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区志(1988-200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梅州市梅江区志》(1988~2000)的编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存真求实的原则,实事求是,记述梅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为促进梅江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内容时限:
1988-2000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目录
封面
梅州市梅江区志
图片
--
梅江区行政区划图
--
梅城街道图
--
1995年10月8日,原全国政协常委黄甘英(左一),原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卢钟鹤(右二),梅州市荣誉
--
1988年9月15日,广东省委副书记谢非(前左二)到梅江区视察。
--
1989年10月17日,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左二)到梅江区视察学校。
--
1999年12月30日,广东省纪委副书记梁灿盛检查梅州中学校务公开工作。
--
1998年7月14日,梅州市委书记谢强华(右一)到梅江区调研。
--
2000年3月14日,梅州市市长魏潘尧(右一)到梅江区调研。
--
1998年11月25日,梅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正拔(左二)到梅江区检查指导工作。
--
原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
--
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新址
--
梅城江南新貌
--
梅城江北新貌
--
梅城“一江两岸”风貌
--
梅城江北凌风东路步行街
--
梅城江北的义化路
--
改造后的义化路
--
梅城五洲城商业街
--
梅江区农村新貌
--
梅城1934年建成的梅江桥
--
梅城1986年12月建成通车的东山大桥
--
梅城1991年10月建成通车的嘉应大桥
--
梅州城区程江河出口处的德龙桥
--
建在梅江区三角镇长岗岌的梅县机场
--
广梅汕与205国道梅江区长沙段
--
梅城西环路城北高速路段
--
1994年10月建成的广梅汕铁路三角镇段
--
梅江区长沙镇邮电大楼
--
梅城梅州五洲电路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
梅城梅州珠江啤酒分装有限公司
--
梅江区长沙镇梅州市长寿水泥有限公司
--
梅城香港裕丰食品(梅州)有限公司
--
梅州嘉和电器有限公司
--
梅城梅州科捷电路有限公司
--
梅江区东郊沙田柚园柚果飘香
--
梅江区西郊千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
--
梅江区长沙镇上罗水库
--
梅江区西郊千亩花卉基地
--
梅江区10万亩林木基地
--
梅江区东郊生猪饲养基地
--
梅江区西郊养鸡场
--
梅江区城北养兔场
--
梅江长鳍锦鲤
--
梅江区城北山羊饲养基地
--
梅城购物中心——喜多多超级市场
--
梅城购物中心——太平洋超市
--
梅城江北的望江楼大酒店
--
梅城江南的梅州迎宾馆
--
梅城环城路汽车销售公司
--
梅城月梅农贸批发市场
--
集指挥、调度、参谋、决策功能于一体的梅江区公安分局
--
梅江区司法局开展法律知识宣讲
--
梅江区公安警察联合巡逻
--
梅江区检察院送法进校园,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
梅江区委、区政府领导慰问驻区部队
--
梅江区人民武装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
梅城北岗的省一级梅州中学
--
梅城城西的乐育中学
--
梅城上黄塘的联合中学一角
--
梅城江南的嘉应中学校景
--
梅城西郊教子岌的国家级重点城西职业中学
--
梅江区三角镇约亭岗的水白中学教学大楼
--
梅城江北的省一级梅江区人民小学
--
梅城梅江南岸的江南育才小学
--
梅城江北的金山小学
--
梅城城西的梅州师范附属小学
--
梅城西郊的乐育小学
--
梅城江南的梅江区实验幼儿园
--
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电子琴室
--
梅江区龙坪小学语音室
--
梅江区人民小学阅览室
--
梅江区美华小学电教室
--
梅江区高中组足球比赛
--
梅州城区全民健身运动——太极拳表演
--
梅师附小羽毛球训练基地
--
梅江区全民健身运动——登山活动
--
梅江区体育局、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运动会
--
梅城江北梅松路的梅州市中医院
--
梅江区西郊的深梅眼科中心
--
梅江区东郊的梅州市福利院
--
梅江区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医务人员送医送药下乡
--
梅江区家庭文化生活
--
梅江区文化局组织文艺工作者送戏下乡
--
梅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席狮舞
--
梅江区艺术团(业余)表演的山歌小戏《山道弯弯》获全国群星奖银奖
--
梅江区群众文艺晚会舞龙表演
--
梅江区三角镇圩侧的客家民居建筑——承德楼
--
梅江区城北镇民居建筑——联辉楼
--
梅城城西的大觉寺
--
梅城江北东山小溪唇的东山书院
--
梅城江北体育运动场的红门
--
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旅游区内的三山公王庙
--
1990年建于梅城东郊东南胜境的千佛塔
--
梅江区三角镇城南胜境泮坑
--
梅江区长沙镇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
梅城东郊小溪唇的黄遵宪故居——人境庐
--
梅城凌风西路考院前的梅州学宫
--
梅江夜景
--
梅城江北梅州文化公园的马氏亭
--
梅城南门的八角亭
--
梅城金山顶的七贤亭
--
梅城东郊东岩莲花山的千佛塔
--
梅江区长沙镇的罗衣塔
--
梅城江南原天主教堂的水塔
--
盐焗鸡
--
梅菜扣肉
--
红焖猪肉
--
酿豆腐
--
猪肉丸/牛肉丸
--
味酵炍
--
黄基遗墨:东山书院
--
黄遵宪墨迹
--
杨奎章墨迹
--
梁伯聪墨迹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梅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梅江区文联主席黄天胜书法
--
国画《山石荦确行径微》
--
国画《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
--
《梅州市梅江区志》编辑部人员合影
编纂机构 梅州市梅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梅州市梅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梅州市梅江区志编辑部
初稿撰稿人
审查验收机构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区域 建置
--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乡镇 办事处
----
第一节 长沙镇
----
第二节 三角镇
----
第三节 东郊镇
----
第四节 西郊镇
----
第五节 城北镇
----
第六节 江南办事处
----
第七节 金山办事处
----
第八节 城西办事处
----
第九节 东山办事处
----
第十节 五洲办事处
第二篇 自然环境 资源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
第二节 土壤 植被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矿藏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
第五节 旅游资源
第三篇 人口 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与密度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家庭 婚姻
----
第五节 民族
----
第六节 主要姓氏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育节育政策
----
第三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
----
第五节 人口计划统计
----
第六节 计划生育服务
第四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节“七五”计划后期1988~1990
----
第二节 “八五”时期 1991~1995
----
第三节 “九五”时期1996~2000
--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五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三章 综合经济结构
----
第一节 经济总量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第五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城市规划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第四节 公共事业建设
----
第五节 城市建设管理
--
第二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镇规划
----
笫二节 圩镇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建筑设计
----
第三节 工程招标投标
----
第四节 工程施工
----
第五节 质量安全监督验收
----
第六节 建筑市场管理
--
第四章 房地产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节 房地产经营开发
----
第四节 房地产交易
----
第五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章 能源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煤炭
----
第三节 其他能源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质量
----
第三节 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
----
第四节 环保管理
----
第五节 环保宣传教育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所有制类型
----
第一节 国有企业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
第三节 “三资”企业
----
第四节 股份制企业
----
第五节 民营、个体及其他工业企业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煤炭
----
第二节 水泥
----
第三节 机电
----
第四节 电子
----
第五节 五金
----
第六节 纺织服装
----
第七节 食品、饮料、酒业
----
第八节 塑料皮革
----
第九节 包装印刷
----
第十节 其他行业
第七篇 农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梅江区农业委员会
----
第二节 梅江区农牧局
----
第三节 梅江区林业局
----
第四节 梅江区水利水电局
----
第五节 梅江区水产局
----
第六节 梅江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业用地
----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
----
第三节 农业机具
--
第三章 农业基础设施与产业化建设
----
第一节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建设
----
第三节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
第五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传统农具及改良
----
第二节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造林
----
第二节 护林
----
第三节 生态公益林
----
第四节 林业科技推广应用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良种引进繁育
----
第四节 疾病防治
--
第八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第二节 水利经营与管理
----
第三节 “三防”工作
--
第九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基地建设
----
第三节 水产品养殖
----
第四节 水产科技推广应用
--
第十章 扶贫开发
----
第一节 扶贫工作责任制
----
第二节 扶贫开发目标及项目
----
第三节 对口扶贫与科技扶贫
第八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管理机构发展概况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类型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所有制类型
第九篇 商贸
--
第一章 管理、经营机构
----
第一节 梅江区商业局
----
第二节 梅江区供销合作联社
----
第三节 梅州市粮食局直属分局
----
第四节 梅州市第二物资总公司
----
第五节 梅江区酒类专卖管理办公室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贸易市场建设
----
第二节 集贸、社会消费
----
第三节 集市管理
--
第三章 国有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企业
----
第二节 商品经营
--
第四章 供销商业
----
第一节 扶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节 生活物资供应
----
第五节 废旧物品回收利用
--
第五章 民营商业
----
第一节 集体商业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六章 粮油贸易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粮食储备
----
第三节 粮食调运
----
第四节 粮食加工
--
第七章 物资经营
----
第一节 物资流通体制
----
第二节 物资经营管理
--
第八章 酒类专卖管理
----
第一节 酒类酿造营销
----
第二节 查假打假
----
第三节 酒类市场监管
第十篇 外经贸 经济协作
--
第一章 对外经济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外经管理
----
第三节 外资、港澳台资引进
----
第四节 技术设备引进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外贸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出口货源组织
----
第四节 外贸管理
--
第三章 经济协作
----
第一节 协作企业
----
第二节 医疗协作
第十一篇 旅游 服务业
--
第一章 旅游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旅游景区、景点
----
第三节 旅游设施
--
第二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旅馆业
----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第十二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四节 交通运输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三篇 财税 税收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预、决算
----
第四节 财政监管
----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二章 国税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源
----
第四节 征收
----
第五节 稽查
----
第六节 管理
--
第三章 地税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征收
----
第四节 稽查
----
第五节 管理
第十四篇 金融
--
第一章 银行 信用社
----
第一节 银信机构
----
第二节 存款 贷款
----
第三节 结算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机构
----
第二节 财产保险
----
第三节 人身保险
----
第四节 理赔
第十五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四节 重点项目投资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机构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统计资料汇编
----
第五节 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
第六节 农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
----
第七节 统计监督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财政金融审计
----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
第四节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第五节 专项审计
----
第六节 其他审计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七节 保护消费者权益
--
第五章 物价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收费管理
----
第四节 物价检查
----
第五节 物价监督
--
第六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土地使用管理
----
第三节 土地利用制度改革
----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五节 农田保护与垦复开发
----
第六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七节 地籍管理
----
第八节 土地监察
----
第九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十节 国土测绘
第十六篇 中共地方党委
--
第一章 中共梅州市梅江区委员会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重大决策
----
第四节 组织建设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六节 统一战线
----
第七节 政法
----
第八节 信访
----
第九节 党校
--
第二章 中共梅州市梅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历届中共梅州市梅江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四节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
第五节 查办案件
第十七篇 地方人大
--
第一章 梅州市梅江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产生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梅州市梅江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职权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十八篇 地方政府
--
第一章 梅州市梅江区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区政府历届领导成员
--
第二章 重要政务与历届政府工作目标实效
----
第一节 重要政务
----
第二节 梅江区历届政府工作目标实效
--
第三章 法制建设 信息调研
----
第一节 法制建设
----
第二节 信息调研
第十九篇 地方政协
--
第一章 政协梅州市梅江区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民主党派 工商联
----
第一节 民革梅江区地方组织
----
第二节 民盟梅江区地方组织
----
第三节 民建梅江区地方组织
----
第四节 民进梅江区地方组织
----
第五节 农工党梅江区地方组织
----
第六节 政公党梅江区地方组织
----
第七节 梅江区工商业联合会
第二十篇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梅江区总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梅江区委员会
----
第三节 梅江区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梅江区残疾人联合会
----
第五节 梅江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六节 梅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七节 梅江区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八节 梅江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第二章 民间团体
----
第一节 社团登记
----
第二节 主要社团
第二十一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
----
第五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军转干安置
----
第六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七节 人才资源开发
----
第八节 工资福利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下岗职工再就业
----
第五节 职业技能培训
----
第六节 劳动工资
----
第七节 劳动监察与仲裁
--
第三章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险种
第二十二篇 侨务 外事
--
第一章 侨务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
----
第三节 宣传联络接待
----
第四节 落实华侨政策
----
第五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支持家乡建设
--
第二章 外事
----
第一节 出访审核办证
----
第二节 外宾到访
第二十三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查
----
第三节 经济案件侦查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政管理
----
第六节 国内安全保卫
----
第七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
第八节 消防
----
第九节 110报警与联动
----
第十节 看守管理
----
第十一节 队伍建设与警务监督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刑事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执法监督
----
第八节 队伍建设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改革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判决执行
----
第八节 审判监督
----
第九节 队伍建设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公证
----
第六节 法律援助
----
第七节 法律服务
----
第八节 “两劳”安置帮教
----
第九节 队伍建设
第二十四篇 人民武装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梅江区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国防动员委员会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政治教育
----
第三节 民兵军事训练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四章 预备役
----
第一节 军官预备役
----
第二节 士兵预备役
----
第三节 退役安置
--
第五章 国防教育拥政爱民
----
第一节 国防意识教育
----
第二节 国防教育活动
----
第三节 拥政爱民
第二十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
----
第三节 实行校长负责制
----
第四节 小学升初中招生制度改革
--
第二章 “普九”教育
----
第一节 普及初等教育
----
第二节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三节 改薄建规
----
第四节 教育发展状况
--
第三章 教育基础
----
第一节 教育教学设施
----
第二节 教师队伍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德育管理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四节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管理
----
第五节 后勤财务管理
----
第六节 教育科研
--
第五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办园形式
----
第三节 幼师队伍
--
第六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第二节 初中教育
----
第三节 高中教育
--
第七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重点职中简介
--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二节 扫盲
----
第三节 成人文化技术教育
----
第四节 教师、行政干部继续教育
第二十六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计划
----
第三节 科技成果鉴定
----
第四节 科技成果评审
----
第五节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
第六节 科技经费
----
第七节 科技人员
--
第二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技知识宣传
----
第二节 科学团体
----
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三章 科技交流与技术引进
----
第一节 科技交流
----
第二节 技术引进
----
第三节 专利工作
第二十七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民间文艺
----
第五节 图书 音像出版发行
----
第六节 电影 广播 电视
----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地方名胜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档库建设
----
第三节 馆藏档案
----
第四节 编研利用
----
第五节 指导与培训
第二十八篇 体育 卫生
--
第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体育协会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足球运动
----
第五节 学校体育
----
第六节 竞技体育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疗机构
----
第三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五节 医疗水平
----
第六节 卫生防疫
----
第七节 卫生保健
----
第八节 医疗保障
----
第九节 医学科研
----
第十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二十九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四节 拥军优属
----
第五节 救灾 救济
----
第六节 社会福利
----
第七节 社团管理
----
第八节 婚姻登记
----
第九节 殡葬改革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城市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第三十篇 民俗 方言
--
第一章 民风
----
第一节 传统民风
----
第二节 社会新风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人生礼俗
----
第二节 称谓 交际礼仪
----
第三节 节日习俗
----
第四节 祭祀习俗
----
第五节 生活习俗
----
第六节 陋习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系统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特点
----
第四节 标音举例
----
第五节 谚语、歇后语
第三十一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人物传
------
一、本届区志时限1988~2000年内逝世的人物
--------
张简荪
--------
张建
--------
候声
--------
候又生
--------
张天野
--------
柯远芬
--------
黄友谋
--------
罗范群
--------
叶松盛
--------
刘水
--------
张棣昌
--------
刘锦庆
------
二、1998年以前逝世人物
--------
李象元
--------
杨仲兴
--------
叶承立
--------
蓝钦奎
--------
李黼平
--------
黄基
--------
黄仲容
--------
叶璧华
--------
梁诗五
--------
黄遵宪
--------
梁浣春
--------
谢枢泗
--------
熊略
--------
陈映垣
--------
张怀真
--------
梁伯聪
--------
邓树南
--------
候过
--------
杨幼敏
--------
张资平
--------
钟聘三
--------
熊锐
--------
曾举直
--------
曾剑乐
--------
候志明
--------
杨雪如
--------
刘竹林
--------
刘宜应
--------
梁伯强
--------
黎子达
--------
李秉衡
--------
黄百韬
--------
杨广存
--------
邓军凯
--------
刘耀曾
--------
叶浩秀
--------
李树棠
--------
黄药眠
--------
黄亮
--------
薛尚宾
--------
朱云卿
--------
杨向泉
--------
谢发
--------
侯桐
--------
吴桓兴
--------
黄芸
--------
黎尚豪
--------
熊秋魂
--------
熊兰英
----
第二节 人物记略
------
李端
------
李直
------
李逢亨
------
李仲昭
------
叶文保
------
颜鸣臬
------
颜鸣汉
------
熊长卿
------
黄开华
------
黄惠荪
------
候志庆
------
钟鸣辉
------
黄元昌
------
卜达海
------
李卜辉
------
梁纯铮
------
黄思基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人物名表
附录
附记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