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财政志

肇庆市财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肇庆市财政的历史和现状,包括机构人员,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

出版时间: 1989年12月

目录

封面
肇庆市财政志
《肇庆市财政志》编纂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概 述
-- 第一章 肇庆市自然经济情况
-- 第二章 建国前的肇庆财政
-- 第三章 建国后的肇庆财政
---- 第一节 经济恢复与“一五”时期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二篇 机构人员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一、西江专区时期
---- 二、粤中行政区时期
---- 三、高要、江门、肇庆专区时期
---- 五、肇庆地区时期
---- 六、“地改市”时期
-- 第二章 机构职责
-- 第三章 财政主管人员
第三篇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工商各税
---- 第一节 建国前的税收
------ 一、清代税制
------ 二、民国时期的税制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税制
------ 一、一九五○年统一税政后的税收
------ 二、一九五三年修正税制后的税收
------ 三、一九五八年简并税制后的税收
------ 四、一九七三年简并税收制度
------ 五、一九七八年以后的税制改革
-- 第二章 农业税收入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田赋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业税收
------ 一、农业税制的演变
------ 二、农业税的征收
------ 三、农业税的减免照顾
------ 四、农林特产税
-- 第三章 企业收入
----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官营事业收入
---- 第二节 建国后的企业收入
------ 一、上交利润
------ 二、基本折旧基金
------ 三、其他收入
---- 第三节 农林企业收入
-- 第四章 其他收入
---- 第一节 公产收入
---- 第二节 规费收入
---- 第三节 罚没收入、追回赃款和赃物变价收入
---- 第四节 其他杂项收入
-- 第五章 公债 国库券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公债
------ 一、救国公债
------ 二、同盟胜利公债
---- 第二节 建国后发行的公债、国库券
------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三、国库券
---- 第三节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第四篇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经济建设费
---- 第一节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 第二节 简易建筑费
----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三项费用
---- 第四节 流动资金
---- 第五节 支援农业支出
---- 第六节 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
---- 第七节 城市维护费
---- 第八节 城镇青年就业经费
-- 第二章 文教卫生事业费
---- 第一节 建国前文教卫生支出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教卫生事业费
------ 一、文化事业费
------ 二、出版事业费
------ 三、文物事业费
------ 四、教育事业费
------ 五、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
------ 六、卫生事业费
------ 七、中医事业费
------ 八、公费医疗经费
------ 九、体育事业费
------ 十、档案事业费
------ 十一、地震事业费
------ 十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
------ 十三、计划生育事业费
------ 十四、其他文教事业费
-- 第三章 科学事业费
---- 一、自然科学事业费
---- 二、科协事业费
---- 三、社会科学事业费
-- 第四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 一、抚恤事业费
------ 二、离休费
------ 三、退休、退职费
------ 四、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 五、自然灾害救济费
------ 六、其他民政事业费
-- 第五章 行政管理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费
---- 第二节 建国后的行政管理费
-- 第六章 其他支出
---- 第一节 其他部门事业费
------ 一、税务事业费
------ 二、工商管理事业费
------ 三、统计事业费
------ 四、其他事业费
---- 第二节 其他支出
------ 一、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 二、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老革命根据地)
------ 三、人民防空经费
------ 四、民兵建设费
------ 五、地方外事费
------ 六、兵役征集费
------ 七、落实政策经费
第五篇 财政管理
-- 第一章 财政管理体制
---- 一、由统收统支转为划分收支、分级管理时期(1950-1957年)
---- 二、由以收定支转为总额分成一年一定时期(1958-1970年)
---- 三、由财政收支包干转为固定比例分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时期(1971-1975年)
---- 四、由收支挂钩总额分成转为划分收支、分级包干时期(1976-1988年)
-- 第二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预算
------ 一、预算编造
------ 二、预算执行
---- 第二节 决算
------ 一、年终收入结算
------ 二、支出遗留问题的处理
------ 三、往来清理
------ 四、决算编报
---- 第三节 预算平衡
-- 第三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
------ 一、计划编造与修编
------ 二、决算报告的审批
------ 三、企业预算执行的监督
------ 四、企业财务管理的检查
---- 第二节 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 一、清理资产,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 二、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办法,加强对折旧基金的财务管理
------ 三、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基金使用制度,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 四、实行固定资产有偿调拨和固定资金的有偿占用
---- 第三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形式
------ 二、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三、公费医疗经费管理
---- 第四节 农业财务管理
------ 一、农业税征解会计管理
------ 二、农林企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 外经企业财务管理
------ 一、基本情况
------ 二、财务监督和检查
------ 三、费用的征收
------ 四、验资和查帐
------ 五、编审、汇总会计决算报表
----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
------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
-- 第四章 支持生产周转金的管理
---- 第一节 农财周转金
---- 第二节 预算周转金
---- 第三节 行财周转金
---- 第四节 其他周转金
-- 第五章 财政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察
---- 第二节 财政驻厂员制度
附录:
-- 一、肇庆地区行署财政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 二、管好财政支农资金,促进商品生产发展
-- 三、试行运用发展生产周转金促产培财,逐步克服山区财政困难
-- 四、发挥行财管理工作的作用,积极支持山区勤工俭学
-- 五、积极支持商品生产,改变山区面貌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