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莆田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10月

目录

封面
莆田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郭沫若题诗手迹
-- 力宝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文正题词
-- 莆田县政区图
-- 莆田县地形图
-- 莆田市区图
-- 莆田县城区图
-- 199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京参观全国台资企业技术产品博览会莆田馆
-- 1994年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力宝集团董事会主席李文正(左一 )
-- 1992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莆田县合资企业——协丰公司
-- 烈士纪念碑
-- 哲理钟楼——1926年中共在莆田建立党团混合支部遗址
-- 闽中司令部纪念碑
-- 中共莆田县委办公楼
--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 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十字街
-- 新街口钟楼
-- 县委书记郑海雄、县长刘可清深入田间
-- 兴化平原
-- 后海围垦大堤
-- 养鳗场
-- 宋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陂
-- 东圳水库
-- 县、乡(镇)领导检查封山育林工作
-- 莆田林区
-- “宋家香”荔枝树
-- 莆田名果——荔枝、龙眼,枇杷,夏橙
-- 1991年11月,县委书记林文扬、县长林春连等陪同省委书记陈光毅等领导视察后海围垦工程
-- 图为该厂全貌
-- 图为国家二级企业——莆田县鞋革厂生产车间一角
-- 图为米粉加工厂车间一角
-- 莆田盐场——福建最大的海盐生产企业
-- 莆田糖厂
-- 笏石220千伏变电站
-- 濑溪公路桥
-- 秀屿港码头一瞥
-- 莆田罐头厂的“水仙花”牌系列产品荣获省,部优称号
-- 中山商厦
-- 图为该公司办公大楼
-- 三清殿,始建于唐代,被誉为江南古建筑之花
-- 莆禧城一角
-- 古谯楼夜景
-- 宋代摩尼教残碑
-- 宁海桥
-- 广化寺
-- 莆仙戏《状元与乞丐》剧照
-- 专家考察南少林寺遗址
-- 莆田农民艺术节 女子车鼓队
-- 妈祖塑像
-- 朝拜妈祖祖庙盛况
-- 宋代释迦文佛
-- 莆田宴菜拼盘
-- 1989年5月台湾船队到湄洲岛朝拜妈祖
-- 电化教育
-- 画乡
-- 县实验幼儿园
-- 福建省第一届农民运动会在莆田县举行的田径赛区
-- 南少林拳新秀
-- 莆田县医院主楼
-- 莆田县医院医生施行高难度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 北宋蔡襄的《荔枝谱》字帖(部分)
-- 明代曾鲸的《子柔像》
-- 明代李在的《渚畔晴岚图》
-- 周秀廷的《佛法无边》
-- 许英三的《驱邪图》
-- 翁开恩的《七贤图》
-- 《莆田县志》总纂人员合影
-- 新编《莆田县志》评稿会全体同志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 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境域
-- 第二章 隶属
---- 第一节 置县前隶属沿革
---- 第二节 置县后至清末隶属沿革
---- 第三节 民国时期隶属沿革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唐至清代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 第四章 乡镇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侵入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分区
---- 第三节 山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四章 河流潮汐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潮汐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第四节 矿藏
---- 第五节 水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冰雹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寒灾
---- 第六节 震灾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源流
---- 第二节 变动
-- 第二章 分布密度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密度
-- 第三章 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年龄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 第六节 职业
-- 第四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五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政策与措施
---- 第三节 主要指数演变
第四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概况
----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
---- 第二节 建国后经济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结构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业用地
---- 第二节 劳力
---- 第三节 畜力
---- 第四节 农作机具
-- 第二章 生产关系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果茶
-- 第四章 农田建设
---- 第一节 围垦开荒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五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三节 技术革新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施肥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品种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三节 饲料草地
---- 第四节 饲养管理
---- 第五节 疾病及其防治
-- 第七章 养蜂业
-- 第八章 食用菌
第六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面积蓄积量
---- 第二节 树种
---- 第三节 林木种类
---- 第四节 林副产品
-- 第二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山林权变革
---- 第二节 山林入社
---- 第三节 林权调整
---- 第四节 林权“三定”
-- 第三章 营林生产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封山育林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森林防火
----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节 依法治林
-- 第五章 木材采运经销
---- 第一节 采运
---- 第二节 经销
第七篇 水利水电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堤防工程
---- 第四节 提水工程
---- 第五节 供水工程
-- 第二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水旱灾情
---- 第二节 防御措施
-- 第三章 水电建设
---- 第一节 水电站
----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水利管理
---- 第二节 水电管理
第八篇 水产
-- 第一章 水产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条件
---- 第二节 水产种类
-- 第二章 生产关系
---- 第一节 私有制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养殖
---- 第一节 育苗
---- 第二节 海水养殖
---- 第三节 淡水养殖
---- 第四节 养殖场(公司)
-- 第四章 捕捞
---- 第一节 海洋捕捞
---- 第二节 淡水捕捞
-- 第五章 管理
第九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农业企业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养殖业
-- 第二章 工业企业
---- 第一节 重工业
---- 第二节 轻工业
-- 第三章 建筑企业
-- 第四章 交通运输业
-- 第五章 商业服务业
-- 第六章 专业村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十篇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国营工业
---- 第五节 “三资”工业企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食品工业
---- 第二节 鞋帽服装工业
---- 第三节 化学工业
---- 第四节 船舶制造
---- 第五节 机械工业
---- 第六节 电子工业
---- 第七节 玻璃工业
---- 第八节 造纸工业
---- 第九节 印刷工业
---- 第十节 工艺美术
---- 第十一节 建材工业
---- 第十二节 电力工业
-- 第三章 主要企业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经销管理
---- 第四节 生产管理
---- 第五节 质量管理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第十一篇 盐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个体盐田
---- 第二节 集体盐场
---- 第三节 国营盐场
-- 第二章 生产
---- 第一节 规模产量
---- 第二节 生产技术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运销管理
第十二篇 交通
-- 第一章 陆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二章 水路
---- 第一节 海湾
---- 第二节 航道
---- 第三节 港口
---- 第四节 渡口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陆路运输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 第三节 搬运装卸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三节 公路交通监理
---- 第四节 水上交通管理
第十三篇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驿铺
---- 第二节 民信局与侨批局
---- 第三节 邮政局
---- 第四节 电信局
---- 第五节 民营电话公司与电话局
---- 第六节 邮电局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四章 邮电设施
---- 第一节 邮政设施
---- 第二节 电信设施
-- 第五章 邮电企业管理
---- 第一节 业务技术管理
---- 第二节 计划财务管理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公共设施
---- 第二节 规划管理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技术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节 建筑管理
---- 第五节 典型建筑物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土地管理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主要污染源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环境美化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第十五篇 商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联营商业
-- 第二章 商业网点
---- 第一节 批发网点
---- 第二节 零售网点
--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一节 金属材料
---- 第二节 建筑材料
---- 第三节 肥料农药
---- 第四节 农用器材
---- 第五节 耕牛
--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一节 棉布百货
---- 第二节 日用杂货
----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
---- 第四节 燃料
-- 第五章 土特产副食品购销
---- 第一节 土特产
---- 第二节 畜禽
---- 第三节 糖烟酒
--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七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第二节 粮油统销
---- 第三节 粮油储运
---- 第四节 粮油贸易
-- 第八章 商业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物价
---- 第三节 票证
---- 第四节 储运
---- 第五节 财务
第十六篇 对外经贸
-- 第一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
---- 第二节 进口
-- 第二章 经贸合作
----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
----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进出口管理
---- 第三节 生产基地
第十七篇 财税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税率
---- 第三节 其他杂捐
---- 第四节 征收
---- 第五节 管理
第十八篇 金融
-- 第一章 货币
---- 第一节 金属币
---- 第二节 纸币
-- 第二章 金融机构
-- 第三章 金融活动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侨汇
---- 第四节 民间借贷
---- 第五节 转帐结算
---- 第六节 代理业务
---- 第七节 其他
-- 第四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货币流通管理
---- 第二节 现金管理
----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 第四节 工商信贷管理
---- 第五节 金银管理
---- 第六节 打击扰乱金融活动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投保与理赔
第十九篇 计划物价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三节 统计工作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商品价格
---- 第二节 物价审核检查
---- 第三节 物价改革
第二十篇 工商行政计量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二章 计量及标准化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第二十一篇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组织及其活动
---- 第二节 建国后党的组织及其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其他党派
---- 第一节 农工民主党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二节 民主同盟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三节 致公党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四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五节 九三学社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六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七节 民主社会党莆田县地方组织
---- 第八节 中国青年党莆田县地方组织
第二十二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唐至清代县署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县政府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政务纪要
---- 第四节 基层政权
-- 第五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历届会议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二十三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农民组织
-- 第二章 职工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章 侨台胞组织
-- 第七章 文艺组织
-- 第八章 宗教社团
-- 第九章 其他组织
第二十四篇 司法
-- 第一章 解放前司法
---- 第一节 民国以前司法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司法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 监押管理
---- 第四节 监督改造与帮教工作
---- 第五节 户藉管理
---- 第六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人民武装警察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审判制度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经济审判
---- 第六节 其他审判
---- 第七节 纠正错案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公证业务
---- 第五节 律师事务
第二十五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设施
---- 第一节 城堡
---- 第二节 寨堡
---- 第三节 军事训练场
---- 第四节 其他
-- 第二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募兵制征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预备役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宋代驻军
---- 第二节 元代驻军
---- 第三节 明代驻军
---- 第四节 清代驻军
---- 第五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六节 建国后驻军
-- 第四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建国后地方武装
-- 第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武器装备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节 民兵代表大会
-- 第六章 兵事纪略
---- 第一节 古代兵事
---- 第二节 近代兵事
---- 第三节 现代兵事
第二十六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工人队伍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四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五节 工人工资奖金津贴
---- 第六节 劳保福利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人员编制
---- 第二节 干部队伍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第二十七篇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前
---- 第二节 拥军
---- 第三节 优属
---- 第四节 抚恤
---- 第五节 烈士褒扬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移民安置
-- 第三章 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四章 福利
---- 第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
---- 第二节 社会福利企业
---- 第三节 盲、聋、哑、儿麻人福利
-- 第五章 扶持
---- 第一节 扶持老区
---- 第二节 扶持少数民族
---- 第三节 农村扶贫
--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
---- 第一节 婚姻事务
---- 第二节 民族事务
---- 第三节 地名管理
---- 第四节 殡葬改革
第二十八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
-- 第二章 艺术
---- 第一节 音乐舞蹈
---- 第二节 书画
---- 第三节 雕刻
---- 第四节 摄影
-- 第三章 戏曲
---- 第一节 莆仙戏
---- 第二节 木偶戏
---- 第三节 现代戏
-- 第四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民间文化活动
---- 第二节 民间文学
-- 第五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录像
-- 第六章 图书报刊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报刊
-- 第七章 地方史志
---- 第一节 地方志编纂
---- 第二节 中共党史资料征集
---- 第三节 文史资料编写
-- 第八章 档案工作
---- 第一节 收存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利用
-- 第九章 文化市场管理
第二十九篇 教育
-- 第一章 古代教育
---- 第一节 学宫学祠
---- 第二节 书堂书院学塾
---- 第三节 考试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小学
---- 第三节 中学
-- 第三章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职业中学
---- 第二节 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 第三节 高等专科学校
-- 第四章 成人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干部业余教育
---- 第四节 自学考试
---- 第五节 其他教育
-- 第五章 教师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六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研组织
---- 第二节 教研活动
---- 第三节 教学改革
---- 第四节 教研成果
-- 第七章 经费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施
-- 第八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
---- 第二节 学校管理
第三十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二章 科学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咨询服务
---- 第四节 科技推广
-- 第三章 科研活动
---- 第一节 科技情报
---- 第二节 行业科研
---- 第三节 获奖成果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成果管理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 第四节 人才管理
第三十一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 县属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三节 村卫生所
---- 第四节 其他医疗机构
---- 第五节 私人诊所
-- 第二章 医疗护理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护理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孕产妇保健
---- 第二节 妇女卫生保健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疾病防治
---- 第三节 卫生监测监督
-- 第五章 药物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
第三十二篇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五节 民兵体育
----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幼儿体育
---- 第二节 小学体育
---- 第三节 中学体育
---- 第四节 专业体育学校
-- 第三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田径
---- 第二节 球类
---- 第三节 自行车
---- 第四节 游泳
---- 第五节 棋类
---- 第六节 举重
---- 第七节 其他项目
---- 第八节 体育运动会
-- 第四章 机构设施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 第五章 体育人才与荣誉
第三十三篇 华侨
-- 第一章 侨乡
---- 第一节 出国
---- 第二节 归侨侨眷
-- 第二章 侨居地
---- 第一节 华侨分布
---- 第二节 华侨从业
---- 第三节 社团组织
---- 第四节 侨居地建设
-- 第三章 爱国爱乡
---- 第一节 援助祖国
---- 第二节 建设家乡
-- 第四章 侨务工作
---- 第一节 接待优待
---- 第二节 安置救济
---- 第三节 保护侨汇
---- 第四节 落实政策
---- 第五节 介绍乡情
第三十四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历史景观
---- 第二节 新辟景点
-- 第二章 旅游设施
---- 第一节 旅客之家
---- 第二节 旅游路线
---- 第三节 旅游购物
---- 第四节 风味小吃
-- 第三章 游客题咏
第三十五篇 文物
-- 第一章 历史文物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古建筑
---- 第四节 石刻
---- 第五节 石窟寺壁画海滩岩
---- 第六节 馆藏文物
-- 第二章 革命文物
---- 第一节 革命旧址
---- 第二节 文件票证
---- 第三节 革命纪念建筑
-- 第三章 文物保护管理
---- 第一节 文物普查与考古发掘
---- 第二节 文物管护
---- 第三节 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十六篇 风俗宗教
-- 第一章 节 令习俗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住居
---- 第四节 行旅
-- 第三章 行业习俗
---- 第一节 农事习俗
---- 第二节 畜牧习俗
---- 第三节 渔业习俗
---- 第四节 工匠习俗
-- 第四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喜庆
---- 第三节 丧葬
---- 第四节 交际
-- 第五章 淳风美俗
---- 第一节 传统美德
---- 第二节 社会新风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其他教派
-- 第七章 妈祖信仰
第三十七篇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 第二节 莆田话与普通话声韵比较
---- 第三节 同音字表
---- 第四节 文白异读
---- 第五节 音变规律
---- 第六节 标音举例
---- 第七节 小区语音差别
-- 第二章 语汇
---- 第一节 词汇特点
---- 第二节 熟语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引态特征
---- 第二节 词类
---- 第三节 组合
第三十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郑露
---- 江采(蘋)
---- 吴兴
---- 林披
---- 林藻
---- 林蕴
---- 本寂
---- 黄滔
---- 翁承赞
---- 徐寅
---- 陈靖
---- 林默
---- 蔡襄
---- 钱四娘
---- 林从世
---- 李宏
---- 徐确
---- 李富
---- 郑樵
---- 郑厚
---- 林光朝
---- 陈俊卿
---- 龚茂良
---- 郑侨
---- 方信孺
---- 方崧卿
---- 刘克庄
---- 陈文龙
---- 陈瓒
---- 陈绍叔
---- 顾长卿
---- 陈旅
---- 方炯
---- 俞良甫
---- 李在
---- 翁世资
---- 岳正
---- 彭韶
---- 周瑛
---- 黄仲昭
---- 林俊
---- 柯维骐
---- 林兆恩
---- 林润
---- 陈经邦
---- 曾鲸
---- 宋珏
---- 朱继祚
---- 余怀
---- 吴任臣
---- 彭鹏
---- 吴英
---- 林桢
---- 林麟焻
---- 郭尚先
---- 郭(竹钱)龄
---- 陈池养
---- 林扬祖
---- 许汝楫
---- 江春霖
---- 黄濂
---- 蒲鲁士
---- 姚为祺
---- 关陈摹
---- 张琴
---- 林翰
---- 陈乃元
---- 何显祖
---- 华安
---- 杨持平
---- 林师肇
---- 宋增矩
---- 温彦斌
---- 王屏南
---- 欧元怀
---- 杨文清
---- 康爵
---- 黄文狄
---- 林景润
---- 郭铿若
---- 陈国柱
---- 王于洁
---- 宋尚节
---- 林景滢
---- 李国英
---- 余文光
---- 吴德懋
---- 程天泗
---- 陈文杞
---- 陈天章
---- 黄文沣
---- 叶焕武
---- 黄季成
---- 林汝楠
---- 刘松志
---- 刘天锡
---- 朱榜酋
---- 庄征
---- 黄国璋
---- 黄文魁
---- 李玉凤
---- 周文英
---- 林春霖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历代进士表
---- 第二节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表
---- 第三节 先进人物表
-- 第三章 英名录
附录
-- 一、旧志序选
-- 二、重要文献
-- 三、其他文录
本志编纂始末
《莆田县志》编审领导机构和人员名录
热心修志事业的李文正先生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