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代总序《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编委会
图片
代总序
目录
绪论
上编
--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与自证地
----
第一节 济南远古环境与人类族群
----
第二节 八千年前的济南:西河类型后李文化
----
第三节 从北辛文化到大汶口文化
----
第四节 龙山时代的济南与中华本土文明的伟大自证
----
第五节 舜耕历山的传说与有虞氏政权的崛起
--
第二章 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夏商时期的济南
----
第一节 大禹治水传说与《禹贡》中的济南
----
第二节 姒姓族团的东迁与龙山文化的变奏
----
第三节 济南岳石文化与先商文化东渐
----
第四节 殷商经略东方与济南的邦国都邑
----
第五节 大辛庄和小屯遗址:济南殷商文化的繁荣
--
第三章 齐鲁文化交汇的重镇:西周至战国时期的济南
----
第一节 齐鲁之间的济南邦国及其文化
----
第二节 周道与《大东》
----
第三节 济左走廊:齐国的经略、战争及文化影响
----
第四节 扁鹊、邹衍与济南
--
第四章 两汉大一统背景下的济南文化
----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济南封国及大型汉墓
----
第二节 伏生传经与汉代济南经学
----
第三节 济南人士与汉武封禅泰山
----
第四节 东平陵城与发达的冶铁业
----
第五节 东汉济南地区的礼俗和艺术
----
第六节 曹操与济南
--
第五章 名城、名州、名士: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济南
----
第一节 济南郡治西迁与济南城的扩建
----
第二节 泉水文化的发轫与园林艺术的肇兴
----
第三节 济南的文化世族
----
第四节 重武尚义——隋唐之际的济南民风
----
第五节 李白杜甫游历济南与隋唐济南文坛
----
第六节 名寺名僧——中古时期济南的佛教文化
--
第六章 文化高地的全面隆起与繁荣:宋金元时期的济南
----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济南文化的发展
----
第二节 城即园林与泉群的审美定型
----
第三节 “东州有逸党”
----
第四节 济南二安:中国词史上的两座高峰
----
第五节 金元时期的济南学术
----
第六节 金元时期济南俗文学的勃兴
----
第七节 宋金元时期济南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
第七章 省会与诗城:明清时期的济南文化
----
第一节 省会济南与省会文化
----
第二节 诗坛领袖与“诗城”的辉煌
----
第三节 曲坛盟主与文学流变的引领
----
第四节 “经世致用”思潮下的学术成就”
--
第八章 中西文化冲突中的文化自立与开新
----
第一节 大变局下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
第二节 自开商埠与工商业文明
----
第三节 近代文化传播及新式教育
----
第四节 名家汇集的济南文坛与乡土纪实
--
第九章 社会转型与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
----
第一节 辛亥风云激荡泉城
----
第二节 “四二〇”国民请愿大会与五四运动的伟大开端
----
第三节 王乐平、王尽美、邓恩铭与共产党组织的率先创建
----
第四节 国共在济南的分合与彼此力量的消长
----
第五节 济南战役与“新济南”的意义
下编
--
第一章 泉湖山色一城收
----
第一节 济南泉水甲天下
----
第二节 “江北独胜”大明湖
----
第三节 鹊华烟雨与齐烟九点
----
第四节 济南城市形象标识物——荷、柳、鹭
----
第五节 园林城市——济南风光异他郡
--
第二章 历史文化街区与特色建筑
----
第一节 悠久的城市历史
----
第二节 传统街巷
----
第三节 关厢和商埠的街道
----
第四节 各色民居
----
第五节 近代建筑
--
第三章 名重齐鲁、学贯中西的书院与学府
----
第一节 名重齐鲁的著名书院
----
第二节 学贯中西的著名学府
--
第四章 宗教胜迹
----
第一节 佛教胜迹
----
第二节 道教胜迹
----
第三节 伊斯兰教胜迹
----
第四节 天主教、基督教胜迹
--
第五章 “济南名士多”
----
第一节 杜甫命题:“济南名士多”
----
第二节 济南名士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背景
----
第三节 “把酒为君歌,济南名士多”
----
第四节 名士风采与风雅济南
--
第六章 长城文化的发端
----
第一节 齐长城兴建的背景
----
第二节 济左走廊上的巨防及其建筑特点
----
第三节 泰山分水岭石砌长城及其建筑特点
----
第四节 济南地区长城防御战略及攻防战
----
第五节 齐长城与孟姜女的传说
----
第六节 长城文化的发端
--
第七章 商业巨族旧军孟家与“祥”字号
----
第一节 章 丘旧军孟家的发家史
----
第二节 功成自有秘诀在
----
第三节 “祥”字号的领军人物
----
第四节 “祥”字号在近代商业文化中的地位
--
第八章 享誉神州的“曲山艺海”
----
第一节 济南曲艺,源远流长
----
第二节 济南地方曲艺
----
第三节 济南民间舞蹈
--
第九章 “圣药”阿胶
----
第一节 “圣药”阿胶与“阿胶之乡”东阿镇
----
第二节 济南东流水曾为全国阿胶业中心
----
第三节 宏济堂的崛起与阿胶工艺的改进
--
第十章 鲁菜渊源地济南美食多
----
第一节 历下食谭
----
第二节 济南鲁菜精华
----
第三节 脍炙人口的平民美食——风味小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