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教育志(1985年-2000年)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兴文县教育志》续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沦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映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五年来教育战线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变化,体现国定贫困县教育的特色,做到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的统一,为落实“科教兴县”“科教强县”为加快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内容时限:
1985-2000
目录
封面
兴文县教育志
图片
--
县委书记余国龙为教育志出版题词
--
教育局宿舍大楼
--
教育局办公大楼
--
原教育局局长陶崇祖(1987年-1990年)
--
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及各股室负责人(2000年)
--
原教育局局长赵廷宣(1997年- 1998年)
--
原教育局局长彭屏(1991年-1996年)
--
教育局局长郭建秋
--
教育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魏小映
--
1999年省教委主任王可植来兴文视察“两基”工作
--
1992年秋兴文县文教局全体职工留影
--
兴文县教育志编委会委员留影
--
王可植主任对兴文县教育工作进行指导
--
2002年4月兴文县教育局机关全体职工在教育志出版前夕合影
--
县人民政府任命的第三届督学成员(2000年)
--
兴文县教育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留影(1999年元月)
--
兴文县“两基”工作总结会(2000年)
--
兴文县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
--
市教科所和有关专家对《教研网络》科研课题进行评估
--
兴文县实验教学合格证书
--
我县市级科研课题“教研网络”结题会(2000年)
--
兴文县获省颁发的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奖牌
--
教育局获市文明单位奖牌
--
教育局获宜宾地区文明单位
--
深受欢迎的教育刊物《兴文教研》(主编刘明贵、龙德玺,责任编辑龙德玺、蒲宇伦)
--
电化教学已被教师们普遍采用
--
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
--
兴文二中的微机室
--
中小学校已普遍建立图书室
--
通过教师优质课大奖赛提高教师素质
--
大坝一小的红领巾气象哨
--
晏阳幼儿园向家长开放课堂
--
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们
--
军训已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
沙坝乡苗族学生参加川惠杯舞蹈比赛获得银奖(1994年)
--
我县苗族小演员参加省川惠杯汇演留影
--
在童话世界中的中城幼儿园小朋友们
--
教育系统参加建国50周年歌咏比赛
--
中城镇举行少先队建队50周年庆祝活动
--
法侨一小学生书画艺术展
--
1998年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开幕式游行
--
大坝职中庆祝澳门回归举行文艺演出
--
中城二小举行庆“六一”迎回归活动
--
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游行
--
兴文二中新建的综合楼和校门
--
兴文中学在新建的运动场上举行运动会
--
兴文二中老校门
--
兴文中学60周年校庆纪念碑
--
兴文二中教职工宿舍
--
兴文中学60周年校庆时校友张阳为母校捐建的校门
--
兴文二中电教馆
--
太平镇初中教学大楼
--
大坝镇职业中学教学楼
--
五星乡初中校门
--
两龙乡初中校门
--
大河苗族乡初中校门
--
麒麟苗族乡初中校门
--
建武职业中学教学楼
--
莲花镇第一初中校门
--
共乐镇初中教学楼
--
莲花镇第二初中教学楼
--
共乐中学校园
--
民族中学教学楼
--
久庆镇法侨一小爱心堂
--
久庆镇初中教学大楼
--
捐资修建法侨一小的汪淑芬女士
--
莲花镇百花村小校园
--
香山中学教学大楼
--
共乐镇中心小学教学大楼
--
晏阳镇第一小学校园
--
中城镇第二小学校门
--
中城镇第一小学
--
中城镇第三小学校门
--
石林镇第二小学教学大楼
--
大坝镇第一小学校门
--
文印乡中心校校园
--
万寿镇第一小学校校园
--
九丝镇第一小学教学大楼
--
五星乡中心小学教学大楼
--
莲花镇第一小学校园
--
共乐镇第二小学校门
--
共乐镇第三小学教学大楼
--
香港吴身树先生在兴文
--
捐资修建学校石刻
--
九丝镇第二小学教学大楼
--
沙坝苗族乡中心校教学大楼
--
莲花镇第二小学校园
--
大河苗族乡第二小学校园
--
晏阳镇前进小学
--
邓明俊和他画的巨幅山水画
--
严徽敬绘画作品:老人
--
袁永湘的书法作品
--
龙德玺的根艺作品:腾飞
--
石昭辉的书法作品
--
贾子谦的书法作品
--
龙德玺摄影作品:俯瞰晏阳湖
--
蒲宇伦摄影作品:晨雾
--
罗朝坤画的巨幅长卷:乡情图(部分)
--
刘永言的书法作品
--
杨守中的书法作品
--
杨丁(初中学生)作:脸谱
--
张小忠画:人像
--
李戈(9岁)画:池趣
--
严徽敬的摄影作品:不残的心
--
赵勤(小学生,女)画:群峰
--
贾子谦、秦道新等老教师们出版的著作
--
四川省兴文县学校分布图
兴文县教育志(1985年-2000年)编纂委员会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机构
--
第一章 领导机构及领导人
----
第一节 县、乡(镇)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县级领导
----
第三节 教育局行政领导
----
第四节 区、乡(镇)分管教育领导
--
第二章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职能机构
----
第二节 挂靠机构
----
第三节 派出机构
--
第三章 事业机构
----
第一节 教研机构
----
第二节 教仪站、电教馆
----
第三节 教师培训机构
----
第四节 勤工俭学办公室
--
第四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组织
----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五节 学术社会团体
第二篇 基础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现状
----
第二节 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示范幼儿园建设
--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普及初等教育
----
第三节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
第三章 初中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
第三节 乡、镇单设初中的建设
----
第四节 学制、课程
----
第五节 初中教育改革
----
第六节 初中毕业会考
----
第七节 学历补偿教育
--
第四章 普通高中教育
----
第一节 事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育改革
----
第三节 办学基本要求达标
第三篇 职业教育
--
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
第二章 发展概述
--
第三章 职业中学
--
第四章 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大专层次的培训
----
第三节 中师层次的培训
----
第四节 短期培训
--
第五章 卫生学校
--
第六章 职业技术培训
第四篇 成人教育
--
第一章 扫除文盲
----
第一节 有关扫除文盲政策、法规
----
第二节 1994-1999年扫盲工作推进情况
--
第二章 农村成人技术培训
--
第三章 函授、广电远程教育
----
第一节 四川省农业广播学校兴文分校
----
第二节 四川省会计函授学校兴文函授站
----
第三节 初中教师“三沟通”培训
----
第四节 职工和干部培训
----
第五节 育新学校
--
第四章 社会力量办学
第五篇 教研科研、电教、教仪
--
第一章 教研科研
----
第一节 教研机构和教研网络建设
----
第二节 教研活动
----
第三节 教育科研
----
第四节 教研刊物
----
第五节 奖励方案
--
第二章 电化教育
----
第一节 电化教育概念
----
第二节 电化教育发展
----
第三节 电化教育研究
--
第三章 教育装备,实验教学
----
第一节 教育装备
----
第二节 普及实验教学
第六篇 考试、招生
--
第一章 考试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中小学常规检测性考试
----
第三节 基础教育分段毕业考试
----
第四节 国家教育考试
--
第二章 招生
----
第一节 普通中小学招生
----
第二节 职业高中招生
----
第三节 技工校招生
----
第四节 中专招生
----
第五节 大专院校招生
第七篇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一章 德育工作规章体系的形成
----
第一节 历史的简要回顾
----
第二节 德育工作规章体系和形成
--
第二章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
第一节 基本内容
----
第二节 实施主要途径
--
第三章 德育作的领导与管理
----
第一节 德育工作的领导
----
第二节 德育常规教育与符理
----
第三节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系列教育活动
----
第四节 少先队活动
----
第五节 社区教育和家长父母学校
第八篇 体、卫、艺及安全教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工作
----
第一节 学校体育工作的行政法规
----
第二节 贯彻实施《条例》,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组织体育竞赛
----
第三节 加强体育硬件建设
--
第二章 学校卫生工作
----
第一节 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法规
----
第二节 中小学健康教育
----
第三节 部门配合共同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
第三章 艺术教育
----
第一节 贯彻实施《四川省学校艺术教育实施方案》
----
第二节 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省艺术节活动
--
第四章 安全教育工作
第九篇 教师
--
第一章 教师队伍基情况
----
第一节 教师变化
----
第二节 常教师来源
--
第二章 培训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教材教法培训考试
----
第三节 《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培训、考试
----
第四节 小学教师《合格学历证书》培训考试
----
第五节 初中教师“三沟通”培训考试
----
第六节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
第七节 在职函授
----
第八节 离职进修
--
第三章 待遇
----
第一节 表彰先进,《教师节》受各级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
第二节 参政议政
----
第三节 工资福利待遇
--
第四章 队伍管理
----
第一节 职称评聘
----
第二节 考核
----
第三节 奖励
----
第四节 调配
----
第五节 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选荐
--
第五章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干部的培训提高
----
第三节 干部待遇
--
第六章 民师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节 民转公
第十篇 管理
--
第一章 教育经费管理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节支出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章 基础设施管理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器材装备与管理
--
第三章 勤工俭学
第十一篇 教育督导
--
第一章 教育督导制度
--
第二章 教育督导工作
----
第一节 “督政”工作
----
第二节 督学工作
--
第三章 三结合督导评估多方产生效益
第十二篇 教育改革
--
第一章教 育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
第二节 全县开展教育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十五年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的基本经验
--
第二章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
第一节 历史背景
----
第二节 实施
----
第三节 农村初中分流教育改革
--
第三章 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
第一节 第一轮学校管理改革
----
第二节 深化学校管理改革
第十三篇 学校
--
第一章 县属中学(进修校)
--
第二章 乡镇单设初级中学校
--
第三章 九年一贯制学校
--
第四章 乡(镇)中心小学校、公办幼儿园
第十四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简介
----
刘腾福
----
刘永言
----
杨翱
----
贾子谦
----
秦道新
----
罗朝坤
----
唐文伟
----
陈德庄
----
华世英
----
袁廷丹
----
郑金铮
----
刘明贵
----
邓明俊
----
张遐龄
----
严徽敬
----
龙德玺
----
张蜀才
----
任永红
----
汪漱芬女士简介
----
吴身树先生简介
--
第二章 高级教师名录
第十五篇 艺文
--
第一章 诗、词、楹联
----
第一节 诗词
----
第二节 槛联
--
第二章 歌词
--
第三章 书法、美术作品选编
第十六篇 总附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