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戏剧志延安地区卷

陕西省戏剧志延安地区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延安地区戏剧的剧目、剧种、音乐、表演、演出习俗等。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7年08月

目录

封面
陕西省戏剧志·延安地区卷
陕西省戏剧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部
图片
--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与秦腔演员在一起
-- 1959年11月刘少奇副主席在北京与陕西省赴京汇报演员在一起
-- 1959年朱德委员长在北京与陕西省赴京汇报演出团演员在一起
-- 1959年周恩来总理接见陕西省赴京汇报演出团
-- 马文瑞题词
-- 赵伯平题词
-- 张庚题词
-- 江锋题词
-- 牟玲生题词
-- 徐山林题词
-- 1992年8月陕西省戏剧志丛书编纂工作表彰大会
-- 部分编委
-- 表彰大会与会代表
-- 子长剧团演出秦腔《任志珍》剧照
-- 延安地区歌舞剧团演出歌剧《三十里铺》剧照
-- 吴旗县剧团演出秦腔《一页惨死》剧照
-- 延安鲁艺旧址
-- 1945年鲁艺演出《白毛女》剧照
-- 1943年王大化、李波表演的《兄妹开荒》剧照
-- 延安秧歌队在杨家岭给党中央拜年
-- 延安歌舞团演出《儿童团》剧照
--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演出秦腔《血泪仇》剧照
-- 《赤卫军》剧照
-- 延安平剧院演出《三打祝家庄》剧照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师战斗剧社在南泥湾为驻军演出
-- 胡志明主席接见延安歌舞团演员
-- 田存庄、刘娥表演的轻歌剧《上横山》剧照
-- 张文庭、马建英表演的道情剧《刘栓回头》剧照
-- 马慧景、阎志才演出《兰花花》剧照
-- 延安地区戏剧汇演大会
-- 毛泽东、朱德为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题词(1942.10)
-- 枣园秧歌队
-- 1983年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接见延川县剧团演员
-- 周总理接见延安歌舞团演员
-- 王震接见延安歌舞团《兰花花》编剧、作曲、导演
-- 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同文艺工作者合影
-- 毛主席给鲁艺同志讲话
-- 毛主席和秧歌队在一起
-- 毛主席给延安平剧院的一封信
--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 桥儿沟天主教堂自1939年初至1945年9月一直是鲁迅艺术学院的大礼堂
-- 中央大礼堂内景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礼堂
-- 洛川县剧团演出秦腔《黄河浪》剧照
-- 延安歌舞团演出道情剧《丑丑憨憨》剧照
-- 延安歌舞团演出道情剧《丑丑憨憨》剧照
-- 歌剧《从爷爷的辫子说起》剧照
-- 《从爷爷的辫子说起》舞美设计
-- 陕北道情剧旦角演员化装头饰
-- 话剧小品《尿的悲喜剧》曹建林、曹京平演出
-- 陕西省戏剧志编委会委员,1993年在延安初审本志样稿后合影
-- 本志主要编纂人员浏阳河(中,主编)彭仰林(右,副主编)曹京平(左,副主编)
-- 延安地区戏剧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
-- 1990年,行署专员贾治邦、副专员白濑臣、文化局长杨福印接见代表地区赴省参加陕西省青年演员会演演员
凡例
总序
延安地区卷
《陕西省戏剧志·延安地区卷》编辑委员会
编辑部
目录
综述
图表
-- 大事年表
-- 延安地区剧种表
-- 延安地区剧种分布图
志略
-- 剧种
---- 秧歌剧
---- 陕北道情
---- 秦腔
---- 迷胡剧
---- 蒲剧
---- 豫剧
---- 京剧
---- 歌剧 歌舞剧
---- 话剧
---- 舞剧
---- 活报剧
-- 剧目
---- 一贯害人道
---- 一页惨史
---- 一朵红花
------ 西北文艺工作团首次在延安演出《一朵红花》剧照
---- 一家人
---- 一条路
---- 一块表
---- 一页铧
---- 一担肥
---- 十二把镰刀
------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演出迷胡剧《十二把镰刀》
---- 二女子游花园
---- 人生
------ 延安歌舞剧院演出歌剧《人生》剧照
---- 八个毛鸽蛋
---- 刀子
---- 大家欢喜
---- 小放牛
---- 小河清清
---- 三打祝家庄
---- 三岔口
---- 山丹仙子
------ 延川县人民剧团演出《山丹仙子》剧照
---- 山路弯弯
---- 三相亲
------ 延安地区歌舞剧团演出《三相亲》剧照
---- 三婿哭灵
------ 宜川县剧团演出《三婿器灵》剧照
---- 上彩礼
------ 延川县人民剧团演出《上彩礼》罗慧兰饰金贵妈 高芳芳饰改改
---- 上横山
---- 土地爷
---- 夫妻识字
---- 中国魂
---- 王贵与李香香
---- 王二闹红火
------ 延安歌舞剧团演出《王二闹红火》刘柏峰饰王二 刘金娥饰王二妻
---- 王母奶猴
------ 迷胡剧《王母奶猴》剧照
---- 王二村长
------ 陕北说书剧《王二村长》剧照
---- 无敌民兵
------ 西北文艺工作团演出歌剧《无敌民兵》
---- 风水
------ 子长县剧团演出《风水》剧照
---- 牛永贵挂彩
---- 太白枪声
---- 风流怨
------ 甘泉县蒲剧团演出蒲剧《风流怨》剧照
---- 月儿圆
---- 方向盘
---- 丑丑憨憨
---- 毛红跳墙
---- 丹花
---- 从爷爷的辫子说起
---- 兄妹开荒
---- 兄妹开荒
---- 白毛女
------ 延安鲁艺演出歌剧《白毛女》剧照
---- 兰花花
------ 延安歌舞剧团演出大型歌剧《兰花花》剧照
---- 兰花花
---- 好纱织好布
---- 加钢
---- 农村曲
------ 鲁迅艺术学院演出歌剧《农村曲》剧照
---- 孙大伯的儿子
---- 血泪仇
---- 刘栓回头
---- 刘栓致富
------ 延川剧团演出陕北道情《刘栓致富》剧照
---- 刘栓扶贫
------ 延川剧团演出陕北道情《刘栓扶贫》剧照
---- 刘秀走南阳
---- 争贡献
---- 交猪
---- 老戏迷审案
---- 老日月
------ 喜剧小品《老日月》剧照
---- 任志贞
------ 子长县剧团演出秦腔现代戏《任志贞》剧照
---- 红布条
---- 好男儿
---- 合同夫妻
---- 刘巧儿告状
---- 同志、你走错了路
---- 孙喜旺外传
---- 穷人恨
---- 抓壮丁
---- 赤卫军
---- 连心桥
------ 吴旗县剧团演出大型秦腔现代剧《连心桥》剧照
---- 纺车转
---- 臣子恨
------ 宜川蒲剧团演出蒲剧《臣子恨》剧照
---- 把眼光放远一点
---- 李翠莲大上吊
---- 尿的悲喜剧
---- 村口
---- 官逼民反
---- 放下你的鞭子
---- 周子山
------ 延安鲁艺演出大型道情剧《周子山》剧照
---- 松花江上
------ 延安鲁艺演出新编京剧《松花江上》剧照
---- 河伯娶妇
---- 奔赴延安
------ 延安歌舞剧团演出歌舞剧《奔赴延安》剧照
---- 屈原
---- 货郎相亲
---- 送穿妆
---- 奇冤图
---- 延水奔流
---- 延安儿童团
------ 延安歌舞剧团演出大型歌剧《延安儿童团》剧照
---- 卖蛋
------ 延安民众剧团演出迷胡剧《卖蛋》剧照
---- 采风
---- 重逢
---- 查路条
---- 带血的泪
------ 富县剧团演出中型秦腔现代剧《带血的泪》剧照
---- 种香菜
------ 吴旗县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出迷胡剧《种香菜》剧照
---- 追女婿
---- “美猴王”嫁女
------ 洛川县人民剧团演出秦腔现代剧《“美猴王”嫁女》剧照
---- 难民曲
---- 真与假
---- 绿牡丹
------ 延长县人民剧团演出迷胡剧《绿牡丹》剧照
---- 桃花酒店
------ 志丹县剧团演出《桃花酒店》剧照
---- 悔恨泪
---- 难坏了八品官
---- 领袖和咱心相连
---- 黄河浪
------ 洛川人民剧团演出秦腔现代剧《黄河浪》剧照
---- 梢林月
---- 清明前后
---- 睁眼瞎子
---- 鱼水情
---- 鱼腹山
---- 逼上梁山
---- 奠基礼
------ 延安民众剧团演出大型秦腔现代剧《奠基礼》剧照
---- 集日
---- 酸枣崖
---- 路遇
---- 琴簪记
------ 黄陵县人民剧团演出秦腔剧《琴簪记》剧照
---- 塞北黄昏
---- 粮食
------ 陕公文工团在延安演出话剧《粮食》剧照
---- 傻瓜
---- 瞎子开荒
-- “延安时期”延安各专业、业余戏剧组织各剧种演出剧目一览
---- 一、1943-1944秧歌剧演出剧目一览
---- 二、各剧种演出剧目一览
-- 音乐
---- 陕北道情音乐
------ 唱腔音乐
------ 板式
------ 曲牌与锣鼓
------ 大铜器锣鼓点
------ 乐队与乐器
-------- 附图
------ 唱腔选例
---- 秧歌剧音乐
------ 唱腔音乐
------ 曲牌
------ 乐队与乐器
------ 谱例
---- 秦腔音乐
------ 唱腔板式
------ 秦腔语音
------ 常用弦索曲牌与唢呐曲牌
------ 打击乐名称
------ 乐队与乐器
---- 迷胡戏音乐
---- 豫剧音乐
---- 蒲剧音乐
-- 表演
---- 角色行当体制与沿革
---- 秧歌剧的表演
------ 一、基础动作
------ 二、音乐、歌曲、唱词
------ 三、道白
------ 特技
---- 剧目选例
------ 兄妹开荒
------ 二女子游花园
-------- 惠万年唱道情
------ 刘栓回头
-------- 张文庭表演《刘栓回头》
------ 穷人恨·抢亲
------ 梵王宫
-------- 孙梅桂表演耶里含嫣
------ 《穷人恨·悲怨》
------ 赤卫军
-------- 王武直饰《赤卫军》中李海清
------ 杀狗
-------- 陆晓茸表演焦氏
------ 《兰花花》
-------- 马惠景饰兰花花
------ 《小二黑结婚》
------ 《订婚》一场
-------- 穆聪饰三仙姑
------ 看女
-------- 李红香饰柳氏
-- 舞台美术
---- 化妆头饰
------ 面部化装
------ 脸谱
------ 髯口
------ 头饰
------ 假发
---- 服饰
------ 盔头网巾
------ 鞋靴
------ 戏衣及衣箱管理
---- 道具
---- 舞台陈设与布景
------ 一、传统戏的舞台陈设
------ 二、现代戏的舞台陈设
-------- 邰放剧院
-------- 从爷爷的辫子说起
-------- 酸枣崖舞美设计
---- 灯光
------ 主要灯具
-------- 汽灯
-------- 斗子灯
-------- 聚光灯
-------- 幻灯
-------- 彩灯
-------- 云灯
-------- 雨灯
-------- 追灯
-------- 阻力节光器
-------- 频闪灯
------ 字幕
-------- 邰放剧院
---- 效果
------ 火彩效果
------ 音响效果
------ 常用效果器
------ 音响扩大
-- 机构
---- 剧团、队与院校
------ 鲁迅艺术文学院
------ 列宁剧团
-------- 毛泽东同志题写的鲁艺校名(1939年5月)
-------- 1938年鲁艺开学时校徽
-------- 1940年鲁艺二周年纪念章
-------- 1939年鲁艺周年纪念章
-------- 刘少奇同志为鲁艺成立30周年题词(1939年5月)
-------- 李富春同志为鲁艺成立周年题词(1939年5月)
-------- 陈云同志为鲁艺成立周年题词(1939年5月)
-------- 吴玉章院长向鲁艺全体师生作时事报告
------ 工农剧社
------ 人民抗日剧社
------ 战号剧团
------ 青年剧团
------ 平凡剧团
------ 锄头剧团
------ 中央剧团
------ 抗战剧团
------ 西北战地服务团
-------- 西北战地服务团出发到抗日前方演出情景
------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
-------- 彭德怀同志为《穷人恨》一剧给民众剧团的信(1948年3月14日)
------ 鲁艺实验剧团
-------- 鲁艺实验剧团自己制作道具
------ 烽火剧团
------ 抗大文工团
-------- 抗大演出队出发为部队演出
------ 边保剧团
------ 七月剧团
------ 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总剧团
------ 鲁艺平剧团
------ 西北文艺工作团
------ 西北剧团
------ 延安少年剧团
------ 部队艺术学校
-------- 部队艺术学校学员在排戏
------ 延安青年艺术剧院
------ 延安平剧研究院
------ 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
------ 联政宣传队
------ 鲁艺工作团
------ 延安西北儿童剧团
------ 延安市民众剧团
-------- 延安民众剧团演员同杨兴等同志合影
------ 延安歌舞剧团
-------- 胡耀帮与延安歌舞剧团全体演职员合影
------ 延长县人民剧团
------ 志丹县人民剧团
-------- 志丹县人民剧团演出《千古奇冤》后与县领导合影
------ 富县秦腔团
------ 黄龙县剧团
------ 吴旗县人民剧团
-------- 吴旗县人民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 洛川县人民剧团
------ 子长县人民剧团
-------- 方杰等领导同志接见子长县人民剧团演职人员
------ 延川县人民剧团
-------- 习仲勋、邓立群等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怀仁堂与延川县剧团演职人员合影
------ 安塞县剧团
-------- 杨兴、袁福堂等负责同志接见安塞剧团演员
------ 甘泉县剧团
------ 黄龙戏曲学校
------ 延安戏剧学校
---- 协会、学会与研究机构
------ 中国文艺协会
------ 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
------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
------ 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
------ 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边区分会
------ 工余剧人协会
------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
------ 大众艺术研究社
------ 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
------ 延安戏剧家协会
------ 延安道情学会
---- 班社与业余剧团
------ 任大明班
------ 吴旗县李作模道情班
------ 工余剧社
------ "三社"
------ 延川县业余剧团
------ 延川县农村剧团
------ 延安业余剧团
------ 黄龙分区洛川干校文艺训练班
------ 牛武镇曲家湾豫剧戏班
------ 李家渠业余剧团
------ 吴旗白豹乡迷胡剧团
------ 麻洞川业余剧团
------ 子长县强家沟道情班
------ 子长焦家河道情班
------ 子长县柏山寺道情班
------ 子长县砖窑昂道情班
------ 羊泉八合村业余剧团
-- 演出场所
---- 宜川县昝山村戏楼
---- 洛川县东头村戏楼
---- 宜川县高柏村戏楼
---- 黄龙县盘龙寺戏楼
---- 宜川县宋家村戏楼
---- 洛川县仁里府村戏楼
---- 黄龙县河北村戏楼
---- 洛川县下珊瑚村戏楼
---- 宜川县永宁村戏楼
---- 洛川县下兰村戏楼
---- 富县八合村戏楼
---- 洛川县百益村戏楼
---- 宜川县桑柏村戏楼
---- 洛川县枣木村戏楼
---- 延安临镇关胜庙戏楼
---- 宜川县卓家村戏楼
---- 宜川县梁子伸村戏楼
---- 宜川县坡头村戏楼
---- 宜川县上河兑戏楼
---- 宜川公城村戏楼
---- 宜川县景阳村戏楼
---- 宜川县程落村戏楼
---- 宜川县石台寺村戏楼
---- 宜川县骠村戏楼
---- 宜川县麻岔沟村竹林寺戏楼
---- 宜川县郭下村戏楼
---- 洛川县上兰村戏楼
---- 富县督河村戏楼
---- 宜川县李家村戏楼
---- 宜川县西桑兰村戏楼
---- 洛川县秦关村戏楼
---- 洛川县钦花村戏楼
---- 黄龙县宁家湾村戏楼
---- 黄龙县千手佛寺戏楼
---- 富县北教场戏楼
---- 富县东茹子村戏楼
---- 洛川县下操村戏楼
---- 洛川县统将村戏楼
---- 洛川县来桥村戏楼
---- 延安大礼堂
------ 延安大礼堂
---- 志丹影剧院
---- 黄陵影剧院
------ 黄陵影剧院
---- 延长油矿礼堂
------ 延长油矿礼堂
---- 宜川影剧院
------ 子长县影剧院
---- 子长县影剧院
---- 甘泉县影剧院
---- 安塞县影剧院
------ 安塞县影剧院
---- 富县影剧院
------ 富县影剧院
---- 吴旗县影剧院
------ 吴旗县影剧院
---- 黄龙影剧院
---- 延长影剧院
---- 延川影剧院
---- 解放影剧院
------ 解放影剧院
---- 甘谷驿油矿俱乐部
------ 甘谷驿油矿俱乐部
-- 演出习俗
---- 写戏
---- 庙会戏
---- 亮戏箱
---- 还愿戏
---- 点戏
---- 打台戏
---- 打醮做道场
---- 打通
---- 加戏
---- 对台戏
---- 捡场
---- 坐序
---- 分账
---- 接送戏箱
---- 包场
---- 赠券
---- 公演
---- 会演
---- 调演
---- 慰问
---- 搬戏
---- 搭红
---- 搭班
---- 饮场
---- 写头
---- 神戏
---- 内部演出
---- 拜师
---- 反串和客串
---- 节庆性演出
---- 堂戏
---- 会戏
---- 邀请戏
---- 送演戏
---- 破台戏
---- 加官戏
---- 拉神堂
-- 文物古迹
---- 秧歌舞画像砖
---- 秧歌舞伞头画像砖
---- 腰鼓舞画像砖
------ 画像砖——吹笙
------ 画像砖——腰彭舞
---- 延安戏曲活动照片
---- 延安文艺座谈会全体人员合影照
---- 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
---- 毛主席为延安平剧院题词
---- 延安秦腔刊本
---- 毛主席给杨绍萱、齐燕铭书信手稿
---- 延安手制刊本
---- 延安秧歌剧刊本
---- 毛主席给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题词
---- 桥儿沟天主教堂
---- 中央大礼堂
-- 报刊专著
---- 艺术工作
---- 文艺突击
---- 戏剧工作
---- 大众文艺
----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 部队文艺
---- 群众文艺
---- 山花
---- 延安文艺
---- 艺苑
---- 延安文学剧本专辑
---- 高原谐谑曲
---- 喜剧小品集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在《解放日报》发表(1943年1019日)
------ 《群众文艺》第六期
------ 延安平剧研究成立特刊(1942年10月10日)
------ 《鲁艺校刊》(1939年3月)
------ 《前线画报》第十期
------ 《文艺突击》第1-4期
------ 《文艺突击》第1-2期
------ 《大众文艺》第一卷第一期
------ 《大众文艺》戏剧专号
------ 《大众文艺》第一卷第一期目录
------ 《大众文艺》戏剧专号目录
------ 各地区出版的《讲话》
------ 各地区出版的《讲话》
-- 轶闻传说
---- 毛主席在戏院里
---- 毛主席喜看丁玲演戏
---- “大鲁艺”和“小鲁艺”
---- 毛主席给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赠款
---- 毛泽东巧改剧名
---- 安波与第一部《秦腔音乐》
---- 袁静与秦腔《刘巧儿》
---- “为天下穷人报仇!”
---- 领袖一席话 古树发新芽
---- 金光闪闪的大字
---- 把戏演给“妈妈”看
---- 马健翎提议改团名
---- 炊事员刻苦学艺 火头军一举成名
---- 朱总司令盛赞秦腔
---- 杨醉乡扮演老婆婆 红小鬼称她“杨妈妈”
---- 八路军抗属子校的秧歌课
----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风、云、雷、雨”四大金刚
---- 扔上台的“礼物”
---- 一双彩鞋传友情
---- 义务教练
---- 马健翎钻桌子提台词 二流子转变请编剧
---- 毛主席请“三贤”
---- 赴庙会演出趣遇
---- 狂风夜里的演出
---- 用蜡烛、马灯照明
-- 谚语·口诀
---- 大戏台对联
---- 戏曲舞台对联横额
---- 木偶、皮影小舞台
---- 行话
---- 练功、学习
---- 表演
---- 演员·剧目
---- 其它
---- 口诀
传记
-- 丁玲(1904-1986)
-- 马健翎(1907-1965)
-- 马可(1918-1976)
-- 王大化(1919-1946)
-- 孔厥(1914-1966)
-- 白龙(1923-1979)
---- 附图
-- 齐燕铭(1907-1978)
-- 李卜(1890-1966)
-- 李四德(1938-1968)
-- 李伯钊(1911-1985)
-- 任大明(1905-1979)
-- 朱林逢(1887-1967)
-- 张明亮(1926-1983)
---- 附图
-- 余秀英(1935-1983)
---- 附图
-- 张双全(1936-1982)
-- 周杨(1908-1989)
-- 周加夫(1927-1982)
---- 附图
-- 柯仲平(1902-1964)
-- 陈波儿(1910-1951)
-- 袁牧之(1909-1978)
附录
-- 历年参加省级以上评奖演出获奖名录
--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人团体的指示
-- 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
-- 关于群众文艺
-- 陕西省延安专员公署文教局关于各地文艺作品创作情况的通知
-- 陕西省文化局关于组织观摩学习“乌兰牧骑”及交流剧团工作经验座谈会的通知
-- 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文件、关于举行全区专业文艺团体农业学大寨专题戏剧创作会演的通知
-- 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文件关于举办全区第二次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调演的通知
-- 通知
-- 关于选拔参加陕西省青年演员现代小戏调演的通知
-- 本志撰稿人名单
-- 本志提供资料单位及个人
-- 参考书目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