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本志记述了新四军建立及其战斗的发展历程。
出版时间:
1997年12月
目录
封面
新四军发展史
题词
图片
--
新四军臂章(1938年)。
--
新四军臂章(1941年)。
--
新四军军长叶挺(1937年)。
--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1937年)。
--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1941年)。
--
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1941年)。
--
新四军在平原水网地区作战。
--
新四军骑兵部队。
--
江西省南昌市的新四军军部旧址。
--
安徽云岭的新四军军部旧址。
--
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
--
江苏省盐城市的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
江西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四军军歌
目录
第一章 新四军的诞生
--
第一节 新四军成立前的形势
----
一 全面抗战爆发
----
二 华中失守
--
第二节 新四军的组建
----
一 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红军游击队
----
二 国共谈判达成建立新四军协议
----
三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
四 战略转变时期的错误倾向
--
第三节 各支队的组建
----
一 一支队的组成
----
二 二支队的组成
----
三 三支队的组成
----
四 四支队的组成
--
第四节 各地留守处、办事处的成立
----
一 各地办事处、留守处的成立
----
二 各地办事处、留守处的基本工作及历史作用
第二章 挺进大江南北
--
第一节 第一、第二支队东进江南
----
一 关于新四军的行动方针
----
二 先遣支队与江南处女战
----
三 第一、二支队进入茅山地区
----
四 点燃江南抗战烽火
--
第二节 军部和第三支队开赴皖南
----
一 军部移驻云岭
----
二 第三支队战斗在皖南前线
----
三 皖南反“扫荡”
--
第三节 第四支队挺进皖中
----
一 首战蒋家河口
----
二 安合公路沿线抗战
--
第四节 游击支队进入豫皖苏边
----
一 初战窦楼
----
二 开辟豫皖苏边
--
第五节 独立游击支队挺进豫鄂边
----
一 养马畈会议
----
二 奋战豫鄂边
第三章 向东作战 向北发展
--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
一 六中全会的战略部署
--
第二节 第四、第五支队东进敌后
----
一 江北游击纵队成立
----
二 江北指挥部成立
----
三 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
----
四 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
第三节 江南部队的东进和北上
----
一 丹阳游击纵队成立
----
二 茅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
三 江南抗日义勇军在东路
----
四 江南指挥部成立
----
五 挺进纵队到苏北
--
第四节 第六支队的发展和巩固
----
一 进军准上
----
二 开辟皖东北
--
第五节 豫鄂挺进纵队在武汉地区作战略展开
----
一 四望山会议
----
二 大、小悟山战役
----
三 挺进京山南山,开辟新的抗日阵地
第四章 新四军八路军共同发展华中
--
第一节 新四军和日伪顽的复杂斗争
----
一 华中的“三角斗争”
----
二 反共高潮波及华中
--
第二节 皖东自卫战争
----
一 定远反击战
----
二 半塔保卫战
----
三 照明山战斗
--
第三节 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华中
----
一 南下陇海
----
二 东进淮海
--
第四节 黄桥决战
----
一 郭村战斗
----
二 苏北指挥部成立
----
三 黄桥自卫战
----
四 狮子口会师和华中总指挥部成立
第五章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
--
第一节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和项英的右倾错误
----
一 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原因
----
二 曹甸战役
----
三 项英等人的右倾错误
--
第二节 皖南事变
----
一 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
----
二 悲壮的八天八夜
----
三 突围
----
四 上饶集中营的斗争
--
第三节 重建军部
----
一 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
----
二 新军部在盐城成立
----
三 中国共产党对皖南事变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六章 坚持和巩固华中敌后抗战
--
第一节 坚持华中的战略部署
----
一 华中局高干会议和华中军分会扩大会议
----
二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
--
第二节 第一师苏中反“清乡”
----
一 反“清乡”斗争的准备
----
二 反“清乡”斗争的初步胜利
--
第三节 第二师坚持路西,巩固路东
----
一 坚持路西,巩固路东
----
二 建设巩固的淮南抗日根据地
----
三 淮南精兵筒政和整风运动
--
第四节 第三师保卫盐阜、淮海抗日根据地
----
一 粉碎日军1941年夏季大“扫荡”
----
二 粉碎日军1943年春季大“扫荡”
--
第五节 第四师巩固淮北区
----
一 恢复皖东北
----
二 豫皖苏边三个月自卫战
----
三 建立巩固的淮北抗日根据地
--
第六节 第五师粉碎敌顽夹击,加强豫鄂边根据地建设
----
一 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
二 粉碎空前严重的敌顽夹击
----
三 加强根据地建设
--
第七节 第六师坚持苏南抗日阵地
----
一 东路反“清乡”、反“清剿”的斗争
----
二 改变策略,在日伪顽夹击中巩固根据地
--
第八节 第七师坚持皖中抗日阵地
----
一 统一思想,坚持斗争
----
二 立足巢(县)无(为)基本区,力求向外发展
----
三 巩固皖中抗日根据地
--
第九节 开展浙东抗日游击战争
----
一 浦东游击队南渡杭州湾
----
二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
----
三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建立
第七章 新四军的反攻作战
--
第一节 挺进浙西和开辟苏浙皖边
----
一 第十六旅南下苏浙皖边
----
二 苏浙军区成立
----
三 浙西三次反顽自卫战役
----
四 苏浙皖边区的各项建设
--
第二节 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
----
一 第二师主力加强整训
----
二 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
----
三 向西防御,坚持路西阵地
--
第三节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
一 攻克高沟、杨口,扩大淮海区
----
二 解放大兴、合德,扩大盐阜区
----
三 攻克叶圩子,解放阜宁城
--
第四节 苏中反“清乡”斗争的胜利和反攻
----
一 苏中反“清乡”斗争的彻底胜利
----
二 苏中军民1944年夏秋攻势作战
--
第五节 收复淮北路西,发展河南敌后抗战
----
一 扩大淮北解放区
----
二 第四师主力西进
----
三 保安山战役
--
第六节 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
----
一 第五师粉碎敌伪的“扫荡”和“清乡”
----
二 开辟赣北,进军襄南,挺进洞庭湖滨
----
三 鄂豫皖湘赣军区成立
----
四 开辟湘鄂赣根据地
--
第七节 发展皖南,扩大皖江抗日根据地
----
一 巩固巢(县)无(为)中心区
----
二 坚持和(县)含(山)
----
三 发展皖南
--
第八节 浙东纵队和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
一 在日伪顽夹击中发展壮大
----
二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
三 浙南的抗日游击战争
第八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四军
--
第一节 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
一 新四军各师的反攻作战
----
二 新四军抗战的历史功绩
--
第二节 新四军十万部队的北撤
----
一 第三师进军东北
----
二 江南和皖江部队的北撤
----
三 鄂豫皖湘赣军区部分武装的撤移
--
第三节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新四军
----
一 停战令前的战斗
----
二 自卫战争初期的新四军
----
三 新四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
后记
附:新四军战斗序列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