明清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武装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重要活动
------
一、政治教育
------
二、维持治安
------
三、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
四、抢险救灾
--
第四章驻军防务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地面防务
----
第三节防空
------
附:一、教场
------
二、飞机场
--
第五章兵役
----
第一节清代兵役
----
第二节民国时期兵役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兵役
------
一、志愿兵役制
------
二、义务兵役制
------
三、预备役
--
第六章主要战事
----
第一节抗清战事
------
一、何腾蛟与清军之战
------
二、天地会反清之战
------
三、太平军反清之战
----
第二节红军长征战事
------
一、红七军与保安团之战
------
二、红六军团过境之战
------
三、红一方面军过境之战
----
第三节抗日战事
------
一、游击队抗日
------
二、农民自发抗日
------
三、县政府的抗日
------
附一:历代农民起义
------
附二:日本侵略军罪行录
第八篇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治安保卫
------
一、清剿匪特
------
二、反动党、团登记
------
三、镇压反革命
------
四、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三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预审、狱政
------
一、预审
------
二、看守
------
三、劳改工作
------
四、帮教青少年
----
第五节治安行政管理
------
一、户口管理
------
二、禁烟、毒
------
三、除“六害”
------
四、危险物品、特种行业管理
------
五、治安保卫组织
------
六、监督改造工作
----
第六节消防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林业审判
----
第六节行政审判
----
第七节执行工作
----
第八节申诉复查
----
第九节陪审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律师事务
----
第五节公证
----
第六节拘役
第九篇人事劳动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清代、民国官吏配备
----
第三节新中国干部工作
------
一、概况
------
二、来源
------
三、管理
------
四、技术职称评定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一、就业状况
------
二、招工制度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一、劳动计划
------
二、用工制度
------
三、劳动调配
------
四、企业职工管理
------
五、职工教育
------
六、劳动争议仲裁
----
第四节劳动工资
------
一、工资制度
------
二、其他工资
------
三、工资调整
------
四、工资改革
----
第五节劳保福利
------
一、劳动保护
------
二、劳动保险与待遇
------
三、职工福利
----
第六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及城镇居民下放
------
一、机构
------
二、动员对象
------
三、安置形式
------
四、经费和建房
------
五、收回安置
第十篇民政
--
第一章优抚工作
----
第一节优待
------
一、群众优待
------
二、国家补助
----
附:道县光荣院
----
第二节抚恤
------
一、牺牲、病故抚恤
------
二、残废抚恤
--
第二章救济
----
第一节农村救济
------
一、自然灾害救济
------
二、春夏荒救济
------
三、冬寒救济
------
四、农村扶贫
----
第二节城镇救济
----
第三节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
第四节特殊救济
--
第三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老福利(五保供养)
----
第二节弃婴收养
----
第三节残疾人福利
--
第四章安置
----
第一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五章民政事务管理
----
第一节收容遣送
----
第二节婚姻登记
----
第三节地名管理
第十一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改革
----
第二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三、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经济体制改革
------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三年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0~1957)
------
二、“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
------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7~1989)
--
第三章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益
----
第一节经济结构
------
一、所有制结构
------
二、产业结构
----
第二节经济效益
------
一、社会生产效益
------
二、劳动生产率
------
三、投资效益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城镇居民生活
------
一、居民收入
------
二、消费结构
------
三、居住条件
第十二篇种植业
--
第一章粮油作物
----
第一节水稻
----
第二节旱粮
------
一、红薯
------
二、小麦
------
三、大麦
------
四、玉米
------
五、其他
----
第三节豆类
------
一、大豆
------
二、蚕豆
------
三、豌豆
------
四、绿豆
----
第四节草本油料作物
------
一、花生
------
二、油菜
------
三、芝麻
--
第二章经济作物
----
第一节甘蔗
----
第二节烟草
----
第三节柑桔
----
第四节瓜果
----
第五节红瓜子
----
第六节棉花
----
第七节苎麻
----
第八节茶叶
--
第三章蔬菜
----
第一节韭菜
----
第二节辣椒
----
第三节大白菜
----
第四节萝卜
----
第五节其他
--
第四章其他作物
----
第一节饲料
----
第二节绿肥
--
第五章种植技术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一、稻田耕作制度
------
二、旱土耕作制度
----
第二节良种推广
----
第三节土壤改良
------
一、增施有机肥
------
二、施用化肥
------
三、测土配方施肥
------
四、施用石灰
------
五、改良潜育性稻田
------
六、农作物轮作
----
第四节植物保护
------
一、病虫预测预报
------
二、病虫防治
------
三、植物检疫
------
四、其他
--
第六章国营农场(所)
----
第一节县农场
----
第二节水稻原种场
----
第三节园艺示范场
----
第四节大坪铺农场
----
第五节旱粮原种场
----
第六节柑桔研究所
--
第七章农机具
----
第一节农机具种类
------
一、翻耕类
------
二、种植类
------
三、管理类
------
四、收获类
------
五、运输类
------
六、加工类
----
第二节农机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机务、油料管理
------
三、农机监理
第十三篇养殖业
--
第一章畜禽
----
第一节生猪
------
一、发展状况
------
二、品种
------
三、饲料
----
第二节牛
------
一、发展状况
------
二、品种
------
三、牧草
----
第三节家禽
------
一、发展状况
------
二、品种
------
三、孵化
----
第四节道州灰鹅
----
第五节其他畜禽
--
第二章水产
----
第一节资源
------
一、自然资源
------
二、品种资源
------
三、饲料资源
----
第二节养殖
------
一、发展状况
------
二、池塘养鱼
------
三、稻田养鱼
------
四、水库养鱼
----
第三节捕捞
--
第三章饲养管理、疫病防治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饲养管理
------
一、猪
------
二、牛
------
三、禽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一、畜禽疫病防治
------
二、鱼病防治
----
附:畜牧场所
第十四篇林业
--
第一章山林权属
----
第一节私营
------
一、郭正义林场
------
二、蒋锡祥林场
----
第二节集体
------
一、蚣坝乡林场
------
二、清溪乡林场
------
三、乐福堂乡林场
----
第三节国营
------
一、国营月岩林场
------
二、国营桥头林场
------
三、湘源锡矿林场
------
四、油茶研究所
--
第二章资源
----
第一节林地
----
第二节树种及分布
--
第三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一、采种
------
二、育苗
----
第二节造林
------
一、迹地更新
------
二、荒山造林
------
三、四旁植树
----
第三节抚育
------
一、幼林抚育
------
二、间伐抚育
------
三、垦复
--
第四章护林
----
第一节封山育林
----
第二节制止乱砍滥伐
----
第三节防火
----
第四节病虫防治
--
第五章森工
----
第一节采运
------
一、采伐
------
二、集运
----
第二节收购
----
第三节销售
----
第四节加工
------
一、木材加工
------
二、松脂采割
--
第六章林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育林资金管理
----
第三节林业纠纷调处
----
第四节自然保护区
第十五篇水利水电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建设概况
----
第二节水利工程
------
一、蓄水工程
------
二、引水工程
------
三、提水工程
----
第三节水库移民
--
第二章水电
----
第一节电站建设
----
第二节发电、供电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水利管理
------
一、工程管理
------
二、用水管理
------
三、水费征收与综合经营
----
第三节水电管理
----
第四节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
------
二、水土治理
第十六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企业归属
----
第一节乡办企业
----
第二节村办企业
----
第三节联户企业
----
第四节个体企业
--
第二章企业结构
----
第一节农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企业
----
第三节建筑企业
----
第四节运输企业
----
第五节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及优惠政策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产品销售
----
第五节收益分配
第十七篇工业
--
第一章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个体私营工业
----
第二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
一、县属国营工业
------
二、省、地属工业
----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工业
------
一、二轻工业
------
二、乡(社)办工业
------
三、镇街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食品工业
------
一、制糖业
------
二、酿造业
------
三、榨油业
------
四、粮食加工业
------
五、糖果糕点加工业
------
六、肉食加工业
----
第二节冶金工业
------
一、金属采选
------
二、金属冶炼
----
第三节化学工业
----
第四节陶瓷工业
------
一、陶器生产
------
二、瓷器生产
----
第五节建材工业
------
一、砖瓦
------
二、水泥
----
第六节机械及修理业
------
一、农机农具制造及机械修理
------
二、船舶制造
----
第七节棉织服装业
------
一、棉织
------
二、服装
----
第八节皮革、藤制品业
------
一、皮革及制品
------
二、藤器
----
第九节造纸及印刷业
------
一、造纸
------
二、印刷业
----
第十节竹、木加工业
------
一、木材加工
------
二、竹器加工
----
第十一节其他工业行业
------
一、煤炭工业
------
二、电力工业
------
三、饲料工业
------
四、医药工业
------
五、鞭炮生产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方式
--
第四章重点厂矿简介
----
第一节省、地企业
----
第二节县属企业
第十八篇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陆路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汽车渡
------
四、公路养护
------
五、陆运
----
第二节水路
------
一、航道
------
二、民渡、浮桥
------
三、码头、港口
------
四、水运
----
第三节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内容
------
三、交通监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沿革
------
一、驿站、驿铺
------
二、民信局
------
三、道县邮局
------
四、道县邮电局
----
第二节设施
------
一、邮运车辆
------
二、电话机、杆、线
------
三、电报机械
----
第三节业务
------
一、邮政
------
二、电信
------
三、电话
第十九篇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区域
----
第二节城池、街巷
------
一、城池
------
二、街巷
----
第三节桥梁建设
------
一、新建桥梁
------
二、改建和修缮桥梁
----
第四节公共建筑
----
第五节房屋建设
----
第六节供电
----
第七节给水、排水
------
一、给水
------
二、排水
----
第八节城市绿化
--
第二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寿雁镇
----
第二节仙子脚镇
----
第三节其他集镇
----
第四节乡村建设
------
一、住宅建设
------
二、生产和公共建筑
------
三、供水供电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计
----
第三节施工
----
第四节建筑技术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公房管理
------
一、租赁
------
二、维修
----
第二节私房没收和改造
----
第三节房地产普查登记
----
第四节房地产开发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一、大气污染
------
二、水污染
------
三、噪声
----
第二节污染治理
------
一、废气治理
------
二、废水治理
------
三、噪声治理
------
四、废渣处理
----
第三节环境监测
----
第四节环保管理
------
一、环保宣传
------
二、排污费征收
------
三、污染事故处理
第二十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一、县级财政体制
------
二、乡(镇)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一、农业税
------
二、工商各税
------
三、企业收入
------
四、其他收入
------
五、上级补助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一、经济建设费支出
------
二、文、教、卫等事业费支出
------
三、行政事业费支出
------
四、民政事业费支出
------
五、农业事业费和支援农业支出
------
六、其他支出
------
七、上解支出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一、工业企业财务管理
------
二、商业企业财务管理
------
三、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
------
五、农村教育费附加管理
----
第五节公债、国库券
--
第二章审计监督
----
第一节国家审计
----
第二节内部审计
--
第三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税种
------
一、清代、民国时期税制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制
----
第二节各种税收
------
一、民国时期税收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收
----
第三节税收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税务检查
------
三、促产增收
第二十一篇金融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当铺
----
第二节钱庄
----
第三节银行
------
一、湖南省银行道县办事处
------
二、中国银行道县办事处
------
三、道县县银行
------
四、中国人民银行道县支行
------
五、中国农业银行道县支行
------
六、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道县支行
------
七、中国工商银行道县支行
----
第四节信用合作社
------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
------
二、城市信用社
----
第五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种类
------
一、硬币
------
二、纸币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金银兑换
--
第三章存款
----
第一节企业集体存款
----
第二节城乡储蓄存款
------
一、城镇储蓄存款
------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
------
三、城市信用社存款
--
第三章借贷
----
第一节民间借贷
------
一、低息互助
------
二、高利贷
----
第二节国家信贷
------
一、农业贷款
------
二、工业贷款
------
三、商业贷款
------
四、固定资产贷款
--
第五章结算
----
第一节现金结算
----
第二节转账结算
--
第六章保险
----
第一节险种、保费
----
第二节理赔
第二十二篇粮油
--
第一章粮油收购
----
第一节粮食征购
------
一、征粮
------
二、统购
------
三、议购
----
第二节油脂收购
--
第二章粮油供应
----
第一节自由调剂
----
第二节城镇供应
------
一、口粮供应
------
二、行业用粮
------
三、饲料、补助用粮
----
第三节农村销粮
------
一、统销
------
二、定销
------
三、补贴
------
四、奖售
------
五、其他销粮
----
第四节食油供应
------
一、非农业人口用油
------
二、工业用油
------
三、食品业用油
------
四、特殊补助用油
----
第五节票证管理
--
第三章粮油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保管
----
第三节调运
--
第四章粮油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脂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第二十三篇商业
--
第一章经济成份
----
第一节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一、合作商店(组)
------
二、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集市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重点集镇市场
------
一、道江镇
------
二、梅花圩
------
三、仙子脚圩
------
四、清塘圩
------
五、祥霖铺圩
------
七、白马渡圩
------
八、蚣坝圩
------
九、寿雁圩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农副产品
------
一、棉花
------
二、烟草
------
三、红瓜子
------
四、肉食水产
------
五、水果
----
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
------
一、化肥
------
二、农药
------
三、中小农具
------
四、农业机械
----
第三节日用工业品
------
一、百货
------
二、纺织品
------
三、五金、交电、化工
------
四、日用杂品
----
第四节副食品
------
一、食糖、糕点
------
二、烟酒
----
第五节食盐
----
第六节出口商品
------
一、农副产品
------
二、轻化工矿产品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附:茶馆
----
第二节旅社业
----
第三节其他服务业
第二十四篇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编制和执行
------
一、中、长期计划
------
二、年度计划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统计机构
----
第二节统计调查
------
一、人口普查
------
二、工、商业普查
------
三、抽样调查
----
第三节统计服务
--
第三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进货渠道
------
一、物资部门组织货源
------
二、社会资源
----
第三节物资供应
------
一、物资部门经营品种
------
二、物资供应形式
--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状况与管理方式
------
一、计量单位
------
二、管理方式
------
三、计量器具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
一、产品标准化
------
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
第六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商品价格
------
一、价格政策
------
二、价格水平
----
第三节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
--
第七章国土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清查非农业用地
----
第三节计划用地管理
----
第四节划定农田保护区
----
第五节土地开发
--
第八章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管理内容与方法
------
一、劳动管理
------
二、财务管理
------
三、计划、物资管理
------
四、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管理
----
第三节收益分配
------
一、统一经营分配
------
二、承包经营分配
第二十五篇教育
--
第一章书馆、私塾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义学
----
第三节州学
----
第四节书院
------
一、濂溪书院
------
二、营道书院
------
三、舂陵书院
--
第二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幼儿(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三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学校
----
第二节职业中专学校
----
第三节中等中医技术学校
----
第四节水利学校
----
第五节农民技术学校
----
第六节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七节农机技术学校
----
第八节财贸技术学校
----
第九节油茶大学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三节广播电视教育
----
第四节自学考试
--
第五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一、公办
------
二、民办
----
第二节教师素质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一、公办
------
二、民办
--
第六章教育经费、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一、预算经费
------
二、勤工俭学
------
三、社会集资
----
第二节设施、设备
------
一、校舍
------
二、设备
第二十六篇文化艺术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文化组织
----
第二节文化活动
------
一、馆办活动
------
二、群众性文化活动
----
第三节民间文艺
------
一、民间文学
------
二、民间艺术
--
第二章戏剧
----
第一节戏剧团体
------
一、科班
------
二、戏班
----
第二节戏剧演出
------
一、道州调子戏
------
二、祁剧
------
三、其他戏剧
--
第三章图书
----
第一节图书发行
----
第二节藏书
----
第三节图书阅览
------
一、馆内阅览
------
二、图书借阅
------
三、流动书箱
--
第四章电影
----
第一节影片发行
----
第二节电影宣传
----
第三节电影放映
--
第五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音乐创作
----
第三节美术、摄影、书法创作
------
一、美术创作
------
二、摄影创作
------
三、书法创作
--
第六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物
------
一、古遗址
------
二、古建筑
------
三、古墓葬
------
四、古碑刻
------
五、收藏文物
----
第二节名胜古迹
------
一、州治八景
------
二、斑竹岩
------
三、华阳岩
------
四、五如石
------
五、九井塘
------
六、石鱼湖
----
第三节月岩
第二十七篇报刊 广播 电视
--
第一章报刊
----
第一节报纸
------
一、《道县民报》
------
二、《自力报》
------
三、《濂溪晚报》
------
四、《道县正报》
------
五、《道县互助合作》
------
六、《道县报》
------
七、《道县人民公社化》
----
第二节刊物
------
一、《支部生活》
------
二、《道县农村支部生活》
------
三、《道县合作化》
------
四、《道县农村》
--
第二章广播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
一、网路、喇叭
------
二、水泥杆厂
------
三、广播服务
----
第三节节目
--
第三章电视
----
第一节电视机
----
第二节差转台
----
第三节音像
第二十八篇医药 卫生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节卫生事业机构
------
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二、防疫站
------
三、妇幼保健站
------
四、县人民医院
------
五、县中医院
------
六、麻风病医院
------
七、区、乡医院
----
第三节药材管理机构
------
一、经营机构
------
二、监督机构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
------
一、疟疾
------
二、丝虫病
------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
----
第三节劳动卫生
----
第四节公共卫生
--
第三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四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结合
--
第五章药材经营
----
第一节药材资源
----
第二节药材供应
----
第三节药品管理
第二十九篇体育
--
第一章组织和队伍
----
第一节组织
------
一、行政机构
------
二、体育团体
----
第二节队伍
------
一、体育教师
------
二、教练员
------
三、裁判员
------
四、等级运动员
--
第二章体育活动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一、幼儿园体育
------
二、中小学体育
------
三、业余体校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一、农民体育
------
二、职工体育
------
三、老年人体育
--
第三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县级比赛
----
第二节参加地区级以上比赛
第三十篇科技
--
第一章科技组织和队伍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科研单位
------
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
二、农机(具)研究所
------
三、甘蔗研究所
------
四、旱粮科学研究所
------
五、油茶科学研究所
------
六、柑桔研究所
------
七、民办农机研究所
------
八、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第三节协会、学会
------
一、县科协
------
二、区、乡(镇)科协
------
三、专业学会
----
第四节四级农科组织
----
第五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技普及与推广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一、创办职业技术学校
------
二、举办业余培训班
----
第三节学术交流
----
第四节科技推广
------
一、农业
------
二、畜牧水产
------
三、林业
------
四、工业
------
五、医疗卫生
------
六、其他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获奖项目
----
第二节科普著作和科技论文
----
第三节成果管理
第三十一篇民俗 宗教 方言
--
第一章风尚习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一、饮食
------
二、服饰
------
三、住宅
----
第二节岁时习俗
------
一、传统节日
------
二、法定节日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一、婚嫁
------
二、丧葬
------
三、祭祀
------
四、生育
------
五、寿庆
----
第四节经济习俗
------
一、种养
------
二、经商
------
三、农贸
------
四、运输
------
五、工匠
------
六、渔猎
----
第五节社交习俗
------
一、认姊妹
------
二、义亲
----
第六节瑶族习俗
------
一、语言
------
二、生活习惯
------
三、信仰
------
四、婚姻丧葬
------
五、节日、禁忌
------
六、新型的民族关系
----
第七节称谓、禁忌
------
一、称谓
------
二、禁忌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三章旧时积弊
----
第一节迷信
----
第二节吸毒
----
第三节赌博
----
第四节嫖娼
----
第五节蓄婢纳妾
----
第六节械斗
--
第四章方言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方言
------
一、语音
------
二、词汇
------
三、语法
----
第二节谚语
------
一、气象谚语
------
二、农业谚语
------
三、其他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第三十二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本籍人物
------
何坚
------
周敦颐
------
吴必达
------
何凌汉
------
何贱苟
------
何绍基
------
何绍彩
------
何晏 李宽
------
何维朴
------
田鹏 郭宜 何之玉
------
文希春 黄楚平 廖和
------
胡冠军
------
唐熙
------
吴四
------
杨绩
------
黄玉链
------
何宝珍
------
胡焕文
------
何贤
------
罗序清
------
蔡训彝
------
何积烺
------
何品祥
------
曾嘉
------
吴匠林
------
郑光清 祝重元
------
何吉秀
------
蒋进顺
------
李玲
----
第二节外籍人物
------
元结
------
阳城
------
寇准
------
陈清河
------
届尚清
------
朱桁梁
------
杨金广
--
第二章革命烈士名录
--
第三章先进工作(生产者)名录
--
第四章高级职务名录
--
第五章三胞名录
第三十三篇杂录
--
第一部分诗文
--
第二部分碑刻
--
第三部分珍闻异事
--
第四部分民间传说
--
第五部分名人轶事
--
第六部分瑶族榜文
--
第七部分标语电文
--
第八部分旧志提要
--
第九部分新志杂俎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