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嵊泗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目录
封面
嵊泗县志
图片
--
薜驹题词
--
中共嵊泗县委县人民政府门景
--
山海奇观
--
海岛日出
--
嵊山渔港
--
渔港夜景
--
花鸟灯塔
--
菜园隧道
--
李柱山码头
--
风力发电
--
海滨浴场
--
嵊泗百货商店
--
二轻大楼
--
嵊泗电影院
--
乡镇企业大楼
--
卫星地面接收站
--
嵊泗水产冷冻食品厂
--
嵊泗水产罐头厂
--
嵊泗中学
--
嵊泗县城菜园镇鸟瞰
--
嵊泗越剧团演出
--
海岛民兵
--
渔民新村
--
渔民画
--
渔民家庭
--
基湖敬老院
--
菜园镇幼儿园
--
泗礁电厂
--
大洋地毯
--
嵊泗饭店
--
嵊泅水仙
--
海味酒家
--
县府小宾馆
--
文化馆
--
工人俱乐部
--
大黄鱼
--
鲳鱼
--
海虾
--
出口墨鱼、梭子蟹、虾仁
--
嵊泗化工分厂
--
吸塑包装盒
--
工艺品厂玩具车间
--
出口蚝油
--
县城街景
--
大洋花岗石
--
嵊泗县政区图
--
嵊泗县渔场资源图
--
菜园镇街巷图
--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图
--
泗礁景区
--
花鸟景区
--
洋山景区
--
嵊山景区
序一
序二
凡 例
大事记
概述
目录
第一编建置
--
第一章沿革
----
附: 县名考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解放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解放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乡 镇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 质
----
第一节地 层
----
第二节岩 石
----
第三节构 造
----
第四节地质发展史
--
第二章地 貌
----
第一节岛屿地貌
----
第二节海岸地貌
----
第三节水域、海底地貌
----
第四节风景地貌
----
第五节全县岛屿面积分布
--
第三章水文土壤
----
第一节水 文
----
第二节土 壤
--
第四章海 况
----
第一节波浪潮汐
----
第二节潮 流
----
第三节盐度透明度表层水温
--
第五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时序
----
第二节气温气压
----
第三节降 水
----
第四节雪、雹、霜
----
第五节 日照、蒸发
----
第六节海 雾
----
第七节风
------
附:气象机构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海洋水产资源
----
第二节陆上动物
----
第三节植物
----
第四节其他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害
第三编渔 业
--
第一章渔场渔汛渔港
----
第一节嵊山渔场的形成
----
第二节渔 汛
----
第三节渔港建设
--
第二章海洋捕捞
----
第一节渔具渔法
----
第二节安全生产
----
第三节资源保护
----
第四节渔业指挥
--
第三章浅海养殖
----
第一节紫 菜
----
第二节海 带
----
第三节贻 贝
----
第四节对一虾
----
第五节海湾扇贝
--
第四章水产品加工
----
第一节成、千品
----
第二节冷 冻
----
第三节小包装产品
----
第四节鱼 粉
----
第五节水产品罐头
----
第六节活蟹暂养
----
第七节其他产品
--
第五章水产品流通
----
第一节渔 行
----
第二节地方国营公司
----
第三节国营公司
----
第四节渔工商联合企业
--
第六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长元制
----
第二节 互助组
----
第三节渔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核算单位下放
----
第六节 大包干”责任制
----
第七节对船核算
----
第八节股份制
--
第七章收益分配
第四编工 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国营工业
----
第二节二轻工业
----
第三节乡镇工业
----
第四节部门工业
----
第五节家庭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电力工业
----
第二节机械工业
----
第三节水产品加工
----
第四节塑料工业
----
第五节造船工业
----
第六节文体用品工业
----
第七节化学工业
----
第八节服装工业
----
第九节食品工业
----
第十节电机电器工业
----
第十一节工艺美术品工业
----
第十二节印刷及纸制品工业
--
第三章企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经营改革
----
第二节管理改革
--
第四章产品选介
第五编农 业
--
第一章粮 食
--
第二章蔬 菜
--
第三章林 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经济林木
----
第四节林业技术
----
第五节山林管理
--
第四章畜牧业
--
第五章水 利
第六编商 业
--
第一章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一节解放前的商业状况
----
第二节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商业经营体制
----
第一节国营商业
----
第二节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合作商店
----
第四节个体商业
--
第三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粮油商业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粮油购销
----
第三节粮油议购议销
----
第四节饲料加工与供应
----
第五节粮食储运与加工
--
第四章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
第一节木 材
----
第二节毛 竹
----
第三节柴 油
----
第四节煤 炭
----
第五节桐 油
----
第六节网 具
----
第七节渔 盐
------
附: 废品收购
--
第五章生活资料采购供应
----
第一节畜禽产品
----
第二节水产品供应
----
第三节蔬菜水果
----
第四节其他副食品
----
第五节棉布百货
----
第六节五金交电
----
第七节 日用杂品
--
第六章物 资
----
第一节机 构
----
第二节经营方式
----
第三节采购供应
--
第七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外贸机构
----
第二节出口商品
----
第三节经营方式
--
第八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旅馆业
----
第三节其他服务业
第七编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
第三节物资管理
----
第四节基本建设投资
--
第二章统 计
----
第一节统计管理体制
----
第二节统计工作的服务与监督
--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企业登记
----
第二节集市贸易和市场管理
----
第三节经济监督
----
第四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个体经济管理
--
第四章物 价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水产品交换比价
----
第四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章审计监督
--
第六章计量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第八编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海上交通运输
----
第二节陆上交通运输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 电
----
第一节邮 政
----
第二节电 信
----
第三节邮电改革
第九编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菜园镇
----
第二节嵊山镇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乡中心村建设
----
第二节渔民住宅变迁
----
第三节 乡村饮水
--
第三章建筑设计和施工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建设规划与实施
----
第三节勘测设计
----
第四节建筑材料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公房建设和管理
----
第二节私房改造
----
第三节房屋拆迁
----
第四节土地征用
----
第五节商品住宅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监测
----
第三节环境治理
第十编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 政
----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二章税 收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赋税
--
第三章金 融
----
第一节机 构
----
第二节货 币
----
第三节信 贷
----
第四节存 款
----
第五节结 算
----
第六节金库债券保险
----
第七节渔场服务
第十一编党 群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解放前党的活动
----
第二节解放后县委组织沿革
----
第三节县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
第四节县委历任领导人
----
第五节组织建设
----
第六节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七节宣传工作
----
第八节党员教育与干部培训
----
第九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十节信访工作
--
第二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 会
----
第二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其他团体
第十二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民国时期行政机构
--
第二章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人民代表的选举
----
第二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
第三章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机构沿革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领导人
----
第三节基层政权
----
第四节县人民政府驻外地机构
--
第四章县人民政协
----
第一节政协组织及会议
----
第二节工作简述
第十三编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民 政
----
第一节优抚工作
----
第二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三节救灾救济
----
第四节社会福利
----
第五节殡葬改革
----
第六节婚姻登记
--
第二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干部工作
----
第三节工人队伍
----
第四节工资奖金
----
第五节劳动福利
----
第六节劳动就业
第十四编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 安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
----
第三节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第四节社会治安管理
----
第五节群众治安工作
----
第六节消防管理
------
附:民国时期的警察机构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及申诉控告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三章审 判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案件审判
----
第三节复查纠正冤假错案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律师、公证工作
----
第三节人民调解工作
----
第四节法制宣传
第十五编军 事
--
第一章解放嵊泗肃清残匪
--
第二章县地方武装
----
第一节县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县武装委员会
----
第三节县武警中队
------
附:解放前嵊泗地方武装考略
--
第三章民 兵
----
第一节解放后民兵组织建设
----
第二节民兵和预备役训练
----
第三节民兵主要活动
--
第四章兵 役
----
第一节志愿兵役制
----
第二节义务兵役制
----
第三节预备兵役
--
第五章民兵、兵役工作改革
----
第一节民兵训练改革
----
第二节民兵政治教育改革
----
第三节征兵改革
--
第六章人民防空
----
第一节组织指挥
----
第二节人防工程建设
--
第七章驻 军
----
第一节驻军情况
----
第二节军民联防同守共建
------
附:侵华日军在嵊泗的军事设施和暴行
第十六编教育科技
--
第一章教 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等教育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五节教育改革
----
第六节教师队伍
----
第七节教育经费及设施
--
第二章科 技
----
第一节科研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工作
----
第四节科技成果
第十七编文 化
--
第一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馆、站
----
第二节剧团和戏曲演出
----
第三节文学创作与民间文学
----
第四节音乐舞蹈
----
第五节美术书法摄影
--
第二章电 影
----
第一节电影事业的发展与管理
----
第二节影剧院
----
第三节录像放映
--
第三章图 书
----
第一节图书发行
----
第二节图书阅览
--
第四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有线广播
----
第二节电 视
----
第三节广播转播台
--
第五章报刊通讯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通讯报道
--
第六章旅 游
----
第一节旅游景点
----
第二节旅游事业
--
第七章档 案
----
第一节档案馆(室)建设
----
第二节档案的收集、利用
第十八编卫生体育
--
第一章卫 生
----
第一节医疗事业机构
----
第二节中西医药
----
第三节防疫保健
----
第四节公共卫生
----
第五节药品产销管理
--
第二章体 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人才培养
----
第四节场地设施
----
第五节体育比赛
第十九编人口宗教
--
第一章人 口
----
第二节解放后的人口变化
----
第三节人口的分布
----
第四节人口的构成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实施概况
----
第二节节 育
----
第三节晚婚晚育
----
第四节政策规定
----
第五节成 果
--
第三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渔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四章宗 教
第二十编风俗
--
第一章生产习俗
----
第一节渔汛习俗
----
第二节习惯称呼
----
第三节渔船出海习俗
----
第四节各行手艺习俗
--
第二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饮 食
----
第二节服 饰
----
第三节用 具
----
第四节居 住
----
第五节交通习俗
----
第六节卫生习俗
--
第三章礼仪习俗
----
第一节婚 姻
----
第二节生 育
----
第三节寿 诞
----
第四节丧 葬
--
第四章岁时习俗
----
第一节传统节日
----
第二节农事节气
----
第三节其他节日
--
第五章劣风陋俗
----
第一节迷 信
----
第二节赌 博
----
第三节不卫生劣俗
----
第四节孩儿亲
----
第五节童养媳
--
第六章新风尚
----
第一节男女平等
----
第二节拥军爱民
----
第三节“五讲”、“四美”
第二十一编方言谚语
--
第一章方 言
----
第一节声韵调
----
第二节词 汇
--
第二章谚 语
----
第一节气象谚语
----
第二节渔 谚
----
第三节生活谚语
----
第四节其 他
--
第三章歇后语
第二十二编人 物
--
第一章烈士英名录
----
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牺牲的本籍人员
------
刘圣瑞
------
刘世跃
------
鲍根宽
----
为守卫和建设海岛牺牲在嵊泗的客籍人员
------
韦维忠
------
宫正堂
------
许昌元
------
张兴照
------
杜文清
------
薜金德
------
孙金山
------
吴光增
------
周德法
------
高长贵
------
王计木
------
王能英
------
伊承真
------
华瑞林
------
陶金宝
------
程金斗
------
杨阿苟
------
袁长仕
------
卫文如
------
张时杰
------
朱盈康
------
蔡章登
------
徐尤洪
------
徐化云
------
甘善冲
------
汪日金
------
沈万元
------
郑新春
------
庞烈和
------
李祖连
------
郑伯昌
------
梁荣凤
------
陈锦才
------
朱云法
------
朱君禄
------
夏志雄
------
王焕明
------
蓝介昌
------
葛明智
------
余文锦
------
李云才
------
王本树
------
仇文进
------
孙猎狗
------
鲁仕华
------
成小龙
------
王德荣
------
张志祥
------
陆永球
------
杨光富
------
朱志昂
------
赵德荣
------
田杨宇
------
陈金相
------
叶迺义
------
牟维友
------
张启春
------
王善德
------
王德和
------
孙义田
------
朱宗华
------
李祥庆
------
应小华
------
杨义明
------
陈大祥
------
吴学文
------
杜荣友
------
何章根
------
周涓淳
------
林才发
------
高余德
------
徐寅全
------
盛国炳
------
蔡元康
------
薜长杰
------
潘永汕
--
第二章人物传略
----
戴阿宝
----
吴正芳
----
王忠华
----
徐金福
----
蒋纪周
----
潘招财
----
王宝龙
--
第三章省以上先进模范人物
附 录
--
一、史迹
--
二、存 古
编后记
《嵊泗县志》顾问、编纂委员会和工作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