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茂县乡镇简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力求全面记述所编乡镇自设立以来,从自然、经济到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二、《茂县乡镇简志》所列志书,均为各乡镇首志,主要记述时限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脉络。为保持地方特色性,对文化古迹作重点记述。三、《茂县乡镇简志》设志、传、录、图、表、照,以志为主。设篇,篇下除概述、大事记外,设章和附录,章下则设节、目。
出版时间:
2012年02月
目录
封面
茂县乡镇简志
茂县乡镇简志编纂委员会
茂县乡镇简志编辑室
序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飞虹乡
--
图片
----
飞虹桥头的寨子
----
深沟村深沟组
----
深沟村沙坝组
----
浅沟村
----
擦耳岩村
----
水草坪村三组
----
水草坪村一组
----
水草坪村二组
----
苏家坪村一步坎
----
苏家坪村刹梯组
----
苏家坪村锹子坪组一角
----
浑沟村
----
苏家坪村河坝
----
1963年设立的乡粮站
----
1968年8月建成的飞虹乡电站
----
2000年前的乡农技站
----
2005年的供销社门市
----
2005年浅沟村民的新建房
----
2005年开工建设的乡卫生院
----
2002年的苏家坪村便桥
----
2003年的飞虹桥
----
2005年的浅沟索桥
----
1993年开始实施的四川——广岛茂县岷江上游十早河谷造林试验地
----
浅沟村机耕道
----
20世纪末的苏家坪村河坝地膜栽培
----
2004年的浑沟村委会用房(左为原村小学教室)
----
2006年,县长高加军视察浅沟村小学
----
1997年的浑沟村人工林
----
2003年,穿过全境的213线
----
2005年,乡中心校全貌
----
峡谷深切
----
放牧场景
----
干旱河谷一角
----
清咸丰年间的水草坪苏土司先祖墓
----
清光绪年间的水草坪苏土司先祖墓
----
飞虹桥古道上的红军石刻
----
松茂保障石牌坊
----
合作社入社时的股票
----
浑沟村老水井
----
留存的布票
----
遗存的棉花票
----
妇女服饰
----
位于飞虹桥的乡(公社)机关用房(1966年前)
----
刺绣
----
做晚炊的妇女
----
苏家坪老房子
----
北岳庙遗迹
----
黑水平叛时的碉堡遗址
----
浑沟村火坟
----
苏家坪雪枯寨子碉楼远眺
----
境内古道
--
茂县飞虹乡简志编纂领导小组
--
概述
--
大事记
--
专题记述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乡名·区划
----
第二节 置乡沿革
----
第三节 行政村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结构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地貌
----
第四节 气候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动物
----
第四节 植物
----
第五节 矿产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震与泥石流滑坡
----
第二节 洪涝·旱灾
----
第三节 风雹·虫灾
--
第五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六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飞虹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行政组织
----
第四节 群团组织
--
第七章 军事治安
----
第一节 乡人民武装部和民兵组织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八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作物
----
第二节 农业所有制改革
----
第三节 农业技术
--
第九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
----
第三节 林业管理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经济林木
----
第六节 退耕还林、天然林生态保护工程
----
第七节 四川—广岛茂县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试验
--
第十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草、饲料
----
第二节 畜禽养殖
----
第三节 畜种改良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十一章 交通·通讯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邮政·通讯
--
第十二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水电建设
--
第十三章 粮食·金融·财税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信用社
----
第三节 税收
--
第十四章 贸易
----
第一节 供销社
----
第二节 乡企业·个体商业
--
第十五章 文教卫生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医疗卫生
--
第十六章 民政·扶贫
----
第一节 民政
----
第二节 扶贫
--
第十七章 风土·民俗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节日
----
第四节 礼仪
----
第五节 民居·饮食
----
第六节 服饰
--
第十八章 文化古迹
----
第一节 语言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节 古迹
----
第四节 谚语
----
第五节 民歌
----
第六节 民间故事
--
第十九章 人物
----
一、飞虹参加红军人员名录
----
二、人物传
------
孙正寅
------
高根元
------
杨光前
--
文存
第二篇 黑虎乡
--
图片
----
霭紫关村
----
霭紫关村二组民居
----
霭紫关村一组
----
霭紫关村二组
----
霭紫关村三组
----
巴地五坡村
----
小河坝村万都组
----
小河坝村五组(原乡园艺场)
----
小河坝村小河坝组
----
小河坝村鹰嘴河组之一
----
小河坝鹰嘴河组之二
----
小河坝村传统民居一览
----
小河坝村二根米组
----
耕读百吉村三组(老熊寨)
----
耕读百吉村
----
耕读百吉村一组
----
耕读百吉村二组(大寨子)
----
2007年10月,走在山路上的劳动妇女
----
2006年,小河坝妇女采摘花椒
----
2006年,山寨村民在田间劳作
----
1998年1月,鹰嘴河人在冬耕
----
1998年,妇女播种情景
----
2005年的乡中心校全貌
----
鹰嘴河群碉远眺
----
鹰嘴河古碉
----
鹰嘴河古碉
----
鹰嘴河碉群
----
鹰嘴河古碉
----
二庚米碉
----
彻河沟风光
----
黑虎河谷地一
----
黑虎河谷地二
----
起伏山峦
----
将军寨遗迹
----
黑虎将军墓
----
释比家园
----
黑虎风情
----
老腊肉
----
婚礼之坝坝宴
----
婚礼之送亲
----
鹰嘴河祭塔
----
妆扮
----
萨朗舞
----
释比任永清
----
万年孝
----
树林中供奉的白石
--
茂县黑虎乡简志编纂领导小组
--
概述
--
大事记
--
专题记述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乡名演变
----
第二节 建乡沿革
----
第三节 村组概况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简况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脉、溪河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水
----
第二节 动植物
----
第三节 矿产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五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分布与发展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六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作物
----
第三节 农业技术
--
第七章 牧业
----
第一节 饲草饲料
----
第二节 畜禽养殖
----
第三节 畜种改良
--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造林
----
第四节 经济林木
--
第九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电力
--
第十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运输
--
第十一章 邮政·通讯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通讯
--
第十二章 粮站·国土
----
第一节 黑虎乡粮站
----
第二节 国土管理
--
第十三章 财税·金融·乡镇企业
----
第一节 财税
----
第二节 信用社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十四章 商贸
----
第一节 供销社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十五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政权建设
--
第十六章 教育卫生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卫生院
--
第十七章 风土·文化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
----
第三节 宗教
----
第四节 故事传说
----
第五节 民间歌舞
----
第六节 名胜古迹
--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白家清
------
谢军贵
----
第二节 英名录
--
文存
第三篇 三龙乡
--
图片
----
黄草坪村黄草坪组
----
黄草坪村竹子坝组
----
纳呼村合心坝组
----
纳呼村卡窝组
----
纳呼村纳呼组新老房屋共存的民居
----
纳呼村纳呼组
----
卓吾寨村卓吾寨组
----
麻疯村所在的碉花沟
----
纳呼村卡玉组
----
卓吾寨村大寨子组
----
卓吾寨村卓吾寨组农户位于山腰上的生产生活环境
----
勒依村纳吾组一部
----
勒依村若窝组一角
----
勒依村新基组
----
勒依村壳尔基组
----
勒依村勒依组
----
富布寨村富布寨组
----
富布寨村小水沟组
----
1987年,全同人大代表、家住合心坝的杨松英观察地里的良种玉米
----
1988年,全国售粮模范杨松英在粮站翻晒粮食
----
1993年12月22日,汽车首次开进半山羌寨合心坝
----
1993年,合心坝人进行秋收打场
----
1997年6月,学生在跳萨朗
----
2005年,乡中心校全貌
----
上世纪90年代的乡卫生院
----
纳呼村合心坝田园
----
纳呼村卡玉组农田
----
传统民居
----
合心坝碉楼
----
纳呼碉残迹
----
古庙残存石雕
----
寨子里的泰山石敢当一
----
寨子里的泰山石敢当二
----
屋顶上的白石神
----
沟壑山水
----
饮咂酒
----
走在路上的劳动妇女
----
堂屋里的神龛子
----
刺绣的妇女
--
茂县三龙乡简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
--
概述
--
大事记
--
专题记述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结构与地层
----
第二节 地貌、山脉、气候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资源与矿产
----
第三节 动物资源
----
第四节 植物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震、泥石流滑坡
----
第二节 洪涝、旱灾
----
第三节 风雹、虫灾、雪灾
--
第五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人口密度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六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行政组织
----
第四节 群团组织及其他乡级机构
--
第七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作物
----
第二节 农业所有制改革
----
第三节 农业技术
----
第四节 农机
--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经济林木
----
第四节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生态保护
--
第九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草、饲料
----
第二节 畜禽养殖
----
第三节 畜种改良与疫病防治
--
第十章 交通通讯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邮政、通讯
--
第十一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水电建设
--
第十二章 粮食、金融、财税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第二节 金融与税收
--
第十三章 贸易与企业
----
第一节 供销社
----
第二节 乡企业
--
第十四章 教育、卫生、文化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医疗卫生
----
第三节 文化生活
--
第十五章 民政扶贫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优抚与扶贫
--
第十六章 社会风土
----
第一节 风俗习惯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十七章 语言文化
----
第一节 语言·歌谣
----
第二节 民间故事
----
第三节 遗迹
--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英名录
----
第二节 人物传
------
陈万顺
------
杨正山 杨洪高
------
陈通之
------
陶永年
------
马福寿
------
蔡兴科
--
文存
第四篇 洼底乡
--
图片
----
三寨村嘎玉组
----
三寨村瓜珠组
----
三寨村锅底组
----
雅珠村
----
犀牛山村二大寨组
----
犀牛山村赤不寨组
----
沙胡寨村沙胡组一角
----
洼底村洼底组一角
----
沙湖寨村大石包组
----
沙湖寨村沙湖寨组
----
洼底村二叉河组
----
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乡电站
----
1964年始建的成都军区园艺场营房
----
三寨村锅底农田
----
洼底村二又河农田
----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洼底索桥
----
陈依沟
----
境内黑水河谷
----
三尖角瀑布
----
犀牛山
----
沙胡沟山原
----
洼底沟
----
小寨子沟风光
--
茂县洼底乡简志编纂领导小组
--
概述
--
大事记
--
专题记述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建乡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与河流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与矿产
----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震
----
第二节 灾害与防治
--
第五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分布与发展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六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作物播种
----
第三节 农业技术
----
第四节 土壤肥料
----
第五节 植保与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农机与乡镇企业
--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林业管理
----
第三节 营造
----
第四节 经济林木
----
第五节 退耕还林
--
第八章 牧业
----
第一节 饲草饲料
----
第二节 畜禽养殖与畜种改良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九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电站
--
第十章 交通·通讯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邮政通讯
--
第十一章 民政扶贫与国土管理
----
第一节 民政救济
----
第二节 扶贫
----
第三节 国土管理
--
第十二章 粮食·财税·金融
----
第一节 粮站·信用社
----
第二节 财政税收
--
第十三章 贸易
----
第一节 供销社
----
第二节 集市与个体户
--
第十四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党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政权建设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第十五章 军事治安
----
第一节 军事·民兵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十六章 文教卫生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卫生
--
第十七章 社会风土
----
第一节 风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十八章 民间文化
----
第一节 民间故事
----
第二节 民间歌谣
--
第十九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
------
王廷杰
----
第二节 红军名录
--
文存
第五篇 沟口乡
--
图片
----
水若村二里寨组
----
水若村二木若组
----
水若村癞子寨组
----
水若村水磨坪组
----
水若村鲤鱼寨组
----
岐山村大岐组
----
岐山村小岐组
----
岐山村小寨组
----
鸡公寨村
----
沟口村沟口组
----
沟口村小沙湾组
----
沟口村后寨组一角
----
色巴村色尔多组
----
色巴村巴竹组
----
刁林村刁林寨组
----
刁林村宁江堡
----
刁林村刁林沟组
----
五家村蟠龙组
----
五家村五家组
----
上世纪90年代的乡兽防站用房
----
1974年3月建成的沟口电站
----
1975年建成的乡粮站
----
20世纪80年代的乡农技站用房
----
2000年建成的沟口大桥
----
水若村山田
----
色巴村巴竹寨山田
----
“5. 12”地震前的乡卫生院用房
----
“5. 12”地震前的乡政府办公用房
----
沟口村后寨老村落
----
沟口后寨火葬墓
----
铧头嘴碉
----
传统服饰
----
刁林沟村老房子
----
癞子碉
----
建于1847年、经过维修后的长安堡
----
宁江堡遗迹
----
水若村东岳庙
----
五家沟
----
刁林沟峡谷
----
沟壑山野
----
境内岷江河谷
----
水若沟
----
巴竹沟
--
茂县沟口乡简志编纂领导小组
--
概述
--
大事记
--
专题记述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建乡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耕地与矿产
----
第二节 水
----
第三节 动植物
--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分布与发展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所有制
----
第二节 农作物
----
第三节 农业生产
----
第四节 农业技术
----
第五节 乡镇企业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营林
----
第三节 经济林木
----
第四节 退耕还林
--
第七章 牧业
----
第一节 饲草、饲料及畜禽养殖
----
第二节 畜种改良与疫病防治
--
第八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电力
--
第九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运输
--
第十章 邮政通信·国土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国土管理
--
第十一章 财税·粮食·金融
----
第一节 财税
----
第二节 粮站
----
第三节 信用社
--
第十二章 贸易
----
第一节 供销社
----
第二节 个体商业与集市贸易
--
第十三章 党政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政权建设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第十四章 文教卫生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医疗卫生
--
第十五章 社会风土
----
第一节 风俗
----
第二节 禁忌
----
第三节 生活习惯
--
第十六章 文化古迹
----
第一节 古迹
----
第二节 民间歌谣
--
第十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任真生
------
肖德升
----
第二节 革命烈士名录
--
文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