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志

任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任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

目录

封面
任县志
版权页
献给
图片
-- 任县行政区划图
-- 县委书记回增群
-- 县长范建巡
-- 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合影
-- 1993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任县志》稿评审会上与地方志办公室人员合影
-- 县志编委会部分成员合影
-- 地方志办公室成员(含特邀人员)合影
-- 县委办公楼
-- 县人民政府门景
-- 县城新兴西路
-- 县城北环西路
-- 县城光明街
-- 县城西环北路
-- 公路绿化
-- 邢家湾涅河大桥
-- 县医院
-- 县中学教学楼
-- 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 县妇幼保健站手术室
-- 广播电视局
-- 电信局
-- 邮政局办公楼
-- 交警大队办公楼
-- 粮食局门景
-- 财政局办公楼
-- 县供销社办公楼
-- 国税局办公楼
-- 地税局办公楼
-- 水务局办公楼
-- 电力局局长李秀贤
-- 电力局门景
-- 电力总控室
-- 110KV变电站
-- 厂长刘长生
-- 永福庄造纸厂
-- 造纸厂车间一角
-- 经理邱二毛
-- 邢台市华普化工有限公司
-- 化工产品
-- 化工车间一角
-- 经理李胜发
-- 经理刘华祯
-- 县药材公司批发站一角
-- 河北华能有限公司包钢线材现货市场
-- 厂长孙志春
-- 任县迎春礼花厂
-- 迎春礼花厂产品
-- 河北龙泉剑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屈志超
-- 河北龙泉剑钉业系列部分产品
-- 董事长杜海洲
-- 邢台市亚泰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塔机产品
-- 新一拔丝制钉系列产品
-- 新一拔丝制钉厂厂长檀平贞
-- 厂长张海洲
-- 河北华海机械厂方便面机产品
-- 小麦丰收
-- 谷子
-- 玉米
--
-- 苹果
-- 养猪场一角
-- 牧羊
-- 养鸡场一角
-- 养兔场一角
-- 养鸽场一角
-- 1999年国际董氏太极拳联谊会在任县举办
-- 舞狮子
-- 踩高跷
-- 扭秧歌
-- 滑增跃 书
-- 李剑方 书
-- 张占春 书
-- 武文芳 书
-- 李纪英 书
-- 崔业 书
-- 曾庆刚 作
-- 台南校内隋槐
-- 刘屯革命先烈纪念碑
-- 1987年北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商代石斧
-- 1983年县城东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战国时代铜鼎
-- 1985年王村村北出土晋代博山炉
-- 1982年东固城村北出土西汉连体瓶
-- 1987年县城东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西汉陶瓷
-- 1986年北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春秋时代陶豆
-- 粮食局局长徐考生
-- 财政局局长张仁坤
-- 县供销社主任王治国
-- 国税局局长王俊堂
-- 地税局局长王静林
-- 邮政局局长王小青
-- 计生局局长单连廷
-- 教育局局长王存亮
-- 水务局局长王炳祺
-- 任县中学校长贾海云
-- 公安局交警大队队长杨献国
-- 妇幼保健站站长韩洪武
-- 辛店镇书记程宪军
-- 辛店镇镇长达俊生
-- 大宋乡书记杨志军
-- 岭南乡书记宋志强
-- 岭南乡乡长刘志方
-- 甄庄乡书记谷少波
-- 甄庄乡乡长徐德道
-- 西固城乡书记达志省
-- 西固城乡乡长林秀岭
-- 大屯乡书记孙云平
-- 大屯乡乡长孙胜群
-- 工商局局长穆希耕
-- 邢台华隆律师事务所主任二级律师宋改朝
目录
编纂机构及修志人员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沿革
-- 第二章 境域区划
---- 第一节 境域变化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城镇乡村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镇
---- 第三节 乡
---- 第四节 村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类属分布
---- 第二节 土壤养分
-- 第五章 植物动物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 第六章 能资源
---- 第一节 生物能资源
---- 第二节 太阳能资源
---- 第三节 风能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涝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虫灾
---- 第六节 地震灾害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数量
-- 第三章 人口分布
-- 第四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年龄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
---- 第六节 城乡构成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管理
---- 第二节 晚婚节育
---- 第三节 节育技术与措施
---- 第四节 奖惩制度
第四编 农林牧渔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
---- 第四节 农业生产技术
---- 第五节 农业机具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品种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果树果园
---- 第四节 栽培管理
---- 第五节 林木管护
---- 第六节 林木经营管理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畜禽种类
---- 第二节 饲养管理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水产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第五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行业门类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第二节 建筑业
---- 第三节 运输业
---- 第四节 商业及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产供销
---- 第三节 企业内部管理
-- 第四章 重点企业
---- 第一节 乡镇企业
---- 第二节 村企业
---- 第三节 龙头企业
---- 第四节 名优产品
第六编 水利
-- 第一章 工程建设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第二节 渠道治理
---- 第三节 滞洪区治理
---- 第四节 提灌
---- 第五节 桥
---- 第六节 闸
-- 第二章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水井
---- 第二节 提水工具
---- 第三节 盐碱治理
---- 第四节 节水防渗
---- 第五节 改水降氟
--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
---- 第一节 水资源供需
---- 第二节 地上水利用
---- 第三节 地下水开采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水利效益
---- 第三节 机构
---- 第四节 水利法规
-- 第五章 县外施工
---- 第一节 岳城水库施工
---- 第二节 东风渠施工
---- 第三节 根治海河施工
---- 第四节 支唐施工
---- 第五节 开挖百泉施工
---- 第六节 朱庄水库施工
-- 第六章 抗洪纪实
---- 第一节 1956年抗洪
---- 第二节 1963年抗洪
---- 第三节 1996年抗洪
第七编 基础设施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公路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监理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货运
---- 第四节 运输机构
---- 第五节 运输管理
-- 第三章 电力
---- 第一节 网电建设
---- 第二节 电力供应
---- 第三节 供用电管理
---- 第四节 电力调度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电信线路
-- 第五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三节 规划与管理
---- 第四节 建筑业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第八编 工业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工业沿革
---- 第二节 工业布局
---- 第三节 工业技术
-- 第二章 行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行业
---- 第二节 化工行业
---- 第三节 纺织行业
---- 第四节 煤矿工业
---- 第五节 建材工业
---- 第六节 造纸工业
---- 第七节 食品工业
---- 第八节 工艺美术业
---- 第九节 木材加工业
---- 第十节 其他行业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九编 贸易
-- 第一章 经济成分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三节 副食品及食品购销
----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五节 燃料购销
---- 第六节 废品及畜产品购销
-- 第三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土特产品
---- 第二节 粮油食品
---- 第三节 工业工艺品
-- 第五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征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三节 粮油调运
---- 第四节 粮油储藏
---- 第五节 粮油加工
-- 第六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资购销
-- 第七章 自由贸易
---- 第一节 集市设置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第三节 庙会及物资交流大会
---- 第四节 专业市场
第十编 财政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稽征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金融机构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基建投资管理
---- 第六节 保险
---- 第七节 农村信用社业务
---- 第八节 货币流通
---- 第九节 债券
第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专业计划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体制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县情调查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前物价状况
---- 第三节 新中国物价管理
-- 第四章 审计监督
-- 第五章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 工人
---- 第二节 工资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福利待遇
-- 第六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量制度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计量器具
----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
---- 第五节 度量衡器制造
--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八章 经济综合指标
-- 第九章 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二编 政党 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任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创建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思想建设
----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县委重大活动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青团任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
---- 第二节 三青团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青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组织
---- 第七节 科技组织
---- 第八节 计划生育协会组织
---- 第九节 残疾人联合会组织
第十三编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
---- 第六节 提案处理和调查视察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级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府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旧政权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第十四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第二节 检察机构
---- 第三节 审判机构
---- 第四节 司法行政机构
-- 第二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清查登记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四节 对“四类分子”的监督改造
----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六节 户籍管理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九节 交通管理
---- 第十节 看守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诉申诉检察
---- 第六节 税务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审判制度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律师事务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民事调处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第十五编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及驻军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教育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活动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 第五节 两结合兵役制
-- 第四章 兵事
---- 第一节 历代兵事
---- 第二节 抗日战争前后兵事
第十六编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方针
---- 第二节 科举教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第五节 中等教育
---- 第六节 专业学校
---- 第七节 职业学校
---- 第八节 业余教育
---- 第九节 教师
---- 第十节 教育管理
---- 第十一节 学生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成果
----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
---- 第四节 科技引进
---- 第五节 科学普及
---- 第六节 科技管理
---- 第七节 科技组织
第十七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医药和药政
---- 第六节 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体育
---- 第五节 武术
---- 第六节 体育竞赛
第十八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组织与设施
----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第二节 民间艺术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第三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管理
---- 第二节 档案管藏
---- 第三节 档案利用
-- 第五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管理
---- 第二节 古遗址
---- 第三节 古迹
---- 第四节 古墓葬
---- 第五节 碑石文存
---- 第六节 庙宇
---- 第七节 任县八景
---- 第八节 牌坊
---- 第九节 近现代文物
第十九编 民政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社会救济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拥军优抚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丧葬管理
---- 第七节 移民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离退休
---- 第四节 老干部管理
---- 第五节 接受安置知识青年
第二十编 社会民情
-- 第一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社会关系
-- 第二章 姓氏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姓氏及分布
-- 第三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四章 社会风尚
---- 第一节 民情
---- 第二节 社会风气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活习惯
---- 第二节 礼俗
---- 第三节 节日
---- 第四节 称谓
---- 第五节 婚丧礼仪
---- 第六节 生育习俗
---- 第七节 杂俗
---- 第八节 迷信陋习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七章 方言俗语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俗语
第二十一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古代人物
------ 游雅
------ 游明根
------ 王震
------ 陈 玑
------ 达其道
------ 赵文炳
------ 谢国英
------ 徐璘
------ 吴怀忠
------ 刘 滋
------ 苗澄
------ 杜起
---- 第二节 近代人物
------ 谢昺鳞
---- 第三节 现代人物
------ 耿毅
------ 刘振河
------ 姜梦雄
------ 董文科
------ 崔毅士
------ 刘振邦
------ 李老功
------ 霍子瑞
------ 耿万福
------ 陈存仁
------ 李更
------ 杜永增
------ 李清海
------ 刘文信
------ 杨寿山
------ 李已放
------ 刘桂录
------ 刘正山
------ 段荣湖
------ 宋娥妮
------ 赵庚戌
------ 韩兆祥
------ 吴东波
------ 刘磨头
-- 第二章 生人名人简介
---- 刘子厚
---- 黎明之
---- 丁少之
---- 耿岑
---- 赵顺礼
---- 安希儒
---- 林琦
---- 孙华
---- 秦文礼
---- 刘增印
---- 吉仁申
---- 武文芳
---- 崔仲三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北魏至清代文武职官及学者名人
---- 第二节 任县籍党政军副地师级以上干部名表
---- 第三节 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名表
---- 第四节 任县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名表
--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二、旧志序选录
-- 三、任县古、近代著述一览表
-- 四、任县现代著述一览表
志补
-- 一、政区、人口
-- 二、领导人更替
-- 三、重要会议
-- 四、经济概述
---- (一)农业
---- (二)县办工业
---- (三)乡镇企业
---- (四)财政税收
---- (五)金融保险
-- 五、社会事业
---- (一)科技教育
---- (二)文化、卫生
---- (三)交通运输
---- (四)邮电、电力
---- (五)县城建设
---- (六)人民生活
-- 六、党的建设
编后记
资助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