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镇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2年09月
目录
封面
冶塘镇志
版权页
图片
--
题词
--
冶塘镇党政经领导合影
--
冶塘镇政府
--
派出所
--
财政所
--
工商所
--
交管所
--
土管所
--
国税所
--
地税所
--
农业银行冶塘办事处
--
建设很行冶塘办事处
--
农贸市场
--
冶塘信用社
--
太平洋寿险冶塘办事处
--
冶塘中心粮店
--
大河集市
--
冶塘商厦
--
供电所
--
水厂接管通水现场
--
变电所
--
水利站
--
邮电局
--
望虞河
--
冶塘中心小学
--
中心小学校园
--
冶塘中学
--
计算机房
--
班主任工作研讨会
--
微机室
--
语音室
--
电视塔
--
播音室
--
冶塘文广中心大楼
--
图书馆
--
冶塘镇第二届体育运动会
--
庆七一回归庆祝大会
--
冶塘镇民间艺术腰鼓队
--
冶塘镇民间艺术舞龙队
--
赛龙舟
--
冶塘药店
--
手术室
--
卫生院
--
计生服务站
--
敬老院
--
老干部活动室
--
大河村老年活动室
--
休闲广场
--
“尚湖牌”大米生产基地
--
花木苗圃
--
果蔬基地
--
生猪饲养基地
--
奶牛基地
--
万羽养鸽基地
--
水产养殖基地
--
万羽肉鹅基地
--
常熟市铁塔厂
----
厂长:范建刚
----
史大桢题词
--
江苏宝利印刷版材有限公司
----
董事长总经理 范正元
--
常熟市虞南工业用气有限公司
----
董事长总经理 皇甫良保
--
常熟市海虞港口机械有限公司
--
豹斯敦箱包有限公司
--
香榭丽皮具有限公司
----
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保明
--
常熟市航天绝缘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苏州丽平针织有限公司
--
常熟市协新精毛纺厂
--
常熟市法艾化工有限公司
--
常熟市展望塑料编织厂
--
常熟市矿山机械厂
--
江苏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俞巷村
----
原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俞兴德为俞巷村题词
--
俞巷医药化工厂
--
化验室
--
产品
--
俞巷居民住宅
--
明 张墓桥
--
古银杏树
--
清 兴龙桥
--
枸骨树(鸟不宿)
--
新石器时代 石大(石奔)(1975年12月出土)
--
战国 青铜矛(七十年代出土)
--
明 双耳三足铜杯(1975年12月出土)
--
元 龙泉窑豆青釉碗(1974年6月大河出土)
--
五代《大吴越国吴郡陆氏墓志》(1987年大河村出土)
--
吴歌《赵圣关》
--
清 柴汉庙功德碑
--
清 秦历度著《天启宫词》
--
明 秦兰征著《息影斋诗抄》
--
清 民居
--
明 丁奉著《南湖先生文选》
--
《冶塘镇志》终审会议
--
《冶塘镇志》终审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
《冶塘镇志》编纂人员合影
--
冶塘镇行政区划图
--
常熟市冶塘镇镇区图
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建置区划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民国前建置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建置区划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建置区划
--
第二章镇村概况
----
第一节集镇概况
------
一、冶塘镇
------
二、大河镇
------
三、蒋巷镇
------
附录:居民委员会
----
第二节各村概况
第二编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理环境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一、地理位置
------
二、土地面积
------
三、水域面积
----
第二节土壤
------
一、土壤分类
------
二、土壤性状及分布情况
------
三、土壤对农作物影响
----
第三节河塘
------
一、流域性河道
------
二、区域性河道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
----
第二节日照
----
第三节降水量
----
第四节风、霜、雨、雪
------
一、风
------
二、霜
------
三、雨
------
四、雪
--
第三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涝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其它灾害
------
一、冻害
------
二、霜害
------
三、雪害
------
四、雹害
------
五、雷害
------
六、震害
------
七、疫害
------
八、病虫害
--
第四章物产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动植物
------
一、动物
------
二、植物
------
附:地下资源
第三编农业 水利
--
第一章农业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土地和私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一、小乡时期
------
二、中乡时期
------
三、大乡时期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农业规模经营
--
第二章农业生产
----
第一节耕地面积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作物品种
------
一、水稻
------
二、三麦
------
三、油菜
----
第四节茬口布局
----
第五节作物栽培
------
一、水稻
------
二、三麦
----
第六节植保
------
一、水稻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
二、三麦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
第七节肥料
------
一、粪肥
------
二、河泥、草塘泥
------
三、“三水一绿”
------
四、稻草还田
------
五、化肥
------
六、生物肥料
----
第八节农具、农机
------
一、农具
------
二、农机
----
第九节农作物产量
----
第十节农业生产示范方
----
第十一节管理服务机构
------
一、农业服务机构
------
二、农机管理站
--
第三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河道建设
------
一、疏浚老河
------
二、开挖新河
------
三、开挖望虞河
------
附:望虞河施工行动计划(原文)
----
第二节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节水利设施
------
一、灌溉用具
------
二、田间沟渠
------
三、尚湖控制闸
----
第四节圩堤整治
----
第五节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编多种经营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蔬菜
----
第二节瓜类、苗木
----
第三节食用菌
--
第二章养殖业
----
第一节养家禽
------
一、养鸡
------
二、养鸭、养鹅
----
第二节养家畜
------
一、养猪
------
二、养羊
------
三、养兔
------
四、养牛
----
第三节其他养殖
------
一、养蚕
------
二、养地鳖虫
------
三、养蚌育珠
------
四、养牛蛙
------
五、养鹌鹑
------
六、养鸽子
------
七、特种养殖
--
第三章渔业生产
----
第一节生产组织
----
第二节养殖、捕捞
------
一、养殖
------
二、捕捞
--
第四章手工副业
----
第一节土纺、土织
----
第二节花边、草包
------
一、花边
------
二、草包
----
第三节竹(柳条)器、木器
------
一、竹(柳条)器
------
二、木器
----
第四节白铁
----
第五节针织、服装加工
------
一、针织
------
二、服装加工
--
第五章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
----
第二节畜牧兽医站
----
第三节花边生产合作社
第五编工业
--
第一章个体私营工业
----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前的工场、作坊
------
一、铁铺
------
二、铜匠铺
------
三、银匠铺
------
四、寿器作
------
五、染坊
------
六、油坊
------
七、砻坊
------
八、磨坊
------
九、豆腐、粉丝坊
------
十、食品加工场
------
十一、酒坊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个私企业的发展
------
一、苏州市雅博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
二、常熟飞达针织制衣厂
------
三、常熟市苏虞门窗厂
------
四、常熟市冶塘铝氧化厂
--
第二章镇村办工业
----
第一节镇办工业
------
一、概况
------
二、重点企业介绍
----
第二节村办工业
------
一、概况
------
二、各村企业简介
--
第三章外向型经济
----
第一节出口商品
----
第二节“三资”企业
--
第四章非工业单位办工业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校办厂
------
一、冶塘中学电镀设备厂
------
二、常熟市苏虞包装装潢厂
------
三、冶塘中心小学校办厂
------
四、西村小学校办厂
------
五、大河小学校办厂
--
第五章砖瓦窑业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砖瓦制坯
----
第三节烧窑的发展
------
一、直口窑
------
二、芦墟窑
------
三、轮窑
----
第四节窑业管理
--
第六章建筑业
----
第一节个体建筑业
----
第二节集体建筑业
------
一、机构
------
二、建筑施工
------
三、建筑设备
------
四、报酬结算
--
第七章工业管理服务
----
第一节企业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动服务机构
第六编商业
--
第一章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前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集体商业
----
第一节合作商店(组)·中心商店
------
一、合作店、组
----
第二节集体商业总店·商业分公司
----
第三节药店
--
第三章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经营业务
------
一、生产资料供应
------
二、生活资料供应
------
三、农副产品收购
------
四、废旧物资收购
--
第四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粮食管理所
------
一、沿革
------
二、粮油购销业务
------
三、仓储与保粮
----
第二节食品站
------
一、沿革
------
二、经营业务
--
第五章集贸市场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商品购销
--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业务管理
------
一、维护城乡市场秩序
------
二、工商企业管理
------
三、经济合同管理
------
四、商标管理
------
五、广告管理
------
六、个体经济管理
------
七、经济监督检查
------
八、其他管理
第七编财税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审计
------
一、机构
------
二、主要职能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农业税
------
一、农业税制的沿革
------
二、农业税减免
------
三、农业税征收管理
----
第三节工商税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一、冶塘信用合作社
------
二、农业银行冶塘办事处
------
三、建设银行冶塘办事处
----
第二节储蓄
----
第三节信贷
----
第四节国债
----
第五节外汇
--
第四章保险·物价·公产
----
第一节保险
----
第二节物价
----
第三节公产
第八编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水上交通运输
------
一、航道
------
二、运输船
------
三、码头、渡口
----
第二节陆上交通运输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交通(运输)工具
------
四、汽车运输队
------
五、汽车客运
----
第三节装卸搬运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一、交通管理所
------
二、运输管理
------
三、安全监理
------
四、航政管理
------
五、路政管理
------
六、兴办经济实体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邮政
------
一、邮路
------
二、邮政业务
------
三、邮政储蓄
----
第三节电信
------
一、电话
------
二、电报
第九编镇村建设
--
第一章集镇建设
----
第一节中心集镇
----
第二节其他集镇
------
一、大河镇
------
二、蒋巷镇
--
第二章农村建设
----
第一节村庄建设
----
第二节农民住宅建设
----
第三节现代化建设先行村——俞巷村
--
第三章供电、供水
----
第一节供电
----
第二节供水
--
第四章国土管理
----
第一节集体用地管理
----
第二节宅基地管理
----
第三节砖瓦窑厂用地管理
----
第四节土地保护
--
第五章绿化和环境保护
----
第一节绿化
------
一、植树
------
二、栽竹
----
第二节环境保护
------
一、污染
------
二、治理
--
第六章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建设管理所
----
第二节国土管理所
第十编政治军事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一、镇级党组织
------
二、村级党组织
------
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
附:出席常熟市(县)历届党代会代表名录
----
第三节党员教育
------
一、党校
------
二、支部活动室
----
第四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其他党派、群团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附:三青团
----
第二节群众团体
------
一、农会、贫协(贫代会)
------
二、工会
------
三、青少年组织
------
四、妇女组织
------
五、其他团体
--
第三章政权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附一:出席苏州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冶塘镇代表)
------
附二:出席常熟市(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冶塘镇代表)
------
附三:政协工作小组
----
第三节经济管理机构
------
一、合作经济管理站
------
二、冶塘公社经济联合委员会
------
三、冶塘乡(镇)农工商总公司·经济发展总公司
------
四、冶塘镇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投资公司
--
第四章军事
----
第一节地方武装及驻军
------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地方武装
------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驻军
----
第二节民兵组织
------
一、人民武装部
------
二、民兵组织
------
三、军事训练
----
第三节兵役
------
一、募兵、征兵制
------
二、志愿军役制
------
三、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兵事与兵灾
------
一、兵事
------
二、兵灾
------
附:日军在包家村大屠杀记实
----
第五节人民革命活动
------
附:冶塘镇赤色群众名单
第十一编民政·治安·司法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退役军人安置
----
第三节敬老养老
------
一、办好敬老院
------
二、给老职工发放补助费
------
三、社会养老保险
----
第四节社会救济
------
一、灾害救济
------
二、困难户救济
------
三、扶贫工作
------
四、福利企业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六节殡葬改革
----
第七节地名管理
--
第二章治安
----
第一节机构
------
一、民国时期治安机构
------
二、公安派出所
----
第二节户籍管理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一、镇压反革命
------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
------
三、平反错案
------
四、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
五、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道路交通管理
----
第五节消防工作
--
第三章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普法宣传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协办公证
----
第五节法律服务所
第十二编教育
--
第一章私塾教育
--
第二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
----
第二节小学
------
一、冶塘中心小学
------
二、其他小学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冶塘中学
----
第二节冶塘五·七中学
------
附:五·七中学朝阳分部
----
第三节联办初中
------
附:大河中心小学附设初中补习班
----
第四节农业中学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除文盲
----
第二节文化补习与岗位培训
----
第三节成人教育中心校
第十三编文化体育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机构
------
一、文化站
------
二、广播电视站
------
三、电影放映队
----
第二节活动场所
------
一、书场
------
二、俱乐部
------
三、图书室
------
四、影剧院
------
五、录像放映·歌舞厅·卡拉OK厅
----
第三节文化艺术
------
一、文艺团体
------
二、文艺创作
------
三、通讯报道
------
四、书画·摄影
------
五、戏曲·评弹·音乐
------
六、民间游艺
----
第四节古代文人及其作品
------
一、南湖先生与《南湖先生文选》
------
二、秦兰征与《天启官词》
----
第五节文物古迹
------
一、出土文物
------
二、民藏文物
------
三、碑刻·墓志
------
四、遗址
------
五、古树
----
第六节档案
------
一、概况
------
二、档案管理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一、小学体育
------
二、中学体育
第十四编医疗 卫生
--
第一章医疗事业
----
第一节个体行医
----
第二节医疗机构
------
一、联合诊所
------
二、冶塘卫生院
----
第三节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劳保医疗
------
三、合作医疗
--
第二章医疗服务
----
第一节疫病防治
------
一、传染病防治
------
二、寄生虫病防治
------
三、免疫接种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一、妇女保健
------
二、儿童保健
--
第三章消灭血吸虫病
----
第一节血吸虫病流行及危害
----
第二节血防措施与成果
------
一、查螺灭螺
------
二、粪便化验
------
三、综合查病
------
四、狠抓防治
------
五、血防达标
--
第四章爱国卫生
----
第一节健康教育
----
第二节食品卫生
----
第三节环境卫生
----
第四节单位与居民区卫生
----
第五节创建卫生镇
第十五编社会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构成
------
一、户籍
------
二、民族
------
三、姓氏
------
四、年龄
------
五、文化
------
六、劳动力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控制
------
一、控制多胎生育
------
二、实行“晚、稀、少”
------
三、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
四、完善生育政策
------
附:计划生育服务站
--
第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衣、食、住、行
------
一、衣
------
二、食
------
三、住
------
四、行
--
第三章地方习俗
----
第一节岁时节日
------
一、传统节日
------
二、新节日
----
第二节婚丧喜庆
------
一、婚嫁
--------
附:旧时的婚姻陋习
------
二、丧葬
------
三、喜庆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章语言
----
第一节乡谚
------
一、气象谚语
------
二、农事谚语
------
三、生活谚语
----
第二节土语
------
一、表称谓
------
二、表名称
------
三、表方位
------
四、表时间
------
五、表动作
------
六、表形容
------
七、表程度、范围
------
八、表语气
------
九、其他土语
----
第三节歇后语
第十六编荣誉
--
第一章集体荣誉
----
第一节全国系统先进集体
----
第二节省级及省级系统先进集体
----
第三节苏州市级及苏州市系统先进集体
----
第四节常熟市级及常熟市系统先进集体
--
第二章个人荣誉
----
第一节全国系统先进个人
----
第二节省系统先进个人
----
第三节苏州市级及苏州市系统先进个人
----
第四节常熟市劳动模范
第十七编人物
--
第一章名人传略
----
丁奉
----
吴汝第
----
龚立本
----
秦四麟
----
秦兰征
----
缪仲醇
----
秦律度
----
陶君仁
----
赵守诚
--
第二章革命烈士
--
第三章党、政、军干部
----
范龄森
----
范衡标
----
范传保
----
金仲民
----
须桐兴
----
吴永坤
----
薛海保
----
龚金元
----
余茂达
----
王建宁
----
朱雨生
----
周明保
----
苏满满
----
蒯建刚
--
第四章科教界人士
----
贺永湘
----
周太开
----
周太炎
----
吕平
----
李邦翘
----
陶淑琴
----
陶仲文
----
陶龙生
----
李平
----
钱文辉
----
陈鹤表
----
高隆保
----
陶祖寅
----
王良生
----
钱家骥
----
李培峰
----
高洪保
----
赵文茂
----
张桂保
----
刘金保
----
吕福年
----
陶凯元
----
范龙保
----
范叙保
----
王元豹
----
吕中伟
----
张志元
----
叶体亚
----
姚中保
----
李振环
----
顾世梁
----
钱度保
----
金锐人
----
丁晓原
----
赵建国
----
蒋建明
----
姚惠兴
----
顾世明
----
陶振环
----
金丽玉
----
姚元根
----
浦建民
----
宗建华
----
程黎辉
----
龚建华
----
张进
----
袁丽华
----
顾叙元
----
范雪荣
----
邹金新
----
李建华
----
高正明
----
查正开
----
陈晓
----
陶忠元
----
李坤华
----
李敏
----
唐月锋
第十八编志余
--
第一章史事采撷
--
第二章乡里旧闻
--
第三章群众革命斗争故事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