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客观、准确、系统地记述时限内昆山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体现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第十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
----
第二节 专业统计
----
第三节 普查
----
第四节 小康社会统计
----
第五节 基本现代化统计
----
第六节 统计服务
----
第七节 统计基础工作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重要民牛商品(服务)价格和收费管理
----
第二节 价格监测及农产品成本调查
----
第三节 监督检查
----
第四节 价格鉴证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节 专项资金审计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登记注册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检查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四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六章 食品药品监管
----
第一节 食品监管
----
第二节 药品监管
----
第三节 医疗器械监管
----
第四节 执业药师监理
--
第七章 安全生产监管
----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察
----
第二节 安全专项整治
第十九编 中共昆山市委员会
--
第一章 市(县)党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历任市(县)委书记、副书记
--
第三章 全委(扩大)会议
--
第四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
第三节 城乡一体改革
----
第四节 人事劳保制度改革
--
第五章 市(县)委工作机构
第二十编 昆山市人民代表火会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
--
第三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依法履行职能
----
第一节 选举工作
----
第二节 人事任免
----
第三节 专项审议
----
第四节 视察与执法检查
----
第五节 评议工作
----
第六节 代表活动
----
第七节 指导乡镇人大工作
----
第八节 制度建设
第二十一编 昆山市人民政府
--
第一章 市(县)政府领导
--
第二章 施政会议及实事工程
----
第一节 政府各类会议
----
第二节 民生实事工程
--
第三章 外事
----
第一节 因公出国(境)管理
----
第二节 涉外事项处理
--
第四章 交流协作
----
第一节 国内友好城市
----
第二节 国际友好城市
----
第三节 对外友好往来
----
第四节 区域经济协作
--
第五章 政府法制
----
第一节 依法行政
----
第二节 行政复议
----
第三节 行政审批
--
第六章 港澳台侨事务
----
第一节 台湾事务
----
第二节 港澳事务
----
第三节 侨务
--
第七章 信访工作
----
第一节 信访机构
----
第二节 信访受理
----
第三节 信访平台
--
第八章 机关事务
----
第一节 后勤保障服务
----
第二节 机关事务管理
第二十二编 政协昆山市委员会
--
第一章 政协委员全体会议
--
第二章 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组成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 主席会议
----
第四节 政协工作机构
----
第五节 乡镇政协
--
第三章 参政议政
----
第一节 提案工作
----
第二节 视察调研
----
第三节 反映社情民意
--
第四章 文化、联谊活动
----
第一节 文史资料
----
第二节 联谊协作
----
第三节 纪念活动
第二十三编 党务工作
--
第一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执法、效能监察
----
第三节 信访举报、案件查处
--
第二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四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三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政治理沦学习
----
第二节 新闻宣传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四节 党校
--
第四章 统战工作
----
第一节 统战宣传
----
第二节 多党合作
----
第三节 联谊活动
----
第四节 民族宗教工作
--
第五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没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三节 执法监督
第二十四编 民主党派
--
第一章 民盟昆山市委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社会服务
--
第二章 民建昆山市委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社会服务
--
第三章 九三学社昆山支社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调研论文
----
第三节 社会服务
--
第四章 农工民主党昆山支部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服务社会
----
第三节 学习活动
--
第五章 民革昆山小组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专题活动
----
第三节 公益服务
--
第六章 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第二十五编 人民团体
--
第一章 总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
第四节 职工教育与活动
----
第五节 职工保障与服务
----
第六节 劳动模范工作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基层组织
----
第二节 共青团代表会议
----
第三节 献计献策和劳动竞赛
----
第四节 文明新风活动
----
第五节 青年人才工程
----
第六节 青年志愿者活动
----
第七节 少先队和青少年工作
--
第三章 妇联
----
第一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妇女教育
----
第三节 维护权益
----
第四节 家庭文明建设
----
第五节 少年儿童工作
--
第四章 工商联
----
第一节 会员组织
----
第二节 建言献策
----
第三节 经贸活动
----
第四节 光彩事业
--
第五章 社科联及专业学(协)会
----
第一节 社科联
----
第二节 专业学(协)会
--
第六章 文联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第二节 书画院馆
--
第七章 科协
----
第一节 学(协)会组织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八章 侨联
----
第一节 归侨侨眷工作
----
第二节 建言献策
--
第九章 残联
----
第一节 康复服务
----
第二节 助教奖学
----
第三节 提供就业
----
第四节 助残保障
--
第十章 红十字会
----
第一节 组织网络
----
第二节 重要救护活动
----
第三节 赈灾救助
----
第四节 红十字青少年工作
第二十六编 公检法司和军事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户政管理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四节 出入境管理
----
第五节 刑事犯罪侦查
----
第六节 经济犯罪侦查
----
第七节 监所管理
----
第八节 国内安全保卫
----
第九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
第三节 举报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五节 驻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行政审判
----
第五节 知识产权与涉外审判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七节 执行工作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普法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律师
----
第六节 基层法律服务
----
第七节 法律援助
--
第五章 军事
----
第一节 国防教育
----
第二节 人民武装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预备役
----
第五节 军事组织
----
第六节 人民防空
----
第七节 拥政爱民
第二十七编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 人力资源
----
第二节 用工制度和形式
----
第三节 管理机制
----
第四节 劳动安全保护
----
第五节 劳动仲裁和监察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干部来源与构成
----
第二节 公务员队伍
----
第三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四节 干部考核、奖惩、培训
----
第五节 离休、退休和退职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福利待遇
--
第四章 人才开发
----
第一节 人才市场建设
----
第二节 人才服务
----
第三节 人才引进与培养
----
第四节 引进国(境)外智力和技术
----
第五节 “人才特区”试点
--
第五章 机构编制
----
第一节 行政机关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二十八编 社会保障
--
第一章 养老保险
----
第一节 企业职工
----
第二节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
第三节 农村居民
----
第四节 征地保障
--
第二章 医疗保险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城乡基本医疗
----
第三节 大病医疗统筹
--
第三章 专项保险
----
第一节 失业保险
----
第二节 工伤保险
----
第三节 生育保险
第二十九编 民政
--
第一章 基层自治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
第二章 社区建设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基础设施
----
第三节 服务体系
--
第三章 拥军优抚安置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恤优待
----
第三节 退役军人安置
----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四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助
----
第三节 五保供养
----
第四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五章 慈善与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慈善事业
----
第二节 福利事业
----
第三节 福利彩票
----
第四节 福利企业
--
第六章 社会事务
----
第一节 社会组织登记与监管
----
第二节 婚姻与收养登记
----
第三节 救助管理
----
第四节 老龄工作
----
第五节 殡葬管理
----
第六节 地名管理
第三十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机构及队伍
----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单位
----
第三节 科技队伍
----
第四节 博上后工作站
--
第二章 科技载体及贡献
----
第一节 科技项目
----
第二节 科技园区
----
第三节 科技投入与贡献
--
第三章 科技研发
----
第一节 研发中心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
----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品
----
第四节 软件产业
----
第五节 获奖成果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政策
----
第二节 专利管理
----
第三节 技术市场
----
第四节 成果转化
----
第五节 职称评定
--
第五章 测报
----
第一节 水文测报
----
第二节 气象测报
----
第三节 地震测报
第三十一编 教 育
--
第一章 教育现代化
----
第一节 设施建设
----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
----
第三节 教育体系
----
第四节 师资队伍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九年制义务教育
----
第三节 普通高中教育
----
第四节 中等职业(专业)教育
----
第五节 特殊教育
--
第三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地方高等院校
----
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三节 成人高教
--
第四章 社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计算机、外语等级考试
----
第三节 职业培训
--
第五章 教育改革与研究
----
第一节 教育综合改革
----
第二节 招生制度改革
----
第三节 教育研究
----
第四节 校办产业
第三十二编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医疗设施
----
第一节 医院
----
第二节 区镇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机构
----
第三节 专业技术队伍
--
第二章 疾病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
----
第二节 非典型性肺炎应急处置
----
第三节 慢性病
----
第四节 寄生虫病
----
第五节 碘缺乏病
----
第六节 精神病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
----
第二节 干部、职工和城乡老年居民保健
--
第四章 医疗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公共卫生管理
----
第三节 中医中药管理
----
第四节 血液管理
----
第五节 医学研究
----
第六节 经费
第三十三编 体 育
--
第一章 机构、设施与人才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市(县)体育设施和经营
----
第三节 体育人才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农村体育
----
第二节 企业、机关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残疾人体育
----
第五节 全民健身
--
第三章 体育赛事
----
第一节 体育运动会
----
第二节 体育竞赛
第三十四编 文 化
--
第一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广播单位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艺术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三章 文化活动
----
第一节 文艺团队
----
第二节 文艺演出
----
第三节 文化产业
----
第四节 博物馆
----
第五节 对外文化交流
--
第四章 新闻传媒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广播电视信息网
----
第四节 昆山日报
----
第五节 出版管理
--
第五章 档案史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地方志
----
第三节 党史
第三十五编 历史文化遗存
--
第一章 昆曲
----
第一节 昆曲的由来与演变
----
第二节 昆曲的传承与研究
----
第三节 昆曲活动
--
第二章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
第一节 遗产名录
----
第二节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第三章 玉峰“三宝”
----
第一节 昆石
----
第二节 琼花
----
第三节 并蒂莲
--
第四章 手工制作技艺
----
第一节 土布制作
----
第二节 服饰制作
----
第三节 砖瓦制作
----
第四节 竹器制作
----
第五节 木器制作
----
第六节 铁器制作
--
第五章 文物遗迹
----
第一节 考古发掘
----
第二节 文物保护
--
第六章 古镇村保护
----
第一节 古镇保护
----
第二节 传统村落保护
第三十六编 习 俗
--
第一章 生产经商习俗
----
第一节 农事习俗
----
第二节 商业习俗
--
第二章 社会生活习俗
----
第一节 节 令习俗
----
第二节 饮食习俗
----
第三节 服饰习俗
----
第四节 婚姻习俗
----
第五节 生育习俗
----
第六节 造屋习俗
--
第三章 其他习俗
----
第一节 会友习俗
----
第二节 喜庆习俗
----
第三节 丧葬习俗
----
第四节 庙会
第三十七编 宗 教
--
第一章 佛教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佛教协会
----
第三节 寺院
--
第二章 道教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活动场所
----
第三节 弘扬道教文化
--
第三章 基督教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
第三节 主要教堂
--
第四章 天主教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天主教爱国会
----
第三节 主要教堂
--
第五章 伊斯兰教
--
第六章 宗教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宗教团体管理
第三十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院士
----
第二节 将军
----
第三节 功勋市民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补遗
----
第二节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
第三节 劳动模范
----
第四节 荣誉市民
----
第五节 昆山之友
----
第六节 进士补遗
----
第七节 1981年以来昆山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人员名录
大事记
附录
--
一、民政部关于江苏省设立昆山市的批复
--
二、国务院关于设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
--
三、自费开发及“昆山之路”三评
--
四、消失的村庄
--
五、历史街、路名变更
--
六、巴城事件
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昆山市志(1981~2010)》编纂人员名录
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