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区志

杭州市江干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江干区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3年06月

目录

封面
江干区志
版权页
凡例
图片
-- 钱塘江涌潮
-- 区境鸟瞰(20世纪80年代末)
-- 江河汇观(1989年)
-- 沪杭甬高速公路交汇处
-- 1957年12月17日,周恩来视察浙江省农科所(省农科院前身)
--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视察浙江省农科所,观看双轮双铧犁耕地情况
-- 1995年4月29日,江泽民、李鹏、乔石在全国劳动模范大会上接见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沈爱琴
-- 2001年5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采荷文体中心
-- 2000年6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江干区社区工作
-- 2000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视察江干区社区文化工作
-- 1995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视察笕桥镇蔬菜园区
-- 1993年5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视察万事利轻纺工贸集团公司
-- 1999年7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视察滨江老人公寓
-- 1984年“六一”前夕,省委书记王芳视察江干区教育工作
-- 1995年12月30日,省委书记李泽民视察江干区蔬菜生产
-- 2000年4月3日,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江干区民营企业
-- 1996年,省长柴松岳视察江干区农业科研工作
-- 1999年2月8日,中央文明办副主任胡振民视察江干区文明创建工作
-- 1999年8月18日,省委副书记周国富视察江干区城市建设工作
-- 五代白塔
-- 梵天寺经幢
-- 五代慈云岭造像
-- 元代宝成寺麻曷葛剌石刻造像
-- 吴越钱氏捍海塘遗址
-- 八卦田
-- 南宋皇城内宋高宗手书“忠实”摩崖石刻
-- 宋朝米芾题刻“第一山”
-- 南宋官窑出土文物
-- 乌龟山南宋官窑遗址
-- 贯耳瓶
--
-- 工具
-- 《南宋杭城风情图》中的皇城景象
-- 南宋太庙遗址(今保护性地辟为市民公园)
-- 六部桥
-- 昔日六部桥
-- 昔日水城门
-- 凤山水城门
-- 童年夏衍
-- 昔日夏衍旧居
-- 2000年10月复扩建后的夏衍旧居
-- 铁路杭州东站
-- 铁路南星桥站
-- 杭州汽车东站
-- 杭州汽车南站
-- 钱江二桥
-- 钱江三桥
-- 杭州笕桥机场
-- 浙江第一码头渡船栈桥
-- 钱塘江汽车轮渡码头
-- 濮家公用码头
-- 四堡污水处理厂
-- 庆春东路
-- 机场路
-- 杭海路
-- 1981年1月竣工的杭州最早的艮山门立交桥
-- 清泰立交桥
-- 秋涛北路
-- 复兴路
-- 昔日复兴里街
-- 昔日复兴街
-- 艮秋艮新立交桥
-- 大棚蔬菜生产
-- 现代化连栋蔬菜大棚
-- 蔬菜基地
-- 生态农业园区
-- 良种科研
-- 杭州红茄
-- 育苗
-- “杭青二号”杂交黄瓜
-- 花卉生产
-- 水产养殖水面
--
-- 甲鱼
-- 甲鱼养殖温室
-- 规模养猪
-- 工厂化养鸡
-- 奶牛饲养场
-- 七堡船闸
-- 三堡排灌站
-- 万事利集团准备车间
-- 出口胶鞋生产车间
-- 喷水织机车间
-- 出口服装生产车间
-- 大圆机针织车间
-- 20世纪80年代丝绸织机
-- 丝绸印花
-- 自动扶梯
-- 自动扶梯生产车间
-- 套丝机生产
-- 杭州宝钢钢材配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杭州灵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场景
-- 定时器检验车间
-- BOPP薄膜生产车间
-- 纸箱生产线
-- 饼干生产线
-- 纯净水生产线
-- 宋城大饭店
-- 四星级的杭州皇冠大酒店
-- 三星级的杭州湾大酒店
-- 外海商厦
-- 自行车市场
-- 室内农贸市场
-- 服装市场
-- 蔬菜交易市场
-- 治理后的中河
-- 昔日农居草屋
-- 昔日中河
-- 采荷居民住宅小区
-- 20世纪60年代农居
-- 20世纪90年代农居
-- 村民公园
-- 笕桥镇三里亭村农居点
-- 江干区政府办公大楼
-- 20世纪50年代区政府办公楼
-- 浙江农业大学
-- 江干区人民医院
-- 邵逸夫医院
-- 朝阳中学
-- 采荷第二实验小学
-- 笕桥中学
-- 彭埠中心小学
-- 笕桥医院
-- 大地实验幼儿园
--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 吴小旋在23届奥运会女子小口径步枪比赛中获得金牌
-- 1993年4月21日下午中国足球队在江干体育场训练
-- 杭州滨江有线广播电视台内外景
-- 群众书画展
-- 文艺小分队为敬老院老人演唱越剧
-- 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
-- 民国17年(1928)江干区、会堡区区域图
-- 民国25年(1936)杭州市第五区区域图
-- 1949年江干区行政区域图
-- 一九九六年江干区图
-- 南宋皇城图
序一
序二
序三
目录
总 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政区
-- 第一章行政建置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境域变迁
---- 第一节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四章 街道 乡镇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 乡 镇
第二篇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总户数与总人口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第三节非农业人口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机械变动
---- 第三节暂住人口
-- 第三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自然结构
---- 第二节社会结构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倡导与管理
---- 第二节政策措施
---- 第三节优生优育
第三篇水文 水利
-- 第一章 水 文
---- 第一节钱塘江
---- 第二节京杭运河
---- 第三节河道
---- 第四节水资源
-- 第二章 水 利
---- 第一节海塘江堤
---- 第二节河渠治理
---- 第三节排灌站闸
---- 第四节城区排水
-- 第三章钱塘江涌潮
---- 第一节涌潮成因
---- 第二节江干观潮
---- 第三节观潮诗赋
第四篇气候土壤
-- 第一章气 候
---- 第一节气候要素
---- 第二节气候状况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第二章土壤
---- 第一节红 壤
---- 第二节潮土
---- 第三节水稻土
---- 第四节滨海盐土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改革
---- 第二节互助合作
---- 第三节人民公社
---- 第四节联产承包
-- 第二章农作物
---- 第一节粮食
---- 第二节棉花麻类油料
---- 第三节茶叶蚕桑
---- 第四节药材香料
---- 第五节瓜果甘蔗
---- 第六节食用菌
---- 第七节花卉苗木
-- 第三章耕地
---- 第一节增减与分布
---- 第二节垦荒造地
-- 第四章农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业机械
-- 第五章 国营农场
---- 第一节江干农场
---- 第二节红垦农场
第六篇蔬菜水产畜禽
-- 第一章 蔬 菜
---- 第一节品种产量
---- 第二节菜地
---- 第三节种植制度
---- 第四节栽培技术
---- 第五节上市
---- 第六节加工
-- 第二章水产
---- 第一节品种产量
---- 第二节养殖基地
---- 第三节渔政管理
-- 第三章畜禽
---- 第一节家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章集体养殖(良种)场
---- 第一节蔬菜良种场
---- 第二节养殖场
---- 第三节生态农场
第七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发展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机构与队伍
---- 第三节总量与效益
---- 第四节企业改革
---- 第五节重点企业
-- 第二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国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私营工业
---- 第四节个体手工业
-- 第三章主要行业
---- 第一节纺织服装
---- 第二节机械
---- 第三节仪表电子
---- 第四节化工橡塑
---- 第五节印刷纸制品
---- 第六节建筑材料
---- 第七节竹器木器家具
---- 第八节食品饮料
-- 第四章企业选介
---- 第一节区属街道企业
---- 第二节乡镇企业
---- 第三节省市属企业
第八篇商业
-- 第一章城区商业
---- 第一节私营和个体商业
---- 第二节国营和集体商业
---- 第三节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 第四节商业企业改革
---- 第五节主要行业
-- 第二章农村商业
---- 第一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二节乡镇集体商业
第九篇市场
-- 第一章发展沿革
---- 第一节历史上的市场发展
---- 第二节解放后的市场发展
-- 第二章 工业品市场
---- 第一节服装纺织品市场
----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市场
---- 第三节家用电器五交化市场
---- 第四节汽车配件市场
---- 第五节建筑材料 陶瓷品市场
---- 第六节卷烟、副食品市场
---- 第七节其他专业市场
-- 第三章农副产品市场
---- 第一节蔬菜批发市场
---- 第二节水产品市场
---- 第三节农贸市场
第十篇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章 进出口贸易
---- 第一节古代海外贸易
----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的进出口贸易
---- 第三节解放后的外贸供货
-- 第二章 出口商品
---- 第一节丝织品工艺品服装
---- 第二节机械五金
---- 第三节轻工业品
---- 第四节皮革制品橡胶制品
---- 第五节医药食品
-- 第三章外商投资企业
---- 第一节发展沿革
---- 第二节经营状况
第十一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二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专业统计
---- 第三节统计调查
---- 第四节统计执法检查
---- 第五节统计队伍建设
-- 第三章审计
---- 第一节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社会审计
--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工商登记管理
---- 第三节市场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价格管理
---- 第三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四节价格事务
-- 第六章计量与标准化管理
---- 第一节计量
---- 第二节标准化
---- 第三节统一代码标识
第十二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财政税务机构
---- 第二节解放后的财政税务机构
-- 第二章体 制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税收体制
-- 第三章财政收支
---- 第一节1958~1965年财政收支
---- 第二节1971~1977年财政收支
---- 第三节1985~1996年财政收支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财政管理
---- 第二节税收征管
第十三篇 交通运输
-- 第一章铁路公路
---- 第一节铁路
---- 第二节公路
-- 第二章交通设施
---- 第一节车 站
---- 第二节码头
---- 第三节船闸
---- 第四节机场
-- 第三章运输
---- 第一节木料搬运和木排运输
---- 第二节装卸转运
---- 第三节水上运输
---- 第四节运输企业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与管理
-- 第一章市政建设
---- 第一节城垣与城门
---- 第二节道路
---- 第三节桥梁
---- 第四节绿化
-- 第二章住宅建设
---- 第一节 旧城改造
---- 第二节住宅小区
---- 第三节 区属房地产开发公司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区街建筑业
---- 第二节 乡村建筑业
---- 第三节建筑企业选介
-- 第四章 土地管理 房产管理
---- 第一节土地管理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五章环境卫生 市容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环境卫生
---- 第三节市容管理
-- 第六章地名
---- 第一节地名管理
---- 第二节历史地名 区片地名
---- 第三节街巷地名
第十五篇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解放前的组织和活动
---- 第二节解放后的区委员会
---- 第三节代表大会
---- 第四节组织工作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六节宣传工作
---- 第七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八节老干部工作
---- 第九节关心下一代工作
---- 第十节区委党校
-- 第二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
----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第十六篇政权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区公所和地方自治
---- 第一节区公所
---- 第二节地方自治
--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一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三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区人民政府
---- 第二节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七篇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解放前的工会组织
---- 第二节解放后的工会组织
---- 第三节工会代表大会
---- 第四节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二章 农民团体
---- 第一节农民协会
---- 第二节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共青团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共青团代表大会
---- 第三节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
-- 第四章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五章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六章老龄工作委员会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七章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残疾人联合会代表大会
---- 第三节主要工作与活动
第十八篇政法军事
-- 第一章公 安
---- 第一节解放前的警察机构
---- 第二节解放后的公安机构
---- 第三节户政
---- 第四节惩治反革命
---- 第五节社会治安管理
---- 第六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七节消防安全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执行工作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律师业务
---- 第五节公证业务
---- 第六节基层法律服务
-- 第五章军事
---- 第一节人民武装机构
---- 第二节兵员征集
---- 第三节 民兵预备役
---- 第四节防空
---- 第五节驻军与军事机构
---- 第六节拥政爱民
第十九篇劳动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动服务公司
---- 第三节就业服务管理机构
-- 第二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解放初期的劳动就业
---- 第二节用工管理
---- 第三节精减职工
---- 第四节 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五节劳资纠纷和劳动争议调处
---- 第六节劳动力交流会劳务市场
---- 第七节劳动合同鉴证
---- 第八节安全生产
-- 第三章 劳动保险职工工资
---- 第一节劳动保险待遇
---- 第二节社会劳动保险基金统筹
---- 第三节职工工资
第二十篇人事
-- 第一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职能
-- 第二章 干部队伍
---- 第一节队伍发展
---- 第二节队伍结构
-- 第三章 人事行政管理
---- 第一节干部录用和聘用
---- 第二节 高校和中专毕业生接收分配
---- 第三节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
---- 第四节干部调配
---- 第五节精简干部和落实干部政策
---- 第六节干部培训
---- 第七节干部考核和奖惩
---- 第八节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
---- 第九节干部退休管理
---- 第十节人才交流
-- 第四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待遇
-- 第五章机构编制管理
第二十一篇 民政
-- 第一章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 第一节居民委员会建设
---- 第二节村民委员会建设
-- 第二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国家抚恤和补助
---- 第三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三章救灾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生产自救和农村扶贫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福利生产
---- 第二节福利事业
---- 第三节社区服务
---- 第四节农民养老保险
-- 第五章社会行政管理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 第三节殡葬改革与管理
第二十二篇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技组织和队伍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科技团体
---- 第三节科研机构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普及科学知识
---- 第二节推广科学技术
---- 第三节开展科技交流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获奖项目
---- 第二节星火计划成果
---- 第三节科技成果选介
第二十三篇教育
-- 第一章 国学 州学 书院社学义学私塾
---- 第一节 国 学
---- 第二节州学
---- 第三节书院
---- 第四节社学义学私塾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沿 革
---- 第二节教养
---- 第三节幼儿园选介
-- 第三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第三节小学选介
-- 第四章 中等普通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第三节区属中学选介
--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
---- 第二节军警教育
---- 第三节高等教育
-- 第六章特殊教育
---- 第一节聋哑人教育
---- 第二节弱智人教育
-- 第七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识字教育
---- 第二节扫除文盲
---- 第三节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 第四节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 第八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教师
---- 第三节经费校舍
第二十四篇卫 生
-- 第一章卫生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医政
---- 第三节药政
---- 第四节医疗保障制度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血吸虫病防治
---- 第四节精神病防治
---- 第五节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 第六节卫生监督监测
-- 第三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除“四害”讲卫生
---- 第三节饮水改良
---- 第四节创建卫生先进城区
-- 第四章 医疗保健
---- 第一节机构和队伍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妇女保健
---- 第四节儿童保健
---- 第五节 区级医院、保健院简介
-- 第五章红十宇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第二十五篇 文化 体育
-- 第一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机构与团体
---- 第二节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三节创作与成果
---- 第四节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有线广播
---- 第三节有线电视
-- 第三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 比赛成绩
---- 第三节场地设施
第二十六篇 文物古迹 寺庙教堂
-- 第一章 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一节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章古迹遗址
---- 第一节古迹
---- 第二节遗址
-- 第三章寺庙教堂
---- 第一节寺庙
---- 第二节教 堂
第二十七篇人物
-- 人物传略
---- 钱(锣)
---- 张夏
---- 嵇清
---- 张杓
---- 张士诚
---- 戴进
---- 胡世宁
---- 高仪
---- 莲池
---- 高士奇
---- 金农
---- 金志章
---- 丁敬
---- 项名达
---- 胡光墉
---- 汤寿潜
---- 项志成
---- 曹阿堂
---- 沈乐山
---- 沈干城
---- 于子三
---- 洪传炯
---- 丁瑞庭
---- 龚宝荣
---- 丁振麟
---- 张运钿
---- 莫显耀
---- 谭耀增
---- 费永胜
---- 夏衍
-- 烈士英名录
第二十八篇 专记 附录
-- 专 记
---- 重大政治运动
---- 支援宁夏社会主义建设
---- 信用合作社
-- 附 录
---- 钱塘江桥工程记
---- 关于南宋君王皇宫的补充说明
---- 旧家的火葬
---- 钱塘江“茭白船”和江干“花牌楼”
---- 机场路话旧
索 引
编后记
江干区志编纂委员会
江干区志编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