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志

靖州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94年10月

目录

封面
靖州县志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靖州县志》编辑部成员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志》审稿人员
版权页
图片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政区图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县城平面图
-- 1、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
-- 2、自治县成立庆祝大会
-- 3、各族群众热烈庆祝自治县成立
-- 4、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奖状
-- 1、县城全景
-- 2、靖州火车站
-- 3、广播电视大楼
-- 4、飞山夕照
-- 5、程控电话配线机房
-- 6、飞山宾馆
-- 7、新光大厦
-- 1、岩湾歌场
-- 2、苗族姑娘出嫁
-- 3、踩芦笙
-- 4、新娘担水
-- 1、梳妆打扮
-- 2、侗族小孩帽
-- 3、银饰
-- 4、风雨桥
-- 5、吊脚楼
-- 1、林海
-- 2、县领导在造林工地上
-- 3、林业部奖状
-- 4、全国林业劳模、全国人大代表林跃
-- 5、排牙山林场
-- 6、杉树
-- 7、全国林木良种基地先进单位奖状
-- 8、竹海
-- 9、榉木
-- 国务院奖状
-- 甘棠制种田
-- 飞山水库
-- 水酿塘电站
-- 贯堡渡柑桔园
-- 1、靖州木洞杨梅
-- 2、猕猴桃
-- 3、茯苓大王
-- 4、天麻
-- 5、八龙板粟
-- 6、五倍子
-- 1、靖州杨梅饯
-- 2、杨梅酒
-- 3、飞山不老泉矿泉水
-- 4、雕花蜜饯
-- 5、猕猴桃酒
-- 6、香菇
-- 7、玉兰片
-- 1、采金船
-- 2、引进德国的刨花板生产线
-- 3、县造纸厂造纸车间一角
-- 4、县氮肥厂
-- 5、引进韩国、台湾的矿泉水生产线
-- 1、靖城贮木场楞场
-- 2、油泵油嘴
-- 3、拼花地板
-- 4、牛皮卡纸
-- 5、松香
-- 6、按摩器
-- 百货大楼
-- 农贸市场
-- 药材市场
-- 耕牛市场
-- 1、县一中教学楼一角
-- 2、县二中校门
-- 3、三锹中心小学
-- 4、县图书馆
-- 5、曾星的作品樱花获中日儿童美术日记比赛参赛奖
-- 1、县领导给幼儿喂预防药
-- 2、世界航模比赛奖获得者明小刚
-- 3、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
-- 4、全国改水先进县奖状
-- 5、自来水到农家
-- 1、2、红军标语
-- 3、红军烈士纪念碑
-- 4、新厂(竹斗)篷坡遗址
-- 5、青铜器
-- 6、春秋、战国墓出土陶瓷、青铜剑
-- 7、(竹斗)篷坡遗址出土的玉器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理
-- 第一章行政建置
---- 第一节位置区域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四节县城
---- 第五节乡镇
---- 第六节地名考录
-- 第二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山脉
---- 第四节水文
---- 第五节气候
---- 第六节土壤
-- 第三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野生植物
---- 第四节野生动物
---- 第五节矿藏
-- 第四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地震
---- 第四节其它灾害
第二编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化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分布与密度
---- 第三节自然增长
---- 第四节人口迁移
---- 第五节外来人口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年龄
---- 第二节性别
---- 第三节文化程度
---- 第四节职业
---- 第五节民族
---- 第六节姓氏
-- 第三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节育
---- 第二节政策规定
-- 第四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第三编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水平
---- 第一节解放前的经济
---- 第二节解放后的经济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社会生产结构
---- 第三节农、轻、重比例关系
---- 第四节工农业内部结构
---- 第五节流通结构
-- 第三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工农业生产效益
---- 第二节投资效益
---- 第三节劳动生产率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村居民生活
---- 第二节城镇居民生活
第四编农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区划
---- 第一节西部中山林牧区
---- 第二节北部低山林粮油果区
---- 第三节中部山间盆地粮油果牧区
---- 第四节东南部中低山林粮油牧区
-- 第三章生产力状况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力
---- 第三节农用机具
-- 第四章种植业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耕作制度
---- 第四节良种繁育
---- 第五节栽培技术
---- 第六节肥料施用
---- 第七节作物保护
-- 第五章畜牧业
---- 第一节家畜
---- 第二节家禽
---- 第三节饲料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六章渔业
---- 第一节资源
---- 第二节养殖
---- 第三节捕捞
---- 第四节渔政管理
-- 第七章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农业场站
---- 第二节社队经营管理
第五编水利电力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二章电力
---- 第一节火电
---- 第二节水电
---- 第三节输变电设施
---- 第四节发电、供用电
-- 第三章水电管理
---- 第一节水利管理
---- 第二节电力管理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流失
---- 第二节治理
第六编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地面积
---- 第二节森林蓄积量
---- 第三节树种
-- 第二章采种育苗
---- 第一节采种
---- 第二节育苗
-- 第三章营林
---- 第一节人工造林
---- 第二节飞播造林
---- 第三节四旁植树
---- 第四节幼林抚育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封山育林
---- 第二节护林防火
---- 第三节病虫害防治
-- 第五章木材经营
---- 第一节采伐
---- 第二节运输
---- 第三节购销
-- 第六章林政管理
---- 第一节山林权属
---- 第二节山林管理
---- 第三节林业基金
第七编乡镇企业
-- 第一章体制
---- 第一节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村办企业
---- 第三节个体、联营企业
-- 第二章行业
---- 第一节农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企业
----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
---- 第四节建筑业企业
---- 第五节商业、服务业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经济责任制
---- 第二节产品质量管理
---- 第三节供销渠道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四章国家扶植
---- 第一节贷款与投资
---- 第二节物资与技术支援
---- 第三节扩散与引进
---- 第四节税金减免
第八编工业
-- 第一章经济成分
---- 第一节个体私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采掘、冶炼
---- 第二节机械电子
---- 第三节化学工业
---- 第四节建材工业
---- 第五节林产品加工
---- 第六节造纸、印刷
---- 第七节织染、缝纫
---- 第八节食品工业
-- 第三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企业管理
第九编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城乡规划
---- 第一节县城规划
---- 第二节集镇规划
---- 第三节乡村规划
-- 第二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甘棠镇
-- 第三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集镇建设
---- 第二节村寨建设
-- 第四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企业
---- 第二节建筑设计
---- 第三节建筑施工
---- 第四节典型建筑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规划管理
---- 第二节建筑管理
---- 第三节房地产管理
-- 第六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管理
第十编交通
-- 第一章线路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水路
---- 第五节桥梁渡口
-- 第二章运输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客运
---- 第三节货运
---- 第四节装卸
-- 第三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公路养护
---- 第二节交通监理
---- 第三节航政管理
---- 第四节路政管理
第十一编邮电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铺递
---- 第二节邮政局
---- 第三节邮电局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业务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 第三节会议电话
-- 第四章邮电管理
---- 第一节业务管理
---- 第二节质量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第十二编商业
-- 第一章市场
---- 第一节县城市场
---- 第二节乡镇集市
---- 第三节边境贸易
-- 第二章经济成份
---- 第一节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粮油
---- 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
---- 第三节日用工业品
---- 第四节副食品
---- 第五节土特产品
---- 第六节民族特需商品
---- 第七节外贸商品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第十三编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体制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四节管理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制演变
---- 第二节税种税率
---- 第三节税务管理
第十四编金融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钱庄
---- 第二节信用社
---- 第三节银行
---- 第四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种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结算
-- 第三章信贷
---- 第一节工业贷款
---- 第二节商业贷款
---- 第三节农业贷款
---- 第四节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 第五节专项贷款
-- 第四章存款
---- 第一节单位存款
---- 第二节个人储蓄
-- 第五章保险
---- 第一节种类
---- 第二节理赔
-- 第六章债券
---- 第一节建设公债券
---- 第二节国库券
第十五编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生产计划
---- 第二节流通计划
----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工商登记
---- 第三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价演变
---- 第二节交换比价
---- 第三节物价监督
-- 第四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统计调查
---- 第二节统计监督
-- 第五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计划内分配
---- 第二节计划外调节
---- 第三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六章计量标准管理
---- 第一节计量管理
---- 第二节标准管理
-- 第七章审计管理
---- 第一节审计机构
---- 第二节审计监督
-- 第八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征用
---- 第二节土地管理
第十六编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系统
---- 第二节重要会议
---- 第三节党务工作
---- 第四节重大活动纪略
-- 第二章国民党及其它党派
---- 第一节国民党
---- 第二节三青团
---- 第三节青年党
---- 第四节民社党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工商团体
第十七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选举
---- 第二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节政务纪要
-- 第三章民国县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饥构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参政议政活动
第十八编人事劳动民政
-- 第一章人事
---- 第一节编制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干部结构
---- 第四节考核奖惩
---- 第五节离退休制度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安置就业
---- 第三节职业训练
---- 第四节劳动保护
---- 第五节工资福利
-- 第三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救灾救济
---- 第三节社会福利
---- 第四节社会改造
---- 第五节农村扶贫
第十九编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政治保卫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户政管理
---- 第五节消防管理
---- 第六节监狱看守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林业检察
---- 第六节监所检察
---- 第七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案件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教育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事务
第二十编军事
-- 第一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解放前地方武装
---- 第二节解放后地方武装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清及以前驻军
---- 第二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解放后驻军
---- 第四节军民共建
-- 第三章军事设施
---- 第一节城廓
---- 第二节教(校)场
---- 第三节哨所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 第二节国民兵役、常备兵役
---- 第三节志愿兵役
---- 第四节义务兵役
---- 第五节预备兵役
-- 第五章民兵
---- 第一节组建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战勤业绩
-- 第六章战事
---- 太平军攻打靖州
---- 黔军洗劫铺口
---- 湘军入靖歼匪
---- 红六军团新厂战斗
---- 黔军王天锡部进犯靖城
---- 解放军进剿八宝山活捉匪司令
---- 痛击窜犯靖城股匪
---- “4·22”铺口战斗
---- 甘棠坳、贯宝渡歼匪
---- 连山阵地防御战
---- 回师靖城
---- 三岩桥、九龙山歼灭战
第二十一编教育科技
-- 第一章县学书院私塾
---- 第一节学宫
---- 第二节书院
---- 第三节私塾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
---- 第二节学前班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学制课程
---- 第三节教材教法
---- 第四节品德教育
-- 第四章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学制课程
-- 第五章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师范学校
---- 第二节职业技术教育
-- 第六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三节干部教育
-- 第七章教师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培训
---- 第三节待遇
-- 第八章教育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 第九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组织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服务
---- 第四节科研成果
第二十二编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娱乐
---- 第一节设施
---- 第二节活动
-- 第二章民间文艺
---- 第一节民间文学
---- 第二节民间音乐
---- 第三节民间舞蹈
---- 第四节民间曲艺
---- 第五节民间工艺美术
-- 第三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艺术创作
---- 第三节文艺刊物
-- 第四章戏剧电影
---- 第一节戏剧
---- 第二节电影
-- 第五章图书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六章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新闻
---- 第二节广播电视
-- 第七章地方史志
---- 第一节地方志
---- 第二节地方史
-- 第八章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社会文化市场
---- 第二节管理与整顿
-- 第九章文物名胜
---- 第一节文物管理
---- 第二节文物
---- 第三节名胜
第二十三编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县属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基层单位卫生机构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防疫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医疗设备
---- 第五节医疗制度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五章药品
---- 第一节药品生产
---- 第二节药品经营
---- 第三节药政管理
第二十四编体育
-- 第一章场地设施
---- 第一节场地
---- 第二节设施
---- 第三节经费
-- 第二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教学
---- 第二节师资培训
---- 第三节业余体校
---- 第四节运动员裁判员
-- 第三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第二节农民体育
---- 第三节幼儿、老年体育
---- 第四节民族传统体育
-- 第四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承办地区运动会
---- 第二节县运动会
---- 第三节乡、镇运动会
---- 第四节代表队参加地区以上运动会成绩
第二十五编民族
-- 第一章苗族
---- 第一节源流与分布
---- 第二节语言文字
---- 第三节文化
-- 第二章侗族
---- 第一节源流与分布
---- 第二节语言文字
---- 第三节文化
-- 第三章其他少数民族
-- 第四章民族关系
---- 第一节合款
---- 第二节民族团结
---- 第三节反压迫斗争事略
-- 第五章民族工作
---- 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
---- 第二节民族政策宣传
---- 第三节民族干部培养
第二十六编宗教风俗
-- 第一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二章风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岁时习俗
---- 第四节婚丧喜庆
---- 第五节信仰崇拜
---- 第六节礼仪社交
第二十七编方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语音系统
---- 第二节轻声
---- 第三节文白异读
-- 第二章词语
-- 第三章语法
---- 第一节一般构词形式
---- 第二节特殊词语用法
---- 第三节特殊语序句式
第二十八编人物
-- 人物传
---- 杨再思
---- 魏了翁
---- 许潮
---- 魏德畹
---- 戈鉴
---- 储裕立
---- 黄石安
---- 储世江
---- 黄承熙
---- 梁系钰
---- 龙均治
---- 左铭三
---- 戈忠艳
---- 封傅樵
---- 潘月松
---- 盛子键
---- 孙守信
---- 黄兰子
---- 储康民
---- 吴君庭
---- 詹云鸿
---- 苏德配
---- 张孟华
---- 龙安礼
---- 曹振家
---- 黄熹元
---- 贺勉哉
---- 李耀
---- 李春林
---- 李甲德
---- 吴展宗
---- 唐汉民
---- 刘大家
---- 黄志祥
---- 黄家枚
---- 杨景禄
---- 粟周华
---- 唐秀文
---- 马万里
---- 杨思连
-- 烈士英名录
-- 外地籍烈士英名录
-- 抗日阵亡将士表
-- 当代名人录
第二十九编杂记
-- 第一章地方文献辑存
-- 第二章奇闻轶事
---- 第一节奇闻
---- 第二节轶事
-- 第三章帮会
---- 第一节会馆
---- 第二节行、帮
---- 第三节会道门
-- 第四章新编专业志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