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89年11月
目录
封面
安康县志
--
附图
安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安康县志》编辑部成员
《安康县志》审稿成员
《安康县志》勘误表
图片
--
安康县
--
本县在我省位置图
--
民国时期城区示意图
--
重建的安康城区全景
--
安康县新旧两城平面图(清·光绪)
--
安康县城平面图
--
中共安康地委机关夜景
--
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办公楼
--
中共安康县委、安康县人民政府
--
安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人民政协安康县委员会
--
安康桥头雕塑
--
飞播绿化
--
山清水秀
--
白鱼小河流域治理
--
巍凤古柏
--
植树模范杜德宝
--
坡地变梯田
--
八一水库
--
东干渠倒虹
--
粮油基地夏熟景象
--
实用技术普及宣传
--
把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
--
花园乡的快速养猪
--
引进丹麦良种奶牛场
--
五里乡的鹌鹑专业户
--
提纯繁育北山羊
--
柑桔标准建园
--
冬桃
--
正义茶场
--
木耳人工点菌
--
香茹袋料栽培
--
喷灌果林
--
三条岭桑园
--
选茧
--
缫丝车间之一
--
缫丝车间之二
--
免检白厂丝
--
绢纺车间之一
--
丝织印染车间之一
--
丝织印染车间之二
--
产品检验
--
丝织产品
--
沪康厂缝纫车间
--
绢纺车间之二
--
安康氮肥厂
--
化工车间
--
中药制药车间
--
印刷厂彩印车间
--
采金船
--
金秋干酒、泸康白酒
--
中药六神丸
--
绞股兰
--
安康电站工程截流
--
紧张施工中的电站坝心
--
下闸前的主体建筑群
--
库坝工区的汉江斜拉桥
--
汉江铁路大桥
--
安康民航站
--
安康火车站
--
汉江码头
--
越河铁索桥
--
重建的邦克楼
--
水漫安康老城鸟瞰
--
汉江大桥即将漫水
--
大桥头下闸抢险
--
水毁一角
--
肖华题词
--
抗洪中的武警战士
--
涉水南撤
--
子弟兵抢救灾民
--
油库起火
--
万里视察灾后城堤
--
李鹏、万里慰问受伤灾民
--
省、地、县领导在救灾现场
--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
市区中心广场
--
烈士纪念碑
--
省人大副主任韦明海视察广播大楼
--
重建的安康城堤
--
居民小区点式楼
--
安康师专教学楼
--
工人文化宫
--
地区幼儿园
--
安康体育场
--
汉剧《板桥轶事》
--
安康电大
--
铁路分局游泳池
--
春节灯会
--
香溪风光
--
山巅望江亭
--
溪旁镜明亭
--
天梯连玉阁
--
谷洞园中园
--
琉璃凌霄亭
--
康克清与安康儿童画在京展出的小朋友交谈
--
首都新闻、美术、学术界座谈安康儿童画
--
儿童画:鸭子
--
儿童画:房子
--
根雕之一
--
令箭荷花
--
水仙
--
根雕之二
--
国画(李正明)
--
国画(马福全)
--
1987年世界儿童画大展(日本)
--
长白山全国少儿书画展(金牌)
--
淘金者(石玉翎)
--
求实存真(韩正楷)
--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刘旸光
--
为桑梓大撰方志,继春秋永放光芒 牛希渊
--
十二生肖肖形印
--
新城出土的汉代铜灶模型
--
五里乡出土的魏晋青瓷器
--
关庙出土的西周史密簋
--
嘉庆二年五月初三白莲教起义军在兴安府境张贴的告示
--
长岭出土的南朝墓陶俑(左仪仗俑、右胡俑)
--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活动区域图
--
牛蹄岭战斗经过要图
《安康县志》序
前言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区域位置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三国魏·荆州·魏兴郡·西城县
----
北宋·金州·西城县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县以下政区沿革
------
清代乡铺沿革
------
民国保镇(乡)沿革
------
1954~1956年政区沿革
----
第二节行政区划现状
------
1988年安康县行政区划
--
第四章县城
----
第一节沿革
------
西城县故城
------
兴安州故城
------
安康县城
----
第二节现状
--
第五章区、镇、关隘
----
第一节区
------
恒口区
------
五里区
------
大河区
------
叶坪区
------
茨沟区
------
关庙区
------
张滩区
------
吉河区
------
岚河区
------
流水区
------
石转区
----
第二节集镇
----
第三节关隘
------
东径关
------
归安镇
------
吉挹垒
------
铁岭关
------
木竹碥关
------
白马关
------
烂柴关
------
乌沟堡
------
牛蹄岭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与矿产资源
----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
一、地层
--------
恒口柳林北实测剖面
------
二、岩浆岩
------
三、区域构造
------
四、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二节矿产资源
------
安康县矿种类别及规模
------
安康县金红石主要矿体现模
------
安康县石炭矿床点位置、储量、发热量
------
安康县重晶石矿床基本情况
------
安康县鱼姐河叶腊石矿化学成份分析
----
第三节物、化探异常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概况
----
第二节主要地貌类型
----
第三节地貌分区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一、地形的影响
------
二、季风的影响
----
第二节主要气候要素
------
一、光照
--------
安康县各月太阳总幅射的月标分配
------
二、气温
--------
安康气象台部分天文参数
--------
安康县各月逐时(真太阳时)太阳高度角
--------
安康县各月逐时(真太阳时)太阳方位角
--------
安康县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参数
--------
安康县农业各界限温度随高度变化参数
------
三、降水
--------
安康县自然植被蒸发量计算
------
四、风
--------
安康县累年各月湿润状况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水系
----
第二节水资源及其利用
------
一、水资源
--------
安康县汉江水系下属各级支流水资源综合情况
--------
安康县杨家营站降水量年际变化
--------
安康县长枪铺站径流量年际变化
--------
安康县主要河流输沙量统计
------
二、水资源利用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普查
----
第二节土壤分类及分布
----
第三节土壤养分
------
安康县耕地有机质含量分布统计
------
安康县土壤碱解氮分级面积统计
------
安康县速效磷分区面积统计
--
第六章植被
----
第一节植被概况
----
第二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
第三节主要植被类型
------
一、常绿阔叶林
------
二、常绿落叶阔叶林
------
三、落叶阔叶林
------
四、针叶林
------
五、竹林
----
第四节药用植物
--
第七章动物资源及其地理分布
----
第一节动物资源
----
第二节动物的地理分布
------
一、秦巴山地动物分布
------
二、动物的垂直分布
第三篇自然灾害
--
第一章旱灾及高温
----
第一节旱灾
------
安康县出现七次伏旱强度表
------
安康县川道丘陵地区干旱时段统计表
------
安康县旱灾历史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高温热害
--
第二章雨涝及暴雨
----
第一节连阴雨
----
第二节暴雨
------
一、暴雨时段
--------
安康县内各站暴雨统计表
--------
1950~1982年安康县累年各月暴雨出现次数表
------
二、小尺度天气骤变
--
第三章水灾及防汛
----
第一节水灾
------
1400~1982年历次洪水概况
------
十次侵溢安康城特大洪水发生时间及间隔年限表
------
1935~1987年汉水安康站洪水流量及最高水位
------
安康县洪涝灾害损失情况表
----
第二节1983年特大洪灾记实
------
1983年7月31日汉江安康特大洪水雨洪概况
------
汉江支流“83.7.31”洪峰汇流概况
------
附图
----
第三节城区防汛
--
第四章其他灾害与特异现象
----
雹灾
----
冻灾
----
虫灾
----
地震
----
特异现象
第四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一、古代人口
------
二、近代人口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密度
------
1982年安康县各区(镇)人口密度统计表
--
第二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总量变动
----
第二节自然变动
------
一、出生
------
二、死亡
------
三、自然增加
--------
1949~1988年安康县人口发展统计表
----
第三节机械变动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年龄构成
------
安康县部分年度人口变迁统计表
------
安康县三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统计表
------
1982年安康县平均期望寿命表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民族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安康县三个年份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比较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一、解放前人口职业构成
------
二、建国后人口职业构成
--
第四章婚姻、家庭与姓氏
----
第一节婚姻状况
------
一、解放前婚姻状况
------
二、解放后婚姻一般状况
------
三、1982年人口普查婚姻状况
----
第二节家庭状况
------
一、家庭类型
------
二、家庭规模
----
第三节姓氏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安康县几个年份的人口、耕地、人均占有粮食变化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节育技术
----
第四节政策与规定
----
第五节社会效果
第五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旧中国的安康经济
----
第一节秦汉至唐宋时期
----
第二节明清时期
----
第三节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章新中国的安康经济
----
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0~1957)
----
第二节“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1958~1965)
----
第四节改革开放的十年(1978~1988)
--
第三章安康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
安康县几个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
1971~1988年安康县工农业总产量(新口径)(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
1952~1988年安康县工农业发展速度及构成
----
1952~1988年安康县粮食、油料发展速度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水平
------
一、职工工资
--------
安康县职工劳保福利费用几个年份构成情况
------
二、农民收益
----
第二节消费与储蓄
------
一、城镇非农业人口消费水平
------
二、农民消费水平
--------
职工家计基本状况调查
------
三、储蓄
--------
几个年份人均储蓄比较
----
第三节衣、食、用
----
第四节宅居
----
第五节健康水平
第六篇农牧
--
第一章农业经济制度
----
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一、反霸减租
------
二、土地改革
------
三、复查、发证
----
第三节互助合作运动
----
第四节“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土地
----
第一节土地利用
----
第二节土地管理
--
第三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秦巴中山水源涵养用材林漆药区
------
一、范围
------
二、生产条件
------
三、发展方向
----
第二节秦巴低山林特粮牧区
------
一、范围
------
二、生产条件
------
三、发展方向
----
第三节丘陵农牧渔果区
------
一、范围
------
二、生产条件
------
三、发展方向
----
第四节川道农牧工副区
------
一、范围
------
二、生产条件
------
三、发展方向
--------
安康县农业总产值
--------
1949~1988年安康县农作物面积和产量
--
第四章耕作制度、作物布局
----
第一节水田种植
------
一、稻田一熟制
------
二、水田轮作制
----
第二节旱地种植
------
一、撩荒垦殖耕作
------
二、复种间套耕作
------
三、厢垄种植
----
第三节作物布局
------
安康县各年代农作物布局变化表
------
1982年安康县各农作区主要差异表
--
第五章农作物栽培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一、棉花
------
二、油料
------
三、蔬菜
------
四、苎麻
----
第三节施肥养地
----
第四节植物保护
--
第六章畜禽
----
第一节畜禽品种与饲料
------
一、畜食
------
二、饲料
----
第二节畜禽饲养
------
一、养牛
------
二、养羊
------
三、养猪
------
四、家禽
------
五、养蜂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一、疫病及防治
--------
安康县畜牧业统计表
------
二、检疫
------
三、兽医队伍
--
第七章水产
----
第一节水产资源
------
一、水域资源
------
二、水产资源
----
第二节养殖捕捞
------
一、水产养殖
------
二、水产捕捞
----
第三节渔政管理
--
第八章农业机具
--
第九章农业经济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财务管理与物资管理
----
第五节合同管理与合作服务
----
第六节收益分配
------
安康县粮食分配统计表
------
安康县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
第七篇林业
--
第一章林业资源
----
第一节面积、蓄积
------
一、林业用地面积
--------
几个年份有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
二、林分面积和蓄积
----
第二节林业区划
----
第三节森林覆被率及覆盖率
----
第四节树种资源
------
安康县几个年份林特面积统计表
------
安康县几个年份林特产品产量统计表
--
第二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植树造林
----
第二节“三山”绿化
----
第三节白鱼河小流域治理
----
第四节采伐运输及木材加工
----
第五节苗圃、林场、果园
------
一、安康县苗圃
------
二、安康县平头山林场
------
三、安康县林场
------
四、社队林场
------
五、果园
--
第三章林业保护及机构设置
----
第一节林权及林业“三定”
------
一、林权
------
二、林业“三定”
----
第二节森林法规
----
第三节护林防火组织
------
一、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委员会
------
二、平头山林区护林联防委员会
----
第四节森林病虫害防治
------
一、森林病虫害普查
------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木材管理
----
第六节机构设置
第八篇桑蚕丝绸
--
第一章植桑
----
第一节桑树资源
----
第二节栽桑
------
一、育苗
------
二、栽培
----
第三节管理
------
一、桑树养型和管理
------
二、收获
------
三、老、劣桑树嫁接复壮
------
四、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
第四节蚕桑区划
--
第二章养蚕
----
第一节蚕种
----
第二节饲养
------
一、旧法饲养
------
二、新法饲养
----
第三节蚕桑生产专业户、重点户
----
第四节蚕桑生产水平
--
第三章蚕茧收购
----
1953~1988年蚕茧收购量表
----
1949~1988年安康县蚕茧产量统计表
--
第四章丝绸加工
----
第一节缫丝
----
第二节丝织印染
----
第三节绢纺
--
第五章经营与效益
----
第一节商品经营
------
1963~1987年各年度生丝出口数量表
----
第二节经济效益
------
国家物价局对桑蚕茧三次调价对比表
------
1979~1982年安康县蚕桑产值调查表
--
第六章事业设置与技术普及
----
第一节蚕桑技术推广
----
第二节蚕种场
----
第三节蚕桑研究所
第九篇水利水保
--
第一章机构设置、技术队伍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技术队伍
--
第二章水利工程
----
第一节引水工程
------
安康县有效灌溉面积(双灌)二百亩以上自然引水渠道情况表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安康县五万立方米以上堰塘统计表
------
安康县水库工程基本情况一览表(1982年区划统计资料)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喷灌
----
第五节河道治理
------
安康县水利电工程现状图
--
第三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综合治理
--
第四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建设经费
------
1958~1988年安康县水利建设投资统计
------
安康县已成主要灌区国家投资统计表
----
第二节综合管理
------
一、基层管理组织
------
二、用水管理
------
三、经营管理
----
第三节法规
第十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发展演变
----
第一节旧中国的安康工业
----
第二节新中国的安康工业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
安康县几个年份工业总产值
------
1985年安康县工业总产值占地区比重
------
1987年安康县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
第三节轻工集体工业
----
第四节乡镇工业
------
1978~1987年安康县乡村镇村办工业基本情况
----
第五节中外合资工业
--
第三章工业概貌
----
第一节工业资源
------
一、矿产资源
------
二、农副产品资源
------
三、能源
----
第二节企业规模
----
第三节产业结构
----
第四节经济效益
------
附表
------
全民制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和上交利税统计表
------
安康县几个年份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
第四章县属工业及企业选介
----
第一节食品工业
----
第二节缝纫工业
----
第三节纺织工业
----
第四节化学工业
----
第五节造纸、印刷工业
----
第六节机械工业
----
第七节皮革、制件工业
----
第八节建材工业
----
第九节其他工业
----
第十节优质、优秀产品
--
第五章县境中央、省、地工业
--
第六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经济管理
----
第二节企业管理
第十一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人行大道
----
安康县主要人行大道线路
--
第二章航运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水运
------
一、客运
------
二、货运
--------
1952~1987年几个年份安康航运统计表
----
第三节港口、码头及装卸
------
一、港口
--------
安康港水位特征值
--------
岚河港水位特征值
--------
高程系统:吴淞冻结基面
--------
高程系统:吴淞冻结基面
------
二、码头
------
三、装卸
--
第三章公路
----
第一节公路网络
------
一、干线
------
二、支线
------
三、地方公路
------
四、专用公路
------
乡级土方公路为土路,晴通雨阻,简况如下表
----
第二节公路养护
----
第三节公路运输
------
一、客运
------
二、货运
--------
安康县交通系统几个年份货运量统计表
--
第四章铁路
----
第一节阳安铁路
----
第二节襄渝铁路
----
第三节安康铁路分局
--
第五章桥梁、渡口
----
第一节人行桥梁
----
第二节公路桥梁
------
安康县大、中型公路桥梁表
----
第三节铁路桥隧
----
第四节渡口
------
安康县渡口登记表
--
第六章机场、民航站
----
第一节东坝军用机场
----
第二节五里军用机场
----
第三节安康民航站
--
第七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交通管理
----
第三节交通监理
------
1957~1988年安康县交通事故统计表
--
第八章邮政
----
第一节驿站
----
第二节邮政局所
----
第三节邮路及邮件运转
------
1966~1988年邮政业务量统计表
------
几个年份安康邮路发展统计表
----
第四节汇兑
----
第五节报刊发行
------
报刊发行业务量统计表
----
第六节邮票、集邮
--
第九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
几个年份电信通信业务统计表
第十二篇能源
--
第一章电力
----
第一节火力发电厂
----
第二节安康水电站
----
第三节小水电
------
安康县1958~1985年小水电建设表
--
第二章供电
----
第一节电力设备
----
第二节供电
----
第三节管理
--
第三章农村能源
----
第一节薪炭
------
一、薪炭
------
二、省柴灶
----
第二节石炭
----
第三节沼气
----
第四节能源与生态
------
人口增长过快造成能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示意图
------
开发农村能源的综合效益获得生态良性循环示意图
------
发展沼气前后的有机质循环对比图
------
1980年安康农村能源统计表
------
1980年农村能源消费统计表
第十三篇商业
--
第一章市场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物资交流
------
安康历代市场分布
--
第二章私营商业
----
第一节建国前的安康商业
----
第二节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国营商业
----
第二节供销商业
----
第三节其他集体商业
------
一、产销合一的合作社组织
------
二、合作商店
------
三、农村合作商店及代购销店
----
第四节个体商业
----
第五节联营商业
--
第四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日用工业品
----
第二节农副土特产品
------
安康县几个年份主要农副产品收购统计表
----
第三节生产资料
------
一、工业生产资料
--------
1970~1987年安康县主要物资消费情况统计表
------
二、农业生产资料
--------
安康县几个年份生产资料供应统计表
----
第四节副食品
------
安康县几个年份肉食购销统计表
--
第五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征收、征购
------
一、民国时期的粮油征收
------
二、粮油计划收购
----
第二节销售
------
一、粮油市场
--------
附表
------
二、农村、城镇粮油消费
----
第三节加工、储运
------
一、加工
------
二、储运
--------
安康县几个年份粮食产供销统计表
--
第六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旅社
------
一、饮食业
------
二、旅社
----
第二节理发、浴池
------
一、理发业
------
二、浴池业
----
第三节照相、修理
------
一、照相业
------
二、修理业
--
第七章外贸出口
----
第一节经营渠道
----
第二节扶持生产、加工出口
第十四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发展概况
----
第一节经济演变
----
第二节企业分布
----
第三节发展效益
--
第二章行业构成
----
第一节农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企业
------
一、行业
------
二、产品产量
--------
1978~1987年安康县乡镇工业企业产值收入基本情况表
------
三、重点行业
--------
1976~1987年安康县黄金收购产量统计表
----
第三节建筑企业
----
第四节交通运输
----
第五节商业服务
------
1978~1987年全县乡镇企业基本情况及行业收入构成表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劳动工资
------
一、企业职工
------
二、劳动工资
----
第四节财务管理
------
1987年安康县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第十五篇财税 审计
--
第一章机构与体制
----
第一节财政机构
----
第二节税务机构
----
第三节财税体制
--
第二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一、清代财政收入
------
二、民国财政收入
------
三、建国后的地方财政收入
--------
安康县几个年份财政收入统计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一、清末财政支出
------
二、民国财政支出
------
三、建国后的地方财政支出
--------
安康县几个年份财政支出统计
--
第三章税务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四章审计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审计监督
第十六篇金融
--
第一章金融体系
----
第一节建国前的金融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的金融机构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演变
----
第二节人民币
------
一、币制的统一与改革
------
二、金属币
------
三、金银管理
----
第三节货币管理
------
一、现金管理
------
二、工资基金监督
------
三、货币流通调节
--
第三章储蓄
----
第一节城乡储蓄
----
第二节储蓄种类
--
第四章信贷
----
第一节工商信贷
----
第二节农业信贷
--
第五章会计核算
----
第一节会计监督
----
第二节结算
--
第六章债券 保险
----
第一节债券
----
第二节保险
第十七篇商品经济管理
--
第一章物价
----
第一节旧中国的市场物价
----
第二节新中国的计划价格
----
第三节物价调节与改革
----
第四节产品成本调查
------
一、农产品成本调查
------
二、地产工业品成本调查
----
第五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二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标准化管理
----
第二节计量制度
----
第三节计量器具制作与管理
------
一、计量器具制作
------
二、计量器具管理
--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企业管理
------
一、企业登记核证
------
二、个体经济管理
----
第二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商标、广告管理
------
一、商标管理
------
二、广告管理
----
第四节集市贸易管理
------
1988年安康县集场分布
第十八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
----
第一节老城、新城
----
第二节城市规划
----
第三节城区重建
--
第二章市政设施
----
第一节城堤
----
第二节街道
----
第三节排水
------
一、市内排水
--------
安康县城区主要道路状况
------
二、喇叭洞枢纽
------
三、南山排水渠
----
第四节供水
----
第五节照明
----
第六节公厕
--
第三章建筑设计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计施工
----
第三节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
--
第四章住房管理与建设
----
第一节公房管理
----
第二节私房改造
----
第三节城区住房建设
------
1978~1987年城区住宅建设统计表
----
第四节农村住房建设
----
第五节房屋普查
------
安康县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调查表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
第六章园林建设
----
第一节城区绿化、美化
----
第二节香溪公园
第十九篇政党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安康县委员会
----
第一节党的组织建设
------
一、建国前的组织活动
------
二、建国后的组织发展
----
第二节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的中心工作
----
第四节党的宣传教育工作
----
第五节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六节党的纪律检查
--
第二章国民党 三青团
----
第一节国民党组织机构
------
一、国民党安康县党部
------
二、监察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
------
三、县党部与区党务组织
------
四、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国民党主要活动
----
第三节三青团
--
第三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中国民主同盟安康支部
----
第二节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康县支部
----
第三节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康支部
----
第四节中国民主促进会安康支部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政治协商会议
------
一、政协委员
------
二、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
三、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工作委员会、工作组
------
一、学习
------
二、工作组
------
三、文史资料征集
------
四、办理提案
------
五、“三胞”工作
--
第五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一、建国前的青年组织
------
二、共青团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一、建国前的妇女组织
------
二、妇女联合委员会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一、农民协会
------
二、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工商业组织
------
一、商会
------
二、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七节社会公团
------
一、陕西抗日救国联合会
------
二、抗美援朝协会
------
三、中苏友好协会
第二十篇政权
--
第一章县署及代议机构
----
第一节县衙
----
第二节县公署、县政府
----
第三节参议会和议员选举
----
第四节“国大”代表的选举
--
第二章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选举
------
一、1950~1953年民主建政选举
------
二、1954的基层选举
------
三、1981、1984、1987年的直接选举
------
四、全国、省人民代表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人大常委会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属机构设置
----
第二节政府职能及领导人更迭
----
第三节基层政权
----
第四节统计、档案
------
一、统计
------
二、档案
第二十一篇司法
--
第一章旧中国的司法机构
----
第一节警察机构
----
第二节地方法院
----
第三节检察处
--
第二章公安
----
第一节剿匪
----
第二节敌伪党团特人员登记
----
第三节内部肃反
----
第四节镇压反革命
----
第五节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六节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
第七节严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
第八节治安管理
------
一、禁毒禁赌,改造娼妓
------
二、户籍管理
------
三、交通管理
------
四、治保组织
----
第九节人民消防
--
第三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法纪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民事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法院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安康县几个年份青年犯罪率统计表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行政审判与依法执行
----
第五节人民陪审
----
第六节人民信访
------
房屋、宅基纠纷情况统计表
----
第七节申诉复查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教育
----
第二节公证
----
第三节律师
----
第四节调解
第二十二篇民政
--
第一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拥军
----
第二节抚恤
----
第三节国家定期定量补助
----
第四节群众优待
--
第二章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安置
----
第二节扶持致富
------
安康县部分年度扶贫优抚款拔放统计表
--
第三章救灾、救济
----
第一节生产救灾
------
安康县部分年度救灾款发放统计表
----
第二节农村扶贫
----
第三节社会救济
----
第四节城镇生产自救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慈善团体
------
一、养济院
------
二、县慈善会
------
三、救济院
----
第二节孤寡老人供养
----
第三节残疾人安置
----
第四节孤儿弃婴教养
----
第五节殡葬改革
--
第五章库区移民
----
第一节淹没范围
----
第二节移民安置
----
第三节动迁去向
第二十三篇人事劳动
--
第一章管理机构
--
第二章干部
----
第一节编制
------
安康县几个年份干部人数
----
第二节任用
------
1985年安康县干部工龄状况
------
安康县几个年份干部年龄构成
------
安康县几个年份干部文化构成
------
安康县几个年份干部政治状况
----
第三节考核
----
第四节离休、退休、退职
--
第三章工人
----
第一节用工形式
----
第二节工人管理
------
一、调剂
------
二、工资基金管理
------
三、计划外用工
----
第三节职业培训
--
第四章工资
----
第一节工资水平
----
第二节工资制度
----
第三节奖励制度
----
第四节津贴、补贴制度
--
第五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就业安置
----
第二节就业培训
--
第六章劳保福利
----
第一节劳保待遇
------
一、医疗保健
------
二、病假、休假制度
------
三、子女顶招
----
第二节保险基金
----
第三节职工福利
------
一、福利费的管理使用
------
二、职工住宅
------
三、托儿所、幼儿园
------
四、老龄组织
--
第七章劳动保护
----
第一节安全生产
----
第二节劳动争议仲裁
第二十四篇军事
--
第一章驻军
----
第一节明、清时期驻军
------
一、明清驻军
------
二、农民起义军
----
第二节民国时期驻军
------
民国时期安康驻军
----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
一、工农红军
------
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民国的兵役制
----
第二节建国后的兵役制度
------
1950~1988年征集退役情况表
--
第三章地方武装与民兵
----
第一节民国的地方武装
------
一、县属常备武装
------
二、民间武装
--------
安康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国民兵组织系统图
----
第二节人民武装
------
一、人民武装部
------
二、人民武装委员会
----
第三节民兵
--
第四章战事
----
第一节李通取西城
----
第二节孟达与魏兴郡
----
第三节吉挹抗苻秦
----
第四节王彦战金州
----
第五节白莲教起义军
----
第六节太平军过境
----
第七节哥老会起义与安康反正
----
第八节尖山寨事件
----
第九节王安澜围城
----
第十节吴新田盘踞安康
----
第十一节红三军过境
----
第十二节安康起义
----
第十三节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
第十四节日本侵略军空袭县城
----
第十五节牛蹄岭战斗
第二十五篇科技
--
第一章科学技术组织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一、科技管理机构
------
二、科研、推广机构
------
三、科技普及机构
----
第二节科技团体
----
第三节地震测报点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科技人才
------
安康是几个年份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
----
第二节技术职称
------
安康县技术职称分类表
----
第三节科技人员待遇
--
第三章科技成果应用与普及
----
第一节科技应用成果
------
一、农业
------
二、林业
------
三、畜牧兽医
------
四、水利建设
------
五、工业及其他
----
第二节科学技术普及
--
第四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省级项目
------
一、中华猕猴桃干酒
------
二、蚕桑生产技术推广及应用
----
第二节地区级项目
------
一、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
二、肉牛冷冻精液人工配种
------
三、马尾松垂直分布和个体生长规律调查
----
第三节县级项目
第二十六篇教育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业务机构
------
一、教学研究室
------
二、招生委员会
--
笫二章明、清教育
----
第一节学塾
----
第二节书院
----
第三节县学
----
第四节学堂
--
第三章初等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普通小学
------
一、小学
------
二、学制、课程
------
三、考试制度
--------
安康县几个年份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表
----
第三节耕读小学
----
第四节盲哑小学
----
第五节回民小学
----
第六节教会小学
--
第四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
------
一、中学
------
二、学制教法与课程设置
------
三、招生与考试
------
四、安康中学
------
五、永红中学
--------
安康县几个年份普通中学发展统计表
----
第二节职业中学
----
第三节中等专业学校
------
一、农桑学校
------
二、农业学校
------
三、师范学校
------
四、卫生学校
--
第五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盲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广播电视教育
----
第四节函授与自学考试
--
第六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师资培训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七章教育经费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勤工俭学
第二十七篇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行政设置
----
第二节文化馆
------
一、安康县第一文化馆
------
二、安康县第二文化馆
----
第三节图书馆
------
安康县图书馆纳入全国全省馆藏善本书概览表
----
第四节工人文化宫
----
第五节农村文化站
----
第六节文化市场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艺创作
----
第二节汉剧
------
一、汉剧源流
------
二、安康县剧团
------
三、传统剧目发掘整理
------
四、新编历史剧现代剧
------
五、艺术教育与队伍培训
----
第三节音乐、舞蹈
------
一、民间舞蹈
------
二、民间音乐
------
三、民间小戏曲
----
第四节城乡文艺活动
--
第三章新闻、广播
----
第一节报纸
------
一、建国前的报刊
------
二、建国后的报刊
------
三、报刊发行
----
第二节广播
------
一、广播站、网
------
二、广播事业
------
三、自办节目
--------
安康县几个年份广播喇叭发展情况表
--
第四章电影、电视
----
第一节电影
------
一、建国前的电影放映
------
二、建国后的电影事业
----
第二节电视
------
一、电视转播与差转
------
二、电视机与闭路电视
--------
县、区、乡电视差转台分布情况表
--
第五章书店
----
第一节私营书店
----
第二节新华书店
----
第三节书刊发行
------
一、网点
------
二、业务
第二十八篇体育
--
第一章民间体育
----
第一节棋类
----
第二节龙舟
----
第三节游泳
--
第二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第二节农民体育
----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
----
第四节越野赛
--
第三章武术
----
第一节安康武林
----
第二节武术拳械
----
第三节出土兵器
--
第四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课与“劳卫制”
----
第二节大专、中专、中技体育
----
第三节幼儿体育
----
第四节业余体育学校
--
第五章竞技体育
----
第一节旧中国的竞技体育
----
第二节新中国的竞技体育
----
第三节竞技水平
------
一、田径
------
二、球类
------
三、体操
--------
男子成年组竞技水平比赛表
--------
女子成年组竞技水平比较表
----
第四节军事体育
--
第六章体育机构与设施
----
安康县参加陕西省1~8届全运会个人名次及成绩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体育设施
----
第三节体育场地
第二十九篇卫生
--
第一章医疗机构
----
第一节建国前的医疗机构
------
一、公立医院
------
二、私立医院、诊所
------
三、教会医院
--------
安康县民国时期医院、诊所
----
第二节建国后医疗卫生机构
------
一、县级医疗单位
------
二、区级医疗单位
------
三、乡(镇)卫生院
------
四、村级医疗站
------
五、个体开业行医
------
六、厂矿单位医务所(室)
--------
县境省地医院登记表
------
七、县境省地医院
--
第二章防疫保健
----
第一节卫生保健
----
第二节疾病防治
------
安康县30年间法定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
------
安康县几个年份麻疹发病率比较
------
1963~1983年安康县乙脑发病率比较
------
1975年安康县地甲病患病情况对比
----
第三节1983年水灾后的城区防疫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1978~1985年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调查表
----
第五节公费医疗
--
第三章医疗卫生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医疗质量
------
1981~1985年县级医疗单位质量检查统计表
--
第四章药材生产与管理
----
第一节中药材生产、炮制
------
一、药材生产
------
二、药材泡制
----
第二节药材经营
----
第三节药政管理
------
一、药品管理
------
二、药价管理
第三十篇艺文
--
第一章诗歌
--
第二章散文、小说、民间文学
----
忘归亭记
----
李公祠记
----
郭公学田记
----
长春堤记
----
《草堂说经》自序
----
礼运
----
重修兴安府双城记
----
修关中水利议[选节]
----
游香溪洞记
----
深夜敲门声
----
苹果园
----
灯街
----
悬念
----
土壶
----
铁拐李和选人才
----
鲤鱼山的传说
----
牛山的传说
--
第三章著作存目
----
第一节著作录
----
第二节作品选目
------
一、小说
------
二、诗歌
------
三、散文、杂文、寓言
------
四、故事、民间文学
------
五、戏剧
------
六、出版书刊
第三十一篇文物
--
第一章古遗址
----
第一节新石器遗址
------
一、柳家河遗址
------
二、柏树岭遗址
------
三、张家坝遗址
------
四、王家碥遗址
------
五、奠安遗址
----
第二节战国秦汉遗址
------
一、刘家营遗址
------
二、中渡台遗址
------
三、陈家坝遗址
------
四、祠堂梁遗址
------
五、饶家坝遗址
------
六、永丰遗址
------
七、姜店遗址
------
八、鲁家营遗址
------
九、白雀寺遗址
------
十、神仙街遗址
------
十一、古生物化石点
--
第二章古墓葬 古建筑
----
第一节古墓葬
------
一、四岭头墓地
------
二、一里坡墓地
------
三、画像石墓(俗称太子坟)
------
四、白家梁墓地
------
五、无名墓(俗称太子坟)
------
六、关庙墓地
------
七、传太子坟
------
八、无名墓
------
九、唐氏老茔
------
十、岚河崖墓
------
十一、刘家坟
------
十二、吴华林太学生之墓
------
十三、松坝崖墓
------
十四、关沟崖墓
----
第二节古建筑
------
一、白云寺
------
二、文庙
------
三、龙兴寺
------
四、祖师殿
------
五、关帝庙
------
六、关帝庙亭
------
七、兴隆寺
--
第三章石刻
----
第一节石碑
------
一、牛山庙碑
------
二、万春寺碑碣
------
三、重修龙兴寺碑
------
四、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
------
五、重修雷神殿碑记
------
六、大济堰棉花沟水道议暨大济堰棉花沟水道争讼断案碑记
----
第二节墓志墓表
------
一、有宋复武功大夫安康郡侯任公墓碑
------
二、明浩封武略将军鲁卿墓志铭
------
三、董朴园先生墓志铭
------
四、李培园神道碑
------
五、太学生胡焕堂暨德配陈孺人合葬墓志铭
------
六、太学生吴华林墓碑
----
第三节石刻像及雕像
------
一、牛山庙石刻像
------
二、石佛寺石刻像
------
三、太平寺石雕像
------
四、鲁班造像
------
五、佛释造像
------
六、石雕像
----
第四节石窟摩崖及其它
------
一、千佛洞
------
二、阳洞坡石窑
------
三、万春洞摩崖
------
四、舍利塔
------
五、石碑坊
--
第四章文物藏品
----
第一节陶器
------
一、新石器时代陶器
------
二、战国秦汉陶器
------
三、唐宋陶器
----
第二节青铜器
----
第三节铁器
----
第四节瓷器
------
一、汉代瓷器
------
二、六朝青瓷器
------
三、唐宋瓷器
------
四、明清瓷器
----
第五节印玺
----
第六节余类
----
第七节私人收藏文物
------
一、宋云石收藏文物
------
二、岚河口谢氏收藏字画
------
三、武当山铜像
--
第五章文物管理
----
第一节文物普查
----
第二节发掘清理
------
一、试掘柏树岭遗址
------
二、花园乡出土剑齿象化石
------
三、长岭出土古生物化石
------
四、清理奠安南北朝墓葬
------
五、清理小型汉墓
------
六、清理长岭南朝墓
------
七、清理五里同心古墓葬
------
八、清理青峰乡许家台古墓
------
九、清理白家梁古墓
------
十、清理城郊一里坡秦墓
------
十一、火石岩水库区文物发掘
------
十二、花园乡出土原始牛化石
--------
安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十二篇宗教
--
第一章道教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二章佛教
----
第一节传入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伊斯兰教
----
第一节传入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清真寺分布
--
第四章天主教
----
第一节传入沿革
----
第二节反帝爱国运动
----
第三节神职人员
----
第四节主要活动
----
第五节教案、事件
------
一、洛河教案
------
二、苏辑五(苏伯伦)被杀案
------
三、董基亮踢死人命案
------
四、欧打神甫事件
------
五、“异常分子”事件
--
第五章基督教
----
第一节传入沿革
----
第二节三自革新运动
----
第三节主要活动
第三十三篇风俗
--
第一章行业习俗
----
第一节农业
------
一、插秧
------
二、田管
------
三、收获
----
第二节匠作
----
第三节经商
----
第四节其他职业
--
第二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食衣起居
------
一、饮食
------
二、服饰
------
三、居住
------
四、交通
------
五、承嗣与析产
------
六、礼节
------
七、娱乐
----
第二节生育寿辰
------
一、生育
------
二、寿辰
--
第三章岁时祭祀
----
第一节岁时
------
一、立春
------
二、元旦
------
三、元宵节
------
四、清明
------
五、端阳节
------
六、六月六
------
七、中秋
------
八、重阳
------
九、冬至
------
十、腊八
------
十一、祭灶
------
十二、除夕
------
十三、法定节日
----
第二节祭祀
------
一、祭家神
------
二、上九日
------
三、“刘化真人”庙会
------
四、二月二
------
五、三月三
------
七、七月七
------
八、中元节
------
九、谢土
------
十、祭孔
------
十一、十月一
--
第四章婚嫁丧葬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丧葬
--
第五章回族生活习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婚姻丧葬
----
余记 陋俗劣习
第三十四篇方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安康语音的分析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第二节安康话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
一、声母的比较
------
二、韵母的比较
--
第二章词汇
----
第一节按意义分
------
一、天时
------
二、自然
------
三、建筑
------
四、人文
------
五、人伦
------
六、身体
------
七、疾病
------
八、衣物
------
九、饮食
------
十、动物
------
十一、植物
------
十二、体察
------
十三、称谓
------
十四、物杂
------
十五、时间
------
十六、环境与生活
----
第二节按词性分
------
(一)名词
------
(二)动词
------
(三)形容词
----
第三节拖尾成语
----
第四节谚语、歇后语
------
一、谚语
------
二、歇后语
----
第五节疑难字词
--
第三章语法
----
第一节语法特点
----
第二节语法例句
第三十五篇人物
--
第一章传记传略
----
传记传略(一)
------
王戎 韩朗
------
王逊
------
吉挹
------
何妥
------
李迁哲(510~570)
------
李袭志
------
李袭誉
------
怀让(677~744)
------
李怀俨
------
姚合
------
葛德
------
陈师道
------
王彦
------
任天锡(1100~1178)
------
唐天骥
------
唐桢
------
郑福
------
谢文
------
鲁得之
------
鲁道兴
------
屠济
------
刘致忠
------
刘宇
------
刘卿
------
刘绍基(1572~1591)
------
金之纯(1584~1634)
------
刘盈科
------
康应祥
------
李翔凤
------
王希舜
------
刘应秋
------
李松
------
刘士夫
------
彭思忠
------
冯得仕 冯得禄
------
董凤彩
------
董沼(1732~1810)
------
王玉澍
------
叶世倬
------
王森文
------
谢玉珩(1781~1854)
------
张鹏飞(1783~1857)
------
陈仅
------
王登科
------
吴华林
------
童兆蓉
------
祝垲(1826~1876)
------
邹隆岱
------
范仁宝(1821~1893)
------
谢裕楷(1844~1898)
------
朱自新(1811~1899)
------
雷钟德(?~1910)
------
陈雄藩(?)
------
梁悦兴(?~1905)
------
凌大同(?~1912)
------
刘锡五(?~1917)
------
高庆云 胡云山
------
喻嘉猷(1860~1919)
------
章严(1902~?)
------
史永建(1874~1930)
------
曾钦尧
------
王辛德(1911~1934)
------
王泰诚(1912~1934)
------
赵恩普(1919~1934)
------
荆凤翔(1871~1937)
------
汪成林(1871~1937)
------
傅良栋(1866~1939)
------
谢恩绶(1868~1939)
------
汪更生(1881~1940)
------
顾元伯(1884~1941)
------
董铭竹(1870~1943)
------
鲁长卿(1882~1945)
------
谢俊谦(1892~1984)
------
黄孝先
------
陈树藩(1885~1949)
------
孟俊岐(1911~1949)
------
刘子仁(1911~1949)
------
朱紫贵(1886~1952)
------
李振滋(1894~1959)
------
聂允文
------
杨迺儒(1909~1960)
------
张紫樵(1878~1957)
------
郝栋臣(1882~1957)
------
宋云石(1889~1958)
------
凌成佑(1892~1963)
------
沈明杰(1925~1965)
------
罗占山(1917~1965)
------
翁同翔(1902~1966)
------
董敬英(1918~1970)
------
王忠定(1948~1971)
------
雷云祺(1909~1970)
------
马子实(1899~1970)
------
张元昆(1885~1972)
------
李荣堂(1913~1973)
------
锁兰如(1902~1978)
------
鲁秦侠(1898~1979)
------
牛锡珍(1901~1980)
------
田志学(1909~1981)
------
雷宝华(1893~1981)
----
传记传略(二)
------
刘华(1917~1982)
------
罗扬实(1920~1982.10.1)
------
刘聘卿(1899~1982)
------
刘家贤(1926~1983)
------
翁同英(1945~1983)
------
邓振德(1905~1983)
------
王焕然(1924~1983)
------
冯成秀(1921~1984)
------
张蕴锐(1910~1987)
------
谢树英(1900~1988)
--
第二章英烈名录
第三十六篇“文革”动乱
附录
--
附图
--
一、布告、决定、上级批复
--
二、文告、讲话、建议书
--
三、公文、报告
--
四、撰文、调查
--
五、法规、合同
--
六、禁令、乡规民约、碑文
图表索引
后记
参与县志初稿撰写及工作人员名录
版权页