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详今略古”,秉笔直书,全面、求实、客观地记述献县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
二、时间断限:上溯到1948年10月,下限到2003年7月。
三、本书体裁:分志、述、记、表、录、图六种,以志为主体。“大事记”采用编年体,按时间先后列条记述。
出版时间:
2003年10月
目录
封面
献县一中校志
献县第一中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题词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副政委、少将马国超同志为学校题词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副政委、少将马国超同志为学校题词
--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为学校题词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少将范印华同志为母校题词
--
政协河北省委员会主席赵金铎同志为学校题词
--
原河北省人大副主任刘英同志为学校题词
--
原中共河北省纪委书记吴野渡同志为学校题词
--
中共沧州市委书记张庆华同志为学校题词
--
沧州市副市长吕维彬同志为学校题词
--
政协沧州市委员会副主席闫兴华同志为母校题词
--
政协沧州市委员会副主席王忠记同志为母校题词
--
沧州市教育局长沈玉洲同志为学校题词
--
中共献县县委书记回学勇同志为学校题词
--
中共献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谢恩国同志为学校题词
--
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宋世华同志为母校题词
图片
--
校旗
--
校徽
--
校歌
--
校风
--
校训
--
北校区平面规划图
--
南校区平面规划图
--
2001年献县一中被批准为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
2002年献县一中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
--
初级师范首任校长方正平
--
初级师范第二任校长胡巨夫
--
初级师范第三任校长綦耀芳
--
献县师范欢送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
教室
--
校长办公楼
--
宿舍楼
--
80年代70班同学毕业合影
--
1993年初迁北环西路时校门
--
2003年经改造后的新校门
--
1993年师生参加建校劳动
--
科技楼
--
教学楼
--
学生宿舍楼
--
餐厅
--
全渗式风雨运动场
--
图书馆
--
学生阅览室
--
图书馆书库
--
化学实验室
--
物理实验室
--
生物实验室
--
生物标本室
--
同学们在语音室上课
--
语音室
--
微机室
--
校园网主控室
--
多媒体教室
--
电子备课室
--
在音乐室辅导学生练唱
--
在美术室辅导学生作画
--
医务室
--
档案室
--
展室一角
--
教工活动室
--
学校领导在听青年教师讲课
--
数学组教师在进行教研
--
物理组教师在进行教研
--
武装部政委于振校、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连春给同学们报告马本斋烈士的英雄事迹
--
学校党总支书记高聪明在业余党校给同学们上党课
--
新生入学后进行军训
--
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
--
法制教育
--
到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
--
为感谢台胞支持家乡办教育,献县人民政府在一中校园内竖起一座“珍民奖学金”功德碑
--
师生给贫困同学捐款
--
沧州市第二届重点中学田径运动会在献县一中举办,图为本校运动员入场
--
在献县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表演
--
参加全县中小学艺术节演出
--
中共献县县委书记回学勇、县委常委范春路、副县长史均奎、文教局长杜书祥视察学校
--
史均奎副县长参加学校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
--
教代会在表决重大事项
--
献县一中校领导班子成员从左至右:工会主席马富友、纪检组长李振铎、副校长杨占平、党总支书记高聪明、校长
--
献县一中校志编篡委员会全体成员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历史沿革
--
第一章 献县初级师范学校
--
第二章 献县初级中学
--
第三章 献县完全中学
----
第一节 “文革”前的献县完全中学
----
第二节 “文革”动乱年代
--
第四章 献县工农技术学校
--
第五章 献县“五·七”大学
--
第六章 献县中学
--
第七章 献县第一中学
----
第一节 前期的献县一中
----
第二节 发展建设中的献县一中
第二编 组织机构
--
第一章 校长和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校长
----
第二节 教务处
----
第三节 政教处
----
第四节 总务处
----
第五节 办公室
----
第六节 教研科研处
--
第二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党总支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工会
----
第四节 妇委会
----
第五节 学生会
--
第三章 学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
----
第二节 管理方法
第三编 教育与教学
--
第一章 教育方针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教育形式和内容
--
第三章 教学
----
第一节 教学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秩序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 校历 学制 教材
----
第四节 教学研究与改革
----
第五节 考试
--
第四章 分科教学
----
第一节 语文
----
第二节 数学
----
第三节 外语
----
第四节 政治
----
第五节 物理
----
第六节 化学
----
第七节 生物
----
第八节 历史
----
第九节 地理
----
第十节 体育
----
第十一节 音乐
----
第十二节 美术
--
第五章 文体 卫生
----
第一节 文娱活动
----
第二节 体育活动
----
第三节 卫生与保健
第四编 教师
--
第一章 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及发展
--
第二章 教师的培训与提高
--
第三章 教师待遇和地位
----
第一节 教师待遇
----
第二节 教师地位
--
第四章 尊师重教
第五编 教育经费
--
第一章 经费收入
----
第一节 国拨经费
----
第二节 学生缴费
----
第三节 企业性和商业性收入
----
第四节 捐资助学
--
第二章 经费管理与支出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公务费 业务费
----
第三节 基建与维修
----
第四节 奖学金
第六编 生产劳动
--
第一章 劳动建校
--
第二章 勤工俭学
--
第三章 支工 支农
--
第四章 校办工厂
第七编 学校建设
--
第一章 校园建设
----
第一节 城内东街时期
----
第二节 大张庄县人委大院时期
----
第三节 北环西路今校址
--
第二章 教学设施专项建设
----
第一节 科技楼
----
第二节 教学楼
----
第三节 图书馆
----
第四节 全渗式风雨运动场
----
第五节 实验室
----
第六节 现代化教学设施
----
第七节 音美教室
----
第八节 档案室
--
第三章 学生宿舍楼
--
第四章 教职工宿舍建设
----
第一节 初期的分户宿舍
----
第二节 平房家属院
----
第三节 家属宿舍楼
--
第五章 学校福利设施
----
第一节 教工活动室
----
第二节 伙房 餐厅
----
第三节 单身教工宿舍
----
第四节 锅炉房及供水设备
----
第五节 卫生室 储蓄室
----
第六节 洗浴室
----
第七节 小卖部及电话通讯设备
--
第六章 学校大门及围墙
第八编 荣誉和人物
--
第一章 学校集体荣誉录
--
第二章 教职工荣誉录
--
第三章 学科竞赛获奖录
--
第四章 优秀管理人员
----
李维新
----
高良惠
----
张信营
----
马庆良
--
第五章 优秀教师简介
----
刘炳书
----
刘绍敏
----
赵寿君
----
高凤岭
----
秦壮
--
第六章 校星
----
军界
------
范印华
------
孙书贵
------
周贵才
------
赵福瑞
------
陈昭传
----
政界
------
白云龙
------
张文启
------
马绍忠
------
闫兴华
------
王忠记
------
魏振宗
----
教科文卫
------
孔德领
------
杨锡怀
------
李幼升
------
陈秀英
------
陈清轩
------
胡书经
------
高良俊
------
刘树强
------
焦景华
------
朱宝玉
------
彭雪峰
------
许学礼
------
李建平
------
刘尔铎
------
吴更雪
------
李国利
----
其他
------
曹永堂
------
于天瑞
第九编 附录
--
第一章 献县第一中学历任教职员工一览表
--
第二章 献县第一中学历届毕业生名录
--
第三章 献县第一中学历届高考升学名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