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东山镇志(1949-2005年)

乐至县东山镇志(1949-2005年)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东山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载东山镇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2、志书上限起至解放以来,下限断至2005年。 3、志书坚持详近略远,详实避虚的原则,让史实说话。

内容时限: 1949-2005

目录

封面
乐至县东山镇志
东山镇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图片
-- 东山镇区域图
-- 东山镇人民政府
-- 东山镇信用合作社
-- 东山镇卫生院
-- 东山镇制粉厂
-- 镇党委书记朱祥德、镇长陈显明和17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县委农材工作会
-- 镇三届干部职工
-- 出席乐至县第十一届五次人代会东山、回澜、龙溪代表团
-- 镇获市县奖状
-- 99年7月29日欢送党委书记朱祥德同志到县计生委任主任
-- 镇干部学习新党章
-- 参加县乡镇长农技培训
-- 凤凰山景——绿色旅游
-- 市县达标敬老院
-- 蓄水千万方灌万亩良田的棉花沟水库
-- 东山中学外景
-- 东山中学教学大楼
-- 东山中心小学教学楼
-- 新中小学教学楼一角
-- 新中中学外景(1992.9—2003.7)
-- 绍兴村小学一角
-- 东山、回澜、龙溪代表团出席县十一届一次人大代表会
-- 东山、回澜、龙溪出席县党代会代表
-- 镇第三届二次人大主席团
-- 镇人大主席陈显明在大茅坪村参加村委换届和县镇代表选举大会
-- 大茅坪村民涌跃参加选举大会
-- 大茅坪村民认真投票选举
-- 党委书记欧阳明、镇长陈理远和教办主任张帮祖于2000年2月25日欢送出席县十二届三次会议代表
-- 镇长陈显明1994年12月1日在内江市委党校学习结业
-- 市县民政局长于1998年1月6日为东山镇敬老院、农贸市场开业庆贺
-- 养鱼专业户林辉进入市场售鲜鱼
-- 仔猪市场
-- 繁荣的百货推点
-- 农民进入市场购售
-- 农民进入农贸市场交易
-- 省政协副主席曾平江、农业厅长文正经、副厅长赵学谦在市县镇农技人员陪同下检查“百千万”丰收计划工程
-- 县农业局副局黄青海和高级农技师李兴佐现场测收高产玉米产量
-- 县委书记王铭辉、林业局长黄廷跃深入到凤凰村七组柚果专业户唐孝师现场调研
-- 镇长陈理远陪同市县有关领导检查粮经结构调查工作
-- 退伍军人陈青山夫妇养猪养蚕致富
-- 村民刘大刚、刘兴贵父子竹编致富
-- 村民罗显明夫妇加工做面致富
-- 镇长陈显明和科技人员深入到专业户曾昌海“韬、鱼、笋”试验田调研
-- 保安寨村九组朱张氏百岁生日全家福(1891.1.10—1995.5.23)
-- 部份机关干部职工庆贺朱张氏百岁生日快乐
-- 退休教师曾质彬夫妇和长子曾明朗在家学时事政治
-- 修建东——凤路
-- 踏水村通水泥路
-- 修建东——新路
-- 修建东——高路(高山、高隆)
-- 内江市民政局兰局长和县民政局何洪举、廖国洪局长在镇党委书记朱强德的陪同检查“双拥”模范镇工作
-- 镇长陈显明、武装部长刘兴华、胡继业和新兵家长熊怀德欢送新兵入伍
-- 慰问烈军属代表
-- 县民政工作慰问
-- 东山老街一角
-- 东山新街一角
-- 东山业余文艺队
--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雷建国和副镇长杨琼芳到踏水桥村规划新农村建设
-- 新农村一角
-- 退伍军人独生子女户吴延周全家福
-- 副县长罗军蜀水电局长蒋增泽在镇长陈显明陪同检查农田水利建设
-- 镇长陈显明和东办主任周代友陪同水利局夏兴模、李红英检查川中人饮工程示范区
-- 县人大副主任杨玉和林业局长黄廷跃在凤凰山检查经果林开伐
-- 观音河渡槽一角
-- 人力三轮车运石修水渠
-- 陈再洪等石工队修水渠
-- 中央2台记者采访张思泰
-- 唐永良县长陪同中央2台记者采访泰至养殖公司(1997年5月)
-- 泰至万支养鸡场一角
-- 泰至万支养鸡场一角
--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总结大会
-- 慰问独生子女家长
-- 修建山水田林路一角
-- 镇长陈显明参加全国“市场经济与理”学术研讨会
-- 新中农校缝纫班结业合影
-- 两届县人大代表林福森年养蚕十张、种菜、果、养猪致富
-- 部分三级干部农科技培训合影
-- 桑苗扩床
-- 镇长陈显明在两季田和农户朱胜文研讨油菜排湿冬管工作
-- 镇人大主席姚祥贵在赛老村指导桑树修枝管理工作

凡例
东山镇人民政府关于《东山镇志》报请审批的报告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制沿革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镇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辖村
---- 第二节 村简介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貌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类型
---- 第三节 山脉走向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象要素
---- 第二节 气象灾害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塘埝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分布
----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特点
-- 第五章 动植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变动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年龄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节 职业
---- 第五节 婚姻、家庭、民族
-- 第三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户政管理
---- 第二节 居民身份证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第四节 流动人口管理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婚姻政策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四节 政策措施
第四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
---- 第一节 速度
---- 第二节 效益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成分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流通结构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其它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生产工具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五节 农业技术
---- 第六节 排灌工程
---- 第七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抗灾保丰收
---- 第五节 贯彻农业法规
---- 第六节 联产承包经营管理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其他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蚕桑生产
---- 第一节 桑树品种
---- 第二节 桑树栽培
---- 第三节 养蚕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
---- 第二节 引水
---- 第三节 提灌
---- 第四节 防洪抗旱
---- 第五节 管理
--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经济林
---- 第三节 林果引进
---- 第四节 生产绿化
---- 第五节 管理保护
-- 第八章 小康村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
---- 第三节 分布
第六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集体
---- 第二节 私营
-- 第二章 企业规模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章 行业
---- 第一节 工企
---- 第二节 修理
---- 第三节 食品加工
---- 第四节 建筑建材
---- 第五节 种植、养殖
---- 第六节 商饮服务
---- 第七节 其他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机制
---- 第三节 管理形式
-- 第五章 效益
---- 第一节 总效益
---- 第二节 行业效益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公路管理
-- 第二章 邮电通讯
---- 第一节 电信
---- 第二节 移动通讯
---- 第三节 中国联通
---- 第四节 邮递
第八篇 乡村建设环保
-- 第一章 公共建设
---- 第一节 政府治所
---- 第二节 公益事业
-- 第二章 场镇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建设
-- 第三章 住房建设
---- 第一节 农房
---- 第二节 专用房
-- 第四章 建筑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技术
---- 第三节 设计
---- 第四节 工具
-- 第五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建设用地
---- 第三节 建房管理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状况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九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集体
---- 第二节 私营个体
-- 第二章 农、副、土特产品
---- 第一节 棉花
---- 第二节 蚕茧
---- 第三节 水果
---- 第四节 其他
-- 第三章 副食品
---- 第一节 生猪
---- 第二节 山羊
---- 第三节 畜禽品
---- 第四节 烟、酒、糖
---- 第五节 调料
---- 第六节 泡腌菜
---- 第七节 干鲜蔬菜
---- 第八节 淀粉
---- 第九节 水产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销
-- 第五章 生产资料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
---- 第一节 文体用品
---- 第二节 五金、交电
---- 第三节 日用杂货
---- 第四节 针纺百货
-- 第七章 其他
---- 第一节 医药
---- 第二节 市场
第十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任务
---- 第三节 收入
---- 第四节 支出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目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任务
第十一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东山镇委员会
---- 第一节 东山镇党委概况
---- 第二节 东山镇党代会
---- 第三节 基层组织及党员支部
---- 第四节 宣传
---- 第五节 纪检监察
---- 第六节 其它工作
-- 第二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共青团
---- 第二节 妇联
---- 第三节 工会
第十二篇 政权
-- 第一章 乡镇人大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
-- 第二章 乡镇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沿革
---- 第二节 政府主要负责人
---- 第三节 机构演变
-- 第三章 村委会
---- 第一节 村组变革
---- 第二节 历届村委
---- 第三节 村级主要负责人
第十三篇 军事、政治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兵役制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政治工作
-- 第二章 政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普法宣传
第十四篇 民政工作
-- 第一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供养
---- 第二节 敬老院
---- 第三节 残疾人照顾
-- 第二章 优抚工作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群众优待
-- 第三章 选举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五章 其他工作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红白”喜事
---- 第三节 保险工作
第十五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干部
---- 第二节 干部结构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编制
---- 第二节 调配
---- 第三节 任免
---- 第四节 培训
---- 第五节 进修学习
---- 第六节 考核制
---- 第七节 奖惩
---- 第八节 离岗
---- 第九节 简员
---- 第十节 慰问
---- 第十一节 公务员制
---- 第十二节 技术职称
-- 第三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招工
---- 第二节 下岗再就业
---- 第三节 劳务输出
-- 第四章 经济待遇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津贴、补贴
---- 第三节 奖金
---- 第四节 工资浮动
---- 第五节 劳保福利
第十六篇 教育
-- 第一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初中教育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教育
---- 第二节 巩固提高
---- 第三节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 第四节 文化补习
---- 第五节 技术培训
---- 第六节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三章 教育、教学、教研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教学教研
---- 第三节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 第四章 考试、招生、人才培养
---- 第一节 考试
---- 第二节 招生
---- 第三节 人才培养
-- 第五章 教职工
---- 第一节 师资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培训
---- 第四节 资格与聘任
---- 第五节 继续教育
---- 第六节 待遇
---- 第七节 考核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 第二节 设施建设
---- 第三节 经费
-- 第七章 其他工作
---- 第一节 勤工俭学
---- 第二节 希望工程
---- 第三节 督导
第十七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演唱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二章 影剧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四章 档案、编史修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编史修志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运动项目与竞赛
-- 第六章 文物报刊
---- 第一节 地面文物
---- 第二节 文物发掘
---- 第三节 报刊、文章
---- 第四节 文化市场
第十八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二节 村卫生站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
-- 第三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
---- 第二节 儿童学生保健
---- 第三节 初保工作
-- 第四章 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中西医疗
------ 曾玺丰
------ 喻伯九
第十九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 第四节 农科教结合
第二十篇 古迹景点
-- 第一章 古迹
---- 第一节 古寨
---- 第二节 古坟
---- 第三节 寺庙
-- 第二章 景点
第二十一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人均收入水平
---- 第二节 生活消费
---- 第三节 居住条件
---- 第四节 农村生活能源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交易习俗
---- 第四节 节日习俗
---- 第五节 禁忌、陋习
---- 第六节 婚娶
---- 第七节 丧葬
---- 第八节 修坟
---- 第九节 寄拜
---- 第十节 庆贺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章 家庭、宗族
---- 第一节 家庭
---- 第二节 宗族
--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三带四帮三户”活动
---- 第三节 创文明单位
-- 第六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词组
---- 第二节 口语句子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烈士简介
---- 杨宗修
---- 杨与彦
---- 刘凤林
---- 陈昌榜
---- 张文国
---- 陈昌友
---- 姚慎永
---- 唐祥富
---- 邹顺松
---- 刘尧柏
---- 张吉富
---- 张思凯
---- 方昌贵
---- 梁文国
---- 饶家富
---- 杨运学
-- 第二章 人才资源
---- 一、人物简历
------ 陆青云
------ 阳世云
------ 周子荣
------ 曾志彬
------ 朱宗泽
------ 陈超哲
------ 陈世勇
------ 陈世红
------ 陈立仁
------ 陈瑕
------ 练俊才
------ 东山镇余氏家族人才
-------- 余范堂
-------- 余衍济
-------- 余衍绪
-------- 余喜光
-------- 余国维
-------- 余加
-------- 余定国
-------- 余梦书
-------- 余昭德
-------- 余衍福
-------- 余德敷
-------- 余衍漪
---- 二、人才名录
-- 第三章 扎根镇外籍人员名录
附记
-- 一、碑记
-- 二、规约
-- 三、民谣
-- 四、民间礼语
-- 五、农事歌
-- 六、奇异现象
-- 七、掌故
-- 八、东山镇姓氏录
-- 九、地名辑
-- 十、为镇志编篡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
编者后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