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乌兰察布盟自然、政治、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2004年08月
目录
封面
乌兰察布盟志
版权页
图片
--
195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接见旭仁花(右三)
--
195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视察乌兰察布盟牧区
--
解放战争中贺龙元帅曾三驻凉城,率部解放卓资山(中为贺龙)
--
1975年6月,王震副总理在察右中旗金盆金矿进行视察
--
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乌兰夫与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亲切交谈
--
1984年9月,中共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在乌盟视察工作
--
1992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中共卓资县委书记朱暄,听取卓资县改革的汇报
--
199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乌盟视察工作时,与乌盟行署盟长王维山亲切握手(右二
--
199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乌兰察布盟视察工作时,亲切接见乌盟行署副盟长赵世亮
--
1995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乌盟时与乌盟行署盟长王维山亲切交谈
--
1997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四子王旗视察民族教育工作
--
1997年,在全国欠发达地区“三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国务委员彭佩云与中共乌兰察布盟委员会副书记赵世亮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在乌盟视察工作
--
韩志然在2004年4月16日召开的中共乌兰察布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乌兰察布市委
--
傅铁钢在2004年4月19-21日召开的乌兰察布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当选为乌兰察布市人
--
帅志凯在2004年4月23-24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兰察布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
凉城老虎山遗址(新石器时代)
--
察右后旗岩画(青铜器时代)
--
四兽金饰牌(西晋)
--
小口双耳彩陶(距今5000年)
--
鬲(距今4500年)
--
青铜鼎(战国)
--
凉城元代壁画墓壁画
--
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出土的契丹女尸
--
瓜棱白瓷注(辽代)
--
白釉玉壶春瓶(金代)
--
白釉黑花罐(元代)
--
宏伟的灰腾锡勒风电场
--
春到黄花沟
--
苏木山披新装
--
岱海渔歌(左上)
--
情系九十九泉(右上)
--
百鸟飞归泉玉林水库(中)
--
集宁市中心广场夜景(下)
--
莜面——永远的美味佳肴(左上)
--
卓资山薰鸡闻名遐迩(右上)
--
乌盟蒙古族风味奶食品(下)
--
马铃薯生产基地
--
乌盟农作物部分品种
--
反季节蔬菜种植
--
田原颂歌
--
红芸豆
--
黄芸豆
--
绿豆
--
黄豆
--
荷兰豆
--
莜麦
--
荞麦
--
胡麻
--
移民新村
--
硕果累累
--
风沙源治理工程
--
退耕还林(草)
--
奶牛养殖
--
寒羊到户
--
打马鬃季节
--
美丽的杜尔伯特草原
--
人工草场
--
白绒山羊群
--
四子王旗草原飞播种草
--
展望明天
--
集宁肉联厂罐头车间
--
白乃庙铜矿
--
集宁市焊条厂生产线
--
集宁市拖拉机厂装配车间
--
金盆金矿
--
丰镇电厂
--
乌兰水泥厂
--
牧草加工
--
马铃薯加工
--
石材加工
--
酒产品
--
化德老窖酒于1994年获澳门美酒节暨中华文化名酒评展金奖(右图为奖杯)
--
昔日的旅蒙商驼队(左上)
--
繁忙的农资运输(中左)
--
110国道老爷庙出口(下左)
--
集宁站货运(右上)
--
集宁南站(中右)
--
榆树湾公路互通式立交桥(下)
--
那达慕物资交流(左)
--
粮食储备(右)
--
乌盟购物中心(下)
--
集宁师专校园—角
--
丰镇马桥街小学计算机课
--
青少年宫开展素质教育
--
蒙古族幼儿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
集宁一中新校区
--
蒙古族男子传统三项竞技
--
乌盟艺校演出的东路二人台新编剧目《挂红灯》
--
民间剪纸
--
乌盟医院(上)
--
乌盟医院核磁室(左)
--
广播电视事业
--
马铃薯脱毒研究
--
乌盟宾馆
--
乌盟外事旅游接待中心
--
阿贵庙旅游景点
--
四子部四子塑像
--
西拉木伦庙
--
四子王旗元代敖包
--
乌兰察布盟会盟地-今四子王旗境内乌兰察布河畔“乌湖克图”(有石英石的地方)。右图为至今还留存的两块石
--
乌兰察布盟会盟地
--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在四子王旗境内安全着陆,图为航天英雄杨利伟跨出飞船后的情景
--
《乌兰察布盟志》(评审稿)评审会议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
《乌兰察布盟志》(评审稿)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
《乌兰察布盟志》编辑人员合影
--
乌兰察布盟政区图(1995年之前)
--
乌兰察布盟政区图(1995年之后)
《乌兰察布盟志》监修成员
乌兰察布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乌兰察布盟志》编辑人员
《乌兰察布盟志》撰稿、提供资料人员
《乌兰察布盟志》主要摄影人员提供照片人员与单位
《乌兰察布盟志》主要协作人员
序
凡例
《乌兰察布盟志》总目录
《乌兰察布盟志》(上册)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政 区
--
第一章境域
----
第一节乌兰察布盟
----
第二节平地泉行政区(集宁专区)
--
第二章建制
----
第一节战国至隋唐时期
----
第二节辽金元明时期
----
第三节清朝时期
----
第四节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
----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四章旗县市概况
----
第一节集宁市
----
第二节丰镇市
----
第三节四子王旗
----
第四节察哈尔右翼前旗
----
第五节察哈尔右翼中旗
----
第六节察哈尔右翼后旗
----
第七节卓资县
----
第八节凉城县
----
第九节兴和县
----
第十节商都县
----
第十一节化德县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地质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阴山山地
----
第二节北部内蒙古高平原
----
第三节南部丘陵山区
----
第四节察哈尔熔岩台地
----
第五节盆地平原区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第三节气候区划
----
第四节灾害性气候
----
第五节物候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矿产资源
----
第三节野生植物资源
----
第四节野生动物资源
----
第五节水资源
----
第六节气象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风灾
----
第三节洪涝灾
----
第四节雪灾
----
第五节霜冻灾
----
第六节雹灾
----
第七节病虫灾
----
第八节地震灾
第三编人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数量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民族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城乡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第三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机械变动
----
第二节自然变动
--
第四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生育政策
----
第三节宣传培训
----
第四节节育措施
----
第五节优生优育
----
第六节计划生育管理
第四编民族宗教
--
第一章民族源流
----
第一节蒙古族
----
第二节汉族
----
第三节回族
----
第四节满族
----
第五节其他民族
--
第二章蒙古族部落
----
第一节四子部落
----
第二节喀尔喀右翼部
----
第三节茂明安部
----
第四节察哈尔部
----
第五节土默特部
----
第六节乌拉特部
--
第三章民族工作
----
第一节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
----
第二节民族干部
----
第三节文教卫生工作
----
第四节蒙古语文工作
----
第五节少数民族古籍征集整理
--
第四章 民族团结
----
第一节民族关系
----
第二节民族团结表彰
--
第五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伊斯兰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道教
----
第五节活动场所
--
第六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盟级机构
----
第二节旗县市级机构
第五编党派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革命战争时期地方组织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组织
----
第三节组织工作
----
第四节宣传工作
----
第五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六节纪检监察
----
第七节政策研究
----
第八节党校教育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地方组织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 民主党派乌兰察布盟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集宁地区委员会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集宁支部委员会
----
第三节中国民主建国会集宁委员会
----
第四节中国农工民主党集宁委员会
----
第五节九三学社集宁委员会
第六编政权
--
第一章旧政权
----
第一节盟旗政权
----
第二节察哈尔右翼旗政权
----
第三节厅县政权
----
第四节伪政权
--
第二章民主政权
----
第一节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
----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权
--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历届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机构
----
第三节主要工作
--
第四章人民政府(行政公署革命委员会)
----
第一节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
----
第二节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
----
第三节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1958~1966)
----
第四节乌兰察布盟革命委员会
----
第五节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1978~1999)
第七编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二节政协旗县市委员会
--
第二章历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一节第一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二节第二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三节第三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四节第四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五节第五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六节第六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七节第七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八节第八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九节第九届政协乌兰察布盟委员会
--
第三章主要工作
----
第一节提案工作
----
第二节文史资料工作
----
第三节参政议政
第八编群众团体
--
第一章工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工运简史
----
第三节组织建设
----
第四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第五节宣传教育
----
第六节劳动竞赛
----
第七节劳动保护
----
第八节劳动保险与生活福利
--
第二章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组织建设
----
第三节团代会
----
第四节宣传教育
----
第五节竞赛活动
----
第六节少先队工作
------
附 乌兰察布盟青少年宫
--
第三章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组织工作
----
第四节宣传教育工作
----
第五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
第六节劳动生产
----
第七节儿童少年工作
--
第四章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主要工作
--
第五章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主要工作
--
第六章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协会
----
第三节工作纪要
--
第七章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学会(协会研究会)
----
第三节工作纪要
--
第八章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学会(协会研究会)
----
第三节工作纪要
--
第九章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工作纪要
--
第十章红十字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工作纪要
第九编劳动人事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盟级机构
----
第二节旗县市级机构
--
第二章队伍建设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职工队伍
--
第三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招工与安置
----
第二节劳动服务
--
第四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职工调配
----
第三节职工精减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技术培训
----
第六节劳动争议仲裁
--
第五章干部管理
----
第一节干部录用
----
第二节干部调配
----
第三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四节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
第五节干部培训考试
----
第六节职称评聘
----
第七节人才交流
--
第六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管理
----
第二节社会保障
--
第七章机构编制
----
第一节盟级机构编制
----
第二节旗县市级机构编制
第十编民政扶贫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盟级机构
----
第二节旗县市级机构
--
第二章优抚工作
----
第一节优抚对象
----
第二节拥军优属
----
第三节优待补助
----
第四节抚恤工作
----
第五节光荣院及烈士褒扬
--
第三章复退安置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接收安置
----
第三节干部休养所
--
第四章救灾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精简职工救济
----
第四节“三民”定期定量补助
--
第五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社会福利院
----
第二节农村敬老院
----
第三节福利生产
--
第六章社会事务
----
第一节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婚姻登记
----
第三节地名普查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七章老龄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工作任务
----
第三节宣传调研
----
第四节社会活动
--
第八章扶贫开发工作
----
第一节贫困旗县划分及贫困人口
----
第二节扶贫资金物资的投放
----
第三节扶贫措施
----
第四节社会扶贫工作
----
第五节移民搬迁扶贫
----
第六节扶贫成果
第十一编外事旅游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盟级机构
----
第二节旗县市级机构
--
第二章外事
----
第一节外事管理
----
第二节接待与出访
--
第三章旅游
----
第一节旅游业简况
----
第二节旅游资源
----
第三节中外名人乌兰察布盟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