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87
出版时间:
1996年03月
目录
封面
北川县志
图片
--
领导题词
--
北川县地图
--
红军在北川形势略图
--
原县城(治城)新貌
--
禹穴石刻
--
石纽石刻
--
县城全景
--
吹口弦
--
羌民住宅
--
片口天主教堂
--
明代永平堡中城遗址
--
皮鼓舞
--
甘溪猿王洞
--
香泉出土的南宋陶动物俑
--
治城出土的明代青花瓷器
--
禹穴沟血石
--
物界奇观——青片乡上五村“六头棕”
--
千佛山战役纪念碑
--
北川中学
--
乡村小学
--
苏维埃货币
--
大熊猫
--
金丝猴
--
羚牛
--
邓家大桥
--
硅铁浇铸
--
小水电站
--
茶叶系列产品
--
水磨漆家具彩面绘制
--
林经间作
--
小麦玉米套作
--
人工林
--
牧羊
--
石泉县政区示意图
--
清乾隆版石泉县志 番寨图
--
红军石刻标语及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字
《北川县志》编纂机构、编纂和审验工作人员
《北川县志》总纂人员
绵阳市人民政府委托审定《北川县志》人员
《北川县志》部门志、分志主要编写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一)
大事记(二)
第一篇建置沿革
--
第一章建县沿革
----
第一节建置历史
----
第二节境 域
----
第三节治所与县名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朝以前的政区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政区
----
第三节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政区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理环境
----
第一节自然概貌
----
第二节资源综述
----
第三节灾害纪要
--
第二章地质
----
第一节地 层
----
第二节地质构造
----
第三节矿产资源
----
第四节地质性灾害
--
第三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类型
----
第二节地貌分区
----
第三节山 脉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类型和特征
----
第二节气象要素
----
第三节农业气候资源
----
第四节灾害性天气
--
第五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质
----
第四节水资源
--
第六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类型
----
第二节土壤理化性状
----
第三节土壤分区
----
第四节土地资源
--
第七章植被和野生动物
----
第一节植 被
----
第二节野生动物
第三篇人 口
--
第一章人口状况
----
第一节人口发展
----
第二节人口构成
----
第三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节制生育
----
第二节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三章人口管理
----
第一节户政管理
----
第二节人口统计
----
第三节人口普查
第四篇少数民族
--
第一章少数民族来源及其分布
----
第一节羌族、藏族
----
第二节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
第二章历代王朝对羌、藏族的统治
----
第一节军事弹压
----
第二节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
第三节强制汉化
--
第三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第一节建立新型民族关系
----
第二节恢复和改正民族成分
----
第三节建立民族乡
----
第四节申报建立民族自治县
--
第四章少数民族文化
----
第一节宗教与信仰
----
第二节民间习俗
----
第三节语言文字
----
第四节文学艺术
第五篇革命老根据地
--
第一章战事
----
第一节红军占领北川
----
第二节激战千佛山
----
第三节红军离境西进
--
第二章革命根据地建设
----
第一节建立党攻群机构
----
第二节开展土地革命
----
第三节恢复经济
----
第四节支前参军
--
第三章苏区劫难
----
第一节血腥屠杀
----
第二节反攻倒算
----
第三节兵匪蹂躏
--
第四章红军文物遗迹
----
第一节红军领导机关驻地
----
第二节红军文告
----
第三节红军标语
----
第四节其他红军遗物
--
第五章革命老根据地的确定与扶助
----
第一节革命老根据地的确定
----
第二节对革命老根据地的扶助
第六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北川县地下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北川县委员会
----
第一节机 构
----
第二节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务工作
----
第四节纪律检查
--
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和中国民主社会党北川县党部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北川县党部
----
第二节中国民主社会党北川县党部
--
第四章群众组织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法团
----
第二节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群众团体
第七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代议和咨询机构
----
第一节县议事会和参事会
----
第二节县咨询委员会
----
第三节县临时参议会
----
第四节县参议会
--
第二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县知事公署、县政府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基层行政组织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
----
第二节政协北川县委员会
第八篇政 法
--
第一章公 安
----
第一节公安机构
----
第二节社会治安
----
第三节监所狱政
----
第四节消 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检察机构
----
第二节检察工作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审判工作
--
第四章司法行改
----
第一节司法行政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教
----
第三节民间纠纷调解
----
第四节公 证
----
第五节律 师
第九篇军 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军事机构
----
第二节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军事机构
--
第二章地方武装与驻军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第二节驻 军
--
第三章兵 役
----
第一节募兵、征兵
----
第二节自愿兵、义务兵
----
第三节预备役
--
第四章民 兵
----
第一节组 织
----
第二节训 练
----
第三节业 绩
--
第五章战备、兵事
----
第一节防空与战备
----
第二节平定暴乱
第十篇民 政
--
第一章社会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贫困救济
----
第三节社会福利
--
第二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优 待
----
第二节抚 恤
----
第三节烈士褒扬
----
第四节退役军人安置
--
第三章其他民政工作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殡葬改革
----
第三节地名普查
----
第四节边界纠纷调处
----
第五节社会安置
第十一篇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知青安置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编 制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干部任免
----
第四节干部调配
----
第五节考核与奖惩
----
第六节精简下放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 利
----
第三节退职、退休、离休
第十二篇综合经济
--
第一章社会经济
----
第一节经济发展
----
第二节人民生活
--
第二章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五节审计监督
----
第六节统计管理
第十三篇农 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农民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农业生产
----
第一节农业产值
----
第二节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三节农作物种植
----
第四节农业技术
----
第五节良种推广
----
第六节施 肥
----
第七节农作物保护
--
第三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机具改革
----
第三节农业机械
--
第四章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统一经营
----
第二节承包经营
----
第三节收益分配
第十四篇林 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森林面积
----
第二节森林分布
--
第二章林业发展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零星植树
----
第三节成片造林
----
第四节幼林抚育
----
第五节树种引进
--
第三章森林利用
----
第一节木材利用
----
第二节经济林及森林副产物利用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林木资源保护
----
第二节野生动物保护
--
第五章林政管理
----
第一节林权变革
----
第二节国有林管理
----
第三节集体林场管理
----
第四节育林基金与林业投资
第十五篇畜 牧
--
第一章畜牧业发展
----
第一节家 畜
----
第二节家 禽
----
第三节蜜 蜂
--
第二章畜禽蜂养殖
----
第一节畜禽饲料
----
第二节饲养方法
----
第三节品种引进与改良
--
第三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防治机构
----
第二节防疫措施
----
第三节疫病发生及防治
----
第四节兽药生产
第十六篇多种经营
--
第一章茶叶
----
第一节茶园发展
----
第二节茶叶栽培与采割
--
第二章蚕 桑
----
第一节栽 桑
----
第二节养 蚕
--
第三章中药材
----
第一节中药材采集与栽培
----
第二节部分中药材试种引种简况
--
第四章其他门类
----
第一节果 类
----
第二节生 漆
----
第三节棕 片
----
第四节油 桐
----
第五节花 椒
----
第六节黑木耳
----
第七节魔芋、海椒
第十七篇水利电力
--
第一章水 利
----
第一节农田水利工程
----
第二节水土保持
----
第三节人畜饮水工程
----
第四节水利管理
--
第二章电 力
----
第一节电站
----
第二节电力网络
----
第三节供 电
----
第四节电力管理
----
第五节电站建设投资
第十八篇工 业
--
第一章工业发展与结构
----
第一节工业发展
----
第二节工业结构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食品加工
----
第二节茶叶加工
----
第三节采矿、冶金
----
第四节建筑材料
----
第五节木、竹、藤、棕加工
----
第六节铁器、机械制造与修理
----
第七节造纸、印刷
----
第八节其他工业
--
第三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国营工业管理
----
第三节二轻工业管理
----
第四节乡镇企业管理
----
第五节个体工业管理
第十九篇 交通运输
--
第一章道路桥梁
----
第一节道 路
----
第二节桥 梁
--
第二章运输
----
第一节陆运
----
第二节水 运
--
第三章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一节路政管理
----
第二节道桥养护
----
第三节交通监理
----
第四节运输管理
第二十篇邮 电
--
第一章邮电机构
----
第一节县级机构
----
第二节区乡机构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 路
----
第二节邮政业务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信网路
----
第二节电信设备
----
第三节电信业务
第二十一篇商 业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国营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合营合作商业
--
第二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 食
----
第二节服 务
--
第三章商品贸易
----
第一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
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
----
第三节农副产品
----
第四节茶叶、蚕茧
----
第五节中药材和西药
----
第六节外贸产品
----
第七节日用工业品
----
第八节商品储运
第二十二篇粮油购销
--
第一章粮油收购
----
第一节粮食收购
----
第二节油料收购
--
第二章粮油销售
----
第一节粮食销售
----
第二节油(料)销售
----
第三节粮油票证
--
第三章粮食议购议销和品种调剂
----
第一节议购议销
----
第二节品种调剂
--
第四章粮油储运
----
第一节粮油仓储
----
第二节粮油调运
第二十三篇财 税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债 券
--
第二章税 务
----
第一节税务管理体制
----
第二节田赋、农业税
----
第三节工商各税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财政管理
----
第二节税收管理
----
第三节财税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篇金 融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国家金融机构
----
第二节合作金融机构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种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现金管理
----
第四节银行结算
--
第三章存款
----
第一节银行存款
----
第二节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
----
第三节城镇储蓄
--
第四章信贷
----
第一节民间借贷
----
第二节农业贷款
----
第三节工业贷款
----
第四节乡镇企业贷款
----
第五节商业贷款
----
第六节基本建设拨款、贷款
----
第七节贷款利率
--
第五章保险业务
----
第一节险 种
----
第二节理 赔
第二十五篇城建环保
--
第一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镇、乡场市建设
----
第三节农村住宅建设
--
第二章城乡建设管理
----
第一节建筑业管理
----
第二节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公产房管理
--
第三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治理
第二十六篇教 育
--
第一章学校设置
----
第一节书院、义学、私塾
----
第二节幼儿园(班)
----
第三节小 学
----
第四节普通中学
----
第五节职业学校(班)
----
第六节成人学校
--
第二章中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制
----
第二节招生
----
第三节课 程
----
第四节政治思想教育
----
第五节教学方法
--
第三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师资培训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四章教育经费和设施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第二节教育设施
第二十七篇科 技
--
第一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科技组织
----
第二节科技人员
--
第二章科技工作
----
第一节科普活动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第三节科技服务
----
第四节其他科技工作
--
第三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科技人员管理
----
第二节科研项目管理
----
第三节科技成果管理
第二十八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医药卫生机构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防疫机构
----
第三节妇幼保健组织
----
第四节医药管理机构
----
第五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二章医疗
----
第一节医务人员
----
第二节医疗设备与技术
----
第三节民间医疗
--
第三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公共卫生
----
第四节恶性肿瘤调查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五章医疗卫生管理
----
第一节医疗管理
----
第二节药品和药业摊贩管理
----
第三节公费医疗管理
第二十九篇文 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文化机构设施
----
第二节群众文化活动
----
第三节文艺创作
----
第四节民间民族文艺的搜集与整理
--
第二章影剧书报
----
第一节电 影
----
第二节戏剧
----
第三节图书发行
----
第四节阅 览
----
第五节报 纸
--
第三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 播
----
第二节电 视
--
第四章档案史志
----
第一节档案
----
第二节地方志编修
----
第三节中共地方党史编研
--
第五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 物
----
第二节风景名胜
第三十篇体 育
--
第一章体育设施
----
第一节学校体育设施
----
第二节公共体育设施
--
第二章体育活动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社会体育
--
第三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县办运动会
----
第二节参加地(市)以上体育竞赛
----
第三节竞赛裁判员
第三十一篇社会风土
--
第一章宗教
----
第一节佛 教
----
第二节道 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天主教、基督教
--
第二章帮会、会道门
----
第一节哥老会
----
第二节会道门
--
第三章宗族、姓氏
----
第一节宗 族
----
第二节姓 氏
--
第四章习 俗
----
第一节节日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婚丧习俗
----
第四节其他习俗
--
第五章方 言
----
第一节语音、词汇
----
第二节民间谚语和歇后语
第三十二篇镇区概况
--
第一章镇
----
第一节曲山镇
----
第二节播鼓镇
--
第二章区
----
第一节治城区
----
第二节小坝区
----
第三节坝底区
----
第四节陈家坝区
----
第五节通口区
人物
--
一、人物传记
----
邢珍禄
----
段永清
----
陈绍虞
----
韩泽荣
----
李琳
----
王会云
----
母成洲
----
彭华信
----
乔茂材
----
王硕夫
----
谢达双
----
石明荣
----
曾斌如
----
王孟江
----
唐友德
----
席应忠
----
唐勉
----
苟玉书
----
唐术华
--
二、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清道光版《石泉县志序》(二)
--
二、《北川县概况》序
--
三、川北发现晚更新世人类门齿化石
--
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关于甘溪出土化石鉴定情况的复函
--
五、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黄万波、顾玉珉研究员关于北川出土化石鉴定情况的复函
--
六、大禹庙记
--
七、禹 穴
--
八、禹穴考
--
九、重建夏禹王庙记
--
十、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
--
十一、北川县小坝元代石刻题记考略
--
十二、石泉县(军)历代可考知县(知军)名录
--
十三、北川县部门志、专业志一览表
编后记
版权页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