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塘厦镇诸佛岭村志

东莞市塘厦镇诸佛岭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准确,较为系统、全面地记载诸佛岭的自然环境、社会变革、乡村变化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历史和现状,力求反映诸佛岭的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以达到“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为社会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目录

封面
东莞市塘厦镇诸佛岭村志
图片
-- 诸佛岭在塘厦镇地理位置图
-- 诸佛岭社区在塘厦镇中心区位置图
-- 诸佛岭地名影像图
-- 距东莞市只需30分钟
-- 距深圳皇岗口岸仅需40分钟车程
-- 距广州火车站仅需80分钟车程
-- 距深圳盐田港只需40分钟车程
-- 距深圳罗湖口岸只需30分钟车程
-- 距惠州市只需60分钟车程
-- 距深圳机场只需40分钟车程
-- 2002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东莞市政协主席李汉松、塘厦镇委书记任焕林、镇长张国平等人陪同下参
-- 2002年2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参观考察诸佛岭新村时和市、镇、村领导亲切交谈。
-- 2004年12月29日,镇党委副书记罗全玉(前排左起八),参加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挂牌仪式时与诸
-- 2005年5月5日,原广东傢俬协会会长刘介元(前排中),参加美登家居广场新闻发布会后与诸佛岭党支部书
-- 2006年秋,市卫生检查组人员在诸佛岭党支书刘厚兴(右四)的陪同下在诸佛岭社区检查卫生。
-- 诸佛岭社区办公楼(2006年)
-- 2006年新春伊始,社区召开两委干部和居民小组长会议研究工作。
-- 2005年,社区两级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
-- 民兵组织建设有关规定(2006年)
-- 中共党支部组织建设有关规定(2006年)
-- 诸佛岭党支部宣传栏(2006年)
-- 诸佛岭妇女学校宣传栏(2006年)
-- 2006年春节前,诸佛岭两委干部和各居民小组长到谢岗窑山村扶贫慰问时与窑山村党支部书记合影。
-- 2006年春节前夕,社区居委会干部慰问困难户。
-- 2006年,春节前夕召开80岁以上老人座谈会。
-- 2006年春节前夕,诸佛岭党支部书记刘厚兴率社区两套班子干部及居民小组长到对口扶贫村谢岗窑山村作扶贫
-- 诸佛岭新村南区(部分)(2006年)
-- 诸佛岭新村内的一条主干道(2006年)
-- 诸佛岭新村北区一角(2006年)
-- 诸佛岭新村内的一条巷(2006年)
-- 诸佛岭新村北区一角(2006年)
-- 诸佛岭新村北区全貌(南北区以观澜河为界)
-- 诸佛岭新村门楼(建于2002年)
-- 塘厦诸佛岭总体规划图(2005年)
-- 诸佛岭新村内的别墅(2006年)
-- 诸佛岭新村别墅一角(2006年)
-- 新村绿化带(2006年)
-- 诸佛岭社区建的商品楼龙景花园一角(2006年)
-- 第二、四村民小组在塘龙路建的商住楼。(2006年)
-- 塘龙路诸佛岭路段,公路两旁是诸佛岭各居民小组集体投资建的商住楼。(2006年)
-- 第一、四村民小组在塘龙路建的商住楼。(2006年)
-- 座落在镇环市西路的诸佛岭步行街商住楼。(2006年)
-- 第一、三村民小组在塘龙路建的商住楼。(2006年)
-- 诸佛岭大岭古街
-- 诸佛岭沙龙街(2006年)
-- 诸佛岭椰山街(2006年)
-- 美登家居广场
-- 诸佛岭营盘村旧村(2006年)
-- 诸佛岭老围旧村(2006年)
-- 诸佛岭沙龙村旧村(2006年)
-- 诸佛岭大岭古旧村(2006年)
-- 诸佛岭公房巽江祖祖业(下厅)(2006年)
-- 诸佛岭旧村落中的一条巷(2006年)
-- 诸佛岭长湖唇旧村(2006年)
-- 双杠单车,是20世纪60-80年代时期的主要交通工具,车尾架特别大,便于运输货物。
-- 农业耕作机具
-- 旧时迎娶新娘的花轿
-- 五步犁
-- 旧式木犁
-- 铁耙
-- 秧铲
-- 脚踏打禾机
-- 柴(汽)油机牵动打禾机
-- 胶轮手推车
-- 风柜
-- 独轮车
-- 建国前村民的日常用具:凉帽、竹帽、水桶、饭盆、木盆、水杓、划鞋、木屐。
-- 旧时村民在下雨天时劳作穿的蓑衣
-- 裁培蔬菜的工具:粪桶、射桶。
-- 石碓
-- 木架麻线织布机
-- 诸佛岭村投资指南
-- 2005年,诸佛岭社区举行外商迎春联欢晚宴,党支部书记刘原兴致词。
-- 诸佛岭社区工业厂房(2006年)
-- 立盛手袋有限公司(2006年)
-- 勤德有限公司(2006年)
-- 扬信电子厂(2006年)
-- 汉立塑胶厂(2006年)
-- 2005年8月,参加镇第二届体育节健身操比赛的诸佛岭社区代表在表演。
-- 2003年6月,参加镇首届体育节的诸佛岭村健美操代表队在表演。
-- 诸佛岭村妇女在塘厦影剧院参加2003年三八节,镇文艺汇演时合影。
-- 2006年,诸佛村青年妇女在塘厦平山广场参加塘厦镇艺术节文艺汇演时表演舞蹈。
-- 诸佛岭社区老人活动中心
-- 诸佛岭新村内的灯光球场
-- 诸佛岭新村内公园一角
-- 2006年春节,镇在清湖头篮球场举行骏业杯篮球赛。
-- 诸佛岭投资建的华正学校(2006年)
-- 座落在诸佛岭辖区内的塘厦中心幼儿园(2006年)
-- 诸佛岭新村内儿童游乐场一角(2006年)
-- 诸佛岭接送学生专用车(2006年)
-- 诸佛岭祠堂(2006年)
-- 2005年,第三次维修后的诸佛岭刘氏公祠。
-- 诸佛岭祠堂于2005年修缮完工后村民开展祭祖活动
-- 诸佛岭刘氏一世祖刘伯华夫妇画像
-- 座落在“天鹅饮水”地形的诸佛岭始祖刘伯华夫妇墓穴。
-- 座落在诸佛岭大围的楼斗和石匾(2006年)
-- 大围村的古碉楼(2006年)
-- 大岭古村的古碉楼(2006年)
-- 楼斗古井(2006年)
-- 诸佛岭旧村北的百年古榕树(2006年)
-- 椰山教会学校遗址前的两棵椰树(2006年)
-- 诸佛岭治安联防队出巡
-- 塘厦镇诸佛岭治安联防队警力配置(2006年)
-- 诸佛岭警务区(2006年)
-- 诸佛岭村环卫站的洒水车(2006年)
-- 荣誉奖项
-- 村志编辑在讨论修改志稿
-- 村领导到村志办调研
-- 2008年1月17日,村志座谈会
-- 2008年10月,村志编纂委员会在讨论村志稿。
-- 1979-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及构成(万元)1
-- 1979-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及构成(万元)2
-- 村组两级资产(万元)
-- 1985-2006年可支配财政收入(万元)
-- 1983-2006年财政支出表(万元)
-- 1979-2006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
-- 2001-2006年用电情况(万千瓦时)
-- 主要农产品产量
-- 1971-1988年诸佛岭小学教师学生人数
《东莞市塘厦镇诸佛岭村志》编纂审定机构人员名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诸佛岭之最
第一章 建置区域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自然村
---- 一、诸佛岭村
---- 二、长湖唇村
---- 三、营盘村
---- 四、沙龙村
---- 五、大岭古村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貌
---- 一、山脉
---- 二、河流
-- 第二节 气候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 一、动物资源
---- 二、植物资源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一、低温阴雨
---- 二、寒露风
---- 三、龙舟水
---- 四、霜冻
---- 五、水灾
---- 六、旱灾
---- 七、风灾
---- 八、病虫害
第三章 行政组织
-- 第一节 建国前的行政组织
-- 第二节 建国后的行政组织
-- 附:行政办公地址变迁
第四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共诸佛岭党支部
-- 第二节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 第三节 诸佛岭党支部主要活动
---- 一、高级社时期
---- 二、人民公社时期
---- 四、改革开放时期
第五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农民团体
---- 一、农民协会
---- 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共青团与少先队
---- 一、共青团
---- 二、少先队
-- 第五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
第六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 一、供电
---- 二、供水
---- 三、排水、排污
---- 四、街道
-- 第二节 旧村改造
-- 第三节 新村建设
---- 一、规划
---- 二、筹建
---- 三、施工
---- 四、诸佛岭新村第一二期工程竣工
--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
---- 一、商品房
---- 二、商住楼
---- 三、环市西商场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一、环境卫生
---- 二、绿化、美化
第七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一、治保会
---- 二、治安队
---- 三、警务区
---- 四、治安联防队
-- 第二节 典型案例
-- 第三节 荣誉奖项
第八章 武装
-- 第一节 民间武装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节 驻军
---- 一、清朝时期驻军
---- 二、民国时期驻军
---- 三、建国后驻军
-- 第四节 战事
---- 一、炮击日机
---- 二、诸佛岭巷战
-- 第五节 民兵
---- 一、民兵组织
---- 二、装备
---- 三、训练
---- 四、政治教育
---- 五、主要活动
第九章 民政
-- 第一节 烈军属优抚和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村民福利
---- 一、家庭财产长效保险
---- 二、养老保险
---- 三、医疗保险
---- 四、发放助学金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第十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建国前的经济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经济概述
---- 一、建国初期
----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
---- 三、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 四、经济转型时期
第十一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一、土地面积
---- 二、土地征用
---- 三、土地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
第十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土地改革
---- 三、农业互助合作制
---- 四、人民公社
---- 五、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 六、股份经济联合社和股份经济合作社
-- 第三节 种植业
---- 一、粮食作物
---- 二、经济作物
-- 第四节 林果业
---- 一、林业
---- 二、果业
-- 第五节 畜牧水产业
---- 一、耕牛
---- 二、生猪
---- 三、家禽
---- 四、塘鱼
-- 第六节 水利
---- 一、水库、山塘
---- 二、农田基本建设
---- 三、改造观澜河
-- 第七节 农业机具
---- 一、耕作机具
---- 二、插秧机具
---- 三、收割机具
---- 四、提水机具
---- 五、运输机具
---- 六、植保机具
---- 七、加工机具
-- 第八节 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第十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手工业
---- 一、稻谷加工
---- 二、织布缝衣
---- 三、酿酒
---- 四、竹器编织、木器制造、泥水建筑
---- 五、土榨糖寮
---- 六、砖瓦制作
-- 第三节 “三资”企业
-- 第四节 民营企业
第十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 第四节 大型商业中心
第十五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一、公路
---- 二、桥梁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六章 财政、税收、资产、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一、收入
---- 二、支出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资产
-- 第四节 金融
第十七章 文化
-- 第一节 广播、电影、电视
---- 一、广播
---- 二、电影
---- 三、电视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一、麒麟队
---- 二、粤剧文娱小组
-- 第三节 歌谣
---- 一、木鱼歌
---- 二、民歌、山歌
---- 三、民谣
---- 四、童谣
---- 五、哭嫁歌、哭歌
-- 第四节 文化设施
-- 第五节 文物古迹
---- 一、古建筑
---- 二、石碑、石匾
---- 三、古沙炮
---- 四、古井
---- 五、古树
第十八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教师
-- 第五节 教育经费
第十九章 体育、卫生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一、武术
---- 二、篮球
---- 三、参加塘厦镇体育节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卫生
---- 一、医疗机构
---- 二、合作医疗
---- 三、防疫
---- 四、妇幼保健
第二十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四节 人口变动
-- 第五节 人口构成
-- 第七节 计划生育
第二十一章 华侨与港澳台同胞
-- 第一节 人口与分布
-- 第二节 贡献
第二十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礼仪习俗
---- 一、婚嫁
---- 一、瀰月
---- 三、添丁“挂灯笼”
---- 四、祝寿
---- 五、“出泥屎”
---- 六、新居乔迁
---- 七、分家屯(填)米瓮
---- 八、上契“消灾”
---- 九、丧葬
-- 第二节 传统节日习俗
---- 一、春节
---- 二、清明节
---- 三、端阳(午)节
---- 四、七姐诞
---- 五、盂兰节
---- 六、中秋节
---- 七、重阳节
---- 八、牛诞
---- 九、冬至
-- 第三节 社会陋习
---- 一、吸毒
---- 二、赌博
---- 三、卖淫嫖娼
---- 四、封建迷信
第二十三章 方言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称谓
-- 第三节 俚语
-- 第四节 谚语
-- 第五节 歇后语
第二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刘粤声
---- 刘克平
---- 刘春华
---- 刘恩
---- 刘成
---- 刘作南
---- 刘满堂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刘同顺
---- 刘效贤
---- 刘有福
---- 刘庆平
---- 刘事兴
---- 刘厚兴
---- 刘同寿
---- 刘玉祥
---- 刘爱国
-- 第三节 人物表
-- 第四节 诸佛岭户籍村民一览表
附录
-- 一、《诸佛岭刘氏族谱》选录
-- 二、南雄珠玑巷南迁《刘氏族谱》选录
-- 三、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纪略
-- 四、东莞市塘厦镇诸佛岭股份经济联合社章程
附表索引
编后语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