峪山镇志(2008)

峪山镇志(2008)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设一述(综述)、一记(大事记)、一录(附录)、五十一章,近80万字。按先述后记、先经济后社会的顺序编排。经济成份占全志的45%。二、本志各章节上限起自1949年10月,下限止于2005年底。为保持事物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章节内容对上下限有所突破。

目录

封面
峪山镇志(2008)
《峪山镇志》编纂工作委员会名单
图片
-- 襄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 襄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重建(新址)
-- 张上将自忠殉国处
-- 峪山镇人民政府
-- 峪山工贸市场一角
-- 峪山镇中心学校
-- 峪山中心卫生院
-- 峪山镇电视差转台
-- 峪山移动通讯信号接收塔
-- 小肖岗新村一角
-- 峪山镇泉水福利院
-- 李运生家庭校外辅导站
-- 218省道峪山淳河大桥
-- 1988年6月5日《中国书画版》
-- 1988年《书面版》
-- 汉江晨歌(剪纸)
-- 镇委书记孟艳清在《峪山镇志》编篡会议上讲话
-- 镇委书记陈文在《峪山镇志》评审小组会上作指示
-- 《峪山镇志》编委主要领导和编辑部成员合影
-- 《峪山镇志》评审小组成员合影
-- 峪山镇政区图
凡例
序一
序二
目录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二章 行政区划
第三章 集镇村划
-- 第一节 集镇
-- 第二节 村庄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第五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山脉
-- 第四节 岗坡
-- 第五节 冲山口 垭泉
-- 第六节 气候
-- 第七节 物候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 第四节 矿产
第七章 环境变异
第八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棉花
-- 第三节 油料
-- 第四节 其他作物
第九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三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
第十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良种使用
-- 第二节 病虫防治
-- 第三节 土壤改良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养殖业科技应用
-- 第六节 林果业科技应用
第十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设施
-- 第二节 排灌设施
-- 第三节 提水设施
-- 第四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
-- 第五节 水资源管理
第十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果树栽培
-- 第三节 林业管理
-- 第四节 退耕还林
第十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养殖
-- 第二节 家禽养殖
-- 第三节 水产养殖
-- 第四节 特种养殖
第十四章 建国初期的生产组织
-- 第一节 互助组
-- 第二节 初级社
-- 第三节 高级合作社
第十五章 家庭联产承包
-- 第一节 联产计酬
-- 第二节 大包干
-- 第三节 二轮承包
-- 第四节 村组干部配置
第十六章 农民负担
--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农民负担
--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负担
-- 第三节 实行联产责任制后的农民负担
第十七章 农民生活
--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农民生活
--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生活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农民生活
第十八章 农村劳力
-- 第一节 劳力状况
-- 第二节 劳动形式
-- 第三节 劳动报酬
-- 第四节 劳动转移
第十九章 农村财务
-- 第一节 集体财务管理
-- 第二节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村债务
第二十章 工业
-- 第一节 食品工业
-- 第二节 建材工业
-- 第三节 铸造工业
-- 第四节 化学工业
-- 第五节 机械工业
-- 第六节 其它工业
第二十一章 商业贸易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第二十二章 运输业
-- 第一节 公路运输
-- 第二节 乡村运输
-- 第三节 集镇搬运
第二十三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第二十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农行办事处
-- 第二节 信用社
-- 第三节 基金会
第二十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行政事务管理
第二十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耕地管理
-- 第二节 宅基地管理
--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第二十七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二十八章 农村政治运动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社教运动
-- 第五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六节 村组干部配置与待遇
第二十九章 人民公社
-- 第一节 组织体制
-- 第二节 生产形式
-- 第三节 分配方式
-- 第四节 管理体制
-- 第五节 大队、生产队干部配置
第三十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农村新村建设
-- 第二节 农村民居建设
-- 第三节 峪山镇集镇建设
-- 第四节 方集集镇建设
-- 第五节 其他小集镇建设
-- 第六节 规划管理
第三十一章 中共峪山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基层组织
-- 第四节 党员
-- 第五节 党委工作
第三十二章 峪山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十三章 峪山镇人民政府
第三十四章 峪山镇政协联络处
第三十五章 村民自治
-- 第一节 村级党支部
-- 第二节 村委会
-- 第三节 村民议事会
-- 第四节 其他自治活动
第三十六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农民组织
-- 第二节 工人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行业协会
-- 第六节 老区建设促进会
第三十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民兵
-- 第二节 预备役
-- 第三节 峪山镇人民武装部
第三十八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司法
-- 第三节 审判
第三十九章 农村治安
-- 第一节 “文革”前的社会治安
-- 第二节 “文革”中的社会治安
-- 第三节 “文革”后的社会治安
第四十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在职教育
-- 第五节 教师
-- 第六节 教育经费
-- 第七节 教育设备
-- 第八节 教育管理机构
第四十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疾病防治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民间验方
第四十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电影放映
-- 第二节 文艺演出
-- 第三节 游艺活动
-- 第四节 图书
-- 第五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六节 民间传说
-- 第七节 民谣民谚
-- 第八节 民间手艺
-- 第九节 文物古迹
第四十三章 新闻宣传
-- 第一节 广播宣传
-- 第二节 电视宣传
-- 第三节 新闻报道
-- 第四节 报刊发行
第四十四章 农民教育
-- 第一节 文化教育
-- 第二节 政治教育
-- 第三节 法制教育
-- 第四节 家庭教育
第四十五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第四十六章 村(居委会)简介
第四十七章 民政
-- 第一节 双拥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基层组织政权建设
-- 第四节 移民管理
-- 第五节 社会保障
-- 第六节 地名更变
第四十八章 农村习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岁时习俗
第四十九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破除封建迷信
-- 第二节 禁止黄赌毒
-- 第三节 文明创建活动
-- 第四节 村规民约
第五十章 特事专载
-- 第一节 唱牧歌使牛劲发牛财奔小康 中共峪山镇委员会峪山镇人民政府
-- 第二节 总结新经验 拓宽新思路 孟艳清
-- 第三节 山是故乡绿 胡立友
-- 第四节 我为上将收遗骸(外二篇) 李运生
-- 第五节 姚岗 襄阳县苏维埃政府始末
-- 第五十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赵岐周
------ 赵英
------ 雷振
------ 方殿甲
------ 薛愚
------ 朱桐柏
------ 陈付兴
------ 王正功
---- 第二节 人物记【正县(团)级、教授】
------ 梅先芬
------ 李恒生
------ 汪选举
------ 姚介一
------ 何永治
------ 李运生
------ 欧有洪(阳汝华)
------ 欧阳为民
------ 罗兴才
------ 罗华锋
------ 程国先
------ 吴方清
------ 肖金华
------ 马合
------ 罗兴斌
------ 罗兴台
------ 周猎人
------ 罗丹青
------ 李同义
------ 周泽仁
---- 第三节 名人录
------ (一)革命烈士名录
------ (二)名人录
-------- 王永璋
-------- 姚亨江
-------- 周泽民
-------- 胡立友
-------- 雷祖尧
-------- 杨殿基
-------- 崔顺良
-------- 徐全秀
-------- 肖正英
-------- 杨中国
-------- 黄秀华
-------- 鲍富群
-------- 毕兴斗
-------- 刘淑贤
-------- 陈怀清
-------- 覃扶乾
-------- 刘同成
-------- 杨从发
-------- 池有海
-------- 肖正柱
-------- 庄光玉
-------- 周维和
-------- 吕忠照
-------- 肖金保
-------- 郑天斌
-------- 张光明
-------- 刘运合
-------- 余洪运
-------- 陈凤鸣
---- 第四节 客籍人物
---- 第五节 人物表
---- 第六节 峪山镇在外工作人员(统计表)
---- 第七节 附录:峪山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花名册
附录
-- 一、白莲教众徒起义纪略
-- 二、红巾军抗清简介
-- 三、著述剪辑
-- 四、日本鬼子在本镇暴行略记
-- 五、回忆录
---- 峪山——我心中的热土
---- 辛勤的耕耘 幸福的回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