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浠水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87
出版时间:
1992年05月
目录
封面
浠水县志
图片
--
浠水县地图
--
198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浠水
--
县城丽文大道
--
1.中共浠水县委员会
--
2.浠水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3.浠水县人民政府、人民政协
--
1.白莲河水库主坝
--
2.灌区水稻
--
3.农民卖粮
--
1.棉农分晒新棉
--
2.油菜丰收景象
--
3.滨江原种场油厂生产的保健菜油
--
4.网箱养鱼
--
1.全县最古老的李家宕500余年大杉树
--
2.三角山林场杉林
--
3.老有所为果累累
--
1.清泉镇角岭村茶场
--
2.滨江原种场的“杜湖”商品猪
--
3.长流外贸种猪场
--
1.浠水氮肥厂尿素工程工地一角,
--
2.浠水氮肥厂碳铵出厂
--
3.黄冈地区线路工区的高压线铁塔
--
4.县催化剂厂化验室
--
5.县轮胎厂轮胎翻新车间
--
1.湖北锻压机床厂第四金工车间
--
2.湖北凸轮轴厂金工车间
--
3.县外贸制衣厂成衣车间
--
4.县汽车配件公司
--
5.浠水轴承厂出口产品车间
--
1.县大理石厂
--
2.县城建局
--
3.县第一砖瓦厂灰砂砖车间
--
4.县第二建安公司承建的工地
--
1.县铸造厂
--
2.县电力局马垅供电所
--
3.黄冈地区浠水电力变压器厂
--
1.县印刷厂微机室
--
2.县毛巾厂提花车间
--
3.县装饰材料厂生产装帧纸
--
4.县罐头食品厂
--
1.县邮电局营业厅
--
2.县面粉厂
--
3.县邮电局农话机房
--
4.县粮食大库
--
1.兰溪港口
--
2.县汽车驾驶学校培训学员
--
3.县汽车站
--
4.县黄砂开发总公司的采砂船队
--
1.浠水商场
--
2.金丰大厦
--
3.县粮油供应公司
--
4.康乐大药店
--
1.县人民法院
--
2.县财政局
--
3.县税务局
--
4.散花镇农行
--
1.县第一中学
--
2.湖北省浠水师范学校
--
3.县职业中学
--
4.闻一多中学
--
1.县人民医院
--
2.县电视塔
--
3.县实验小学
--
4.县党政幼儿园
--
1.闻一多纪念馆
--
2.解放初期尚存的清泉寺
--
4.县杂技团在上海“大世界”演出
--
1.解放后经过修缮的浠水文庙大成殿
--
2.解放初期尚存的浠水文峰宝塔
--
3.解放初浠河县城南门木板桥
--
4.解放后新建的浠河大桥
--
1.县图书馆
--
2.县人民会堂
--
3.县人民政府招待所
--
4.县城郊夜景
--
1.1989年11月在浠水宾馆召开黄冈地区《浠水县志》稿评审会
--
2.1990年7月在三角山召开《浠水县志》部分稿评审会省人大副主任石川(右)、王利滨(中)出席
--
3.参加三角山评稿会的全体人员合影
--
王利滨序手稿
序
浠水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及工作人员名单
凡例
目录
综述
第一编 大事记
--
第一章 建县至清末
--
第二章 民国时期
--
第三章 解放以后至1987年
第二编 建置区划
--
第四章 建置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县治
--
第五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朝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解放以后
--
第六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十二乡
----
第二节 十四镇
第三编 自然环境
--
第七章 地质矿产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矿产
--
第八章 地貌
----
第一节 发育简史
----
第二节 地形分布
----
第三节 主要山丘
--
第九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一○章 地表水地下水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一一章 气候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气温降水光照
----
第三节 四季气候
----
第四节 气候区划
----
第五节 气候谚语
--
第一二章 生物资源
----
第一节 植物资源
----
第二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一三章 灾异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雹灾风灾
----
第四节 连阴雨害冻害
----
第五节 地震
第四编 人口
--
第一四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一五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一六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人口行业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一七章 人口素质
----
第一节 身体素质
----
第二节 文化素质
--
第一八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一九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领导和管理
----
第二节 政策宣传
----
第三节 节育措施
----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效果
----
第五节 面临严峻问题
--
第二○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主要姓氏分布
----
第三节 部分姓氏源流
第五编 农业
--
第二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建国前土地占有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
--
第二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力
----
第三节 农具机械
----
第四节 农田治理
--
第二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作物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生产技术
----
第四节 国营农场
--
第二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概况
----
第二节 山林权属
----
第三节 种苗生产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森林保护
----
第六节 林场建设
--
第二五章 畜牧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其他畜禽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二六章 水产
----
第一节 水产资源
----
第二节 渔业捞捕
----
第三节 鱼苗鱼种
----
第四节 成鱼养殖
--
第二七章 副业
第六编 水利
--
第二八章 防汛
----
第一节 堤防建设
----
第二节 防汛概况
----
第三节 防汛抗洪纪实
--
第二九章 抗旱灌溉
----
第一节 白莲河灌区工程
----
第二节 渠道工程
----
第三节 主要建筑物
----
第四节 中小蓄水工程
----
第五节 提水工程
----
第六节 灌溉效益
----
第七节 抗旱纪实
--
第三○章 防洪排渍
----
第一节 修筑河堤
----
第二节 治理河道
----
第三节 防洪涵闸
----
第四节 湖区围堤开港
----
第五节 建设电排站
--
第三一章 水力开发
----
第一节 浠河梯级开发
----
第二节 小水电建设
--
第三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工程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法规
----
第三节 水利经费
第七编 工业
--
第三三章 工业概况
----
第一节 兴起与发展
----
第二节 结构与布局
----
第三节 工业所有制
--
第三四章 冶金工业
----
第一节 黑色金属冶炼
----
第二节 轻有色金属冶炼
----
第三节 铁合金冶炼
--
第三五章 机械工业
----
第一节 金属加工制造
----
第二节 电机制造
----
第三节 输配电器制造
----
第四节 通用零件制造
----
第五节 零部件制造
----
第六节 专用设备制造
----
第七节 船舶制造
----
第八节 磨料磨具制造
--
第三六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电力生产
----
第二节 电力供应
--
第三七章 燃料化学医药工业
----
第一节 化肥
----
第二节 有机化学产品
----
第三节 橡胶品
----
第四节 基本化学原料
----
第五节 化学药品
--
第三八章 建材工业
----
第一节 黄砂采选
----
第二节 石材加工
----
第三节 砖瓦生产
----
第四节 水泥生产
----
第五节 水泥制品
----
第六节 辅助材料生产
--
第三九章 电子工业
----
第一节 电子器材制造
----
第二节 电工器材制造
----
第三节 日用电器制造
--
第四○章 纺织工业
----
第一节 棉纺
----
第二节 针织
----
第三节 服装制造
----
第四节 鞋帽制造
--
第四一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植物油加工
----
第三节 肉类加工
----
第四节 饮料制造
----
第五节 调味品制造
----
第六节 罐头糕点制造
----
第七节 饲料加工
--
第四二章 一轻工业
----
第一节 造纸
----
第二节 印刷
----
第三节 包装
--
第四三章 二轻工业
----
第一节 铁锅铸造
----
第二节 塑料加工
----
第三节 皮毛加工
----
第四节 灶具制造
----
第五节 家具制造
----
第六节 陶瓷制造
----
第七节 工艺品制造
--
第四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企业领导体制
----
第二节 企业经营方式
----
第三节 分配制度
----
第四节 用工制度
----
第五节 企业内部核算
----
第六节 经济管理体制
----
第七节 质量管理
----
第八节 对外经贸管理
----
第九节 计划物资管理
----
第十节 物价管理
第八编 交通邮电
--
第四五章 水上运输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港口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水运体制
----
第五节 货运
----
第六节 客运
--
第四六章 陆上运输
----
第一节 道路与养护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运输工具
----
第四节 陆运体制
----
第五节 货运
----
第六节 客运
--
第四七章 装卸搬运
----
第一节 港口装卸搬运
----
第二节 陆路装卸搬运
--
第四八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港航管理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车辆监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五节 运输管理
----
第六节 规费征收
--
第四九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邮政工具设备
--
第五○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第九编 城乡建设
--
第五一章 县城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街道弄巷
----
第三节 水电设施
--
第五二章 乡镇
----
第一节 巴河镇
----
第二节 兰溪镇
----
第三节 白莲镇
----
第四节 散花镇
----
第五节 新设镇
--
第五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工程
--
第五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公房管理
----
第三节 私房管理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
第五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第一○编 贸易
--
第五六章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 建国前商业
----
第二节 私营商业改造
--
第五七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节 乡镇企业商业
----
第四节 合作商店(组)
----
第五节 个体商业
----
第六节 其他商业
----
第七节 集市贸易
--
第五八章 粮棉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棉花购销
----
第三节 油脂购销
----
第四节 粮油票证管理
----
第五节 储运
--
第五九章 生产资料采购与供应
----
第一节 金属材料
----
第二节 机电设备
----
第三节 煤炭石油
----
第四节 化工原料
----
第五节 建筑材料
----
第六节 木材毛竹
----
第七节 化肥农药农具
--
第六○章 土特产品收购与供应
----
第一节 购销政策管理
----
第二节 烟麻茶
----
第三节 桐油皮油梓油
----
第四节 蚕茧蜂蜜
----
第五节 蔬菜水果
----
第六节 其他土特产
--
第六一章 食品采购与供应
----
第一节 畜禽产品
----
第二节 水产品
--
第六二章 日用品采购与供应
----
第一节 布疋百货
----
第二节 五金交电
----
第三节 日用杂品
----
第四节 副食品
--
第六三章 药品采购与供应
----
第一节 西药
----
第二节 中药
--
第六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基地建设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第一一编 工商管理
--
第六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打击投机倒把
--
第六七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交换比价
--
第六八章 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
第一二编 财政税收
--
第六九章 清代县财税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七○章 民国时期县财税
----
第一节 县地方税收入
----
第二节 省税划拨收入
----
第三节 县地方公款收入
----
第四节 县地方公产收入
----
第五节 支出
----
第六节 预算管理
----
第七节 财税管理
--
第七一章 抗日革命根据地县财税
--
第七二章 建国后县财税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中央集资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第一三编 金融
--
第七三章 清代民国时期的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当铺钱庄
----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 县银行
----
第五节 省行办事处
----
第六节 民间借贷
--
第七四章 建国后的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管理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工商贷款
----
第五节 农业贷款
----
第六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七节 结算
----
第八节 信用合作业务
----
第九节 保险业务
第一四编 政党群团
--
第七五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党代会
----
第三节 党员状况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
第七六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组织建立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七七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活动
--
第七八章 其他党团
----
第一节 民主社会党
----
第二节 青年党
----
第三节 三青团
--
第七九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商民团体
第一五编 政权政协
--
第八○章 晚清县政权
----
第一节 知县公署
----
第二节 县辖机构
--
第八一章 太平天国政权
--
第八二章 民国县政权
----
第一节 县政府
----
第二节 参事机构
--
第八三章 革命根据地政权
----
第一节 东一区苏维埃
----
第二节 边区苏维埃
----
第三节 宪促会行委会
----
第四节 边区军民联办
----
第五节 冈浠边区政府
----
第六节 县人民民主政府
--
第八四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代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八五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直属机构
--
第八六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会议
第一六编 政事
--
第八七章 民政
----
第一节 抚恤优待
----
第二节 安置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救济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八八章 劳动保护与就业
----
第一节 劳动保护
----
第二节 就业
--
第八九章 人事工作
----
第一节 清末县衙人事
----
第二节 民国县府人事
----
第三节 建国后人事
--
第九○章 审计工作
----
第一节 审计监督
----
第二节 企业内部审计
--
第九一章 侨务外事
----
第一节 侨务
----
第二节 外事
--
第九二章 档案事业
----
第一节 档案馆建设
----
第二节 业务监督指导
----
第三节 机关档案工作
--
第九三章 老区建设
----
第一节 老区概况
----
第二节 老区开发
--
第九四章 信访
----
第一节 信访管理
第一七编 军事
--
第九五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晚清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中共地方武装
----
第四节 县人民武装
--
第九六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军与起义军
----
第二节 军阀军国民军
----
第三节 根据地驻军
----
第四节 解放后驻军
--
第九七章 兵役制度及军事设施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九八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政治工作
--
第九九章 战事
----
第一节 清末农民起义
----
第二节 国内革命战事
----
第三节 抗日时期战事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战事
第一八编 司法
--
第一○○章 晚清民国时期司法
----
第一节 司法机构
----
第二节 司法工作
--
第一○一章 人民公安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第二节 刑事案件复查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基层保卫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监所管理
--
第一○二章 人民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一○三章 人民法院
----
第一节 刑事案件审判
----
第二节 民事案件审判
----
第三节 刑事案件复查
----
第四节 审判制度程序
--
第一○四章 人民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二节 公证工作
----
第三节 律师工作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第一九编 教育
--
第一○五章 县学书院私塾
----
第一节 县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私塾
--
第一○六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目
--
第一○七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公办小学
----
第二节 民办小学
----
第三节 私立小学
----
第四节 教会小学
----
第五节 场办小学
--
第一○八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公立中学
----
第二节 私立中学
----
第三节 民办中学
--
第一○九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学校
----
第二节 职业学校
----
第三节 民办农业中学
--
第一一○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市)民扫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三节 教师进修
----
第四节 电大工作站
----
第五节 成人自学
--
第一一一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教师培训
--
第一一二章 教学
----
第一节 教学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三节 教学设施
--
第一一三章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经费支出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第二○编 科技
--
第一一四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县级科研单位
----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
----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第一一五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技术咨询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一一六章 科技研究
----
第一节 农业科研
----
第二节 工业科研
----
第三节 其他科研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五节 成果选介
--
第一一七章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
第一节 开发能源
----
第二节 节约能源
第二一编 文化
--
第一一八章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 文化馆站俱乐部
----
第二节 书店
----
第三节 图书馆(室)
----
第四节 县博物馆
----
第五节 专业演出团体
----
第六节 电影事业单位
----
第七节 闻一多纪念馆
--
第一一九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戏剧曲艺
----
第三节 音乐舞蹈
----
第四节 美术书法摄影
----
第五节 文化刊物
----
第六节 文学协会社团
--
第一二○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民间艺术形式
----
第二节 民歌民间故事
----
第三节 民间戏曲曲艺
----
第四节 民间乐器
--
第一二一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馆藏文物
----
第三节 胜迹
--
第一二二章 县报广播电视通讯报导
----
第一节 县报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通讯报导
第二二编 卫生体育
--
第一二三章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县属机构
----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所
----
第三节 村卫生室
----
第四节 企事业医务室
----
第五节 个体行医
----
第六节 群众团体
--
第一二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一二五章 防疫卫生保健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卫生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一二六章 药品管理
----
第一节 限用药品管理
----
第二节 药品质量管理
--
第一二七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农民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一二八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幼儿园体育
----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
第一二九章 设施与培训
----
第一节 场地设施
----
第二节 业余培训
----
第三节 输送体育人才
--
第一三○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县内比赛
----
第二节 地区以上比赛
第二三编 生活风俗
--
第一三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居民职工生活
--
第一三二章 风俗习尚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岁时习俗
----
第四节 礼仪习俗
----
第五节 庙会
----
第六节 陋俗
--
第一三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一三四章 帮会
----
第一节 汉留
----
第二节 行会
--
第一三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语音比较
----
第三节 语法
----
第四节 词汇
第二四编 人物
--
第一三六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军政界
------
薛天定
------
杨思义
------
徐寿辉
------
王聪
------
文质
------
熊文灿
------
姚明恭
------
徐廷弼
------
何梦龙
------
孔庚
------
汤化龙
------
瞿瀛
------
高秋浦
------
夏葆钟
------
皮宗荣
------
汤芗铭
------
李辅黄
------
奚宗唐
------
徐炳龙
------
熊曾绶
------
李石樵
------
祁开枝
------
徐文煌
------
陶钧
------
卢蔚乾
------
章自新
------
高坤
------
任赤诚
------
郭芬
------
杜树华
------
胡铁生
------
张光化 张翼南
------
王继斋
------
闻允志
------
王应元
------
高真
------
张仕英
------
周吉安
------
严勉之
------
程咏吾
------
徐楚光
------
涂守成
------
潘化鹏
------
蓝矛
------
方桂容
------
张若谷
------
杨历
------
张杰
------
徐斌
------
陈文章
----
第二节 文化界
------
陈沆
------
熊太晶
------
何焜阁
------
胡祖铨
------
苏钟贞
------
周登瀛
------
毕惠康
------
郭焕周
------
陈曾寿
------
王汉
------
蔡天民
------
王国声
------
胡震东
------
朱赓元
------
王祖祐
------
李学蕴
------
闻一多
------
闻亦有
------
鄷道济
------
闻钧天
------
游少龙
------
翟双平
------
徐复观
------
张任铭
------
熊寿文
------
闻亦博
------
高亚卿
------
王紫云
------
闻立鹤
----
第三节 科技界
------
庞安时
------
胡幼甫
------
陈微明
------
陈秉仁
------
汤震龙
------
赵忠安
------
闻亦传
------
杨仿仙
------
闻亦齐
------
骆秉文
------
艾祥贵
------
辜庆鼎
------
钟显坤
------
南本农
------
贾云峰
------
胡永庭
----
第四节 经济界
------
李祥符
------
王渐磐
------
闻修纯
------
南夔
------
夏仕涛
----
第五节 其他
------
尚少月
------
王静斋
------
盛丹成
------
胡旭东
------
南超人
------
唐炳成
------
郭斋尔 郭立尔
------
何国彬
------
程叔云
------
杨文林
------
胡修禄
------
谢正友
------
邓金山
--
第一三七章 人物录
----
李见壁
----
刘梦鹏
----
吴应凯
----
张楷
----
姚涤泉
----
江楚涛
----
徐野樵
----
范伯才
----
罗格非
----
高锦官
----
蔡夔龙
----
徐明我
----
汤汉卿
----
何炬新
----
毕晋卿
----
林佐周
----
汤作新
----
周国富
----
唐锦涛
----
唐锦涛
----
徐文楷
----
周祖佑
----
史耀华
----
汪以南
----
樊立成
----
张国威
----
张贞嘉
----
余世英
----
王幾
----
胡震夏
----
闻聪
----
杨文英
----
何惕琴
----
王印佛
----
王道
----
胡骏逸
----
鲁仕元
----
陈耕道
----
胡天铎
----
李凤藻
----
袁世英
----
徐鸿年
----
裴炳垣
----
韩楚齐
----
毕长林
----
何德温
----
杨世英
----
夏梅先
----
程隆政
----
张仕雄
----
沈汉涛
----
杨植
----
杜炳光
----
袁强银
----
朱英
----
刘恭寿
----
周文化
----
刘四保
----
陈汉超
----
徐春生
----
杨晓泉
----
陈作兴
----
韦八儿
----
范世均
----
吴楚瑞
----
罗文波
----
南伯立
----
王瑞
----
袁金铃
----
夏薰南
----
郁焕成
----
张金莲
----
陈善
附录
--
一 名人诗词选录
--
二 历届修志简介
--
三 本志编纂始末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